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夜晚的实验2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05436443 上传时间:2023-09-19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2 夜晚的实验2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12 夜晚的实验2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12 夜晚的实验2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12 夜晚的实验2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12 夜晚的实验2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 夜晚的实验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2 夜晚的实验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夜晚的实验(第二课时)无锡市通江实验小学 王晓青一、复习导入,理清实验过程。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夜晚的实验这篇课文,知道意大利科学家斯帕拉捷做了四次实验才揭开了蝙蝠飞行的秘密。我们先来回顾一下,这四次实验的过程是怎么样的?(幻灯出示表格)四次实验,老师想请四个同学来说一说实验的过程,说的时候,要把实验的目的、做法、结果说清楚。实验次数实验目的实验做法实验结果实验结论第一次靠眼睛?蒙眼睛轻盈敏捷地来回飞翔不靠视觉第二次靠鼻子?堵鼻子还是飞得那么敏捷、轻松不靠嗅觉第三次靠翅膀?涂油漆没有影响到它们的飞行不靠触觉第四次靠耳朵?堵耳朵东碰西撞,很快跌落靠听觉2、是的,斯帕拉捷是这样做的:先

2、蒙上蝙蝠的眼睛,接着堵住蝙蝠的鼻子,然后用油漆涂满蝙蝠的全身,但都没成功,最后他堵住了蝙蝠的耳朵。终于成功地得出了蝙蝠是靠听觉来辨别方向、确认目标的结论。(板书:蒙眼、堵鼻、涂身、堵耳。)3、四次实验,同学们用四句话甚至这八个字就能明白,可我们的语文书上却用了五百多个字呢。而这五百多个字的叙述,足以让我们认识一位科学家。这节课,咱们就回到223年前,继续走进斯帕拉捷的实验。二、赏析课文,把握人物特点1、请同学们默读课文1-6自然段,一边读一边画,看看,透过这四次实验,你能认识一位什么样的斯帕拉捷。 (幻灯出示):斯帕拉捷是个的科学家。A.善于观察。 (板书:善于观察。)你是从哪里感受到的呢?他

3、常常看到,很多蝙蝠灵活地在夜空中飞来飞去,从来不会撞到树上或者墙壁上。生:他常常看到说明他善于观察,而且他发现蝙蝠从来不会撞到树或者墙壁上。师:那这句话中有没有哪个词让你最能感受到这个特征? 常常看到 从来不会 师:你理解得很到位。就请你来我们读一读这句话。师:同学们“蝙蝠灵活地在夜空中飞来飞去”, 普通人可能会观察到这个现象吗?可能。其实蝙蝠灵活地在夜空中飞来飞去这是司空见惯的现象,至于蝙蝠有没有“撞到树上或者墙壁上”,根本不会有人注意。但是斯帕拉捷却“常常看到”,那你能把他观察事物这份仔细,这份用心读出来吗?谁再来读一读这句话。(指导朗读) 我们一起读一下这句话。齐读。斯帕拉捷还是位怎样的

4、科学家?B、勇于实践。你从哪里体会到的呢?(板书:勇于实践) (幻灯出示)斯帕拉捷匆匆吃完晚饭,便走出街口,把笼子里的蝙蝠放了出去。当他看到放出去的几只蝙蝠轻盈敏捷地来回飞翔时,不由得尖叫起来。因为那几只蝙蝠,眼睛全被他蒙上了,都是“瞎子”呀。 生:这里他把蝙蝠放了出去还有他把蝙蝠的眼睛蒙上从“放、蒙”可以看出他勇于实践。师:你抓住了两个动词,找的非常准确。 还有?他又捉来几只蝙蝠,用油漆涂满它们的全身,然而还是没有影响到它们的飞行。生:他又捉来几只蝙蝠说明他并没有灰心丧气,而是继续探索,从“又”字中可以看出他不断探索的精神,用油漆涂满全身,一个涂字说明他在继续实践。师:哎呀,你简直是说道斯帕

