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心理健康教育例谈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05530239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4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儿童心理健康教育例谈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儿童心理健康教育例谈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儿童心理健康教育例谈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儿童心理健康教育例谈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儿童心理健康教育例谈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儿童心理健康教育例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儿童心理健康教育例谈(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各位家长,晚上好!今天我想用案例分析的方法和大家一起探讨有关孩子心理健康教育的7个问题,时间大约45分钟。一、什么是健康? 孩子是未来,是希望,古今中外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健健康康地成长。那么,什么是健康呢?传统的健康概念就是没病没灾。而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健康是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适应上的完好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简单地说,健康的人既要有健康的身体,又要有健康的心理,好比“人”的一撇一捺,两者缺一不可。二、 一个心理健康的孩子,具有什么样的特点?我们认为至少应包括下面五条: (1)有正常的智力,有求知欲; (2)能逐渐学会调控自己的情绪,保持乐观向上的心境;(3)

2、能学会与周围人正常的交往,懂得分享与合作、尊重别人、乐于助人; (4)能自我接纳,有自制力,能积极面对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困难,适应环境; (5)具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健全的人格。三、儿童心理有问题表现在哪里? 家庭是儿童出生的摇篮,父母是儿童的第一任老师,作为社会细胞的家庭是儿童心理素质形成的最重要的场所。有些家长可能会想:小孩子天真烂漫,不会有心理问题。其实,由于受到生物、社会、心理等综合因素的影响,儿童期就可能会出现心理问题或障碍,有关统计数据表明,目前我国儿童心理问题的发病率为12%至16%,患有心理疾病的儿童为2%左右。因此家长有必要了解有关常见心理障碍的知识,及时识别儿童心理问题。不少

3、孩子幼儿期或学龄前期就出现了心理异常,只是表现比较轻微,没有引起家长的注意,孩子上学读书后,这些心理疾病影响了学习成绩,家长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儿童心理有问题表现在哪里呢?一般来说,儿童出现心理问题会在情绪、行为及生理方面出现异常变化,这些外在表现可以看作心理求助信号。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情绪表现:恐惧,焦虑,不愿上学,容易生气,敌意,想轻生(认为活着没有意思,有度日如年的感觉,兴趣减少或多变、情绪低落)等。二是行为表现:离群独处,不与同年龄小朋友一起玩,沉默寡言,少动,精神不集中,过分活跃,有暴力倾向、逃学、偷东西等行为。三是生理表现:头部腹部疼痛、恶心、呕吐、厌食或贪食、早醒、入睡困

4、难、耳鸣、尿频,甚至全身不适,而到医院检查又没有身体疾病。 数千名患儿心理行为咨询与治疗实践证实,对于儿童的心理问题,如果不及时干预会引起严重的心理和精神障碍,影响儿童适应社会的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学业成绩,给家庭和社会带来负担。 因此,心理健康要从小抓起。 四、孩子最希望得到什么一些家长常常抱怨,自己的孩子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喜欢做小动作,喜欢说谎,不听话几乎一无是处。其实知心姐姐杂志最近对来自不同地区、从事不同职业、有着不同经济条件的家长的调查显示:现在的爸爸妈妈跟孩子经常说的三名话是“听话”、“好好学习”和“没出息”。而孩子们最希望得到什么呢?在名接受问卷调查的中小学生中,56.的孩子希望

5、爸爸妈妈能看到自己的进步,肯定自己,.的孩子希望爸爸妈妈别老说其他孩子比自己强。在调查结果没有出来之前,我们原以为“玩的时间多一些”和“多给一些零花钱”这两项承诺会受到孩子们的青睐。现在才知道,一个人,哪怕他仅仅是一个孩子,被认可的心理需求会胜过对金钱和娱乐的渴望!再来看看一个孩子给妈妈的十四条建议:1我需要帮助,同时也需要独立。2为了成长,请允许我犯些错误,让我自己在生活中学会如何生活。3请不要强迫我按照您的模式去生活。4请自觉地保护我的自尊心和隐私权。5如果您想成为我的朋友,那就得放下家长的架子。6请不要拿我当您的出气筒。7宠了我就别说把我宠坏了。8不要把简单的事情复杂化,不要把过去的错误

