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篇赴红旗渠干部学院学习心得体会合集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05531620 上传时间:2022-12-29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6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6篇赴红旗渠干部学院学习心得体会合集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6篇赴红旗渠干部学院学习心得体会合集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6篇赴红旗渠干部学院学习心得体会合集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6篇赴红旗渠干部学院学习心得体会合集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6篇赴红旗渠干部学院学习心得体会合集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6篇赴红旗渠干部学院学习心得体会合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6篇赴红旗渠干部学院学习心得体会合集(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6篇赴红旗渠干部学院学习心得体会合集对红旗渠的映像最早是来自于红旗渠电影记录片,并深深地对红旗渠精神所感动。这次有幸参加了九三学社组织的参观红旗渠活动,身临其境地感受了几十年前艰苦岁月的动人故事,再次见证了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红旗渠精神。红旗渠精神是一面永恒的旗帜,红旗渠精神折服了一代又一代人! 历史上河南省林县山多地少,石厚土薄,凿井无泉,引水无源,自然条件十分恶劣。1960年,以杨贵、李贵“二贵”为首的县委县政府领导班子提出“用林县人民勤劳的双手,重新安排林县河山”的誓言,他们决定在太行山开凿一条引水渠,从山西省平顺县把漳河水引入林县,并给这条渠取名为“红旗渠”。红旗渠的施工期正值三年自然

2、灾害时期和“文革”的迷乱时期,修渠工程浩大,施工环境恶劣,技术装备简陋,资金和物资短缺,民工每天只有6两粮食掺和着野菜充饥。20万林县民工克服种种困难在太行山上劈山开石,架起157个渡槽,打通211个隧道,终于修成宽8米,高6米,全长71公里的总干渠。红旗渠蜿蜒于太行山区崇山峻岭之中的悬崖峭壁上,如同“人工天河”纵贯林县全境。它是林县人民战天斗地、敢于改造自然突破禁锢的动人史诗和壮丽画卷,参观中听到的每一个故事,看到的每一件工具,无不深深地触动着我们的心灵,泪水不禁夺眶而出。如今半个多世纪过去了,林县人民用他们的双手和智慧,送走了艰苦的岁月,迎来了幸福的生活。历史不能忘,精神更不能丢!伟大的时

3、代,更需要伟大的精神。当前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伟大征程中,我们更需要时代精神,更需要由许许多多的红旗渠精神凝聚起“中国精神”。我辈身处这个伟大的时代,能以一己之力为共和国大厦添砖加瓦而幸。红旗渠精神是时代的烙印,更是我们应以继承的时代精神。此次参观学习,深深启迪了我的心灵,激励我在自己的本职岗位上,用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端正的态度、更加坚定的信念和行动,践行“九三学社”的办社宗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添砖加瓦,为九三学社的发展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赴红旗渠干部学院学习心得体会为期5天的市级机关党务干部红旗渠党性教育培训班上,本人紧跟教学节奏,用心学习和感受红旗渠精神、

4、扁担精神、谷文昌精神,现将学习心得小结如下。一、人民群众是一切力量的源泉“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重温伟大历史,心中就会增加更多的正能量。”以杨贵书记为典型代表的林县党员干部,带领林县人民十年修一渠,最大的动力源泉是人民群众的迫切需求。历史上的林县极度缺水,使得林县人民对修渠引水有着极大的渴求,当以杨贵书记为领导的县委班子经过调查研究作出在太行山上凿渠引漳河之水的决定时,得到了全县人民的热烈响应,而且这一响应便是10年!10年中,林县人民作出了巨大的牺牲,中间历经反复的苦痛折磨,却没有丝毫退让,强大的动力来源于哪里?就是来源于对解决水源问题的渴望,来源于不想让子孙后代再遭缺水之痛的初心。有了这种动

5、力源泉,林县人民十年、哪怕百年都无所畏惧。习总书记说,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奋斗的目标。从红旗渠回来后再看这句话,我觉得除了从共产党人的初心来看这句话,更应该从工作的方法论的角度来看这句话。林县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修渠引水,林县党员干部将此作为奋斗的目标,才会无往而不利,人民群众对他们的感情才会历久而弥新。我们在日常工作中,也应把这句话作为方法论,多去考虑自身工作与人民群众的利益密切相关的事情有哪些,人民群众对这些事情的真正需求有哪些,做到什么程度才是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怎么做才能赢得人民群众的赞同。唯有这样,才能真正将自己的根扎在大地上,获得来自人民群众的源源不断的力量支持