5、拉捷的心里去了。来,同学们,我们一起来读一下这句话。齐读。除了这里,你还从哪里也同样能感受到斯帕拉捷是为勇于探索的科学家? 最后,斯帕拉捷堵住蝙蝠的耳朵,把它们放到夜空中。这次,蝙蝠可没有了先前的神气。它们像无头的苍蝇一样在空中东碰西撞,很快就跌落到地上。生:斯帕拉捷在发现给蝙蝠蒙上眼睛、堵住鼻子、用油漆涂满全身后蝙蝠仍能自由飞翔后,他又堵住蝙蝠的耳朵从堵住中可以看出他勇于实践,敢于实践。小结:是啊,斯帕拉捷没有因为实验一次又一次的失败而放弃,大胆地实践,坚持不懈的品质令人敬佩! 谁来读一读这句话,来我们一起来读一下这句话。同学们有没有发现。刚才我们在感受斯帕拉捷勇于实践的过程中,着重是对他的

6、什么进行的品读? 仔细读一读这些我们刚才圈出的这些词,这些其实都是作者对人物的 生:动作描写。 斯帕拉捷还是一个怎样的科学家? C.善于思考。你从哪里看出来的?这个现象引起了他的好奇:蝙蝠凭什么特殊的本领在夜空中自由自在地飞行呢?生:从蝙蝠飞行的现象引起了他的好奇可以看出他具有好奇心,并且他善于思考。师:那你能将你的理解融入你的朗读当中,给我们读出他的这份好奇吗? 生读。师:是啊,看到蝙蝠飞行的现象后,斯帕拉捷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仔细观察后,反复思考,想揭开这个秘密。来,我们一起齐读这句话读出他的好奇。 你还从哪里看出来他是一位善于思考的科学家?然而事实完全出乎他的意料。斯帕拉捷很奇怪:不用眼

7、睛,蝙蝠凭什么来辨别前方的物体,捕捉灵活的飞蛾呢?生:我从这句话中可以感受到斯帕拉捷他善于思考。因为当他发现蝙蝠的飞行不用眼睛后,他并没有停止他的实验,不去思考,而是觉得很奇怪,不用眼睛怎么会辨别物体呢?可以看出他善于提问,善于思考。师:辨别物体靠视觉,这是人们的惯性思维,斯帕拉捷也这样想。但当他发现蝙蝠不是用眼睛来辨别物体后,他感到非常奇怪。而正是有了这样的奇怪,他才会进一步的做假设、进行实验。你还从哪里看出来他是一位善于思考的科学家?于是,他把蝙蝠的鼻子堵住。结果,蝙蝠在空中还是飞得那么敏捷、轻松。“难道它薄膜似的翅膀,不仅能够飞翔,而且能在夜间洞察一切吗?”斯帕拉捷这样猜想。生:前一次实

8、验猜想飞行的秘密可能和鼻子有关,但实验没有成功,于是他换了个角度,重新猜想会不会和翅膀有关呢,可以看出他善于思考。师:是啊,当他发现给蝙蝠蒙眼、堵鼻都没有影响到蝙蝠的飞行时,他没有放弃,而是做了进一步的猜想。来,我们一起来读出他的猜想。同学们,你们有没有发现,刚才我们在感受斯帕拉捷善于思考的过程中,在品读这三句话的过程中,作者这里其实着重是对斯帕拉捷的什么进行描写? 心理描写三、了解心理活动的作用,学习心理描写。师:来,我们一起再来读一读这些心理描写的语句。 老师有个疑问,实验实验,重在做法,可作者为什么要花这么多的笔墨描写人物的心理活动呢? (幻灯出示)去掉心理活动描写的课文。读一读,有什么

