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近现代史阶段特征新编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05435448 上传时间:2023-05-20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5.8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世界近现代史阶段特征新编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世界近现代史阶段特征新编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世界近现代史阶段特征新编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世界近现代史阶段特征新编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世界近现代史阶段特征新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世界近现代史阶段特征新编(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世界近现代史阶段特征新编重要提示:(1) 以下按生产标准分时期:工场手工业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 命第三次科技革命(2)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的过程即经济全球化的过程第一阶段 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时期(16 世纪18世纪中期)(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开始形成)【阶段特征】世界近代史是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并逐步形成世界资本主义体系 和向帝国主义过渡的历史。16 世纪到 18 世纪中期是世界近代史的第一个阶段, 即资本主义手工工场时代,也是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时代。尽管世界上绝大多数国 家和地区还处在封建的或封建制以前的发展阶段,但是资本主义已成为历史发展 的主流。封建制度的衰亡和资本主义的成长已成为这一

2、时期历史发展的中心内 容。【基本线索】1、经济方面:(1) 从 14 世纪到 17 世纪早期,欧洲正处于封建社会解体和资本主义兴起阶段。(2) 到 18 世纪中期,虽然英国工业革命已经开始,但各国占主流的生产方式仍是 工场手工业,商业资本仍然控制着生产。2、政治方面:(1) 1416 世纪的欧洲,随着封建制度的衰落,反封建斗争成为政治的重要内容, 不仅有农民的反封建斗争,如德意志的农民战争,更有资产阶级和新贵族要 求夺取政权的资产阶级革命,16 世纪后期发生的尼德兰革命是第一次成功的 资产阶级革命,革命后独立的荷兰成为 17 世纪一个典型的资本主义国家。(2) 从17世纪中期到18 世纪末,先

3、后爆发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 法国大革命等,这些革命运动被称为早期资产阶级革命,资本主义制度在欧 美一些国家确立。3、思想文化方面(1) 1416 世纪,随着资本主义的萌芽,在思想文化领域新兴的资产阶级为了冲破天主教会和封建传统观念的束缚,掀起了文艺复兴运动和宗教改革运动, 为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解除精神枷锁。(2) 1718 世纪,资本主义不断发展,资产阶级日益要求建立自己的统治,而这 种愿望在思想领域的反映就是出现了资产阶级的启蒙运动。启蒙思想家从理 性出发,提出了天赋人权、自由、平等、博爱,三权分立等新思想,为资本 主义制度设计出各种蓝图,为美法等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奠定了思想基

4、础。4、国际关系方面:(1)16 世纪前后,人类历史发生了重大的转折。在这以前,人类基本上生活在 彼此隔绝的地区,新航路开辟以后,世界各地区的联系进一步加强,各民族的历 史逐渐融合为一部统一的人类历史。随着新航路的开辟,以西班牙、葡萄牙为代 表的殖民主义者加紧对亚非地区的殖民扩张,成为欧洲资本原始积累的重要手 段。(2)17 世纪开始,后起的英法等国为适应资本主义的发展,大肆进行殖民扩张, 展开激烈的争夺殖民地和殖民霸权的斗争,英国后先打败了西班牙、荷兰和法国, 在18世纪中期确立了世界殖民霸权。欧洲国家的争霸是这一时期国际关系的主 要特点。第二阶段 资本主义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18 世纪中期

5、19 世纪中后期)(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初步形成,自由资本主义时期) 【阶段特征】这个阶段是资产阶级最后战胜封建主义,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 内确立统治的时期。因此,社会的主要矛盾表现为资本主义同封建主义的矛盾。 同时,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殖民地、半殖民地同殖民主义宗主国矛盾, 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也都很尖锐。【基本线索】工业资本主义迅速发展,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初步形成(1)蒸汽时代的资本主义:18世纪60年代,工业革命首先从英国开始。 19世纪 初,工业革命扩展到法国、美国、德意志的一些地区。 19 世纪中期以后,俄 国、日本等国也陆续开始了工业革命。工业革命是近代以来第一次技术革命,

