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小学语文教师教材教法试题(含答案)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05461060 上传时间:2023-11-13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2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小学语文教师教材教法试题(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最新小学语文教师教材教法试题(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最新小学语文教师教材教法试题(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最新小学语文教师教材教法试题(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最新小学语文教师教材教法试题(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最新小学语文教师教材教法试题(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小学语文教师教材教法试题(含答案)(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最新小学语文教师教材教法试题(含答案)一、填空题。(分)1、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 )的形成和发展。、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3、课程目的按(九年一贯 )整体设计,根据(知识与能力 )、(过程与措施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4、课程目的的总目的部分一共1条,第3条规定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习惯 ),掌握最基本的( 语文学习措施)。、语文课程原则将本来的中高年级“以写记叙文为主”改成了“能写(简朴的纪实作文和想象作文)”。二、单选题。根据新课标,选择符合课

2、标理念的大写字母填入题后的()内。(每个小题2分,共10分)1、有关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原则(实验稿)(如下简称“新课标”)的观点是:( C )A、工具性 、人文性C、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D、工具性、思想性与人文性的统一2、第一学段新课标对中文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的目的规定是:(C ) 、理解 B、基本掌握 C、掌握、不规定3、新课标学段阅读目的规定中的第7条: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是哪个学段提出的:()A、第一学段 B、第二学段 C、第三学段 D、第四学段、阅读教学过程是:( ) A、学生与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B、学生与教师之间对话的过程。 C、教师与文本之间

3、对话的过程。D、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5、锻炼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应鼓励学生:(A)A、在各科教学活动以及平常生活中。B、在口语交际课中C、在家庭生活中 、在与社会人群交往中三、多选题。根据新课标,选择符合课标理念的大写字母填入题后的( )内。(共10分)1、 有关课程的基本理念, “新课标”对的恰当的表述是:(D)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积极倡导自主、合伙、探究的学习方式。 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对的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B、C、 D、2、有关第一学段识字与写字,新课标提出:()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本。12年级要多认少写。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书写技能。 初步感受中文

4、的形体美。、 B、 D、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注重:(B)朗读分角色读。 表演读。默读A、B、 C、 D、4、综合性学习的评价应着重于学生的:(C) 合伙精神创新意识 参与限度 探究精神A、B、 C、 D、5、学生作文修改的评价要:(D)注意考察学生修改作文内容 注意考察学生修改作文态度 注意考察学生修改作文过程 注意考察学生修改作文措施、C、 D、四、分析题(50分)(一) 案例分析(请环绕新课标精神分析下面的案例)(20分)1、一位教师执教太阳时, 当教师引导学生学完了太阳与人类关系密切的内容后,安排了表演的环节。教师假扮后羿射日,当正要射下第十个太阳的时候,学生纷纷阻拦,说出“慢着!”“

5、等一等!”“别射!”而当教师问“为什么不能射?”时,学生却哑口无言,连忙翻书,但一时难以组织好语言。如此安排表演,你觉得合适吗?如果你是这位教师,你会怎么解决呢?(10分)答: 一方面值得肯定的是这位教师在教学中颇费心思,精心设计了教学环节。她的本意我想应当是创设这个情景让学生表述太阳的作用。但是学生的体现能力还没有达到教师的预想的限度,课堂上浮现了冷场。此外,既然已经学完了“关系密切”了,这个表演只是让学生来复述文中的内容,这种情景的意义性已经不大。我想,把这个表演安排在教学“太阳与人类关系密切”的内容之前,这样学生有了学习的动力,带着问题去探究“为什么这第十个太阳不能射?”比较合理。、一位

6、教师在教学冀教版一年级下册遥远的恐龙世界一课前,请学生回家收集元宵节的有关资料。下面是开始上学时的一种片断:(0分)教师:同窗们,这节课我们来学习遥远的恐龙世界,教师课前让你们收集恐龙的资料。你们收集了吗?生(齐答):收集了。师:请同窗们展示交流收集到的信息。谁先来。生(一男生):教师,我收集的是三角龙的资料。接下来,这个男生手捧着收集来一张张的资料,读起来。刚读几句,遇到生字,读不下去了。课堂上顿时沉寂了,教师只得信手拿过来资料开始进行解说。问题一:你觉得上课一开始教师这样解决收集的资料可取吗?为什么?答:明显是不合理的。资料的收集和运用在新课程中作为拓宽学习课程的一种方式,为教师和学生所欢

