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氟丙烷、二氧化碳、IG541三种气体灭火系统原理及特点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05532191 上传时间:2023-07-25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4.1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氟丙烷、二氧化碳、IG541三种气体灭火系统原理及特点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七氟丙烷、二氧化碳、IG541三种气体灭火系统原理及特点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七氟丙烷、二氧化碳、IG541三种气体灭火系统原理及特点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七氟丙烷、二氧化碳、IG541三种气体灭火系统原理及特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氟丙烷、二氧化碳、IG541三种气体灭火系统原理及特点(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七氟丙烷、二氧化碳、IG4三种气体灭火系统原理及特点一、七氟丙烷七氟丙烷(HF-aFM20)是一种以化学灭火为主,兼有物理灭火作用的干净气体灭火剂;它无色、无味、低毒、不导电、不污染被保护对象,不会对财物和精密设施导致损坏;能以较低的灭火浓度,可靠的扑灭B、类火灾及电器火灾;储存空间小,临界温度高,临界压力低,在常温下可液化储存;释放后不含粒子或油状残存物,对大气臭氧层无破坏作用(ODP值为零),在大气层停留时间为342年,符合环保规定。FM20 的灭火原理: -20 气体灭火药剂,化 学名称 是七 氟丙 烷 , 是 符 合 美 国 消 防 协会(NA) 制定NPA-2 规范规定的干净气体灭火

2、药剂。它的特点是不导电的、挥发性的或气态的灭火剂,在使用过程中不留残存物。当 FM-0灭火气体应用于全沉没式的系统环境时,它可以结合物理的和化学的反映过程迅速,有效地消除热能,制止火灾的发生。FM2 的物理特性表目前其分子汽化阶段能迅速冷却火焰温度;并且在化学反映过程中释放游离基,能最后制止燃烧的连锁反映。二、二氧化碳 二氧化碳灭火系统的二氧化碳灭火剂无毒,不会损坏设备,并且灭火能力极强,是替代卤代烷的较抱负型产品。二氧化碳气体灭火系统合用于扑救气体、液体、电气火灾和固体表面火灾,也可灭部分深位火灾,如:棉、毛织物、纸张等。二氧化碳的灭火原理:在常温常压条件下,二氧化碳的物态为气相。当贮存于密

3、封高压气瓶中,低于临界温度.时是以气液两相共存的。在灭火中,当二氧化碳从贮存气瓶中释放出来,压力骤然下降,使得二氧化碳由液态转变成气态,稀释空气中的氧含量。氧含量减少会使燃烧时热的产生率减小,而当热产生率减少到低于热散失率的限度,燃烧就会停止下来。二氧化碳释放时又因焓降的关系,温度会急剧下降,形成细微的固体干冰粒子,干冰吸取周边的热量而升华,即能产生冷却燃烧的作用,但二氧化碳灭火作用重要在于窒息,冷却起次要作用。三、G541 I54是一种混合气体IG541灭火剂由2%氮、4%氩、二氧化碳三种气体构成,是一种无色、无味、无毒、不导电的气体,臭氧耗损潜能值DP=0,温室效应潜能值GWP=0,其在大

4、气中存留的时间很短,是一种绿色环保型灭火剂。-541 的灭火原理:烟烙尽由三种自然界的气体:氮气、氩气和二氧化碳按比例混合而成的,烟烙尽的灭火机理与二氧化碳同样,也是把药剂喷放到封闭空间内,减少氧的浓度,窒息燃烧扑灭火灾。四、三种气体灭火的特点气体灭火系统目前使用量最多的是七氟丙烷、IG541混合气体和二氧化碳气体灭火系统三种。七氟丙烷灭火剂可用于有人场合,平时无色、无味,以化学灭火为主,在高温下与水蒸气结合分解为有害的氢氟酸,人只能在防护区停留很短时间,喷射达到浸渍时间后应尽快通风。 IG 混合气体灭火剂存在于空气中,它是由氮气、氩气和二氧化碳三种气体混合而成,体积比分别为: 2%、 0%、

5、 %,平时无色无味,它是以物理灭火为主,减少防护区的氧气浓度比例到 10%1%将自动灭火,使用之后其原有成分回归大自然,对人体无毒害,不污染设备;无腐蚀,有一点刺鼻酸味,人员短时间停留不会导致生理影响,是目前世界公认的最抱负的绿色环保灭火剂之一。二氧化碳灭火剂是一种无色无味、比空气重、无腐蚀、绝缘性好、成本低、灭火性能稳定、灭火效率高的气体,以物理灭火为主,既可用于封闭场合,也可用于不封闭场合;它不仅可以用于保护固体表面火灾,还可以保护部分固体深位火灾,气体灭火系统中只有二氧化碳才有这种功能。其缺陷是有即冷作用,不能保护高精度电子设备,不能用于常常有人的场合,待人员撤离后方能使用。二氧化碳灭火系统有两种类型:一种是低压二氧化碳灭火系统,气体储存在带制冷设备的储罐内,需长期通电降温,前期投入低,平常管理费用很高,必须24 小时值班,不安全,需常常补气和维护;另一种是高压二氧化碳灭火系统,气体储存在高压气瓶内,前期投入成本高,平常基本不需维护,只需每月或每季度定期检查一次,安全可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