安娜卡列尼娜读书感想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05534686 上传时间:2023-12-26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9.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娜卡列尼娜读书感想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安娜卡列尼娜读书感想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安娜卡列尼娜读书感想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安娜卡列尼娜读书感想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安娜卡列尼娜读书感想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安娜卡列尼娜读书感想》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娜卡列尼娜读书感想(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Word资料,仅供参考,下载后可编辑安娜卡列尼娜读书感想 安娜卡列尼娜中安娜有着令人无法抗拒的美貌和深刻丰富的精神世界,在思想、感情、才智、品德等方面都远远高于当时一般的贵族妇女。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安娜卡列尼娜读书感想,盼望能关心到大家! 安娜卡列尼娜读书感想1 花20多天的闲暇时间,看完了列夫托尔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对列文和基蒂的印象要比安娜和弗隆斯基的印象要深。 安娜的悲剧结局主要是由于当时的社会所限制,假如摆在现在,是不至于有那么悲惨的结局的。或许就像现在的大多数婚外情一样,会离婚结婚,也会对原来打家庭造成很大的损害,重新结婚之后也未必一定会很幸福!相反列文和基蒂哪种平凡琐碎也很热烈

2、的幸福,让人觉得多么切近生活,自己也可以这样热烈平凡地幸福着。列文的各种矛盾的想法和自身的反省以及做法,对于还处于思想波动期的年轻人也是恰当的一个例子:矛盾又有独立,想融入大家,又想保持自己的独特性。努力并骄傲地保持自己的特点,并追求和到达了自己的幸福。总得来说,觉得他是一个很可爱的人,有天真执拗的孩子禀性,又能独立和坚持自己的立场,让人又气又爱。只是基蒂的理解和爱,最终让他能够很幸福,一对可爱的人儿。 自己的一些做法和阅读习惯,让我觉得自己并不是真正地喜爱阅读或写作,正如列文一样,是想通过阅读,能够查找到生活中遇到的一些困惑的问题的答案。但即使找到或者未能找到,找到之后又打倒,依旧主要还是会

3、积极努力地去做该做的,去过自己的生活。而把文学或写作当成自己的爱好或特长,那还有很遥远的路。或者本身就不认为这就是自己想走的路,并不会花特多的时间去阅读,去写作,更多的是生活本身的琐屑,并努力把周围能做的做好。 安娜卡列尼娜读书感想2 音乐剧里的安娜热情大胆,吉蒂圣洁敏感,快节奏的乐曲在安娜卧轨的时候到达了一个高潮,让人有种全剧都是为了这一刻,震撼不已。 看音乐剧的时候,书还只看到赛马时佛隆斯基受伤,安娜马上和卡列宁摊牌。预知了结局,就有种欣赏一件艺术品是怎样被打碎的过程,有点破裂美学的意思。 这是个什么故事呢?一个已婚妇女在婚后出轨跟情人私奔最后自尽了。 压倒她的,也许是丈夫的不离婚,也许是

4、不被允的社交环境,也许是情人的若即若离,最后是她对爱情和自己的无法操纵。情深不寿。当有人看到了你鲜艳的花朵,绿色的嫩芽,来到你身边,你欣喜若狂,叫他凑近些,拔出你埋在地底的根。你只是想把你最好的东西给喜爱的人。你付出了全心,却也要求对方以同等的态度对待你,不,甚至更多。爱是不能被轻易满足的,得到后就想要的更多。最终,如菟丝花般的女人,在患得患失的爱情中放弃了生命。 自尽的这一段心理描写丝丝入扣,自尽真的从来都不是一个单纯的必定或偶然事件,它是一系列的事件的集合,一层一层压垮这个人的意志,然后恍惚中放弃挣扎。 安娜卡列尼娜读书感想3 这本书透过主人公安娜卡列尼娜追求感情而失败的杯具和列文在农村面

