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修版高考历史总复习通史版课时检测:一 先秦时期的政治与经济 含解析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05427020 上传时间:2023-02-1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8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修版高考历史总复习通史版课时检测:一 先秦时期的政治与经济 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精修版高考历史总复习通史版课时检测:一 先秦时期的政治与经济 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精修版高考历史总复习通史版课时检测:一 先秦时期的政治与经济 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精修版高考历史总复习通史版课时检测:一 先秦时期的政治与经济 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精修版高考历史总复习通史版课时检测:一 先秦时期的政治与经济 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修版高考历史总复习通史版课时检测:一 先秦时期的政治与经济 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修版高考历史总复习通史版课时检测:一 先秦时期的政治与经济 含解析(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历史备考精品资料【精校版】课时检测(一) 先秦时期的政治与经济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8滨州调研)史记殷本纪载:“帝乙长子曰微子启,启母贱,不得嗣。少子辛,辛母正后,辛为嗣。帝乙崩,子辛立,是为帝辛,天子谓之纣。”这反映商朝末期()A宗法制已达到完备程度B地位尊卑影响王位继承C王位继承遵循长幼有序 D家国同构体制正式确立解析:选B宗法制已达到完备程度是在西周,故A项错误;据材料可知启的地位低下,辛的地位比启高,辛继承了帝位,故B项正确;启比辛年长,不得嗣,故C项错误;家国同构体制正式确立应该在西周,故D项错误。2(2018辽宁重点高中联考)下表为不同文献关于先秦政治的历史论

2、述。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言论出处天子经略,诸侯正封,古之制也。封略之内,何非君土?食土之毛,谁非君臣 左丘明左传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孔子整理诗经三代以上,莫不分土而治也 欧阳修新五代史A夏商周处于分裂状态 B古代文献可靠性不足C西周时实行了分封制 D中国建立了小农经济解析:选C夏商周三代都有统一的政权,不是处于分裂状态,故A项错误;古代文献是当时人的文字记载,具有一定的真实性,故B项错误;三则材料体现的都是西周天子实行分封土地给诸侯,拱卫王室的分封制,故C项正确;小农经济是指在土地私有制下,以家庭为单位的自给自足、男耕女织的经营形态,与材料中土地国有不符,故D项错

3、误。3(2018嘉兴测试)有学者把周王朝实行的某种制度称为“亲属等差递减制度”,并认为这一制度虽然不能根绝但至少成功地阻止或避免更多的阴谋、流血和战争,它的力量影响中国社会达三千年之久。该学者评价的制度是()A世官制 B嫡长子继承制C分封制 D中央集权制解析:选B世官制是先秦时期主要的选官制度,春秋战国时期逐渐走向衰亡,故A项错误;嫡长子继承制解决了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有效避免了家族内耗,影响深远,故B项正确;分封制在秦朝时被郡县制所取代,故C项错误;西周时尚未形成统治权力的高度集中,故D项错误。4(2018沧州质检)礼记中说:“乐者为同,礼者为异。同则相亲,异则相敬。”“

4、乐至则无怨,礼至则不争”。这表明礼乐制度()A具有和谐社会关系的作用B利于分封制的确立和完善C使封建等级观念趋向弱化D导致官僚政治制度的形成解析:选A根据材料“相亲”“相敬”“无怨”“不争”可知,礼乐制度具有调息争怨,相亲相敬的作用,故A项正确;礼乐制度是宗法分封的工具,故B项错误;礼乐制度使宗法分封所确立的等级秩序得以生活化,故C项错误;官僚政治形成于秦朝,而不是西周,故D项错误。5(2018石家庄二中模拟)史载楚国从武王熊通(前740前690年在位)时开始对外进行征伐兼并,先后吞并了一些周边的小国,灭国所得之地,直属于楚王成为县。由此可见,当时()A楚国率先发动兼并战争B各诸侯国之间攻伐不

5、断C北方诸国政局相对稳定D地方行政体制发生裂变解析:选D材料反映了楚国在春秋时期即已开始对外征伐兼并,但未体现楚国率先发动兼并战争,故A项错误;材料仅体现楚国吞并周边小国,但未体现各诸侯国之间的征伐,故B项错误;由材料时间(前740前690年)可知此时为春秋时期,而春秋时期北方诸国发生争霸战争,故C项错误;楚国吞并一些周边小国后将灭国所得之地建为楚国的县,可见地方行政体制逐渐由分封制变为县制,故D项正确。6齐国孟尝君使用的冯谖,赵国平原君启用的毛遂,鲁庄公委以重用的曹刿,楚庄王委以重任的孙叔敖等等,都出身低微,或为农民或为舍人或为牧人。这表明春秋战国时期()A推行军功爵制 B纷纷开展变法运动C

