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生理学复习资料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05476573 上传时间:2022-10-08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9.9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水产生理学复习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水产生理学复习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水产生理学复习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水产生理学复习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水产生理学复习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水产生理学复习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水产生理学复习资料(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动作电位 :当神经或肌肉细胞受一次短促的阈刺激或阈上刺激而发生兴奋时,细胞膜在静息电位的基础上会发生一次迅速而短暂的、可向周围扩布的电位波动,称为动作电位。2 兴奋 :机体的表现由静止转变为活动状态,或活动由弱变强的表现。3 兴奋性 :指活组织或细胞对刺激发生反应的机能。4 兴奋传导的过程:放电器官的生物学意义 攻击和摄食 防御 测定位置 对象识别放电器官的放电1) 放电受神经支配:放电时发生去极化和反极化2) 放电电流具有方向性:从电层向乳头层方向流动3) 放电持续时间短:一般为 12mS4) 放电器官易疲劳5) 产生大量 ACH各部位的主要机能1、 低级中枢 脊髓:传导桥梁,联系脑与躯

2、体各部分组织器官;完成躯体的基本反射活动2、 脑干 (延髓、脑桥、中脑) :延髓有基本活命中枢(呼吸、循环等) ;脑桥角膜反射中枢;中脑-视觉、听觉中枢;网状结构具有上行激活系统和调节肌紧张的反射中枢。3、 小脑 :调节躯体运动动作力量、快慢与方向,调节自主反射中枢的活动等。4、丘脑:感觉的中转站5、下丘脑:神经内分泌系统,调节内脏活动,有调节体温、摄食、饮水等的重要 中枢。6、大脑皮层:有管理内脏、感觉、运动的最高中枢。可以产生条件反射。突触的分类1、根据传递兴奋的性质分类:电突艇I化学突触2、根据接触部位分轴一树突触轴一胞突触轴一轴突触3、根据传递效应分类:兴奋性突触抑制性突触*EPSP

3、(兴奋性突触后电位)钠离子通道打开,内流产生去极化兴奋电位*IPSP (抑制性突触后电位)钾离子和氯离子通道打开,钾离子外流、氯离子内流产生超级化抑制电位递质分类:a、兴奋型递质:谷氨酸、天门冬氨酸、Ach (也有抑制作用)等。b、抑制型递质:甘氨酸、r氨基丁酸等。中枢抑制:条件反射:在出生后通过训练而形成的反射。它可以建立,也能消退,数量可以不断 增加。条件反射的建立扩大了机体的反应范围,当生活环境改变时条件反射也跟着改变。因此,条件反射较非条件反射有更大的灵活性,更适应复杂变化的生存环境。非条件反射:在出生后无需训练就具有的反射。按生物学意义的不同,它可分为防御 反射、食物反射、性反射等。

4、这类反射能使机体初步适应环境,对个体生存与种系生 存有重要的生理意义*感觉细胞及其机能:*内脏神经系统的结构功能特点:内环境相对稳态:机体细胞与细胞外液的物质交换,经常改变着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一些外环 境因素的急剧变化也倾向于直接或间接(通过机体活动变化)改变内环境的理化 性质。但与此同时,消化道不断补充营养物质,肺不断补充氧和排出二氧化碳, 肾不断排出各种代谢尾产物、调整水与各种无机盐及小分子物质的排泄量,皮肤 也不断散失代谢所产生的热量;而且,这些活动都处于整体的神经和体液调节之 下,从而使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只能作较小幅度的波动,保持着动态平衡。这一状 态称为加急态 (homeostasis

5、三种血细胞的功能:a.血缸蛋白与气体运输工细 胞 的 功 能皿红蛋白既能与氮结合,形成Vt血红 蛋白(HbO。: 乂易于将它释放,形成脱 银血?T蛋白(HHb)q秤放出的软,供组 织细胞代谢需要口、一二氮化碳也可以与血幻二青白结合,以氨 贴甲酸3红蛋臼形式经血液运输炉b.血多匚蛋白的酸碱绫功能:述原血红蛋白和氧介H1L幻* 白绡底两个级河,对, 即KHb/HHb和KHb/HHbO?, 大J司 参与血液 酸碱P衡的调Q作用。白细胞的功能: 白细胞具有游走、趋化性和吞噬作用等特性,实现对机体的保护功能 所有的白细胞都能作变形运动,凭藉这种运动白细胞得以穿过血管壁,这一 过程称作血细胞渗出(diap