6、,工作才能得到顺利开展并取得实实在在的成绩。二、艰苦奋斗,玉党于成无论是杨贵书记还是谷文昌书记,从他们身上我都看到了优秀共产党人共有的品格:艰苦奋斗。引漳入林,种树治沙,这些浩大的工程之所以能有效完成,都得益于我们党有杨贵、谷文昌这样优秀领头雁。他们会在工作开始之前,科学求证可行性,征得最广大人民的赞同;在工作开始后,俯下身子带头冲锋,丝毫不畏惧前进道路上的各式各样的拦路虎;最为关键的是,他们身上闪光的艰苦奋斗的精神,感染了手下的干部,也激发了广大群众的干劲,团结和带领广大干群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营造了大家一起干事创业、一起攻坚克难、一起出汗流血、一起共享劳动成果的氛围。此外,我还看到,艰

7、苦奋斗绝对不是蛮干。确定引漳入林方案之前,以杨贵书记为代表的县委一班子人做了大量的调查研究,这种研究既是历史的,也是现实的:把林县以前筑渠引水的方案都进行了详细研究,也对现实的生产条件和人力、财力资源都进行了综合考量,最终确定了引漳入林方案。引漳入林不是简单的开几个山头,修几里渠道,而是要平掉上千个山头、修上千公里渠道,在没有现代机械的条件下,林县人面临的困难可想而知。但以杨贵书记为代表的领导班子,不但充分预估到这种困难,而且充分发扬了我党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10年锻一渠。因此,艰苦奋斗既是敢于吃苦、敢于工作、敢于付出的精神状态,更是科学谋划全局、没有条件也要创造条件、在没有达到目标之前合理运

8、用各种资源等的方法论总成。艰苦奋斗是我党的一贯的优良传统,也是玉党于成的关键法宝。新时代,虽然我们的物质水平对比以前有了极大改观,但艰苦奋斗的精神决不能丢,尤其是科学谋划、“合理吃苦”、敢于创造条件去完成工作任务的艰苦奋斗的精髓,更应该在我们的日常工作中得到发扬光大。三、红旗渠精神是新时代的铸梦之魂 新时代,我们铸就中国梦,我们需要坚强意志、团结协作、艰苦奋斗,而这些都是红旗渠精神的浓缩。红旗渠精神是上世纪60年代的产物,但红旗渠精神对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却有着非同一般的意义:红旗渠是旧时林县人民的“梦”,为了实现这一梦想,林县人民在党的带领下,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克服

9、了外人难以想象的困难,最终筑就了1500公里的奇迹之渠,实现了几千年来林县人的梦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之花,离不开奋斗的汗水浇灌。中国梦是人民的梦,实现中国梦需要有13亿国人的共同努力。我们应在红旗渠精神的感召下,齐心协力,攻坚克难,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为早日实现中国梦贡献自己应有的力量。赴红旗渠干部学院学习心得体会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 加强革命传统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建设高素质机关党务干部队伍,11月6日,市级机关党务干部(红旗渠)党性教育培训班在林州市委党校顺利开班。通过为期3天的学习,主要有以下几点心得体会:一、课程

10、设置合理市级机关工委对本次市级机关党务干部红旗渠党性教育培训班做了周密的组织,对课程的设置做了精心的安排。学员们聆听了红旗渠精神专题讲座,观看了纪录片红旗渠,考察了冯家口村,参观了谷文昌故居、扁担精神纪念馆,观摩了红旗渠纪念馆及红旗渠分水闸、总干渠、青年洞,既有课堂教学、音像教学,又有现场教学、体验教学,课程设置合理,让学员们在轻松的气氛中学习了“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进一步增强了机关党务干部努力做好本职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二、学习内容丰富本次培训班虽然时间不长,但是安排的学习内容非常丰富,学习形式多种多样,让我们从不同的角度充分了解了红旗渠精神。首先,林州市

11、委党校老师的红旗渠精神专题讲座以翔实的数据和丰富的案例向我们介绍了林州市十年九旱的缺水历史,以及上世纪60年代时任县委书记杨贵带领当地老百姓自力更生、排除万难,在巍巍太行上开凿红旗渠,引漳入林,最终结束了林县几百年缺水历史的感人事迹。讲座后又通过观看纪录片红旗渠,更加生动的了解了包含总干渠、干渠、支渠、斗渠总计全长1500公里的红旗渠的开凿过程。其次,通过考察冯家口村、谷文昌故居、扁担精神纪念馆等现场教学点,体会到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不能只是一种口号,要切实把群众关心的工作做好、做细、做实,真正代表群众利益,顺民心、合民情,干群同心,才能成大业。新时代广大党员干部要用风雨同舟、患难与共的实际行

