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朗读评价成为语文课堂的亮点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05420726 上传时间:2023-10-19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45.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让朗读评价成为语文课堂的亮点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让朗读评价成为语文课堂的亮点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让朗读评价成为语文课堂的亮点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让朗读评价成为语文课堂的亮点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让朗读评价成为语文课堂的亮点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让朗读评价成为语文课堂的亮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让朗读评价成为语文课堂的亮点(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让朗读评价成为语文课堂的亮点注重诵读是我们母语教育传统经验的精华,即使以现代阅读心理学的观点来看,诵读的多重教育功能也不可低估。好的文章是作者优美的言辞、丰富的思想与饱满的情感凝聚成的,能历经岁月而传诵不衰。徐世英先生曾将朗读与讲解做过精辟的比较,他说:“讲解是分析,朗读是综合;讲解是钻进其中,朗读是跃出纸外;讲解是摊平、摆开,朗读是融贯、显现;讲解如同进行解剖,朗读如同赋予作品以生命;讲解只能使人知道,朗读更能使人感受。”朱自清先生在论朗读中强调指出:“读的用处最广大,语文教学中应该重视它。”那么,在课堂教学中,朗读评价就显得至关重要。新课标在阅读评价中指出:“评价学生的朗读能力。一般要求是

2、:吐字清晰,发音正确,注意语调和速度。这又分为三个层次的要求:正确朗读,读得流利,有感情朗读。”虽然这三方面是由低到高的要求,但是我们并不能把它分割开来,应该从学生开始学习朗读的时候就有较为全面的要求。教学有法但教无定法,如何在教学中落实“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值得我们每一位语文教育工作者潜心探究的领域。当我们能因文因人而异,把“有感情地朗读”真正落实到每一堂课的教学之中时,良好的语感,善感的心灵,美好的品质将在朗读中渐渐积聚、凝炼升华,师生将一齐体验语文震撼人心的特殊魅力,在朗朗的读书声中,共同积淀深厚的文化修养。可见,朗读能提高学生感悟语言的能力,把学生带入教学所需要的情境中去

3、。在读中陶冶情操,在读中得到美的享受,真正确立学生在“读”的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使我们的语文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如何提高朗读教学中的评价艺术,作出准确合理,鼓舞人心的评价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创设绿色课堂,让学生敢读卡耐基曾说:“使一个人发挥最大能力的方法是赞美和鼓励。”儿童尤其天生喜欢鼓励和赞美。课堂上,老师和同学们鼓励的话语,满意的微笑,赞许的眼神,默许的点头,使孩子们感受到器重、关切和敬佩,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如拂春风,如沐春雨,欣然奋发,兴味盎然,课堂气氛就像春天的细雨,冬日的暖阳,和谐而愉悦。要善于发现学生朗读中的闪亮点,善于使用鼓励性语言及时给予“绿色” 的评价。当然,评

4、价的语言要丰富,要给学生以新鲜感,给学生以美的享受,就赞叹语而言,也不能一成不变。当学生朗读得十分出色时,教师可充满激情地这样评价:“你读得真精彩,请你把这句话再读一遍,让大家都跟你学。”“到现在为止,你读得最棒!”“你读得比老师还要好,祝贺你!”“你读得声情并茂,老师和同学们也感动了。”“你读得真投入,你的朗读给我们描绘了一幅多么宁静的桂林山水图啊!”等等,在教师真诚的赞美中,成功的喜悦一定会涨涌满他的心房。当学生的朗读不尽人意时,教师可从其它方面及时给予鼓励诱导式的评价:“你真有毅力,一次次读错,一次次重读,一次次克服困难,终于读对了!”“你很勇敢,能在这么多老师面前读书!”你读得很认真,

5、声音响亮,口齿清楚。“你一个地方也没读错,一定是认真预习过了,你养成了良好的预习习惯,真了不起!”“你能大胆举手,这就是一大进步!”只要教师对学生满怀着期待与爱意,总能从各个不同的学生身上找到值得表扬和鼓励的地方。而鼓励和表扬是伟大的教育法宝,它们对学生无疑是一剂兴奋剂,有了这种热情,才能使学生消除自己读不好的心理,大胆地去读。如我在上花木兰这课时,我请一位朗读基础比较差的学生读“花父”的句子,句子不多,但他停顿了两次,读错了三个地方。读完后,我评价道:“你读得很努力,第一遍能读成这样不容易。如果再多读几遍,你会读得更流利。”他连连点头。另外,教师评价学生的朗读时还要与以前的基础相比较,要看到