6、 机器生产代替手工劳动,工厂取代手工工场,人类历史进入了蒸汽时代。工 业革命极大地解放了社会生产力,巩固了新兴的资本主义制度,引起了社会 结构和东西方关系的巨大变化,对世界历史进程产生了极大的影响。(2)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以空前的广度开展起来:19 世纪历史是在英国工业革命 和法国大革命的影响下开始的。 1832 年英国议会改革,使工业资产阶级开始 掌握国家政权。 19世纪60-70年代,美国内战,俄国农奴制改革,日本明治 维新,德意志统一,形成了空前的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的浪潮。(3)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初步确立:19世纪60-70年代,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上得 以确立,世界上大批国家和地区被资本主

7、义国家所征服,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已经形成。第三阶段 资本主义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18701918 年)(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私人垄断资本主义时期)【阶段特征】垄断成为这时期社会最基本的特征,并占统治地位。(注意,第二 次工业革命时期占统治地位的是私人垄断资本主义,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模式从罗 斯福新政开始,二战后广泛被资本主义国家所应用)资本主义的世界体系最终形 成。垄断资产阶级越来越多地干涉国家的政治和经济生活,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资本主义制度进入了成熟,稳定和繁荣时期。【基本线索】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1)经济方面:19 世纪 70 年代以后开始的第二

8、次工业革命,以电力的广 泛应用为主要标志。社会生产力的大发展引起了生产关系的变化,垄断组织应运 而生。垄断组织是适应和促进生产力发展的生产组织形式。由于经济发展情况不 同,19世纪末20世纪初,国际经济格局发生重大的变化。具体而言,主要可以 分成三种情况:英法两国经济发展缓慢下降,美德两国后来居上,俄日两国的经 济也得到了充分的发展。(2)政治方面: a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政治上进一步调整了社会矛盾, 资产阶级代议制逐步走向成熟和完善。如法国的共和制等。就连一向奉行专制制 度的日、德等国,也先后颁布宪法,建立议会,实行君主立宪制,但这一类型的 国家在建立资产阶级议会制度的同时,也保留了较多的封

9、建专制的残余。 b 经 济基础的不平衡,也带来了政治发展的不平衡,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呈现出 两种基本类型:以英为代表的国家,由于通过革命方式建立资本主义制 度,这个时期形成了以比较健全的民主代议制为主要特征的现代意义上的资本主 义政治模式;以德、日、俄为代表的国家,由于其资本主义制度是通过自上而下 的方式建立的,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势力,政治上带有浓厚的封建军事性,专 制色彩较为明显。(3)国际关系方面:在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规律的作 用下,资本主义列强围绕着争夺霸权和殖民地展开了激烈的斗争,最终导致第一 次世界大战。第四阶段 “一战”后到“二战”的东西方世界(19181945 年)

10、 【阶段特征】本阶段开始, 世界历史进入现代史时期(以1917 年俄国十月革命 为开端),这是现代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共同发展的历史时期。本阶段是从1918 年到1945 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这一时期是社会主义国家的兴起和现代资本 主义的发展阶段,也是战后动荡走向暂时稳定,并从大危机大动荡再次走向世界 大战的时期。(注意:本阶段讲到的俄国十月革命是在1917年,即一战当中) 【基本线索】1、政治方面:(1)社会主义:十月革命的爆发使社会主义的理论变为现实,随 着苏维埃政权的巩固,形成了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中心,但也形成了高度集中的 政治经济体制,出现了国民经济比例失调等问题。 (2)资本主义:一