6、扩大化。9多一些建议,少一些命令。10请不要第101次告诉我某事该怎么做。11我不仅学习您告诉我的东西,还学习您身上表现出来的东西,包括坏的习惯。12我不仅需要爱,还需要学会爱别人。13即使您能替我做所有的事,也请你把它们留给我自己做。14因为我是菊花,所以请别让我在夏天开花;因为我是白杨,所以请别指望从我身上摘下松子。孩子们有这些渴望和建议,根源在于父母不能正确认识自己的孩子,从而不能正确地评价自己的孩子。目前家长中存在的不良心态和沟通方式主要有:首先把平常心变成补偿心。他们想把曾经失去的梦都寄托在孩子身上,一心要培养孩子上重点大学。他们对孩子说:只要你把学习搞好了,别的什么都不用你管。二是

7、把正常心变成超常心。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有些家长羡慕人家的孩子,希望自己的孩子和人家的孩子一样,生搬硬套人家教育孩子的方法。其实正如世界上找不到两片相同的树叶一样,也找不出一模一样的两个孩子。著名心理学家布鲁姆进行的一项关于婴儿早期吃奶的研究表明:婴儿一开始就印下了自己的个性标志,他们吃奶的姿势各不相同,有的坚定有力,不轻易受外界干扰,有的一边吃一边玩,注意力不集中。承认孩子之间本来就不相同,去发现你孩子的特征,开发你孩子的潜能,你就能因人而异地塑造自己的孩子。如果把孩子比喻成花园中的一朵朵花,他们姹紫嫣红,争奇斗艳,很难说出哪一朵花好看,哪一朵花不好看。我们的任务是,充分认识自己孩子的特

8、点,因材施教,天生我材必有用,何必强求一律。三是保护心变成害怕心。社会是人与人组成的,学习做社会的人,最好的办法就是鼓励孩子从小与人交往,与同龄人交往。遗憾的是,一部分家长对此有许多顾虑,生男怕出事,生女怕受害,什么都不放心。担心孩子的伙伴毛病多,带坏了自己的孩子;担心与伙伴发生纠纷,影响与邻居的关系;担心孩子玩得心野了,不想学习等。于是,一放学,就把孩子关在家中,控制在自己的眼皮底下。孩子被封闭在亲人身边,封闭在玩具堆里,封闭在电视机旁,将来与人交往能力就差。我们应该创造条件引导孩子参与一些社会实践活动,让孩子更多地与人交往,从小接触社会生活,了解社会和认识社会。几种主要的不良沟通方式:1、

9、指责埋怨型 比如:“你看你又把衣服弄脏了!成天跟在你后面洗衣服,我是你的佣人啦!“一天到晚玩,作业不认真,我看你哪天才能长大?”指责埋怨型沟通往往使家庭形成“互相指责黑三角”,比如:母亲说:你成天就知道自己的工作,从来不管儿子,你看看,现在他几门功课不及格。父亲:养这个家容易吗?我没日没夜地忙。为了什么?叫你少打牌,多管管儿子,一上牌桌就下不来。儿子:别吵了!你们看看人家的爸爸妈妈,谁像你们这样只顾自己!我不及格都是你们害的!大家在互相指责和埋怨中不欢而散,问题得不到真正解决。雨天背稻草,越背越重,家庭生活危机四伏。对孩子的成长非常不利。2、迁就讨好型“啊呀,妈妈不知道这个菜你不喜欢吃,将就着

10、少吃点,你想吃什么?我明天就去买。”爱孩子是要将孩子作为一个能承担自己责任的独立的人来爱,而不是迁就讨好孩子。迁就讨好型的家庭,表面一团和气,但是缺少一种家庭成员之间真挚的爱,而且会养成一个人依赖软弱、任性等不良性格,孩子的任性主要表现在家庭内部,在家庭以外往往是一个迁就别人的人。3、罗嗦型 孩子:“妈妈,今天学校运动会上,我们班得了第一名,真高兴。” 妈妈:“哎呀,你看你,脸那么脏,快去洗洗,穿上衣服,别感冒!”说得很热闹,但各说各的。好象两只收音机同时播放,根本没有反馈。再如:“妈妈。明天我们春游,老师说每人要交5元钱。”“又要交钱,从你上学到现在,我们在你身上花了多少钱了,我们那时侯春游

11、,就带一瓶白开水,两个饼,自己走到郊外,根本不用买票,你看看,一个月光水电费就是好几十,钱不好挣啊!”罗嗦的人最大的特点是:听到别人一句话,立刻联系自己的个人生活,这样的父母不太关心孩子真正的情感,家长在喋喋不休,孩子感到烦躁,盼望这种唠叨早点结束,家长说了什么根本没有听进去。随着年龄增大,孩子会产生逆反心理。家庭成员的心灵沟通,是家庭生活的重要方面,家庭沟通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家庭生活的质量。我们不妨也找个时间,让孩子写写对你的建议,你也写写对孩子的建议,增进相互的了解。 五、当孩子失败时怎么办爱迪生发明蓄电池的实验,到一万次还没有成功,但他说:我没有失败,我只是发现了一万种不能运作的方式。失败

