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地理人教版选修2同步测控练习:第四章第一节海—气相互作用及其影响 Word版含解析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05367594 上传时间:2022-12-18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地理人教版选修2同步测控练习:第四章第一节海—气相互作用及其影响 Word版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最新】地理人教版选修2同步测控练习:第四章第一节海—气相互作用及其影响 Word版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最新】地理人教版选修2同步测控练习:第四章第一节海—气相互作用及其影响 Word版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最新】地理人教版选修2同步测控练习:第四章第一节海—气相互作用及其影响 Word版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最新】地理人教版选修2同步测控练习:第四章第一节海—气相互作用及其影响 Word版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地理人教版选修2同步测控练习:第四章第一节海—气相互作用及其影响 Word版含解析(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最新版地理精品学习资料同步测控我夯基,我达标1.把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和生物圈相互联系起来,并进行能量交换的是( )A.大气环流 B.海陆之间的水循环C.地壳物质循环 D.洋流解析:大气环流、地壳物质循环、洋流在一定的程度和范围内可输送或交换能量,但不能使四大圈层联系起来并进行能量交换。只有水循环才能将四大圈层联系起来,实现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答案:B2.下列现象中,主要由海洋环境造成的是( )A.地球大气中的水汽 B.对流层中的各种天气现象C.河口三角洲的形成 D.世界人口集中分布在近海地带解析:从海气关系分析,由于海洋面积辽阔,水体巨大,通过蒸发不断给大气输送水汽,同时也通过海面的长波辐射

2、给大气输送热量,说明海洋是大气重要的热源和水源。关于对流层中各种天气现象,其形成除了大气中要含有水汽以外,还需要凝结核及空气的对流运动等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从海陆之间分析,海陆相互作用的地带主要在海岸地带,一方面海水运动塑造海岸,另一方面入海河流可沉积形成河口三角洲和滨海平原。另外从世界人口分布看,虽然有50%以上的人口生活在距离海岸60千米的范围内,但这种分布是受地形、气候、资源及社会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答案:A3.读图,各字母所表示的水循环环节中,最具有生命意义的是( )A.ab B.bc C.cd D.de解析:此图字母所反映的意思是a代表降水,b代表蒸发,c代表植物蒸腾,d代表根

3、系吸收,e代表河水下渗,只有cd代表水循环通过植物环节。答案:C4.海气热量输送的主要途径是( )A.大气降水 B.海水蒸发C.季风环流 D.洋流解析:海水的蒸发使海洋失去热量,这些热量随水汽进入大气中,当水汽凝结时,它将热量释放出来,这就是海气热量输送的主要途径。答案:B5.关于海洋热量收入与支出的叙述,正确的是 ( )热量净收入从低纬度海区到高纬度海区逐渐减少 各纬度海区的热量收支基本平衡 赤道地区热量收入最多,极地海区热量支出最多 海洋热量的主要收入是太阳辐射,主要支出是海水蒸发耗热北半球海洋热量收支随纬度的变化图A. B. C. D.解析:海洋热量的主要收入是太阳辐射,主要支出是海水蒸

4、发耗热,故正确;从图中可看出,受太阳辐射影响,海洋热量净收入随纬度的变化规律是从低纬向高纬递减,故项是正确的;但是赤道地区因降水量较多,因而热量收入少于副热带海区,故项是错误的;从图中可以看出,有的海区热量收入大于支出,有的海区热量收入小于支出,所以项是错误的。答案:D6.有关海洋表层温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A.暖流流经海区的水温均高于寒流流经海区B.洋流可增大高、低纬度海区之间的水温差异C.热量辐射是各纬度海区之间热量交换的主要方式D.水温的年变化幅度近岸海区大于同纬度大洋中部解析:A项是错误的,因为暖流与寒流是相对而言的;暖流从低纬向高纬流动,洋流的温度高于所流经海区的海水温度,寒流从高

5、纬流向低纬,其温度低于流经海区的海水温度。根据海水温度随纬度的变化规律可知,即使低纬度海区的寒流,温度也高于高纬度海区的暖流。洋流在低纬和高纬之间流动,使高低纬度之间不断进行着热量输送和交换,从而减小其温差,故B、C两项错误。在近岸海区,由于海水温度受陆地的影响比较明显,故水温的年变化幅度大于同纬度的大洋中部,故D项正确。答案:D7.下列海区中温度最高的是( )A.中高纬海区的大洋东部 B.中高纬海区的大洋西部C.中低纬海区的大洋东部 D.中低纬海区的大洋西部答案:D我综合,我发展8.对南美洲等温线分布图的判断,正确的是( )A.该图是南美洲7月份等温线分布图B.处等温线密集主要是受秘鲁寒流的