11、战后初期, 资产阶级统治进一步稳定,到 1929 年所爆发的空前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面前,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走上两种不同政治发展道路,德、日等国建立了法西斯专政统 治,英、法、美坚持资产阶级民主政治道路。2、经济方面:(1)资本主义:一战结束后,资本主义在20年代出现了以美国“柯 立芝繁荣”为典型的相对稳定发展的局面,但国际经济力量对比发生一些变化: 英、法遭到削弱;美、日势力大增,美国开始掌握世界经济霸权(注意,此时美 国并没有取得世界霸权,这里只强调经济); 1929-1933 年的经济危机使得资本 主义国家的政治、经济发展越来越不平衡,德、意、日法西斯国家通过片面发展 军事工业,实行国民经

12、济军事化,发动对外战争来解决经济危机,成为国际社会 的共同敌人;美国通过罗斯福新政以加强国家干预的办法,克服了经济危机,并 使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开始发展起来。(2)社会主义:苏联也开展了社会主义建设, 基本实现了国家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为二战中打败法西斯国家奠定了物质基 础。3、国际关系方面:一战后初期,国际关系突出表现为两种社会制度的矛盾和帝 国主义国家间的矛盾两个方面。第五阶段 二战后的世界格局及其演变(1945现在)【阶段特征】本阶段从1945 年到现在,这是革命与战争逐渐转向争取和平与发 展的阶段。这一阶段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社会制度冷战共处和激烈竞争的 和平共处时期;还是第三次科技

13、革命兴起、发展及对全球影响深化扩展时期。【基本线索】1、政治方面:(1)资本主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发展呈现出新的不平衡: 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英国在对外政策上开始依附美国,法国徒有其大 国虚名,德、意、日法西斯成为战败国,不再是国际上的主角,形成了以美国为 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政治格局。70 年代又形成了美国、西欧、日本三足鼎立的 政治格局。(2)社会主义:二战后,欧亚出现了一系列社会主义国家,国际社会 主义力量空前壮大。大多数国家(除南期拉夫)都仿照苏联,建成了高度集中的 政治经济体制,后来,其弊端日益暴露,各国相继开始了探索社会主义发展道路 的改革,苏联和东欧各国在改革过程中出

14、现重大挫折,导致连续的政治动荡,最 终导致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2、经济方面:(1)资本主义:a。二战后,经过短暂恢复后,借助于第三次科技 革命的成果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以及美国马歇尔计划的援助,资本主义经 济在 50 年代到70年代初,进入相对稳定的高速发展时期,被称为“黄金时期”, 美国成为资本主义头号强国,日本和联邦德国经济发展尤为突出,西欧国家加快 合作步伐。b以1973年中东石油危机为起点,资本主义各国进入“滞胀”时 期。美国的经济霸主地位动摇,形成了美国、日本、西欧三足鼎立的资本主义发 展新格局。 c80 年代美国经济复苏,90 年代出现繁荣,但除美国外,西方其 它国家经济增长并

15、不明显。(2)社会主义:苏联及东欧社会主义国家(除南期拉 夫)因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的弊端而发展困难重重。中国在经历曲折之后, 开始了符合本国国情模式的探索,走上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3、国际关系方面:a美苏争霸的两极格局形成:全球性的特征更加突出,联 合国成为国际政治生活中的重要组织。以欧洲为中心的传统格局被打破,形成了 美、苏两极格局的雅尔塔体系,这也是资本主义阵营和社会主义两大阵营“冷战” 的对峙时期。两大阵营内部也充满了矛盾和斗争,在更大的范围内,则是美苏争 霸和第三世界(发展中国家)崛起后的复杂斗争。b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苏 联和东欧剧变后,美苏两极格局和冷战结束,雅尔塔体系瓦解,世界呈现多极化 的趋势,和平与发展成为国际生活中的重大问题。4、民族解放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方面5、现代科技(第三次科技革命兴起的原因、特点、影响)二战后期开始兴起的第三次科技革命(重点)其规模、深度、影响远远超过 前两次工业革命,呈现出新特点,给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带来机遇和挑战。6、19 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在文学、美术、音乐和影视等方面取得杰出成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