9、感觉。(衔接不自然了,干巴巴的,不引人入胜了等等) 不要重复。师:其实心理活动也有提示语。你能连一连吗?(出示“好奇奇怪猜想”,让学生连线。)想一想,“奇怪”和“好奇”是一对近义词,在这两句心理活动的描写中,这两个表示想的提示语能交换吗?不能,说一说为什么?生:好奇是说明飞行的现象先是引起了斯帕拉捷的注意,可见他是具有好奇心的,而奇怪是想说斯帕拉捷正在进行进一步的思考,可见他是个善于思考的人,不能互换。师:是啊,你们看,写想法,作者却没有用“想到”这样笼统的表示想法的词语,写想不用想,这就是作者的高明之处啊。再读一读,你还发现了些什么?生:我发现作者在使用的时候好奇,奇怪,猜想等心理提示语的时

10、候,提示语的位置有不同,有的在前面,有的在后面。师:你注意到了提示语的位置,观察得非常仔细。是的,多种形式,让表达更活泼生动。师:同学们,再想一想,作者是在斯帕拉捷每一次做实验的时候都加入了心理描写吗?有没有。没有,你发现了什么?生:我发现了作者在运用的时候注意取舍,不是每一次都写的。师:是的,运用要适当。师:那么到底我们该怎样写好人物的心理活动?这里啊,老师给大家总结出了一个口诀,来,我们一起来读一下这个口诀:写想少用想,运用要适当,形式多样化,实验有趣味,人物更丰满。 师:其实在实验的过程中,适当渗透人物的心理描写,能让斯帕拉捷的实验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引人入胜,让读者身临其境,也能让我们

11、心目中这个有着好奇心,爱思考,爱观察,勇于实践,坚持不懈的斯帕拉捷的人物形象更加丰满。 三、研究文字,修改作文 上节课我们做了“鸡蛋浮起来了”的实验,也现场写了作文,现在让我们再来回忆当时的实验,并运用今天学到的心理描写的方法,修改作文。 1、投影展示一个学生的作文,回忆实验过程。 老师发现,这位同学的作文两次实验有详有略,实验过程有条有理,还适时地运用到了比喻等修辞手法,真好! 2、老师还很喜欢这一句,红笔划心理描写的语句:你知道为什么吗?这句心理活动描写出现在了实验中的哪个部分? 我们还可以在哪些地方进行心理活动的描写呢?出示图片:当时你是怎么想的呢? 5、教师现场采访: 王老师拿着试验器

12、具进来(好奇、猜测)顾老师倒了一些盐在烧杯里(期待、疑问)看着第一次实验结果时(失望、猜想)看见鸡蛋像跳舞似的在浑浊的水里上下浮动时(惊讶)当水变清澈,鸡蛋完全浮在水面上时(恍然大悟)幻灯出示:好奇、猜测 期待、失望 惊讶、猜想 恍然大悟 6、学生修改(提醒用红笔修改),教师巡视。 7、找1-2个学生的作文现场讲评。 8、教师小结:看,这些精彩的心理活动描写,带我们重现了实验的过程,让老师们也感受到了当时做实验的气氛。还让我们的作文更加具体生动,真好!当然,除了实验,哪些类型的文章,我们也可以写写心理活动? 四、总结同学们,这节课我们透过课文中精彩独到的描写,深切认识了一个有着一颗好奇心,善于

13、观察,善于思考,勇于实践的斯帕拉捷。同时,也学着运用心理活动描写的方法,修改完善了自己的实验作文。希望同学们记住斯帕拉捷的实验,并在以后的作文中,更加细致细腻地进行描写。五、作业: 选择其中一个场面,让自己的心灵会说话: 1、明天要开家长会了,我走在回家的路上 2、上课了,老师要检查课文背诵的情况,我坐在椅子上 3、快五点半了,我终于订正完作业,迅速背上书包跟老师说“再见”。天色早已暗了下来,我急匆匆地跑向学校大门。不用寻找,那抹个子不高的身影,肯定就是已经等了一个多小时的妈妈吧!我轻轻叫了一声,妈妈稍显疲劳却一脸微笑:“饿了吧,赶紧回家吧!”我坐上电动车板书: 夜晚的实验 蒙眼 善于观察 堵鼻 勇于实践 心理活动 涂身 堵耳 善于思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