6、edisiS。 白细胞的趋化性是指白细胞能够向其周围环境中存在的某些化学物质靠近的 能引起趋化性的物质很多,如细菌产生的某些肽类和脂类、某些补体蛋白以 及炎症组织产生的化学物质等白细胞按照这些物质的浓度梯度游走到这些物质的周围,把异物包围起来并 吞入胞浆内,这称为吞噬作用。血小板的主要生埋功能.1; 一 血小板表面能吸附纤维蛋白原、 凝血前原等多种凝血因子,血小板本身也含有与 凝血有关的血小板因子,血小板是凝血过程的重 要参与者*1 J 血管壁受损伤后,血小板会发 生粘附和聚集成团,堵塞破口,并杼放ADP,促 进血栓的形成.同时,血小板释放的5-KL肾上 腺素等物质,促进血管收缩*血小板胞浆颗

7、粒中含有纤溶质 原,经活化、可促进纤维蛋白溶解,*凝血:血液由液体状态凝结成血块的过程,称为血液凝固,简称凝血细胞抗凝系统:1. 正常血管内皮完整光滑,不易激活因子刈,不易使血小板吸附和聚集;血液中又 无因子田,故不会启动内源或外源性凝血过程。2. 血液不断流动,即使血浆中有一些凝血因子被激活,也会不断地被稀释运走。3. 血液中具有纤溶系统,能促使纤维蛋白溶解血液循环:心脏和血管构成循环系统。心脏有规律的收缩和舒张,产生推动力,推动 血液在血管系统中定向流动。通过血液循环,向全身各组织器官供应营养物质,带走 代谢终产物,将各种内分泌激素及其他体液性物质带往靶细胞,实现具体液性调节。 一旦心脏活

8、动停止,血流中断,意味着生命即将完结*肌肉组织主要是由肌细胞构成的 ,可以分为平滑肌、骨骼肌和心肌三种 .骨骼肌 :由大量成束的肌细胞构成,附于骨骼上,其收缩受意识控制顾又称为随意肌。运动系统的肌肉一般都是骨骼肌。平滑肌:的肌细胞为长柱形,长为20200um怀孕期间可伸长至500umo平滑肌核呈长圆形,位于细胞中部,肌原纤维较骨骼肌明显少,且排列不整齐。有的可成束排列,有的可成层排列。平滑肌的收缩有节律性,顾又称为不随意迹肌。心肌 :细胞呈细长圆柱形,有分支且互相连接成网,细胞核位于细胞中央。心肌的收缩具有节律性又称为不随意肌。微循环:指微动脉和微静脉之间的血液循环。微循环是组织液、淋巴液生成

9、和血液与组织液进行物质交换的场所微循环通路 :典型的微循环成分包括微动脉、后微动脉、毛细血管前括约肌、前毛细血管、真毛细血管、动静脉吻合支和微静脉等7 个部分。微循环的反射性和体液性调节:气体交换 交换的部位:肺换气:肺泡与其周围毛细血管之间的气体交换。组织换气:血管与组织液之间的气体交换。 交换的动力:呼吸气体的换气是通过气体分子的扩散运动实现,其动力来源于不同气体分压之间的差值。 气体分压:指混合气体中某一气体成分构成的压力,占混合气体总压力的百分比,相当于该气体在总混合气体中所占的容积百分比。运输方式:物理溶解和化学结合物理溶解是最终实现气体交换的必经步骤 物理溶解氧的化学结合运输: 血

10、液中氧主要与血红蛋白 Hb 结合, 以氧合血红蛋白 (HbO2)的形式存在于红细胞*氧解离曲线特点生理意义:氧解离曲线是表示氧分压与Hb 氧饱和度关系的曲线.曲线近似“S” 形,可分为上、中、下三段.( 1)氧解离曲线的上段,曲线较平坦,相当于Po2 由 13.3kPa(100mmHg) ,变化到8.0kPa(60mmHg)时,说明在这段期间Po2的变化对Hb氧饱和度影响不大,只要Po2 不低于8.0kPa(60mmHg) ,Hb氧饱和度仍能保持在90%以上,血液仍有较高的载氧能力, 不致发生明显的低氧血症.( 2)氧解离曲线的中段,该段曲线较陡,是 HbO2 释放 O2 的部分 .表示 Po

11、2 在853kpa(6040mmHg)范围内稍有下降,Hb氧饱和度下降较大,进而释放大量的O,满足 机体对 O2 的需要 .(3)氧离曲线的下段,相当于Po2520kPa(4075mmHg),曲线最陡,表示Po2稍有下降 ,Hb 氧饱和度就可以大大下降,使 O2 大量释放出来,以满足组织活动增强时的需要 .因此 ,该曲线代表了 O2 的贮备影响氧离曲线位移的因素(1) pH 和 pCO2 的影响:pH 下降或pCO2 上升,Hb 亲和力降低,曲线右移,有利于Hb 释放氧;反之,曲线左移。(2) 温度的影响: T 升高时,曲线右移,可解离更多 O2 供应组织利用。(3) 2,3-二磷酸甘油酸:与

