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青山不老教案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05529253 上传时间:2024-01-17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6青山不老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16青山不老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16青山不老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6青山不老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6青山不老教案(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6.青山不老教学目标1读读记记“治理、归宿、荡漾、领悟、风雨同舟”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感受老农改造山林、绿化家园的艰辛和决心。教学重难点:了解文章的内容,理解语言背后所蕴藏的深刻含义,体会人物的思想情感。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2了解我国晋西北地区沙化现象以及植树造林的状况。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播放课件,导入新课。1播放我国晋西北地区土地沙化的课件资料(或出示相关图片资料),引导学生畅谈感受: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2出示一幅如诗如画的山林图。3. 同学们,这是中国的晋西北,是西伯利亚大风常来肆虐的地方。这里昔日是一片荒无人烟,穷山恶

2、水之地。年后的今天,参天的杨柳,如臂如股,劲挺山腰;绿色的波浪,此起彼伏。多么如诗如画的景色呀。在这令人如痴如醉的林海背后,凝聚着一位可敬老人毕生的心血和执著的追求。他为青山披绿衣,青山为他献钟情。这节课让我们跟着作家梁衡去一起认识这位老人吧!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青山不老板书课题:青山不老。齐读课题。(2遍)二、检查预习1、开火车读词语。2、齐读词语。3、学生交流词语意思。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读“阅读提示”,明确要求:默读课文,思考:这位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这一奇迹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创造的?联系课文,想一想作者为什么说“青山是不会老的”。2自由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3.说说课文主要讲了

3、什么内容?请大家试着用老师出示的重点词,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吧!山野、肆虐、山沟、奇迹、创造、绿洲、价值、造福。小结:这种方法叫重点词概括法,我们以后可以用这种方法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四、指导阅读、感受“奇迹”过渡:正是这样的一位古稀老人,在年迈之时却创造了一个奇迹,大家默读课文,找找老人创造了什么奇迹。学生交流: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15年啊,绿化了的8条沟,造了7条防风林带,3700亩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引导学生想象,这是怎样的一个奇迹?a.课件出示:b.生谈感受 (评:老人的举动让你受到了震撼)c.自由读 师:请大家也自由去读读这句话,你又有什么新的发现吗?d.课件点击数字师:

4、同学们,就让我们把目光聚焦到这些数字上,再去品味,你感受到什么?:(我们双茨科中学约占地多少亩?(约34亩)(3700亩林网就相当于我们100多个双茨科中学差不多大。)e.交流:看到这样的一组数据,你心里有什么想法吗?()f.小结:师:这一连串的数字背后是老人15年的枯燥岁月;这一连串的数字面前却是满山遍野的绿。这就是生:“奇迹”,一个了不起的奇迹!让我们用朗读来感受这种奇迹吧!课文的哪些部分还具体写到了这一奇迹?学生自读课文一和五自然段“我们盘腿坐在土炕上,就像坐在船上,四周全是绿色的波浪,风一吹,树梢卷过涛声,叶间闪着粼粼的波光。”(作者用比喻的方法,描写了漫山遍野绿意盎然,林间松涛阵阵、

5、叶间微泛绿波的画面,喻示老人投身山林、为改造山沟所作出的巨大贡献。)杨树、柳树,如臂如股,劲挺在山洼山腰。看不见它们的根,山洪涌下的泥埋住了树的下半截,树却勇敢地顶住了它的凶猛。这山已失去了原来的坡形,依着一层层的树形成一层层的梯。你觉得这是一些怎样的树?它们的作用是什么?你能用课文中的话来说吗?c.朗读指导小结:是呀!保住了这片黄土,我们才有这绿树;有了这绿树,我们才守住了这片土。那守住了这土,我们就守住了什么?(庄稼、家园、希望)这难道不是一个奇迹吗?五、奇迹背后1、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啊,那么这位老人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创造的奇迹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2、3自然段,用波浪线画下来。2、(一)大