5、临的危机而进行的革命与探究,这两条线索,描绘了俄国从莫斯科到乡下乡村宽阔而丰富多彩的图景,是一部社会百科全书式的作品。 安娜可列尼娜的哥哥奥布朗斯基在已经有五个孩子的状况下却仍与家庭教师相爱,与他的妻子杜丽闹翻。而赶去莫斯科为哥嫂调节的安娜,却在车站认识了故事的另一个主角渥伦斯基。于是,这个纠结的故事就这样华美丽的开始了。 话说当时,杜杜丽的妹妹吉提正暗恋渥伦斯基,可渥伦同学却无心娶她。十分不巧,爱着吉提的列文从乡下赶来,在舞会上向吉提求婚,却被当场拒绝。在同一场舞会上,渥伦斯基被安娜迷倒,不顾一切地追到人家家里才想起来安娜已经有家庭了,安娜的丈夫卡列宁也觉得渥伦同学有点一根经,因此也露了面,

6、言下之意便是喂,我是她丈夫,别把我当空气。本来吧,这事到这也差不多要结束了,但是当时艰辛谁人知?没想到安娜和渥伦斯基,一个里应,一个外合,硬是弄出一大堆事儿来天理难容,也注定了他们的杯具。 最后,安娜卧轨自尽了卡列宁参加了她的葬礼,并带走了他们的女儿。渥伦斯基受到良心的责备,志愿参军去塞尔维亚与土耳其作战,但求一死。哎,要我说,他早干嘛去了? 哎,回想当时看书时,我可没少骂渥伦斯基和安娜,感情是一回事,家庭又是一回事,他们所谓的感情是虚无飘渺的,无论怎样总不就应冲开家庭的底线。虽然说当时卡列宁与安娜岁数相差甚大,但他宽容但是少见的,他总在为安娜着想,对安娜的私生子也很好,更只因安娜之后有了悔改

7、之心而求他原谅,他便原谅了她,样的胸襟一百个人里面也没有一个啊!从安娜的种种来看,安娜是一个连自己都不会为自己思考更别说顾全大局的人,不明白道德为何物的可怜人,也正是正因她自己,才一手造就了这场杯具。 安娜卡列尼娜读书感想4 从道德观念动身,安娜这种抛夫“弃子”的做法确实不当,当然她没有抛弃自己的儿子,只是她的丈夫亚历山德罗维奇不愿成全她的母爱罢了。这就是惩处,以至于她的惨死也成了宗教惩处的象征,对这种违背道德做法的惩处。即便安娜对大她20岁的丈夫没有一点感情,而对伏伦斯基是真正的爱恋,也为世俗和上流社会所不容。安娜处在夹缝中,后来安娜怀孕生女儿时险些送命,之后两人去了国外,几年后回到莫斯科,

8、在伏伦斯基一再要求下,安娜给丈夫写信要求离婚,丈夫不肯,她被丈夫和儿子看不起,被上流社会摒弃。在这种状况下,她不断猜忌,以至于陷入了思想混乱,疑心伏伦斯基对她的爱,于是她毁掉了自己 而吉蒂最后与列文成婚,过上了幸福的生活,而伏伦斯基则难过欲绝,为了处理掉没有意义的生命参加了塞尔维亚战争。亚历山德罗维奇的不忠,使得陶丽差点与他离婚,而最后陶丽变卖自己的家产还帮他还了高利贷,于是和好如初 合上书本,印象最深刻的是列文。可是列夫托尔斯泰为什么选择安娜作为主人公,他到底想要表达的是什么?对自由恋爱的提倡,还是上流社会的挖苦批判,抑或是对女性不忠的宗教审判?但为什么描写安娜的时候又着重描述了列文的生活、

9、思想。我总觉得列文是作者自己的化身,列文的成长是作者自己思想的成长的缩影吧。 安娜和伏伦斯基因为爱情,彼此放弃了上流社会的地位,放弃了好名声,好前程;因为爱情,陷入了一种万人不容的状态,以至于最后各自走向消灭 这样,值得吗?毕竟爱是什么? 我观赏为爱,义无反顾;但不赞同。一切以爱的名义的自私、背叛,都是不负责。爱是责任! 安娜卡列尼娜读书感想5 读完列夫托尔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一种苍凉不觉涌上心头,自己也如同随着书中的主人公走完了一个人生一个非凡的人生。 安娜本来也算是个幸福的女子。上帝给她太多:漂亮的容貌、姣好的身材、活泼的儿子、能为她带来安逸富足的生活的丈夫。可是幸福,每个人又是怎么定义的

