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连云港市九年级历史下册第2课苏联的崛起学案北师大版0720258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05427458 上传时间:2024-02-1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0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连云港市九年级历史下册第2课苏联的崛起学案北师大版0720258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江苏省连云港市九年级历史下册第2课苏联的崛起学案北师大版0720258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江苏省连云港市九年级历史下册第2课苏联的崛起学案北师大版0720258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江苏省连云港市九年级历史下册第2课苏联的崛起学案北师大版0720258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江苏省连云港市九年级历史下册第2课苏联的崛起学案北师大版0720258》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连云港市九年级历史下册第2课苏联的崛起学案北师大版0720258(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2课 苏联的崛起学习目标1、知道苏联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启动了工业化进程 和 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成就。2、知道斯大林模式形成的相关史实,分析斯大林模式的弊端,认识苏联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开创性、艰巨性、曲折性和复杂性。学习重点: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成就和斯大林模式的评价。学习难点:分析斯大林模式的利与弊。学法提示:图示法、联系比较法、擂台辩论法。导入:1924年列宁逝世后,斯大林执政苏联。当时苏联人民的理想是什么?为此,苏联确定怎样的经济建设路线?又制定怎样的总方针?从哪年起苏联开始实施“一五计划”?一、自学导航:1列宁逝世后,苏联确立实现 和 的经济建设路线。2 年 年苏联实行“一五计划”;

2、1937年,苏联工业总产值跃居 , 。苏联由经济落后的农业国发展成为世界一流的 。3 年,苏联颁布新宪法,这标志着 在苏联的建立,也标志着斯大林创建的 的形成。4斯大林模式弊端:政治弊端:党政不分,国家所有决策权集中于斯大林;民主与法制匮乏;经济弊端:排斥市场调节和价值规律,强调用行政手段干预经济(指令性计划经济);经济部门发展严重失调和农业长期停滞不前。5.评价斯大林模式:积极:斯大林模式使苏联成为工业化国,为 。消极:斯大林模式阻碍 。二、探究交流:材料一:社会主义究竟是个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并没有完全搞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搞了个新经济政策,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邓小平

3、 材料二:“人最宝贵的是生命,它给予我们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不会因碌碌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人卑劣生活庸俗而愧疚。这样,在临终的时候,他就能说:我把自己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的精力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奋斗。” 保尔 材料三:斯大林说过:“工业化的中心,工业化的基础,就是发展重工业(燃料、金属等等),归根到底,就是发展生产资料的生产,发展本国的机器制造业。”(1)材料一中说“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指的是哪一政策?(2)材料一中僵化的“苏联模式”具体指什么?这一模式有何特点? (3)苏联二三十年代工业化成就的取得与材料二之间有何联系?(4)依据材料三

4、可以看出苏联实施社会主义工业化的特点是什么?(5)斯大林模式的弊端给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有何借鉴或启示?三、训练反馈:1(2016江苏常州)1937年,苏联工业总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该成就的获得主要得益于 ( )A进行了农奴制改革 B推行新经济政策C实施两个五年计划 D改革了斯大林模式2(2016山东临沂)“如果说十月革命后出现了一球两制的新格局的话,那么,半个多世纪的比较和竞赛,没有显示出苏式社会主义的优越性,这种体制未能满足人民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因而失去越来越多的民众的支持和拥护。”“这种体制”是指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斯大林模式 C新经济政策D市场经济体制3(20

5、16山东淄博)某班历史活动课上举行辩论赛,双方辩手主要观点如表。该辩论赛的主题是 ( )正方:使国家由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强盛的工业国,应充分肯定。反方:权力高度集中,经济发展失衡,不利于长远发展。A法西斯专政 B 斯大林模式 C新经济政策 D经济全球化4(2015山东泰安)对于20世纪苏联的某种政治经济模式,有学者认为:从富国强兵的角度来说,成绩是辉煌的,但从社会的全面发展来说,是不成功的。该模式的特点是( ) A全面实施市场经济 B采取资本主义的经济管理模式 C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D多党制代替一党制5(2015湖北荆州)斯大林认为:苏联“工业化的中心、工业化的基础,就是发展重工业。”为此,

6、苏联采取的措施是 ( ) A实施新经济政策 B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C推行玉米种植运动 D完成第一、二个五年计划 6 1932年,第一个五年计划完成,苏联从农业国变成工业国。 1937年,第二个五年计划完成,苏联的工业生产总值跃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大国崛起俄罗斯(1)19281937年,苏联先后完成了第一、第二个五年计划,这两个五年计划的发展重点是什么?两个五年计划完成后,国家性质发生了什么变化? (2)苏联在1936年通过新宪法,这部宪法颁布有何重大意义? 四、学习感悟:斯大林是苏联历史上叱咤风云的人物,他领导苏联人民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重大失误,从苏联经济发展的过程,我

7、们应该获得一些深刻的启迪,说说看?我想说: 第2课 苏联的崛起一学习导航:1社会主义工业化,农业集体化;21928年,1932年,世界第一,欧洲第二,工业强国;31936年,社会主义制度,政治经济体制;5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物质基础;民主与法制建设和经济的持续发展,妨碍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发挥。二探究交流:1新经济政策;2斯大林模式;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3苏联人民顽强的意志、高速的工作效率实现理想与现实的等同;4.优先发展重工业;2社会主义工业化农业集体化。3(1)制定政策要从国情出发,实事求是;(2)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应协调发展;(3)加强民主与法制建设。三训练反馈:15:C B B C D 6. (1)发展重工业;苏联由传统的农业国变成强盛的工业国;(2)标志社会主义制度在苏联建立,也标志斯大林创建的政治经济体制的形成。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