6、环境1、师:你找到的是老人生活的大环境(板书:大环境),如果让你用一个词语来形容它,你会用什么?生:恶劣 (板书:恶劣)2、请同学们再去读读这一段话,(课件出示)这段话中的哪些词语让你感受到环境的恶劣?把它圈出来。预设:干旱、霜冻、沙尘暴肆虐、盘踞之地、风吹沙起3、师:(课件出示)谁来读读这些词语?指名读4、师:在坐的同学有谁去过晋西北?那么你们知道晋西北的环境到底是怎样的一种恶劣吗?老师这儿有一则资料,我们一起来看:(出示资料)师读 (晋西北土地沙漠化日趋严重,属于沙尘暴高发区,素有“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无风三尺土,风起土满天”的说法。这些主要分布于大同、朔州、忻州三市的16个县(区)的

7、风沙带,土地沙漠化面积每年都在增加。右玉县老城12米高的城墙如今已被黄沙埋没,人可以沿坡直接上到城墙;五寨县许多村庄,由于风沙侵害,每一二十年就被迫搬迁一次。)5、交流:(师:谁来说说你此时的感受?)6、师:是啊,这里可称作穷山恶水、荒无人烟、死亡之地。 师:如此恶劣的环境,难怪,县志载:(课件出示:风大作时,能逆吹牛马使倒行,或擎之高二三丈而坠)师:你们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师:在如此险恶的环境里,这位老人却创造出这一片青山秀水。这的确是了不起的奇迹啊。(二)小环境1、师:谁再来说说,老人还在怎样的情况下创造了奇迹?生:师:这是老人所生活的小环境(板书:小环境)师(引)老人用他的坚毅抵住了环境

8、的恶劣,而他生活的地方又有怎样辛酸的故事呢?生:早出晚归生:七位同伴五位过世生:风雨同舟的老伴没能见上最后一面师:可见老人的生活非常的艰苦 板书:艰苦师引:面对五位老汉的离去,老人没有离开,依旧选择了(课件出示)种树!; 面对老伴的过世,他也没有离开,还是选择了种树! 面对女儿三番五次地从城里回来接他去享清福,他选择的还是种树!。师:15年啊,绿色披上了青山,而青丝却变成了白发,死亡带走了他的亲人,也正一步步向他逼近,但是,老人没有离开,他不走,是因为他觉得种树是命运的选择,他不走,是因为他觉得屋后的青山就是生命的归宿。六交流:作者为什么说“青山是不会老的”?引导:从贫瘠的山沟到如今葱郁的青山

9、,老人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献了出来,这就是他生命的价值。因此,当告别老人的时候,我不由得想到了引读“作为一个山野老农与日月同辉了”,这位普通老人让我领悟到引读并出示“青山是不会老的”。指导:“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是什么意思?与山川共存:和山山水水一起共同存在;与日月同辉:就是和太阳月亮一起发出光茫。老农能和山水共存,像日月一样永放光辉吗?联系上下文想想,作者为什么这样说。小结:是啊,老农不仅留下了这片青山,还留下了更为宝贵的东西与环境作斗争的不屈精神,绿化家园、保护环境的奉献精神,造福人类的精神,这一切将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带着这份感动,让我们一起再读一读描写作者感受的话。总结:老人用自己的勤劳善良创造了这片绿洲,有限的生命创造了无限的价值,生命的意义在茫茫青山中得到无限扩张,而且将随着青山永垂不朽,这是不会因为年龄的增长而变老的。这位普通的老人让我领悟到(生齐读)青山是不会老的!七、总结全文,升华情感如今这位老人已离开了我们,面对这一片青山,你想对老人说些什么?八、作业再读全文,积累句段,摘抄或背诵自己喜欢的内容。板书设计:青山不老 干旱大环境-险恶 霜冻 沙尘暴 老者一人早出晚归小环境-艰辛 同伴离世 老伴过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