6、影响C.处等温线向南突出是因为冬季大陆冷却快D.处等温线向南突出是受巴西暖流的影响解析:图中陆地等温线向南凸出,比同纬度海洋气温高,所以图示应为南半球的夏季。处主要受安第斯山地的影响;夏季处增温比海洋快;处位于海洋,巴西暖流经过,比相邻海区温度高。答案:D9.读图,水循环总量为100单位,按照全球多年水量平衡规律推算出M、N分别为( )全球水循环模式图A.7、16 B.16、7 C.7、23 D.23、7解析:通过水循环,全球水的总量不会发生变化,即某个地区在某一时期内水的收入与支出的差等于该地的储水变化量。但从较长的时期来看,储水变化量趋向零。为此从图中来看,M地两侧的水量差应相等,即M地的

7、水量为7、N地的水量为23。答案:C10.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补绘图上赤道附近洋面上空的大气环流箭头,以表示正确的环流方向。(2)在大洋东部,如果赤道附近海水异常增温,温暖海水沿大洋东岸向南流,并迫使原寒流位置向西偏移,那么,图示大气环流强弱及赤道附近大洋两岸的降水量将如何变化?为什么?解析:从图示地区及信息可知,图示左侧下垫面的温度比右侧下垫面的温度高,左侧气流上升,右侧气流下沉,在该区形成一个顺时针的热力环流。如果赤道附近海水异常增温,温暖海水沿大洋东岸向南流(出现厄尔尼诺现象),并迫使原寒流位置向西偏移。大洋东西两岸出现的现象是: 东岸:原来受寒流及下沉气流的影响,降水少(一般年降

8、水量在25125 mm),气候干燥;而变化后,受暖流影响且下沉气流的势力减弱,降水明显增多(一般年降水量在360 mm左右)。 西岸:原来受暖流和上升气流的影响,降水多;而变化后受暖流影响但上升气流的势力减弱,降水明显减少。从图示大气环流的势力看,势力要减弱,原因是东西两侧下垫面的温差减小,上升气流与下沉气流的势力都减弱,整个环流的势力也随之减弱。答案:(1)顺时针方向的箭头。(2)大气环流的势力要减弱。原因是:东西两侧下垫面的温差减小。东侧下垫面的气温比变化前升高,下沉气流势力减弱;西侧上升气流的势力要减弱。大洋西岸降水明显减少,因为这里的上升气流减弱,对流雨减少;大洋东岸的降水会明显增多,

9、是由沿岸受暖流作用及下沉气流的势力减弱造成的。11.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图示a曲线表示_,b曲线表示_,判断的依据是_。C表示_,位于海区_。(2)图中A表示_,主要分布在_纬度海区;B表示_,主要分布_在纬度海区。北半球海洋热量收支随纬度的变化图(3)全球表层海水的水温分布规律是_,全球海水热量收支总体上是_。(4)全球低中高纬度海水热量的收支平衡是通过_实现的。(5)海水温度除受纬度因素影响外,还受_、_、_等因素的影响。解析:从图中看,a曲线在低纬度海区高于b曲线,a应为热量收入,b为热量支出,a、b的交点C应表示海水热量收支平衡,且位于副热带海区。A处收入的热量大于支出的热量,应为热量盈余;B处收入的热量小于支出的热量,应为热量亏损。从纬度范围看,A位于低纬海区,B位于中高纬海区。全球表层海水水温的分布规律是由赤道向两极递减,全球海水热量总体平衡。这种平衡是通过海水自身的运动和大气运动来实现的。从影响表层海水水温的因素看,除纬度因素外,还受到沿岸地形、气象、洋流等因素的影响。答案:(1)热量收入 热量支出 在低纬海区a曲线高于b曲线,中高纬相反 海水热量收支平衡 副热带 (2)热量盈余 低 热量亏损 中高(3)由赤道向两极递减 平衡的 (4)海水的运动(如洋流)和大气运动(5)沿岸地形 气象 洋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