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兴八首(其一)》艺术特色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05423184 上传时间:2024-01-31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秋兴八首(其一)》艺术特色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秋兴八首(其一)》艺术特色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秋兴八首(其一)》艺术特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秋兴八首(其一)》艺术特色(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秋兴八首(其一) 艺术特色在戏为六绝句中,杜甫曾说“庾信文章老更成,暮年诗赋动江关” 。其实,此言移 来评论他晚年所作的律诗,倒真是恰如其分。他在夔州时所作的登高 、诸将五首 、咏 怀古迹五首 、又呈吴郎等篇章,向来被认为是其律诗中的杰作。而秋兴则更被誉为 是他七律中的“裘领” ,是“一生心神结聚之作” ( 见唐宋诗醇 ) 。大致说来,其成就主 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章法谨严本诗单篇之章法结构, 前文“层次结构” 中已经论及; 本诗与同组其他七诗之相关联系, 清人王船山曾有“八首如正变七音旋相为宫而自成一章” (唐诗评选 ) 的评语,因教材仅 选了第一首,故此从略。二、情景无间 情与景的和

2、谐密洽、融汇无间,是自南朝刘勰,至唐司空图、宋严羽、明谢榛、清王士 禛、直至近人王国维等历代论者众口一致所强调的一个问题。本诗在这方面堪称典范。粗略看来,本诗的首联、颔联、尾联写景,颈联抒情。其实,全诗自始至终,情景两者 互为依托、互相生发,融汇一体,密不可分。如首联,枫树为秋露侵蚀伤残的景象,感发或 者说是寄寓了作者在垂暮之年依然遭受凄风苦雨吹打的老大伤悲; 而充塞于巫山巫峡的萧森 秋气, 则似乎是充溢于诗人心头的郁闷的象征或形象展示。又如颔联描绘江间波浪、 塞上风三、语言练达杜甫十分注重诗歌语言的锤炼, 些诗作,往往词句平易而意象新警, 境。拿这首诗来说:颔联中的“兼”云,作者既生动地表现

3、出它们“兼天涌” 、“接地阴”的外貌特征,又有意强调了其动荡与阴 沉的内在精神, 以象征国家形势的动荡不安和阴晦不明, 及诗人自身的惊魂不定和忧思不散。 再如颈联抒写思乡之情, 同样是藉托 “丛菊两开” 、“孤舟一系”的图景来生动显现令人唏嘘 悱恻的“故园心” 。即便是最后两句,貌似纯粹写景,实则苍凉的暮色秋声,使人隐约感受 到仿佛就是诗人阴沉苍凉的心情。整首诗既因随物兴感,使情思有所附丽;又因即景寄怀, 使景物有了生命。情因景而生,景因情而活,情因景而显,景因情而深。真正达到了情景交 融的境界。曾表示过 “语不惊人死不休” 的意愿。 他后期所写的一 语法奇异而内蕴丰厚,语言精纯圆熟, 已臻出

4、神入化之 、“接”二字,即极为练达而传神。尾联在“白帝城高”之后缀以“急暮砧” ,出人意表,却有着含蕴无穷的深长余韵。最为杰出的是颈联之遣词造句。上句之“两开”,既前应“丛菊”,表明客居夔州已两度春秋;又下启“泪”字,暗示两 年之中时时都想东归故园,然而心愿始终无法实现, 每见菊花开绽就潸然落泪。 如将“他日”解作“将来”,则更有归乡后痛定思痛,为今日之流离失所伤心再三的意味,与李商隐夜 雨寄北“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旨归相同。下句之“一系”同样语义双关。此二字既上承“孤舟”,以孤舟长系不发,暗示归计无成;又下连“故园心”,表明对故园的思念之心一直牵系于此岸边孤舟,希望有一天能扬帆启航,顺流东下。不仅如此,上、下两句还互文见义:“丛菊两开谓花开有时,“孤舟一系伤归乡无期;“两开见出时光流走,“一系”见出人迹淹留;“他日泪”是果,“故园心”是因两句诗词语平易而含蕴丰厚, 句法奇异而旨意错综。对偶工稳而文气流荡,笔墨老成,炉火纯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商业计划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