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该是各种原因导致的张拉力不足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05417625 上传时间:2024-02-06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4.6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应该是各种原因导致的张拉力不足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应该是各种原因导致的张拉力不足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应该是各种原因导致的张拉力不足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应该是各种原因导致的张拉力不足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应该是各种原因导致的张拉力不足》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应该是各种原因导致的张拉力不足(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应该是各种原因导致的张拉力不足设计要求双控:即千斤顶油表指数、钢绞线张拉伸长值都应在允许范围内还有一种可能是锚下垫板混凝土不密实、或混凝土强度不足,导致端部混凝土变形过大,请 核查预拱是为抵消梁、拱、桁架等结构在荷载作用下产生的挠度,而在施工或制造时 所预留的与位移方向相反的校正量。上部结构和支架的各变形值之和,即为应设置的预拱度。支架受载后将产生弹 性和非弹性变形,桥梁上部结构在自重作用下会产生挠度,为了保证桥梁竣后尺 寸的准确性,在施工时支架须设置一定数量的预拱度。预拱度y = D-D (1-4*X*X/L/L) y为任意一点的预拱度.X为横坐标L为跨径D-预拱度主要由一下几个原因引起:1

2、、施工时钢绞线定位以及锚垫板位置的问题引起管道摩擦过大,可以通过伸量进行验证。2、钢绞线本身问题。有没有采用设计上要求的钢绞线。3、张拉千斤顶和油表有没有按照规定按时标定,发现问题时有没有重新标定4、梁板存放时间过长也会引起预拱度过小。因为存放时间过长,混凝土徐变以及收缩都已经很小了,所以要拱起的难度也增大。5、设计张拉应力计算有问题或者反拱设置有问题。关于预应力张拉,在施工过程中大家有没有遇到如下问题啊1、关于张拉、压浆表的校验,有没有单独校验?(个人认为需要单独校验)2、关于张拉油表油顶的校验期限,会按照200次吗?(个人认为很多都做不到,折中6个 月内)3、张拉时是否用四顶同时张拉,还是

3、梁顶一侧或两侧同时张拉?(个人认为四顶同时张拉)4、大家在计算伸长量时,工作锚具后、油顶内的伸长量有没有单独计算,曲线段有没有分 段计算?(个人认为理论应分开,但和在一起影响不大)5、张拉时安全措施都做了哪些?有没有设置挡板?挡板什么材质怎么做的?(必须设置, 厚钢板架,经常检查相关设备及材料)6、张拉后的起拱值与设计不符怎么解释的?(还没研究)7、压降与出坑怎么协调的?谢希望大家探讨(要么压浆后立即出坑,要么达到强度要求) 有时强度有了,但是弹性模量却没有上来,1. 预应力张拉值不够,未达到设计值,因为现在杂牌军太多,无法保证质量.2. 设计计算不够准确,张拉力本身偏小.3. 箱梁浇注过程中

4、启身出的问题.如:梁配筋位置偏差,砼浇注厚度偏差,直接影响 了张拉后起拱度.4. 预应力筋波纹管定位不准确,位置的变化也是影响起拱最关键的一个环节.1.1箱梁底板与腹板交接处发生漏浆、不密实,出现孔洞、冷缝、水波纹等 现象。这种缺陷形成的原因,除了设计上钢筋间距、保护层过小外,从施工质量 控制角度看主要是:施工工艺不完善,粗骨料级配、粒径选择不合理,粗骨料偏 大。在底层波纹管上缘,粗骨料易堆积在一起,而为了保证梁体密实性,必然要 加强腹板波纹管下混凝土振捣,有时就可能造成振捣过度,在波纹管下缘形成一 层砂浆层,从外观上看,梁体在腹板局部出现不密实或沿底层波纹管方向出现一 层水波纹。防治措施:采

5、用底板、腹板、顶板全断面斜向循环渐进浇筑工艺,基本同步浇筑,振捣 腹板波纹管以下混凝土要严格控制粗骨料粒径、施工时塌落度,必要时对粗骨料 进行过筛。1. 2预应力箱梁张拉后反拱度过大,影响桥面系施工。在桥面系施工中, 经常发现反拱度偏大,特别是组合箱梁边梁有时反拱度甚至达到45 cm,导 致桥面系施工困难。这主要是因为:边梁与中梁相比,预应力筋较多,而且边 梁不存在负弯矩张拉。组合箱梁正弯矩张拉时,由于龄期等原因,弹性模量未 达到设计强度的8 5%以上,引起张拉后跨中反拱过大。储梁期过长,从正弯 矩张拉结束到负弯矩张拉时间间隔太长,甚至超过6 0天。常常引起桥面铺装层 开裂,此后带来桥面水毁等

6、质量问题。防治措施:注意控制张拉时混凝土弹性模量。严格控制箱梁混凝土施工配合比。 及时张拉、出坑,减少存梁期,及时安装,并进行湿接头、湿接缝施工。1. 3 箱梁翼板、张拉孔未严格按施工图纸及规范要求预埋环形钢筋、纵 向受力钢筋,少筋、错筋现象经常发生,浇湿接缝、张拉孔混凝土时,未严格按 施工缝处理,即扳正、焊接顶板预留钢筋,老混凝土面凿毛,新浇混凝土前须洒 水润湿。湿接缝、张拉孔等处混凝土粘结强度差,不能保证箱梁间混凝土受力的 连续性,直接影响桥梁总体安全。防治措施:加强检查,张拉孔(特别是大的张拉孔)预埋筋千万不能少埋,梁预制成型 后及时凿出扳正。湿接缝施工时,顶板环形锚筋要对齐焊拉。封闭张

