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行透视教案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05373121 上传时间:2023-10-23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14.3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平行透视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平行透视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平行透视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平行透视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平行透视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平行透视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平行透视教案(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项目教学电子教案【项目群名称】透视基础知识【子项目名称】:透视规律(一)课时安排:课时(共4课时,本节第1-4课时)【项目目标】:1.知识目标:1引导学生通过细致的观察,理解掌握透视规律。 2结合校园建筑物,学习方形物体的透视现象和规律,了解平行透视的基本知识和画法2.能力目标: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审美能力、造型能力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绘画,了解绘画的艺术形式。【重点难点】理解掌握透视规律【项目准备】教师准备:项目实施前:( 1 )课件 ( 2 )搜集资料利于学生理解本节内容(3)各种考核表格项目实施过程中: 播放多媒体或视频图项目结束后1 布置下节课需要的准备工作学生准备1、准备三角尺

2、、圆规、纸、笔等。2考虑如何学好本课内容,提出学习方案。【教学方法】项目教学,任务引领、观察学习、练习、小组合作【教学过程】( 1 )组织教学,并检查学生所要求带的工具。项目一 透视规律认识透视规律在职业角色中的作用小张在形象设计店做后期制作,经常用PS做一些立体物件,或者画一些3维场景,却苦于形体不准或者没有强烈的视觉冲击,这与没有良好的空间感特别是缺乏透视基础有很大的关系。当你睁开眼睛,看着美好的世界在你眼前呈现,可能你并没有感觉到透视的无处不在,而当你了解了透视的规律,你才会猛然觉悟,“生活中并不缺乏美,而只在于是否发现” 。透视规律在生活中的体现图11-1通过威海一景“幸福门”(图11

3、-1)我们来分析这样几个问题1幸福门在建造的时候,左右高度,上下宽度是否相等?2我们在图片中看到的“门”,左右高度、上下宽度是否相等?3幸福门两侧各有一个小门,通过扶梯可以向上攀登,近的一侧看的清楚?还是远的一侧看得清楚?4以上可以总结出什么规律?是的,图片上的“幸福门”在建造的时候高度是等高的,宽度也是等宽的,但是呈现在图片中的建筑,高度和宽度却是不相等的,距离眼睛近处的高,远处的矮;近处的宽,远处的窄;近处的清楚远处的模糊,由此我们可以得出一个规律:物体根据空间的远近关系,呈现近大远小、近实远虚的规律。 图11-2 图11-3 图11-4 图11-5图11-6透视变化的基本规律“近大远小”

4、“近实远虚”“近疏远密” 透视的相关概念及术语一 透视与透视学生活中我们说起透视,大部分人的理解是通过一种透明的表面可以看到实物的内在,例如浅色玻璃瓶内的物体,塑料容器内的可见物,或者通过射线的x光可见人体内部脏器等等。在这里我们所说的透视是绘画法理论术语。“透视”一词原于拉丁文“perspclre”(看透)。最初研究透视是采取通过一块透明的平面去看景物的方法,将所见景物准确描画在这块平面上,即成该景物的透视图。后遂将在平面画幅上根据一定原理,用线条来显示物体的空间位置、轮廓和投影的科学称为透视学。透视学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科,它主要研究在平面上再现物体的空间感、立体感的方法及相关的科学。我们知

5、道物体对眼睛的作用有3个属性,即形状、色彩和体积,因距离远近不同呈现的透视现象主要为缩小、变色和模糊消失。依据这种透视现象,设计者们更好地诠释了自己的作品表达。(摘录自百度名片)二 透视术语:术语(terminology)是在特定学科领域用来表示概念的称谓的集合,在我国又称为名词或科技名词。术语可以言简意赅地表达一个概念,可以更便捷地交流与学习。透视术语主要有:1.视点 :人眼所在的位置;(图11-7) 2视平线: 与人眼等高的水平线;(图11-8) 图11-7 图11-83主点(心点):视点在视平线上的垂直落点;(图11-9)4视垂线:过主点的垂直线,与视平线互相垂直;(图11-10)5视距

6、: 视点到主点的垂直距离13 ;(图11-10) 图11-9 图11-106距点:将视距的长度反映在视平线上主点的左右两边所得的两个点(图11-11)(左侧A点为左距点右侧B点为右距点)7 天点、地点:将视距的长度反映在视垂线上主点的上下两边所得的两个点;(图11-11)(上边C点为天点下边D点为地点)图11-11由此可以推断出A、B、C、D四点至主点的距离相等。即:左距点至主点的距离=右距点至主点的距离=天点至主点距离=地点至主点距离8画面画家或设计师用来表现物体的媒介面,一般垂直于地面平行于观者;(图11-12)9可见视域:两眼平视,所能见到的空间范围称为可见视域,可见视域为188度;(图

7、11-13) 图11-12 图11-1310正常视域:可见视域中心60度范围内能够精确识别、不变形的空间范围,也称为60度视域圈;(图11-14,图11-15)图11-14 图11-1511视高:视点距离地面的垂直距离12原线:与画面平行的线称为原先;(图11-16)13变线:与画面不平行的线(与画面会形成交点的线)称为变线;(图11-17) 图11-16 图11-1714灭点:变线在视平线或视垂线上的消失点,因此灭点也叫消失点。(图11-18)图11-18 透视的分类人们在观看物体或进行设计时会由于不同因素而产生不同的透视图(一)根据物体与画者的角度关系可分为1一点透视:有一个面与画面平行,