12、与成功本身,都是孩子的成长中必须面对的经历,关键是孩子能否从中获取做人做事的教训,从中感悟解决困难、战胜自我的经验,从中增强继续努力争取成功的信念。当孩子失败时,家长至少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告诉孩子不要过于在乎别人的评价 在现实生活中,因别人的评价而使情绪受影响的人却大有人在。 大家肯定看过哈哈镜,在镜里,你可能细长了,可能短粗了,可能五官不成比例了 ,其实,对别人的评价大可不必在意,因为别人看你的眼睛也具有哈哈镜的特点。你可以给孩子讲这样一个故事。有个老人带着孙子,牵着一头驴子,准备到市场上去卖。走了一段路,老人听到有个路人说:“这祖孙两人放着 驴子不坐,真是傻瓜。”他们觉得有些道理,祖孙两

13、人便一起骑上驴背,继续赶路。 走了不久,又遇到一个路人,那路人指着他们说:“这祖孙俩真 是没人性,两个人压得驴子透不过气来了。” 听路人这么一说,老人赶紧下来,让孙子骑在驴背上,自己牵着驴子步行。 过了不久,经过一问茶楼,茶楼外站着一个妇女,那妇女说:“这是什么时代啊,小孩这样不懂事,自己享受,让老人家走路。” 老人听了觉得有道理,便吩咐孙子下来,自己坐上去。 走着走着,来到一条街道,有三五个妇女对着他们指指点点:“唉,这个老人怎么这样没爱心,自己享受,让小孩受苦。” 老人脸红了。可是这也不是,那也不对,到底怎样才是对的呢? 最后爷孙俩向人借了大绳和长棍,将驴子四脚绑上,两人抬到市场上去了!

14、那爷孙俩抬着驴虽然辛苦,还是有人会说他们的。假如有人说:“他们真是傻瓜,为什么不让驴自己走呢?”或者说:“这不是在虐待驴吗?”他们又该怎么办呢?可以断言,爷孙俩若不改变对别人评价的看法,恐怕他们无论怎么做都不会使所有人满意的。那么是不是一天到晚拘泥于别人对自己的看法,惶惑不安,左顾右盼,裹足不前,最后一事无成还得个多疑症呢,千万不要。第二、对孩子多鼓励,培养自信心面对失败 ,孩子最需要成人的安慰或鼓励,孩子最期待家长公正的评价和积极的肯定。 家长要尽可能多地运用表扬的武器,帮助孩子维持良好的情绪体验,树立再创佳绩的信念, 要把孩子当成孩子来对待,不要用成人的标准来要求我们的孩子。无论何时,不能

15、讽刺、挖苦 孩子,不要用不能看电视,不能玩耍,不能早早睡觉等来惩罚孩子,要防止他们形成自卑人格,产生自我否定甚至反社会的倾向。 日本教育家说过一个有趣的故事:他朋友开的小提琴教室里,有位小提琴拉得很差的小孩,老师不知道怎么教他。有一次,小提琴家铃木正一先生访问该教室,特地请那位学生拉段提琴让他欣赏。这位小朋友的确琴艺平平,可是铃木先生却直夸他“拉得好,拉得不错。”然后再以严肃坚定的口吻告诉他:“如果是老师可能会这样拉,你会不会呢?”这孩子随即很大声的说:“会!”果然,他一学就会了。7年后,那个孩子也成了著名的小提琴家。我国在这方面也有典型的例子,有位母亲第一次参加家长会。幼儿园的老师说:“你的孩子有多动症,在板凳上3分钟都坐不了。”回家的路上儿子问老师说了什么,她鼻子一酸,差一点落泪。“老师表扬了你,说宝宝原来在板凳上坐不了1分钟,现在能够坐3分钟了。别的家长特别羡慕妈妈,因为全班只有宝宝进步了。”那天晚上,儿子破天荒地吃了两碗米饭。第二次家长会,老师说:“全班50名同学,这次你儿子数学排49名,我怀疑他有智力问题,最好带他到医院看一下。”回家的路上,她哭了。回到家里,看到诚惶诚恐的儿子时,她振作精神:“老师对你充满信心,你并不是一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