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四章基础知识落实(三)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上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05515460 上传时间:2023-05-28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9.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老子》四章基础知识落实(三)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上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老子》四章基础知识落实(三)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上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老子》四章基础知识落实(三)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上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老子》四章基础知识落实(三)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上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老子》四章基础知识落实(三)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上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老子》四章基础知识落实(三)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老子》四章基础知识落实(三)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上(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老子四章基础知识落实(三) 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上 老子四章 一、选择题 1.下列句中加线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自伐者无功功:成功 B强行者有志志:意志 C死而不亡者寿寿:长寿 D其坚不能自举也举:托起,保全 2.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死而不亡者寿 B其在道也,曰余食赘行 C起于累土 D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 3.对下列各句中加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之:助词,用于主谓之间。 B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其:代词,它。 C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者:助词,的(人)。 D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于:介词,在。 4.下列各句中,加线词的

2、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企者不立,跨者不行 B民之从事 C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 D复众人之所过 5.下列各句中加线词的活用类型,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常于几成而败之 B二月草已芽 C风乎舞雩 D刑于寡妻 6.下列各句中,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治之于未乱 A自知者明 B为之于未有 C蚓无爪牙之利 D外欺于张仪 二、语言表达 7.下面是一封信的主要内容,其中有五处不得体,请找出并作修改。 获悉文学院下周举办活动,隆重庆贺先生教书50周年,我因俗务缠身,不能光临,特惠赠鲜花一束,以表敬意。随信寄去近期出版的拙著一册,还望先生先睹为快。 盛夏快来了,请先生保重身体。 8.在下面

3、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空白手法是中国传统绘画艺术中一种常见的表现手法。如八大山人画的鱼,齐白石画的对虾,纸上别无他物,但我们却能感到满眼碧波,这就是_。我国的古典诗词中也有许多这样的例子,读者在鉴赏中,_,从而获得审美的体验。如贾岛的寻隐者不遇:“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实写作者和童子的对话,而诗人“问”的内容省去了,隐者是什么样子的也没有介绍,但我们可以想象得出隐者出没于高山云海之中,濯足于山涧小溪之旁这种以实写虚的表现手法,也可以称之为_。 三、默写 9.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

4、1)辐条和车毂等三个例子是就“有”与“无”而言的,之后老子总结为:“_,_。” (2)老子认为轻浮、急躁的举动都是反自然的,短暂而不能持久,自我炫耀的“_,_”也是这种情况。 (3)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这和老子说的“富”的情形“_”一致。 (4)只有“咬定青山不放松,万劫不复我独行”的人,才算是有志者,正如老子所说的“_”。 (5)如何才能保证长治久安呢?老子认为,要在事物萌芽之前行动,这就是“_,_”。 四、文言文阅读 阅读庄子的五石之瓠,完成下面的问题。 10.解释句中加线词的意思。 我树之成而实五石树:_ 夫子固拙于用大矣固:_ 越有难,吴王使之将将

5、:_ 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龟:_ 11.运用对话描写刻画人物是本文的一大特色,试说说惠子和庄子在文中的形象。 惠子:_ 庄子:_ 12.惠子和庄子在对话时,各自引用了“大瓠之种”和“不龟手之药”的事例,都有什么用意?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且

6、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风;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蜩与学鸠笑之曰:“我决起而飞,抢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适百里者,宿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之二虫又何知! 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奚以知其然也?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楚之南有冥灵者,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此大年也。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不亦悲乎!汤之问棘也是已

7、。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有鱼焉,其广数千里,未有知其修者,其名为鲲。有鸟焉,其名为鹏,背若泰山,翼若垂天之云,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斥笑之曰:“彼且奚适也?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而彼且奚适也?”此小大之辩也。 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而宋荣子犹然笑之。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虽然,犹有未树也。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后反。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也。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

8、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节选庄子逍遥游) 13.对下列句子中加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怒而飞怒:愤怒 B.去以六月息者也去:离开 C.而后乃今培风培:凭 D.三餐而反反:返回 14.下列最能体现庄子逍遥思想的一项是() A.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B.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C.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 D.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15.下列句子中,加线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小年不及大年 B.众人匹之 C.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 D.虽然,犹有未树也 16.下列句子中,加线

9、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 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B.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 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 C.夫列子御风而行 旬有五日而后反 D.奚以知其然也 去以六月息者也 17.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 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 答案解析 1.【答案】A 【解析】“功”的意思是“功用”。 2.【答案】A 【解析】B项,“行”同“形”。C项,“累”同“蔂”。D项,“泮”同“判”。 3.【答案】D 【解析】于:介词,从。 4.【答案】D 【解析】A项,“不行”在句中指“行走不稳”。B项,“从事”在

10、句中指“做事”。C项,“保”在句中指“安定”。 5.【答案】A 【解析】A项,使动用法,使失败。B、C、D三项都是名词活用作动词,分别为发芽、吹风、做榜样的意思。 6.【答案】B 【解析】B项和例句相同,均为状语后置句。A项,宾语前置句。C项,定语后置句。D项,被动句。 7.【答案】(示例)“教书”改为“从教”;“光临”改为“前往”或“参加”;“惠赠”改为“奉上”“奉送”或“敬赠”;“先睹为快”改为“指正”或“斧正”;“快来了”改为“将至”或“将临”。 【解析】“光临”是对他人来访的敬称,“惠赠”是对别人赠予自己东西的敬称,“先睹为快”是说自己殷切盼望,用在句中都不得体。另外,从文段整体来说,

11、语言较为文雅,相比之下,“教书”“快来了”就显得过于口语化了,也不得体。 8.【答案】空白手法所产生的艺术效果可以通过想象补充画面内容诗歌中的空白艺术 【解析】句依据前文“纸上别无他物,但我们却能感到满眼碧波”,可见这就是“空白手法所产生的艺术效果”。句由后文的提示“我们可以想象得出隐者出没于高山云海之中”,可见鉴赏诗歌也“可以通过想象补充画面内容”。句结合上文提到的两个方面,即作画的空白手法和诗歌鉴赏中的想象体验,总结为“诗歌中的空白艺术”。 9.【答案】(1)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2)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3)知足者富(4)强行者有志(5)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 10.【答案】种植实在率领部

12、队同“皲”,皮肤冻裂 11.【答案】惠子:斤斤计较,锱铢必争,有太多欲望要求和外界与内心的束缚。庄子:放旷豁达,无欲无求,随顺自然。 12.【答案】惠子用“大瓠之种”的事例,意在讥讽庄子的学说大而无用;庄子用“不龟手之药”的事例意在证明自己的学说大有用处,只是惠子不能通晓领悟。 13.【答案】A 【解析】怒,奋发。 14.【答案】C 【解析】本句的意思符合庄子逍遥的思想。 15.【答案】A 【解析】B项,“众人”今指“大家。指一定范围内所有的人”,此处意为“一般人”;C项,“羊角”此处意为“旋风”;D项,“虽然”此处意为“虽然这样”。 16.【答案】D 【解析】A项,介词,在/介词,比;B项,表递进关系,况且/副词,将要;C项,表修饰/表承接。 17.【答案】况且聚集的水不深,那么它就没有负载一艘大船的力量了。善行能联合一乡的人,品德可使一位君主满意,能力使一国的人信任。世人都称赞他,他却并不因此而奋勉,世人都责难他,他也不会因此而感到沮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