7、拉孔及 湿接缝施工时要专人跟班检查其凿毛程度、钢筋焊接质量、搭接长度,混凝土浇 筑时要严格按施工缝处理,洒水润湿。1.4 组合箱梁安装不能保证每片梁下4个临时支座或永久支座均匀受力。 由于组合箱梁支座顶面难以保证完全在一个平面上,有时即使在一个平面上,也 有可能因梁底不平造成受力不均,特别是端跨梁因永久支座与橡胶支座变形不一 样,更易造成受力不均,甚至脱空,直接影响以后桥梁使用。防治措施: 定期检测梁底模板支座处平整度,控制在1m以下。 严格控制临时支座顶面高程,发现误差及时调整。临时支座设计时要考虑施工期间临时荷载作用,并进行超载预压,使用前密封保存。1. 5 一联内湿接头、湿接缝施工顺序没

8、有按设计要求对称施工。这主要 是由于施工安排不当、工期过长造成的。按照设计要求,一般一联内组合箱梁完 成体系转换时,施工顺序要求从联端向中间对称施工,而在实际施工中有时受工 期制约,往往按安装顺序施工湿接头,这样由于施工方法的改变,组合箱梁从简 支变为连续时,梁长收缩、温度应力均与设计时考虑有差异。防治措施:如果不能做到一联内湿接头对称施工,一联内负弯矩分两次张拉,张拉负弯 矩时,相邻墩湿接头混凝土均已浇筑,张拉时先张拉短束,待一联内湿接头混凝 土均浇筑完成后再张拉长束,完成体系转换。2 预应力张拉与压浆2 . 1施加预应力张拉时应力大小控制不准,实测延伸量与理论计算延伸量超 出规范要求的6%

9、。其主要原因:油表读数不够精确。目前,一般油表读数 至多精确至1Mpa?熏1Mpa以下读数均只能估读,而且持荷时油表指针往 往来回摆动。千斤顶校验方法有缺陷。千斤顶校验时无论采用主动加压,还是 被动加压,往往都是采用主动加压整数时对应的千斤顶读数绘出千斤顶校验曲线, 施工中将张拉力对应的油表读数在曲线上找点或内插,这样得到的油表读数与千 斤顶实际拉力存在着系统误差。另外,还可能由于千斤顶油路故障导致油表读数 与千斤顶实际张拉力不对应。计算理论延伸量时,预应力钢铰线弹模取值不准。 一般弹模取值主要根据试验确定,取试验值的中间值,钢铰线出厂时虽然能符合 GB要求,但本身弹模离散较大,不太稳定,可能

10、导致实测延伸量与理论延伸量 误差较大,超出规范要求。防治措施:张拉人员要相对固定,张拉时采用应力和伸长量“双控”。千斤顶、油 表要定期校验,张拉时发现异常情况要及时停下来找原因,必要时重新校验千斤 顶、油表。千斤顶、油表校验时尽量采用率定值,即按实际初应力、控制应力 校验对应的油表读数。扩大钢铰线检测频率,每捆钢铰线都要取样做弹模试验, 及时调整钢铰线理论延伸量。2. 2 应力孔道压浆不及时、压浆不饱满。施工规范规定:预应力张拉锚 固到压浆这段时间最多不超过14天,这主要是防止预应力筋锈蚀,但有些施工 单位由于施工安排不当,工序衔接不好,数月甚至更长时间才压浆,由于张拉后 预应力筋毛孔已张拉,

11、比原始钢材碳素品体间歇加大,水分子及不良气体极易浸 入,锈蚀明显加快,引起预应力损失加大。防治措施:张拉后及时压浆封锚。2. 3负弯矩钢束压浆不密实,这除了设计时波纹管尺寸选择过小外,从 施工角度看可能是由于压浆时压力不够(许多工地压浆机无压力表)或操作不当, 漏掺膨胀剂或水泥浆流动度过大,向低处流淌,导致孔道压浆不饱满,降低了预 应力筋与混凝土间的握裹力。防治措施:经设计单位或业主同意,略加大波纹管内径;压浆时TRANBBS技术人员必须 跟班检查,控制灰浆压力,当孔道较长或采用一次压浆时,应适当加大压力,压 浆时应达到孔道另外一端饱满出浆,并应达到排气孔排出与规定稠度相同的水泥 浆为止。3

12、箱梁顶面调平层由于箱梁张拉起拱,安装误差等原因,造成箱梁顶面调平层厚度不均匀,箱梁顶 面调平层特别是负弯矩区桥面调平层纵、横向产生不规则裂纹。由于组合箱梁桥 面调平层只有5 06 0 mm厚,在中墩支座处是负弯矩区,上缘受拉,有的设 计要求调平层与箱梁顶板必须按施工缝处理,这样即使桥面铺装与组合箱梁形成 整体后,铺装层参与受力,按三角形应力分布图式,越是距中性轴越远的地方, 应力越大,越容易开裂,而且箱梁是预应力混凝土,调平层是普通钢筋混凝土, 热膨胀系数不一样,因此随着时间的推移,5 cm厚的混凝土调平层开裂是不可 避4 结束语组合箱梁结构如能在设计方面进一步完善,例如底板、腹板适当加厚,波纹管尺 寸略为加大,施工方面合理选择粗骨料粒径,优化施工工艺,同时严格按施工规 范要求进行预应力张拉压浆,就能消除预应力混凝土砼组合箱梁的质量通病,保 证预应力混凝土砼组合箱梁的内在质量和外在质量,使得组合箱梁这种结构型式 得到更大的推广应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