6、等级观念消亡 D贵族政治出现松动解析:选D材料中所提及这些人,都出身低微而非立有显赫的军功,故A项错误;材料中并没有对这些国家相关变法运动的提及,故B项错误;在古代中国,等级观念从来就没有消亡,故C项错误;在春秋战国时期,众多身份低微的人被各国国君委以重任,说明传统的封闭式的贵族政治被不同程度的突破,故D项正确。7国语鲁语上载:“昔烈山氏(烈山:其意为放火烧荒)之有天下也,其子曰柱(柱:意为尖头木棒),能殖百谷百蔬。”材料可以佐证()A刀耕火种的原始农业 B铁器的冶炼情况C轩辕氏对农业的贡献 D神农氏创造耒耜解析:选A根据材料关键信息“烈山”、“柱”等可知,烈山氏时期的农业生产处于刀耕火种、耒

7、耜骨石的阶段,这很明显是对原始社会农业生产力水平的描述,故A项正确;材料中并没有对铁器的相关提及,故B项错误;烈山氏是神农氏而非轩辕氏的别称,故C项错误;“其子曰柱”并不能直接佐证是神农氏创造了耒耜,只能说在这之前耒耜已然出现,故D项错误。8(2018河南中原名校联考)我国古代历法起源很早,原始社会末期可能已出现原始历法。夏朝时期出现了我国最早的物候历夏小正。这表明()A原始历法诱导了原始农业的产生B古代重视利用物候知识发展农业C原始历法适应了小农经济的发展D农业的产生和发展形成农时观念解析:选D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作为上层建筑的原始历法不可能诱导作为经济基础的原始农业,

8、故A项错误;材料中并没有提及物候知识对农业发展的促进作用,故B项错误;当时的农业经济不是小农经济,故C项错误;在原始社会末期,随着农业从畜牧业中分离出来并迅速发展,有关农时观念和知识的历法也随之应运而生,故D项正确。9下面是国家博物馆对春秋时期的考工记中关于合金成分叙述的制图。这一制图能够说明春秋时期()A青铜铸造技术高超 B铁器产品多样化C手工业生产规模化 D冶炼业分工细致解析:选A材料中不同的青铜器具采用不同的合金制剂说明青铜铸造技术的高超,故A项正确;材料中的器具为青铜器而非铁器,故B项错误;材料不能根据青铜器具的形状和制剂的情况得出生产规模,故C项错误;材料不能体现青铜器生产分工状况,

9、故D项错误。10(2018洛阳期中)春秋时期,官吏享受报酬的形式以土地为标准;而战国官吏的俸禄和等级基本以粮食多少来划分,计量单位有石、盆、斗、斛等。官员报酬的变动()A适应了社会变革的需要 B反映了官吏待遇下降C标志着分封制趋于瓦解 D推动农业的迅速发展解析:选A官吏的俸禄由土地变为粮食,这是封建土地私有制发展的产物,适应了社会变革的需要,故A项正确;材料中并未说明官员的待遇的下降,故B项错误;分封制瓦解是源于井田制的瓦解,官员俸禄变化是分封制瓦解带来的影响,故C项错误;材料中仅仅是官员俸禄形式的变化,并未涉及农业的发展状况,故D项错误。11(2018海南八校联考)战国时期,郑国商人弦高贩卖

10、畜牧产品,经常路过滑国到成周经商,需奔波数百里路。这说明当时()A较远距离的贩运活动已出现B郑国鼓励民众从事商业C商人社会地位得到提高D官府加强了对商业的控制解析:选A由材料中“路过滑国到成周经商,需奔波数百里路”可知当时已出现较远距离的贩运活动,故A项正确;材料中没有涉及郑国鼓励商业,“郑国商人弦高贩卖”是个体行为,故B项错误;材料中没有涉及商人的社会地位是否得到提高,故C项错误;战国时期官府对商业是放松控制而非加强,故D项错误。12(2018柳州摸底)据盐铁论记载战国时期出现了许多商业都会,如“燕之涿蓟、赵之邯郸齐之临淄三川之二周。富冠四海,皆为天下名都”。其中就是没有一处是秦国的城镇,这