8、消失线消失于主点上,只有一个灭点的透视图,也称为平行透视。一点透视表现范围广,纵深感强,适合表现庄重、严肃的室内空间。缺点是比较呆板,与真实效果有一定距离。(图11-19)2二点透视:有一条棱线与画面平行,视平线或视垂线上有两个灭点的透视图,也称成角透视。二点透视图面效果比较自由、活泼,能比较真实地反映空间。缺点是,角度选择不好易产生变形(图11-20)。3三点透视:物体的三组线均与画面成一角度,三组线消失于三个消失点,也称斜角透视。三点透视多用于高层建筑透视(图1-1-21)。 图11-19 图11-20图1-1-21(二)根据视高可分为1平视:物体位于视平线上(图11-221)2仰视:物体

9、位于视平线的上方(图11-221)3俯视:物体位于视平线的下方(图11-221)图11-22(三)根据视线方向可分为1 A正平视, B斜平视(图11-23)2 A1正仰视,B1斜仰视(图11-23)3 A2正俯视,B2斜俯视(图11-23)图11-23正方体平行透视图画正方体的平行透视图,首先我们要懂得平行透视的一些规律:(图1-2-1)1正方体有几个面?多少条边线?距离我们近的线长还是距离我们远的线长?2正方体平行透视图中有几个面的尺寸是没有变化的?3与视平线平行的线有几条?与视垂线平行的线有几条?也可以说有几条垂直线?这些线是原线还是变线?4 余下有几条线?这些线是原线还是变线?它们的灭线

10、消失于哪里?5平行透视有几个灭点?分析出上面的问题,我们就可以很好地进行正方体平行透视图的绘制正方体平行透视图绘制方法绘制正方体平行透视图首先要考虑我们画平视图、仰视图、俯视图?我们是画正视图、斜视图?依据我们的绘画习惯小型物体一般多绘制俯视图,现在我们绘制一幅俯视斜视图:正方体边长15厘米,视距为150厘米,按照1:10的比例制图。1在纸上确定一点为主点,过主点绘制一条视平线和一条视垂线,两条线互相垂直;(图1-2-2)图1-2-22依据视距150厘米,以主点为圆心,左距点距离主点为150厘米,以此为半径,绘制一个60度视域圈,于视平线与视垂线上产生四个交点,分别为左距点、右距点、天点、地点

11、(图1-2-3)图1-2-3 3 在视域圈内绘制一个15厘米边长的正方形(图1-2-4)图1-2-44 由正方形的四个角向主点引出四条变线及灭线(图1-2-5) 图1-2-55 由正方形上边线的两个端点分别向左、右距点引出交叉线,两条上变现形成两个交点,连接两个交点,正方体的上面透视面完成(图1-2-6)(图1-2-7)(图1-2-8)图1-2-6 图1-2-7图1-2-86由正方体右边线的两个端点分别向天点、地点引出交叉线,与两条右侧变现形成两个交点,连接两个交点,正方体的右侧面透视面完成,这里有两个交点重合。(图1-2-9)(图1-2-10)图1-2-9 图1-2-107找出四条水平线与四

12、条垂直线,完成正方体俯斜视平行透视图(图1-2-11)(图1-2-12)(图1-2-13)图1-2-11 图1-2-12图1-2-13 知识链接请不要相信自己的眼睛, 或许我们更应该相信自己的大脑而不是眼睛。在自然界中很多有形或无形的事物,是否真实存在,亦或者子虚乌有,但这并不妨碍我们用大脑来思考问题 。但往往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我们的眼睛在欺骗着大脑,最直观的一个现象就是相同物体的成像在人的视觉反射到大脑过程中形成的“近大远小、近明远暗”这就是在绘画中所说的“透视”,我们称作绘画透视。透视是根据物理学、光学、数学原理,特别是投影几何的原理运用到绘画中来的专业技法理论。透视规律训练将学生分组,组

13、长带领组员,1找一方形物体在视点不同的方位进行观察,找出平行透视与成角透视各能观察到几个面,有什么规律? 表1-1-1姓名日期正六面体平行透视成角透视平视仰视俯视平视仰视俯视最多能看到几个面最少能看到几个面规律1规律2规律32根据学习内容进行自我评价与小组评价,复习巩固,不断进步 表1-1-23绘制正方体平行透视图课后实践1搜集具备“近大远小”“近实远虚”“近疏远密”透视规律的图片;2根据学习内容,参考课外自查资料为同学出一份做题时间为60分钟,分数为100分的模拟试卷,试题包括填空、选择、判断、名词、简答等。3完成9个方位的正方体平行透视能力评价表表1-1-3【课堂小结】 把自己画好的作品同学之间相互评论,每个小组找一幅有代表性的透视作品拿到前面展示,讲一下透视步骤。 一、项目任务: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正方体的平行透视二、项目要求:准确绘制1,5厘米边长正方体平行透视在各个区域的画法三、项目实施:1、班级学生37人分为六组:按纵排为一组,每组挑选组长。2、确定方案:第一阶段学习透视的基本规律近大远小、近实远虚、近疏远密第二阶段学习透视术语第三阶段学习透视分类3、实施方案:1成果展示能掌握透视的基本知识,能运用知识进行正方体平行透视的制作,绘制精细、精确程度划分:第一类:优秀 15 甲+第二类:良好 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