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教学中的朗读讲稿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05366602 上传时间:2023-01-10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散文教学中的朗读讲稿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散文教学中的朗读讲稿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散文教学中的朗读讲稿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散文教学中的朗读讲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散文教学中的朗读讲稿(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散文概说散文是与小说、诗歌、戏剧并列的一种文学样式,又是一种意蕴丰厚、益智陶情、具有弹性力度的一种文体。散文是一种主体性很强的文体,他重在作家主体意识的坦诚流泻,抒发作家对人生、对生活、对自然、对社会的感悟。言我之志,抒我之情,从而去表现自我,也表现和批判世界的各面,揭示作家的个性与人格,传达对人生、自然、社会的真知灼见。郁达夫曾经说散文最大的特征是作家所表现的个性;朱自清也说散文就是要表现自己;刘白羽认为散文就是作家的血和感情的燃烧,因而他的散文犹如激越奔放的心灵的咏叹。这些散文大家创作的切身经验,说明凡是优秀的散文作品,在情理擅扬的艺术画幅中,无不涌动着作家对生活和人生的深层感悟和对生

2、命现象、生活态度、人生真谛的诠释(情、理)。因此,在散文教学中,必须要重视把握作家主体思维的个性化,致力于探究作品展现的主体个性美。具体来说,要注意从两个方面来把握。 (一)意在把握主体情感的真实性(二)意在把握主体情感的深层性中学语文教材中的散文,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但按其内容的性质和表达方式的不同可划分为三个不同的品类:记叙性散文、抒情性散文和议论性散文。二、散文教学的目标(一)散文教学中整体感知能力的培养1、理清文章思路;2、把握文中关键语句,点出文眼;(二)散文教学中朗读、品味文章的语言能力的培养言为心声,文如其人,文章是作者思想认识水平和人格修养的体现。不同的作者,生活在各自的时代和

3、社会环境中,各人的先天禀赋有别,后天阅历不同,因此才识、性情、气质就有高低、深浅、刚柔、雅俗、文野、曲直等等区别。写出来的文章就形成了不同的风格特点。语言表达的特色,就是这种风格特点的一个重要标志。例如,同是现代散文,鲁迅的深沉洗练,茅盾的沉稳劲健,朱自清的温静典雅,叶绍钧的质朴练达,孙犁、老舍的清新明快,林语堂的闲适从容,钱钟书的幽默旷达,徐志摩的浓丽华美风格各异,异彩纷呈。阅读中辨析文章语言表达的特点,揣摩不同的语言风格,品味其中的意蕴,那是一种美的享受。散文想要在朴实自然的语言中读出蕴含的丰厚的底蕴和雅致的趣味,首先就要重视朗读。朗读是初步感知散文语言理趣之美的最好方法。它能将学生的情感

4、与作品的情感积极交融,产生强烈而深厚的情感反应,进而深入体味文章丰富的内涵。如朗读虎啸深山,鱼游潭底,驼走大漠,雁排长空这种整齐的句式就能把感情抒发得酣畅淋漓,有一种诗韵美。朗读廿四桥的明月,钱塘江的秋潮,普陀山的凉雾,荔枝湾的残荷等等,但是色彩不浓,回味不浓。比起北国的秋来,正像是黄酒之与白干,稀饭之与馍馍,鲈鱼之与大蟹,黄犬之与骆驼这种工整中有变化,在变化中有整齐,长短错落,曲折回旋,波澜起伏的语言,也是一种享受。当然,教师要有意识地对学生的朗读实施点拨与指导,从具体的语言文字出发,把握其韵律,体悟其意象,注意语音停顿、感情重音、高低强弱、轻重缓急、逻辑重音,感受语气、节奏、情感、韵味,反

5、复诵读,反复体味。只有入情入境反复吟诵,使文章如出己口,如出己心,情趣和韵味才能产生。比如品读荷塘月色一文描绘的那幅绿叶田田、荷花朵朵、清香缕缕、月色融融的清新美丽的景象时,我就要求学生通过朗读体会那淡淡月色下荷花的飘忽,那水气叶色月光交相杂糅的朦胧。朗读前可先让学生体会该怎样读,才能正确把握意境,讨论后再明确:语气要舒缓,语调要适中,停顿要合理,这与作者想排遣心中烦恼,月夜独游荷塘,陶醉于美景中的情境相吻合。读重叠词,就要读得轻缓舒徐,音律要更协调。但是语调中不能带有压抑和沉郁,更不能太活泼轻快。感情重音的把握还应落在文中那几个富有极强表现力的动词上,读出动作出现的过程美,体会其无可替代之效