11、主要是由于当时秦国()A社会经济极度的落后 B长期抑制工商业发展C受到了其他国家孤立 D尚未完成社会的转型解析:选B商鞅变法之后,秦国的经济得到了发展,故A项错误;商鞅变法中有“重农抑商”的规定,秦国长期抑制工商业发展,故B项正确;战国时的秦国和其他诸侯国有正常的交往,故C项错误;秦国通过商鞅变法完成了社会转型,故D项错误。二、非选择题(第13题25分,第14题12分,共37分)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左传昭公记载:“周有乱政,而作九刑。”关于“九刑”的具体规定,左传文公曾经提到“毁则为贼,掩贼为藏,窃贿为盗,盗器为奸”,触犯这些规定的要受到惩处;尚书吕刑记载西周时期的刑罚有墨、劓、刖、

12、宫、大辟五种,称为“五刑”,其具体条文规定达300多条。“刑罚世轻世重”则表明刑罚的执行时轻时重,因人因时而异,贵族中的亲故勋戚可以减免,交纳一定数量的罚金,也可以赦免。摘编自晁福林主编中国古代史材料二关于西周的历史,罗香林认为:“他(周武王)把过去已被人灭掉的部落或诸侯之国重新建立起来。这在当时,曾得到大众的拥护,是其获得的第一步成功。第二步是完成了对亡殷的防范工作第三步是以功臣开发边区,屏藩王室而封建诸侯,这使亲亲贤贤的工作也随之成功了。”王玉哲认为:“周武王东征灭商后,曾经进行分封,在黄河流域各地区,广建侯卫但这次分封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因为东方还没有平定下来,有些诸侯仍不能赴国且埋

13、下了政治的隐患。”摘编自罗香林中国民族史和王玉哲中国上古史纲(1)根据材料一,指出西周司法制度的特色,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成因。(15分)(2)根据材料二,分析两位研究者对西周历史的认识。(10分)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信息“具体条文规定”“因人因时而异”“贵族可以减免”等概括即可;第二小问,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制度和等级秩序的建立方面进行分析。第(2)问,由材料可知,两位学者都肯定分封制的重要地位,但罗香林强调分封在当时取得的成功,王玉哲强调分封的长远影响。答案:(1)特色:法律条文具体,刑罚体系完备;司法因人因时而异,立足于保护贵族利益,维护等级秩序。成因:西周建立了

14、完备的政治制度和等级森严的礼乐秩序,注重维护贵族的利益和统治。(2)二人都认为分封制是西周基本的政治制度,但二人对周武王分封效果的认识不同。罗香林认为周武王分封取得了成功,巩固了西周的统治;王玉哲认为分封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并且留下了政治隐患。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有不少学者指出“封建专制”这一词的荒谬。刘北成指出:“在马、恩那里,封建主义和专制主义,这是两个不相兼容的概念,凡是典型的、纯粹的封建主义,必然是等级的所有制,其统治权是分裂和分散的,那就不可能有专制主义。”何怀宏也指出,“封建专制”“从其本义来说,其实是自相矛盾的。”“封建就意味着分封,意味着权力分散。因而,如果是封建就不可能

15、是中央集权,不可能是君主一人专制”。黄敏兰 从四种“封建”概念的演变看三种“封建社会”的形成结合中国古代史的相关知识,评论材料中两位学者关于“封建专制”一词的观点。(要求:围绕材料中的观点展开评论;概念清晰,观点明确,史论结合。)(12分)解析:首先结合材料明确两位学者的观点,封建主义和专制主义是两个不相兼容的概念。其次进行充分论证,从封建的含义,介绍发展历程,同时也可以从不同朝代进行说明,论证说明“封建专制”这一词是荒谬的。答案:我同意“封建”与“专制”两个概念是不相兼容的观点。第一,“封建”的本义是分封,即统治权的分散,“专制”的本意是权力高度集中,一人独断。第二,周朝实行分封制,封邦建国,周天子分封的诸侯王的职位是世袭的,在自己的领地内完全独立自主。贵族享有的种种世袭特权,周王不能随意取消。这也是数百年后周朝统治瓦解的重要原因。第三,秦至清,皇帝一人大权独揽,地方权力集中于中央,中央权力集中于皇帝。皇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