10、呢?上帝却没有给她最想要的理想中的爱情。与比她大二十岁的高官,卡列宁。结婚十余年,丈夫地位显赫、醉心功名,也会对安娜好,但是这些的“好”,只不过是她丈夫关注的社会性的舆论,遵守并履行结婚的宗教意义,以及为人丈夫对妻子的责任而已。每晚进行循例式的对话,更令安娜生厌。生活上的富裕,却难以掩盖心灵上的干渴。 火车站下的相遇,造就了安娜与渥伦斯基在火车上了结的孽缘。她拥有的丈夫是一潭死水,如今一股热流像海啸般向她涌来。冷水如热流的相涌,最终冲破了安娜的堤防,任由渥伦斯基的爱如海啸般一泻万里。假如没有婚姻制度、假如没有生下爱儿、假如没有社会舆论,安娜与渥伦斯基的水乳交融的相爱,来得太迟且来得让人感到欣慰

11、。但是现实便是现实,他们的结合,虽然并不稀奇,反而在圣彼得堡,拥有情人是常事。看来违反婚姻制度,失去母亲职责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他们毅然破坏了上流社会风光的游戏规则。但是,安娜,却头一回为自己做了主她想拥有完整的爱情。 可是,最后安娜却卧轨而死。一个真挚、动人、生机勃勃的生命就这样逝去。回忆安娜的人生轨迹,从有一个欢乐单纯的家庭,欢乐的生活,到渥伦斯基的介入,并美名其曰“爱情”。而这个“爱情”的到来,却带走了她的一切。 世上的爱情本如此,荡气回肠的也有,生死相许的也有,细水长流的也有爱情面前,没有对错,只有有没有真心爱过。难道不是吗? 安娜卡列尼娜读书感想6 列夫托尔斯泰的名著安娜卡列尼娜,这

12、个给予我深刻感受的作品,以悲剧结局,让人震憾回味。安娜卡列尼娜在列夫托尔斯泰的所有作品中,是写得最好的。战争与和平也许更波澜壮阔、更宏伟、更有气概,但它不如安娜卡列尼娜那么纯粹、那么完美。 一个曾经贤惠的贵族妇女安娜,带着她那熄灭的虚无,曾不顾一切痴迷追求的梦幻,奔跑在无望、孤独、褪去美好的末路,最终倒向奔驰而来的火车。她那漂亮的面庞、天真的爱情烟灭在吼叫而去的火车铁轨间,消逝在贵族们的唏嘘声中。 这样让人痛心的结局,让我为安娜的天真、漂亮、善良感到痛惜不值,为花花公子渥伦斯基对安娜态度由痴情、讨好到欺骗、另寻新欢感到愤慨、厌恶。 安娜卡列尼娜呈现的主题是复杂多元的,列夫托尔斯泰作为一代文学巨

13、匠,他笔下矛盾集中的呈现、情感的冲击在安娜卡列尼娜中得以深刻表达。大多数人们剖析安娜的死是贵族社会死板、禁锢的思想制度造成的结果,而在我看来,她个人的情欲是错误的根源,她那禁不住诱惑的轻信与不经深思熟虑随自己的欲望行事的个性,一步步葬送了自己,可以说,她的天真也叫愚昧。 安娜卡列尼娜引发了我的思考:面对诱惑,理智需要临驾于情感之前,光是松懈、漏洞迭出的抵御是无法让人免于走入歧途的,唯有彻底的、坚决的理智才能让一个人根基牢固,不被情感、欲望的洪流冲走,也不随波逐流。一般来说,一时的快感、临时的欲望满足往往是招致不幸结局的导火索,安娜卡列尼娜中泛滥的情欲让获得短暂欢乐的安娜最终对生活失去信心而葬送生命,在走出书本的现实生活中又有多少人相继坠入欲望的陷阱,为了追求那一时的光芒而抹黑将来的人生路呢看来,理智的完备是一人条漫长的征程,需要人们博览群书,洞悉事物本质,丰富人生阅历,从而到达应对世事安之若素、稳若泰山的人生境地。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