6、。运用了比喻、拟人、通感等修辞手法的语句,更要细心品读安谧、恬静、柔和、朦胧之美及作者已陶醉其中的那种细腻的情感。朗读只能是品读语言的最初阶段,要想深入品味,就须透过语言文字,读出其丰富的内蕴。(?)我认为在深入理解之后再次的朗读比第一次的原始原发性理解朗读更有价值、意义和必要性)有的同学会有读其文,会其意,何必咬文嚼字的消极想法。因此教师首先要帮助学生养成阅读散文仔细玩味的好习惯,只有认真品味,才能读出新鲜而真切的情趣来。有的文章较深,语言含蓄而不直露,在字面意义中还蕴含着某些深层的意义。如荷塘月色中的第一段我悄悄地披了大衫,带上门出去的带就值得玩味,一则与全文宁静气氛相一致,同时也道出自己

7、的淡淡忧愁,恰到好处地表达了文章呈现的这种主客观情境,蕴含轻柔随意双重意味。爱子即将入睡,妻子正迷迷糊糊地哼着眠歌:容不得发出任何响动。2(p38)又如:我的空中楼阁山如眉黛,小屋恰似眉梢的痣一点这一比喻用得如何?按一般的审美习惯,人脸上长痣并不雅观,但世人又称女人脸上恰到好处的痣,如眉间痣、眉梢痣、嘴角边的痣为美人痣。故作者先用痣来形容小屋。 3(p48)写出小屋的玲珑之美。一部作品不是简单的东西,而是交织着多层意义和关系的一个复杂的组合体,是一个符号和意义的多层结构。因此深入浅出的文章,言简意丰的语言,要知其深,知其丰,就必须在理解字面意义的基础上,细心玩味。只有不脱离文本的教学才是真正的

8、语文教学。因此,作为以本色语言感染读者的散文,更要重视语言的品读。当我看到学生时而声情并茂朗读课文,时而抬头凝视若有所思,时而微闭双眼轻轻摇头时,就知道他们已爱上散文那听之有声,嗅之有味,视之有形,触之有感,品之有味的语言了。总而言之,散文的阅读是一种积极的审美活动,高中散文还要通过多种途径提高鉴赏能力。文本的阅读当然是最主要的途径。另外也可采用多媒体教学辅助手段,帮助学生感受和理解作品;提供必需的作家作品资料,或引导学生自行从书刊、互联网中搜集有关资料,丰富对作品的理解。选择作品可以按作品按时代,也可以按作家、题材、风格、文体等分类组合,由此及彼,由点到面,由分到合,或把握共同特征,或比较不

9、同特点。(三)散文教学中审美能力的培养1、创设情景,唤起学生的审美需求;2、品析词语,开拓审美联想和想象能力;3、配乐朗读,提升审美情操;三、散文教学中的各种时段的“读”的作用由未知到已知:入境动情,整体把握暗流深藏由已知到深知:语言品赏,情感参悟水到渠成 (美感享受 关照生活)由深知到升华:美感享受,关照生活百川汇海四、困惑1、“读”是注重“技”还是注重“情”,如果是“情”。很多时候的朗读则流于工具性,比如“此处要读出作者的遗憾”、“此处要读书作者的忧伤”,那么怎样处理“惋惜”和“忧伤”的区别,很多时候,不能区分,那么是不是已经将“朗读”置于“借以表达情感的工具”的位置而已?既然目的仅仅在于情感的理解,那么为什么特别强调散文需要朗读?(先读后感,先感后读,水到渠成)2、如果因为散文的节奏和韵律之美,那么要读出这种节奏之美,要用到朗读的技巧,那么关于这一点我们一些老师拙荆见肘,那么如何加以弥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演讲稿/致辞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