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小博大跨国并购案例,以联想并购IBMPC业务为例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05470172 上传时间:2023-01-19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7.7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以小博大跨国并购案例,以联想并购IBMPC业务为例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以小博大跨国并购案例,以联想并购IBMPC业务为例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以小博大跨国并购案例,以联想并购IBMPC业务为例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以小博大跨国并购案例,以联想并购IBMPC业务为例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以小博大跨国并购案例,以联想并购IBMPC业务为例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以小博大跨国并购案例,以联想并购IBMPC业务为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以小博大跨国并购案例,以联想并购IBMPC业务为例(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国以小博大跨国并购案例分析以联想收购旧M全世界PC业务为例摘要 2004年12月8日,联想集团与 旧M正式签署转让协议,在磨合了 13个月之久后,联想集团以亿美金的价钱收购了旧M全世界PC业务。从此,联想全世界PC业务排行由第九上升到第三,2021年,成为全世界最大PC生产商。 联想集团国际阻碍力大大增强。关键词跨国并购以小博大行业整合机缘跨国并购是跨国兼并和跨国收购的总称,是指一国企业(又称并购企业)为 了达到某种目标,通过必然的渠道和支付手腕,将另一国企业(又称目标企业) 的所有资产或足以行使经营操纵权的股分买下来。19872020年全世界并购案件数量和并购额均呈现出稳步上升的趋势,只只

2、是2001年以后全世界并购波动性明显增强。1987年全世界并购数量是1174件,并购交易额为亿美元;2001 年全世界并购数量增加到8098件,交易额达到亿美元;2007年全世界并购数量 达到创纪录的10145件,交易额达到万亿美元。20年来,全世界并购数量扩大 了倍,交易量扩大了倍。据 UNCTA既计数据,1988年至2003年,我国企业累计 跨国并购总额为亿美元,其中大部份发生在1996年以后。1997年之前,跨国并购 额年均仅为1亿美元,但从1997年开始,并购额迅速增大,2003年为亿美元,2005 年那么高达65亿美元。而2007-2021的数据显示中国最近几年来的海外并购案 例数和

3、总金额均呈现上升趋势,比 07年前有了专门大的提升(如下表所示):2007200820092010201120122013案例数(个)3533385711011299总金额(百万 美金)12670来源:私募通不难看出,自联想2005年正式收购 旧M全世界PC业务成功后,为国内企业提供了很多并购体会而且多数是以小博大,以弱对强。下面将以联想收购旧M全世界PC业务进行以小博大的跨国案例分析。收购背景联想集团旧M个人电脑事业部1911 年一(IBM创立)1984 年联想集团创立一1985 年联想汉卡推出一1992 年提出家用电脑概念(IBM推出业界首款笔记本 ThinkPad)1993 年推出中国首

4、台个人电脑旧M个人电脑事业部成立1994 年联想微机部正式成立推出首台带有CD-ROI动的笔记本电脑1995 年推出第一台联想服务器PC事业部推出“蝴蝶”键盘1996 年联想笔记本问世一1997 年联想MFO光L体机问世PC事业部推出载有DVD-RO脉动的笔记本1999 年联想发布具有“一键上网”功能的互联网电脑PC事业部宣布推出零售 业务;推出业界第F嵌 入安全芯片的个人电脑2000 年联想跻身全球十强最佳管理电脑厂商PC事业部卖出第1000万台ThinkPad笔记本电脑2003 年联想宣布使用新标识Lenovo为进军海外市场做准备PC事业部推出多种首款 产品,展现出其强大的科 研力*来源:

5、网络整理从上表咱们不难看出,联想集团即使进展专门快专门好,但与旧M相较,其 在PC业务上的差距仍是比较大的,尤其是在一些核心技术的研发和全世界市场份额的占有上。这次跨国并购应该属于并购类型的横向并购, 即同一行业内的企 业间的并购活动。联想集团用现金、联想股权和欠债彼此结合的方式支付了并购 旧M个人电脑事业部所需的亿美金,能够说是以一个较为廉价的价钱买到了对自 身扩展PC业务有效的部门。两边的动因分析从IBM方面来看,由于戴尔和惠普个人电脑业务的崛起,使得 旧M个人电脑 销售额连连下滑,持续亏损,仅从 1998年看,PC部门的亏损就达到了亿美元。在IBM,本钱高而利润低的PC业务慢慢被高层唾弃

6、,治理层希望通过出售 PC业 务获取更多的资金,同时也能集中各类资源进展效劳器和IT效劳等高利润业务。旧M个人电脑业务总收入和亏损单位:白力美兀年份200120022003总收入10077892379556亏损净额-397-171-258来源:豆丁网从联想方面来看,虽为国内 PC业务的领军人物,但持续恶性的价钱战使得 利润不断缩水,而且在 PC的研发上显得力不从心,因此走出国门,开拓国际市 场,学习国际PC巨头的先进技术就成了一条必走的道路。 由于旧M是PC界的开 山开山祖师,若是能收购 旧M PC业务,不单单能取得国际声誉,更重要的是能 取得其领先的科研技术和先进的治理理念,和旧M广布全世界