7、迎,它是一种辅助的手段。但是,上述案例中,课一开始就交流,学生在没有较好地理解课文的基本上,就像是一种个被架空了的高楼,立足不稳,不能较好地表述自己的观点是很正常的。学生收集到的资料应当让学生自己展示给人们,这个分享的过程是一种成功的体验,学生重中体会成就感,能有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爱好。这位教师在学生的表述浮现困难的时候应当向她提供及时地协助和鼓励,而不能越俎代庖。像案例中的做法只能挫伤孩子的积极性。问题二:如果让你来讲设计课前收集资料的此类型课,你会怎么解决呢?答:我想,我会将这些资料的交流放在学生对恐龙的知识有了一定的理解之后进行。如:除了课文上的这些知识,你尚有什么可以告诉人们的吗?说说你

8、收集到的状况吧!我坚持学生收集的资料学生自己展示。学生展示过程中有困难的,教师提供协助,并适时地鼓励,以激发孩子们收集资料的爱好和信心图片以及资料除了在课堂上给学生交流的空间,还会在班级上作展示。让学生的成功体验在课后得以延续。(三)问题分析及对策(20分)、时下,在某些课堂中,常常遇到这样的情景:教师说:“同窗们喜欢哪段就学哪段,人们自由组合,选择同一学习内容的同窗坐在一起。”于是,课堂成了“自由市场”,学生们互换位置,你争我抢,自由民主的氛围洋溢着这个空间。作为教师你对这一教学现象怎么看?怎么办?(10分)答:这种现象的确非常的普遍。表面上看,是注重学生的个人感受,尊重学生,培养孩子的人性

9、化阅读。事实上,教学流于形式,没有进一步实际。导致这种现象的因素在于部分教师没有较好地把握新课标。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过程的组织者和引导着。上面的案例,忽视了教师引导的功能。学生作为学习者,她们的认知要在教师的牵引下思路逐渐清晰,而上面的案例中的学习会处在一种杂乱,无效的状态。引导学生的读,一要有目的,二要有措施,三才是选择自己喜欢的阅读方式。读之前,交给学生问题,要读出什么,读懂什么,还要明确地阐明如何读懂,提供解决问题的措施,在这些基本上,学生可以有自己的学习习惯。对于课堂上的换座位朗读,我个人觉得值得商榷。课堂教学要注意课堂秩序,如果以牺牲课堂效率为代价,那是得不偿失。五、简略写

10、出自己所教年段的阅读教学的阶段目的?答:第一学段(1年级)阅读1.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学习用一般话对的、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学习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4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5.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6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关怀自然和生命,对感爱好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7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像,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结识课文中浮现的常用标点符号。在阅读中,体会句号、问号、感慨号所体现的不同语调。9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句。背诵优秀诗文5篇(段)。课外阅读总量

11、不少于万字。0.爱慕图书,爱惜图书。第二学段(34年级)(二)阅读.用一般话对的、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初步学会默读。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3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核心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能初步把握文章的重要内容,体会文章体现的思想感情。5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与她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6.在理解语句的过程中,体会句号与逗号的不同用法,理解冒号、引号的一般用法。7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8.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9诵读优秀诗文

12、,注旨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10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窗交流图书资料。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0万字。第三学段(56年级)阅读能用一般话对的、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默读有一定的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能借助词典阅读,理解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恰当意义,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4.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内涵,体会其体现效果。5.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体现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体现措施。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见解,作出自己的判断。6阅读阐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理解文章的基本阐明措施。7.阅读叙事性作品,理解事件

13、梗概,简朴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欢、憎恶、崇拜、向往、同情等感受。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鼓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抱负。.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收集信息。.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体会顿号与逗号、分号与句号的不同用法。10.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背诵优秀诗文60篇(段)。11.运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尝试进行探究性阅读。扩展自己的阅读面,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00万字。一、填空题:(1)语文是最重要的( 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构成部分。(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

14、文课程的基本特点。(2)(语文课程)是学生学好其她课程的基本,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本。(3)应当让学生更多地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语文课程目的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措施)、(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三个维度设计。(5)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其中(学生)应当是对话的中心。()在写作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观测)、思考、(体现)、评价的能力。()口语交际教学活动重要应在具体的( 交际状况)中进行。(7)综合性学习应强调合伙精神,注意培养学生筹划、组织、(协调 )和实行的能力。(9)给下列字词注音:慰藉(ji ) 苍劲( n

15、g)潜( qn )伏 戛( ji )然而止装载(zi) 炽( c )热 揩(k)拭 殚(d )精竭虑(10)下列词语有错字吗?把你觉得有错的改正来。(4分)迫不急待(及) 穿流不息(川 ) 凭心而论(平)世外桃园 ( 源)再接再励( 厉 )一愁莫展 (筹) 如愿已偿(以) 管中窥豹( )(11)杜甫的“生平第一快诗”是什么,请写在下面。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首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11、写出下列名句的上句或下句(1)流水不腐,户枢不蠹。(2)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3)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4)德不孤,必有邻(5)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12、(老舍)被誉为“人民艺术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