6、他凭自身的努力,不断地进步,并给予鼓励支持,因为新教材中的课文篇幅、语句都显长,生字较多,加上一些孩子预习不充分或家里没有相应的学习环境。因此,有些孩子一开始朗读就出现困难,甚至部分孩子惧怕朗读,连最起码的单独起立面对大家大声朗读的勇气都没有。从这些孩子的发展出发,就需要我们教师用发展与欣赏的眼光来肯定与激励学生,适时、适当的激励性的评价,有利于激发孩子们的朗读兴趣,树立自信。如我在指导学生朗读长征一文中的“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一句时,当学生读得不是很理想时,我幽默地说道:“你读得五岭似乎只在湖南境内。”当有学生读得更好一点时,她说道:“似乎已经绵延到了江西了,谁还能将这五岭绵延得

7、更远些?”当学生读得很到位时,我又不失时机地赞扬道:“听了你的朗读,我似乎真能感受到那五岭山脉的绵延不断。”孩子们读书的热情顿时高涨起来,纷纷举起了手,争相展示自己的朗读技巧。只有这样,才能越读越好,课堂上才能充满生机与活力。有时,我们还可以用体态语言来给予评价:翘翘大拇指,鼓鼓掌,发自内心的微笑,连连点头,或开展评比活动,评“小小播音员”、“小李瑞英”、“小罗京”,奖给他们一颗红五星,一朵小红花,一种成就感会激励着学生不断探索,努力创新。二、巧用绿色评价,让学生爱读鲁迅先生曾经说过这么一句话:“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样才能酿出蜜来。”课堂中对于学生朗读时的评价也是如此,要多样,要像蜜

8、蜂采蜜一样“针对性要强”,才能让学生不断体验到朗读成功的快乐,才能形成“百花争春”的局面,让朗读教学酿出“蜜”来。根据几年来点滴的教学经验,我个人认为:会朗读的学生,才能更好地理解课文、感悟课文,从而学好语文。朗读时及时和恰到好处的评价,也是提高朗读能力的方法之一。教师充满智慧的评价,能够提高学生朗读的积极性,促进学生朗读水平进一步提高。但评价一定要注重内涵,一味地“你真棒!”、“太好了!”,或者有时学生也可能评上一、两次,也只不过是简简单单的“好”、“声音响亮”、“读得流利”等等一些流于表面的评价。只会让被评者觉得无味。因此,朗读指导中的评价,需要教师结合文本内容,对学生的朗读必须作出多样、

9、有针对性的评价。如我在执教我读对联识汉字一课时,有个学生读“爆竹声声辞旧岁,欢笑阵阵迎新年。”一句时,声音很拖拉,而读这一句时,应该声音高亢,读得简洁有力,让人联想到过新年时的喜庆场面。学生体会不到位,我就说:“你读得很流利,但我怎么感觉到鞭炮是不是没放响,你心里特别不高兴呀?你能再读一遍吗?”读了第二遍,我说:“恩,这回鞭炮响了,却把大家都吓哭了!”学生一听都笑了。又读了第三遍,我说:“读得真好,你看这鞭炮声带来了好运,大家喜笑颜开,多么振奋人心呀!”学生的语感、朗读节奏感都需要培养,在朗读中出现的小错误,诸如很长一段漏个字、加个字的现象也是难免的。可有时孩子们的朗读错误百出,或是对朗读材料

10、明显处理不当,教师如果也一味地夸“棒!”“好!”就是不负责任;若是见孩子的表现与自己的要求相差甚远,教师干脆用“谁再来”的方法另请高明,频繁地换学生,直至找到高手,才啧啧称赞,这也是不可取的。好的老师应当善于巧妙、机智地诱导评价学生,做到引而不发。比如,于永正老师在执教圆明园的毁灭一课时,在指导学生读出对侵略者的“怒”、“恨”时,就非常巧妙地有针对性地进行评价,在学生细读课文之前,他说道:“怒、恨是我们初读课文后的共同感受,那么读课文中的哪一部分使你最怒、最恨?请同学们注意,朗读时尽量用语调和表情表现自己的怒和恨。”一位同学感情十分投入地读书,读后,于老师说道:“这位同学真会读书,我听了受到很