7、的销售渠道和市场 份额。于是,在2004年12月8日,旧M与联想集团正式签署相关收购协议,次年 5月1日正式完成收购。届时,旧M将持有新联想的股分,说明 旧M并未完全舍 弃PC业务,只是决定大大减少其在一个赔钱业务中的关注度。这次并购对联想 集团而言,尽管是一次成功的并购,但却不是一个完整的并购。两边在某种意义 上具有更多合作的味道,而不是纯粹资本关系的收购。一个成功的跨国并购并非意味着并购后立马就能够达到1+12的成效。并购后的文化整合、客户整合、产品整合、技术整合等等都是需要一按时刻来进行的, 尤其是像联想这种蛇吞象式的跨国并购,比如是一个人“吃撑” 了一样,要恢复 正常的状态是需要一按时

8、刻来消化的。 跨国并购后想要实现良好的效益,一样也 是需要时刻来慢慢整合两边的优势资源的。咱们具体看看联想并购旧M全世界PC后是如何整合现有资源的。在企业文化整合方面,时任联想董事局主席的杨元庆提出了联想高层针对不 同的文化要注意三个词:坦诚、尊重、妥协。而且将英语作为官方沟通语言。简 单的理念,在专门大程度上幸免了新公司内部容易显现的文化冲突,为新公司走上正常的运营轨道减轻了不小的负担; 在员工问题的处置上,联想集团宣布不裁 员,而且原旧M个人电脑事业部的员工将享受以前在 旧M的一样待遇,而且宣布 将会为所有员工谋求更多的福利。 联想的做法,在专门大意义上操纵住了人材的 流失,减小了以后一些

9、核心技术开发困难的问题;关于客户整合问题,旧M的PC采购客户主若是企业集体采购,加上1999年旧M个人电脑事业部退出零售市场, 而且美国对中国长期以来实行的经济封锁, 在旧M那一部份的客户源大体会流失。 但联想和 旧M派出大量员工对客户进行安抚,联想还将总部迁到纽约,尽可能减 少并购后的负面阻碍。另外,旧M的ThinkPad系列笔记本在业界是有较高知名度的, 联想集团必需 在较短的时刻借助ThinkPad的口碑成立自己的高端笔记本电脑品牌。 说实在的, 联想笔记本电脑在商务笔记本这一块儿仍是做得较好的, 似乎实现了成立自身高 端品牌的希冀,关于联想并购后的绩效,我想下面的几组数据将很容易说明并

10、购后并非老是好的这一问题年份指标销售额毛利润研发费用财务收入年内溢利资产净值20032594012336,49240,2809,902128,543544,64920042708433379,45064,04811,970130,128579,23720052609198373,08948,59413,548140,041670,2572006126857261,858,444194,93224,22927,6701,044,64720071397830982,036,637227,36226,329161,1381,134,2762008163515032,449,980229,75952,

11、048485,1571,613,263来源:联想集团年报数据单位:千美元依照上表数据,咱们能取得如下分析结果:从销售额来看,2005年5月完成并购后,今年销售额比并购前一年的要少,说明来自旧M和自己的客户均有流失,但自2006起,销售额慢慢升高,并购后 的销售效益有了明显的表现, 实现了并购后最直接的财务绩效; 研发费用在2005年度有一个下降主若是因为并购直接取得了 IBM 的多项专利技术, 此年度无需进 行过量的研发。在05年以后,由于要支付 旧M过来的核心技术人员的工资,而 且急于开发属于自己的高端品牌, 因此研发费用在并购以后逐年升高; 由于品牌 阻碍力、客源等因素的增强,联想集团的财

12、务收入仍是逐年增加的; 2006 年的 年内溢利比前后几年都低很多,由此咱们不难看出:联想对旧M个人电脑事业部 的收购仍是比较损伤元气的, 不仅支付了现金, 还出让了一部份股权, 而且背负 了几亿的欠债。从短中期进展来看,联想收购 旧M的全世界PC业务仍是利大于弊的。但从 长期来看,联想现有的技术和品牌阻碍力大多来自 旧M,自己对核心技术的研发 力度不够。而且,旧M还持有新联想18.9%的股权,在某种程度上能左右联想的 一些决策。总的说来,联想集团对 旧M全球PC业务的收购仍是相当典型的以小博大的例子, 关于全世界的跨国并购都具有借鉴意义。 更重要的是, 为我国本土企业走出去树立了良好的表率。 跨国并购浪潮开始在中国境内发生, 我相信, 中国多数 国企和部份实力壮大的民营企业定将实现完美的跨国经营和全世界经营。同时,全世界资源由于跨国并购的不断发生,也将会取得一个最优的配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营销创新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