12、脱氧血红蛋白相结合,降低Hb 对 O2 的亲和力,曲线右移。* 鳔的机能 :1 鳔的呼吸机能2鳔的流体静力学机能3鳔的感觉机能4.膘的发声机能*三种主要消化液:唾液分泌:唾液是3对主要唾液腺(腮腺、下颌下腺、舌下腺)和口腔粘膜中许多小腺体 所分泌的混合物。功能: 润湿口腔和饲料,便于咀嚼和吞咽。 溶解食物某些物质,引起味觉。 唾液淀粉酶分解淀粉为麦芽糖。食团进入胃内还未被胃液浸透时,这些酶在 胃内仍能继续作用。反刍动物唾液含有大量碳酸氢盐和磷酸盐等缓冲物质,中和瘤胃微生物发酵 产生的有机酸,维持瘤胃内适宜的酸碱度。 哺乳期幼畜的唾液含有脂肪酶,分解乳脂产生游离脂肪酸。 唾液冲淡、中和或洗去有害

13、物质,其溶菌素有杀菌作用。 某些动物(如水牛、狗)在高温情况下分泌大量稀薄唾液,唾液中水分蒸发有 助于散热。反刍动物有大量尿素经唾液进入瘤胃,参与机体的尿素再循环,以减少氮的 损失。唾液分泌的调节1 . 唾液分泌的初级中枢在延髓,高级中枢分布于下丘脑和大脑皮层等部位。2 .唾液分泌受神经反射性调节。食物对口腔的机械、化学、温度等刺激引起的非 条件反射性分泌,食物的形状、颜色、气味以及采食的环境等各种信号,形成条件反 射性调节。3 .唾液分泌还受消化道其他部位的反射性调节,如扩大食管或瘤胃内发酵的有机酸等,均能反射性地引起唾液分泌增加。胃液分泌:是胃粘膜各腺体所分泌的混合液,为无色透明、常含粘丝

14、的酸性液体盐酸在胃内消化中的作用:(1)提供激活胃蛋白酶原所需要的酸性环境;(2鹿蛋白质膨胀变性,易被胃蛋白酶消化;(3冶一定杀菌作用;(4通酸进入小肠后,促进胰液、胆汁分泌和胆囊收缩。胃肠肌肉的运动:食物进入胃后逐层重叠,先进入的在周围,后进入的在中央,胃运动使食物逐渐与胃液混合。*胃的运动主要形式:全胃性收缩:以平滑肌长久地缩短为特征的紧张性收缩。全胃性收缩缓慢而 有力,增高胃内压力,压迫食物向幽门部移动,使食物紧贴胃壁, 易与胃液混合。蠕动:是舒张与收缩交替进行的运动,在胃的慢电波频率处发生,从贲门部 开始,向幽门方向呈波浪式推进并逐渐加强。 蠕动既使胃内容物充分 混合,又使胃内容物向幽

15、门部移行,并通过幽门进入十二指肠。小肠的运动的基本类型:蠕动、自律性分节运动和钟摆运动。蠕动:一种速度缓慢的、使食糜向大肠方向波状推进的运动, 在小肠中最为 常见。由小肠某些部位的环状肌收缩与舒张形成。 蠕动的速度一般每分 钟约推进数厘米。还有一种进行速度较快(525 cm/s)和推进距离较长 的蠕动,称为蠕动冲。逆蠕动是向口腔方向的蠕动。与蠕动比较,除了方向相反外,收缩的力量较 弱,传播的范围也较小。逆蠕动与蠕动相互配合,使食糜在肠管里来 回移动,保证食糜与消化液充分混合,并延长食糜在小肠中停留,以 便有足够的时间进行消化和吸收。钟摆运动:以纵行肌的自律性舒缩为主的运动。当食糜进入一段小肠后,这 一段肠的纵行肌一侧发生自律性的舒张和收缩,对侧发生相应的收缩 和舒张,使肠段时而向左、时而向右消化道各部分的吸收进及吸收机制:排泄:机体内物质代谢过程产生的各种机体不能利用的终产物或有害物质排出体外的过程。*尿生成基本过程包括肾小球滤过、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肾小管和集合管分泌与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营销创新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