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迎香先进事迹材料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05462298 上传时间:2024-02-24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0.7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邓迎香先进事迹材料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邓迎香先进事迹材料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邓迎香先进事迹材料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邓迎香先进事迹材料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邓迎香先进事迹材料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邓迎香先进事迹材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邓迎香先进事迹材料(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邓迎香先进事迹材料黔南州罗甸县沫阳镇麻怀村委会主任邓迎香带领群众凿通隧道 脱贫致富的先进事迹在社会中引起了很大的反响。下面是语文迷网的 关于邓迎香的先进事迹材料,希望对你有帮助。邓迎香,贵州省黔南州罗甸县沫阳镇麻怀党支部副书记、村委 会主任。她是一个边远山区普普通通农村妇女,更是一名闪烁着党性 光辉的共产党员。她为改变家乡贫困落后面貌不等不靠、敢闯敢干、 艰苦奋斗,带领村民发扬“愚公精神”,锲而不舍、战天斗地,在悬 崖峭壁上硬生生凿出一条“麻怀出路”。她的先进事迹感动了乡亲、 感动了社会,先后被评为全国扶贫先进个人、全国“三八”红旗手, 受到国务院副总理汪洋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亲切接见。面对贫困:

2、她毅然抡起“凿破”大山的铁锤麻怀村地处罗甸县大山深处,山高坡陡、水资源缺乏,属典型 的“九山半水半分田”石漠化喀斯特山区。5个村民小组6个自然寨 被阻隔在大山之中,孩子上学要翻山越岭,生产生活物资拉不进去, 农产品运不出来,成了与世隔绝的“世外桃源”,被认为是“不宜生 存的边角”。1999年,麻怀村因山高路险,电线杆子和变压器运不进来,电 网建设搁浅,每当夜幕降临,村里便沉侵在“漆黑”的原始状态。村 里开会决定顺着村南面的溶洞凿一条出山隧洞。作为普通村民的邓迎 香积极响应,抡起铁锤和乡亲们开始了漫长的凿洞之旅。在低矮狭窄的溶洞里,大家点着蜡烛,用最原始的方法一锤一 镐砍山凿石,由于进度缓慢,难

3、免有村民灰心抱怨,想停下来不干了, 邓迎香虽然自己双手磨出了血泡,但她总是鼓励乡亲们“宁可慢慢做 也不要停,只要我们不放弃,总有凿通的时候”。xx年农历正月,经过两年多的努力,隧洞基本打通,电线杆顺 利抬进村,麻怀村终于通了电,当村里历史上第一次亮起电灯,邓迎 香顿时热泪盈眶。虽然隧道打通了,但只能勉强过人,车辆无法通行, 对村里发展帮助不大。邓迎香善于组织带领群众,在凿通隧道中表现突出,在干部群 众中树立良好“口碑”xx年6月,经过村党支部的培养,邓迎香 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这更加坚定了她将“狭窄隧道”凿成“小康大 道”的信心。随后几年,邓迎香越挖越来劲,越凿越有精气神。通过带领群 众锲而不

4、舍、夜以继日的磨凿,xx年夏天,一条长达216米、高3.5-5 米、宽3.9-5米的“麻怀隧道”终于建成,汽车第一次开进了麻怀村。 从此,麻怀村犹如一只蜷缩在蛋壳里的鹰,开始挥动翅膀飞翔。打通隧道:她带领群众走上“小康路”一个敢于抡起铁锤挖隧道的女人,面对大山她毫不畏惧,面对 “拔掉穷根”她也是充满信心。xx年初,邓迎香当选为麻怀村委会 主任,脱贫的重任落在了她的肩上。尽管出山的麻怀隧道打通了,但村里基础设施还很薄弱,村民 的生活水平还很低,大多数人还在贫困线上徘徊。“作为群众选出来 的村干部,带领大家脱贫致富,我责无旁贷。”在村民代表大会上, 邓迎香坚定地说。凭着一股不服输的“牛劲”,邓迎香

5、四处考察,寻找适合麻怀 村发展的项目,她鼓励村里的几个“能人”,拿出手头积蓄,办起村 里第一个种植专业合作社。在隧道口的一块土地上,她引来客商合作 试种铁皮石斛,还制定了养殖肉牛、绿壳蛋鸡、种植中药材、果树的 产业发展规划。她积极鼓励村民将土地流转给合作社。“不仅能拿租 金,还可以到合作社打工赚钱”。村民的发展积极性被调动起来。邓迎香既鼓励有劳动力的村民外出务工,又动员有资金、有能 力的外出务工青年回乡创业,逐步从“打工经济”向“内生造血”转 变,村民袁端生就是返乡青年中的一个。“看到邓大姐的干劲,我对回乡发展充满信心。”袁端生说。 一直在福建务工的袁端生,今年回乡过春节。邓迎香多次上门讲政策

6、、 谈道理,最终说动袁端生返乡创业。除了上心村里的发展,只读过小学的邓迎香对知识和教育格外 重视,xx年,她在村里成立了草根助学基金会,协调社会力量对村 里贫困学生进行资助。“要让孩子们不受穷、不受苦,还得靠多读书” 邓迎香饱含深情地说。现就读于遵义师范学院的曹太敏,至今仍记得邓迎香经常过问 自己学业、鼓励自己好好读书的情景。村里的孤寡老弱也让邓迎香经常挂在心上,每当春节杀年猪, 她总忘不了给80多岁的杨政芳老人送去一些鲜肉。“她是个实在的好心人,对我们很关心,还给我买过新衣服”杨政芳掩不住内心的感 动。在邓迎香的带领下,麻怀村面貌已今非昔比。农民人均纯收入 从xx年的1500元,提升到xx年

7、的8120元,不少村民开上了轿车, 80%以上的村民住上了新房,村里有了文化活动场所,精神面貌焕然 立匚3新O愚公精神:她成为脱贫攻坚“一面旗帜”以邓迎香为代表的麻怀人,在长期砍山凿洞、战天斗地的实践 中,孕育了一种永不言弃的“麻怀精神”。这种精神通过邓迎香的辐 射影响,已成为激励全省广大干部群众决战贫困、决胜小康的“精神 食粮”。“她是贫困地区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罗甸县委书记杨朝伟 说,从动员开山凿石到如今隧道通车,村民们由疑虑到肯定,由不解 到支持,共同将“天方夜谭”变成传奇。邓迎香的“女愚公精神”,体现了“不等不靠”的自觉、“敢 想敢干”的勇气、“坚定不移”的执着、“百折不挠”的毅力、

8、“合 力攻坚”的奋斗,是当之无愧敢于冲锋在前、勇于担当重任的“领头 雁”。她凿碎了千百年来贫困的封锁,凿开了通往富裕的新希望,让 我们看到了一个党员的先锋力量,找到了一个身边“两学一做”的鲜 活榜样。贵州省委书记陈敏尔书记说:“脱贫攻坚最需要的就是现代女“愚公”邓迎香那种坚定不移、百折不挠的精神。”邓迎香带领村民“战天斗地凿隧道”的实践证明,脱贫攻坚的 根本在于群众的自力更生,在于激发群众内生动力,这是脱贫攻坚的 长久之计,更是动力之源。邓迎香的感人事迹,麻怀村群众看在眼里,记在心上,主动把 她编成快板传唱一一“共产党员邓迎香,巾帼英雄响当当。携手丈夫 李德龙,誓叫大山把路通。发动全村齐动手,一凿一镐挖山忙。不等 不靠自发力,麻怀隧道连乡场。昔日愚公是传说,今日愚公在身旁”更多相关文章推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