11、大震撼。这声音应当叫当年的英法联军听一听会读书的还要能把一个字读成一个画面,以课文为基础,展开你的想像,把侵略者当年犯下的罪行再现出来。”又一位同学读,读后于老师又评价道:“从你的朗读中,我们感受到侵略者真可恨呀!一可恨,无理闯进我们的家园;二可恨,疯狂掠夺我们的无价之宝;三可恨,拿不动还动用大车搬;四可恨,搬不走的还要全部毁掉;五可恨,最后竟然放起大火烧妄图烧掉自己的罪证!光天化日之下犯下的滔天大罪能烧得掉吗?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要读出我们怒和恨。”学生们情绪高涨,放声朗读。学生的每一种朗读处理都是不同的个性气质与生活经验的体现。我想,如果我们老师对每一次的朗读都提出这样有针对性的指导、评价,

12、长此以往,学生不仅爱读书了,更会读书了,朗读水平也会“突飞猛进”。 在给予他们的朗读进行朗读评价时,教师要看到他们个性的展现,正确处理好共性和个性的关系,这会使朗读水平有质的飞跃,施以个性化、有针对性的评价,才能更有效地指导学生朗读,发挥学生的潜能,帮助学生树立自信,促使每位学生全力投入,尽情发挥,取得进步。三、完善绿色“家园”,让学生乐读乐悟朗读评价有很大的局限性。受时间、空间的制约,每一个体被评价的机会有限。因此,我们要把朗读评价延伸到家庭中去,搭建“家园”评价的桥梁,提倡评价主体的多元化,使评价主体除了老师、同学外,还可以是学生本人、家长等。在课堂上,我们不妨让学生多作自我评价,自信的学

13、生会说自己读得不错,那就得让他再道道理由,这样学生势必进一步说出自己的感受;如果认为自己读得不好,就给他机会再读,或是让他与前面读得好的同学作比较评价后再读。也可以让学生下位找自己的伙伴读,或是在合作小组中读,互相评一评、议一议朗读。有听众、有评价,在这样轻松、自由的能表现自我、能够与同伴们交流的空间里,学生的朗读兴趣会越来越浓厚。引导学生参与朗读评价,能极大地调动起学生朗读的积极性,让他们动口、动脑,甚至动手去学习,能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学习交往的能力,激励学生奋发向上,互相合作与竞争,从而促进人格的健康发展。尤其促进学生正确认识自我,评价自我,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个性化品质,促使师生之间

14、、生生之间学会合作与交往,促进学生在新型的人际关系与学习交往中得到和谐的发展。更会大大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增强语感。课外,在家里,学生们每读一篇课文后,可以让家长除了认真签字外,还可以写上评语,进行表扬指出缺点,提出希望都可。为此,我还特意设计了一个表格,用来监督学生及家长对于课前预习、课后复习时的朗读是否重视,态度是否认真,学生的朗读是否有进步。学生姓名: _家长姓名:_朗读内容:_类型字音声音态度流利停顿动作感情最好打三个一般打二个还需努力打一个优点提出意见四、打开想象的阀门,让学生读出个性由于自身的素质、家庭条件、生活经验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学生感悟的角度不同,对朗读的处理也各有千秋。我们

15、在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关注学生的感受。我在上春雨的色彩一课时,对麻雀说的话怎么读,孩子们各有看法,一位自小生活在农村的孩子认为,读时语速应又快又急,他见过麻雀,麻雀向来是叽叽喳喳地说话;第二位女孩却不赞同,认为麻雀与燕子争论时,不该像吵架,要有礼貌,读得缓一些,和和气气的。可这一位又遭了第三位孩子的反驳,认为有理能说得清,读得不可太急,但也不能太软,显得没有说服力,语气一定要自信、坚定,理由是,他见过电视中小学生的辩论会就是这样的。生动的语言诱导下,每个学生都能心领神会,读得兴味盎然。如一位特级教师在执教落叶一课时,要求学生用读来表现落叶落下时的情景。第一个学生说:“我觉得落叶很轻很轻地落了下来,你们听”学生读后,老师说:“你让我们感觉到这落叶落得很平稳!”第二个学生说:“我觉得落叶时横着落下来的,你们听”这位学生读后,老师评道:“呀,你从头到尾一直在看它落下来!”第三个学生说:“我看到落叶是跳着舞落下来的,你们听”这位学生读后,老师又评道:“你读得很有感情,我仿佛看到你也成了一片小落叶,在风中舞蹈。”在指导学生都能踊跃地读出自己的感受时,她说道:“在你们眼中,就是这样一片一片的树叶,有的是落下来,有的落下来,有的落下来,有的落下来。你们都读出了自己的感受。”多聪明的老师!朗读就是每一个人自我感受的外化,抒发的是自我真实的情感,在这里学生真正成了“朗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