12、动来维护和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真正做到无私无畏、身先士卒,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放在第一位,才能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快速发展,早日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最后,学员们实地沿着蜿蜒崎岖的山路,仰望峻峭陡立的悬崖,看到红旗渠从地势险恶、石质坚硬的太行山穿腰而过,观摩“铁姑娘打钎”、“凌空除险”等重现的场景,零距离与红旗渠亲密接触,亲身感受和体验了那流淌在半山腰中、悬挂在绝壁上,被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人间天河”的红旗渠。看着林县人民苦战10年,用苦和累、智与慧、血和汗,用铁锤、钢钎,硬生生地在悬崖绝壁上凿出的全长1500千米的“人工天河”-红旗渠,我心灵上受到了强烈的震撼,回想到他们当年工程

13、建设的艰苦卓绝,使我深刻感受到“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这一真谛。三、做好本职工作学习、弘扬和践行红旗渠精神没有终点,关键是把红旗渠精神落实在行动上,贯穿到日常工作中,运用到凝心聚力推动发展改革事业又好又快发展上,红旗渠的“发扬自力更生、创新求实精神,用知识和智慧建设祖国美好的明天”的碑文,是林州人民“敢教天地换新颜”的豪迈心声,也应当是我们用昂扬的斗志、奋进的态度去开拓创新、求实求效、构建未来美好篇章的坚定信念。认认真真地做好每一件事,兢兢业业干好每一分钟,一步一个脚印地往前走,多做好事、多做实事。把工作当作财富,把岗位当作事业的舞台,当作奉献社会的平台,科学客

14、观地看待自身与工作岗位的关系,以端正认真的工作态度,扎实的工作作风发挥表率作用,赢取人生最大的成功。赴红旗渠干部学院学习心得体会7月13日,机关和服务机构支部组织一行22人赴林州红旗渠学习林县人民奋斗精神并重温入党誓词。首先我们参观的是红旗渠博物馆,在这里通过讲解员的讲解我第一次了解到林州人民那种艰苦奋斗,不屈不挠的精神。看着那些保存下来的一幅幅珍贵照片,听着一个又一个感人的故事,我被他们的光辉事迹深深的打动了。河南省林州大多是山地,土地资源匮乏,饮水无源,凿井无泉,自然条件十分恶劣。为改善这种状况,林县人民发扬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决定用自己的双手从太行山开凿一条水渠,从山西省平顺县把漳

15、河水引入林县,并起名“红旗渠”。当时施工期正处于三年自然灾害和“文革”动乱时期,工程浩大,技术装备又十分简陋,资金和食物十分短缺,每天只有六两粮食和着野菜充饥。林县人民依靠自己的力量创造了这个“人工天河”的奇迹。看着那些照片,一个个十五六岁的花季少女,却扛着铁钎去像男人一样战斗;被吊在半空中的爆破工人,那一条简单的绳索就是所有的防护措施,不知道他有多少次被碎石砸到,不知道多少人被炸到,被砸下来;还有那位宁付自己生命也不负一桶水的老大爷?一幅幅画面在我眼前闪过,一个个故事进入我的耳郭。我不禁在想,是什么支撑他们在那样艰苦的条件下创造了这样的奇迹!再次回望那渠清水,不由感慨万分,似乎有种精神力量吸

16、引着我,凝聚着我,感召着我。红旗渠精神以其雄浑博大、荡气回肠的魅力给予我们深刻的启示:艰苦奋斗的精神,自强不息的意志,团队合作的力量,还有一颗甘于奉献的心。这不正是我们工作中应该具备的素质吗。在工作中,不管我们在什么环境下,遇到什么困难,我们都不应该抱怨,更不应该放弃,一定要发扬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精神,通过团队合作,必然能获得成功。红旗渠精神是一面永恒的旗帜,通过这个壮举折服了一代又一代人,红旗渠精神动人心弦,启人思考,催人奋进。它反映了时代的呼唤和人民的心声,红旗渠精神不会随着时代的远去而疏逝,而是历久弥新,光彩照人,长驻人民心中。站在新世纪新阶段,我们要时刻铭记红旗渠精神,做好本职工作,努力学习,不断提高,不断进步,在新时代的大潮中展现自己的风采。今后的工作中,作为一名支部书记要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国企党建工作会议精神、全面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我们将按照公司党委的统一部署和安排,进一步推动学习“两学一做”教育实践活动向深度和广度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