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amp#183;汲黯传》原文及翻译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05328979 上传时间:2022-11-18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4.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史记&amp#183;汲黯传》原文及翻译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史记&amp#183;汲黯传》原文及翻译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史记&amp#183;汲黯传》原文及翻译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史记&amp#183;汲黯传》原文及翻译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史记&amp#183;汲黯传》原文及翻译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史记&amp#183;汲黯传》原文及翻译》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史记&amp#183;汲黯传》原文及翻译(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史记汲黯传原文及翻译史记被认为是一部优秀的文学著作,在中国文学史上有重要 地位,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有很高的文学 价值下面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史记汲黯传原文及翻译。希望对大家 有所帮助。原文:汲黯字长孺,濮阳人也。其先有宠于古之卫君。至黯七世,世为 卿大夫。黯以父任,孝景时为太子洗马,以庄见惮。黯学黄老之言, 治官理民,好清静,择丞史而任之。其治,责大指而已,不苛小。岁 馀,东海大治。称之。黯为人性倨少礼面折不能客人之过合己者善待之不合己者不能忍 见士亦以此不附焉。然好学,游侠,任气节,内行修洁,好直谏,数 犯主之颜色,常慕傅柏、袁盎之为人也。当是时,太后弟武安侯蚡为丞相,中二千

2、石来拜谒,蚡不为礼。 然黯见蚡未尝拜,常揖之。天子方招文学儒者,上曰吾欲云云,黯对 曰:“陛下内多欲而外施仁义,奈何欲效唐虞之治乎!”上默然,怒, 变色而罢朝。公卿皆为黯惧。上退,谓左右日:“甚矣,汲黯之戆也! 群臣或数黯,黯曰:“天子置公卿辅弼之臣,宁令从谀承意,陷主于 不义乎?且已在其位,纵爱身,奈辱朝廷何!”汉方征匈奴,招怀四夷。黯务少事,乘上间,常言与胡和亲,无 起兵。上方向儒术,尊公孙弘。及事益多,吏民巧弄。上分别文法, 张汤等数奏决谳以幸。而黯常毁儒,弘、汤深心疾黯,唯天子亦不说 也,欲诛之以事。弘为丞相,乃言上曰:“右内史界部中多贵人宗室, 难治,非素重臣不能任,请徙黯为右内史。

3、”为右内史数岁,官事不 废。大将军青既益尊,姊为皇后,然黯与亢礼。人或说黯曰:“自天 子欲群臣下大将军,大将军尊重益贵,君不可以不拜。”黯曰:“夫 以大将军有揖客,反不重邪?”大将军闻,愈贤黯,数请问国家朝廷所疑,遇黯过于平生。(节选自史记汲郑列传)译文:汲黯字长孺,濮阳县人。他的祖先曾受古卫国国君恩宠。到他已 是第七代,代代都在朝中荣任卿、大夫之职。靠父亲保举,孝景帝时 汲黯当了太子洗马,因为人严正而被人敬畏。汲黯崇仰道家学说,治 理官府和处理民事,喜好清静少事,把事情都交托自己挑选出的得力 的郡丞和书史去办。他治理郡务,不过是督查下属按大原则行事罢了, 并不苛求小节。一年多的时间,东海郡便

4、十分清明太平,人们都很称 赞他。汲黯与人相处很傲慢,不讲究礼数,当面顶撞人,容不得别人的 过错。与自己心性相投的,他就亲近友善;与自己合不来的,就不耐 烦相见,士人也因此不愿依附他。但是汲黯好学,又好仗义行侠,很 注重志气节操。他平日居家,品行美好纯正;入朝,喜欢直言劝谏, 屡次触犯皇上的面子,时常仰慕傅柏和袁盎的为人。当时,窦太后的弟弟武安侯田蚡做了宰相。年俸中二千石的高官 来谒见时都行跪拜之礼,田蚡竟然不予还礼。而汲黯求见田蚡时从不 下拜,经常向他拱手作揖完事。这时皇上正在招揽文学之士和崇奉儒 学的儒生,说我想要如何如何,汲黯便答道:“陛下心里欲望很多, 只在表面上施行仁义,怎么能真正仿效

5、唐尧虞舜的政绩呢!”皇上沉 默不语,心中恼怒,脸一变就罢朝了,公卿大臣都为汲黯惊恐担心。 皇上退朝后,对身边的近臣说:“太过分了,汲黯太愚直!”群臣中 有人责怪汲黯,汲黯说:“天子设置公卿百官这些辅佐之臣,难道是 让他们一味屈从取容,阿谀奉迎,将君主陷于违背正道的窘境吗?何 况我已身居九卿之位,纵然爱惜自己的生命,但要是损害了朝廷大事, 那可怎么办!”汉朝正在征讨匈奴,招抚各地少数民族。汲黯力求国家少事,常 借向皇上进言的机会建议与胡人和亲,不要兴兵打仗。皇上正倾心于 儒家学说,尊用公孙弘,对此不以为意。及至国内事端纷起,下层官 吏和不法之民都弄巧逞志以逃避法网,皇上这才要分条别律,严明法 纪

6、,张汤等人也便不断进奏所审判的要案,以此博取皇上的宠幸。而 汲黯常常诋毁儒学,公孙弘、张汤则深恨汲黯,就连皇上也不喜欢他, 想借故杀死他。公孙弘做了丞相,向皇上建议说:“右内史管界内多 有达官贵人和皇室宗亲居住,很难管理,不是素来有声望的大臣不能 当此重任,请调任汲黯为右内史。”汲黯当了几年右内史,任中从未 废弛荒疏过政事。大将军卫青已经越发地尊贵了,他的姐姐卫子夫做了皇后,但是 汲黯仍与他行平等之礼。有人劝汲黯说:“从天子那里就想让群臣居 于大将军之下,大将军如今受到皇帝的尊敬和器重,地位更加显贵, 你不可不行跪拜之礼。”汲黯答道:“因为大将军有拱手行礼的客人, 就反倒使他不受敬重了吗?”大

7、将军听到他这么说,更加认为汲黯贤 良,多次向他请教国家与朝中的凝难之事,看待他胜过平素所结交的 人。作者简介司马迁(前 147-约前 87)字子长,左冯诩夏阳(今陕西韩城)人 他的父亲司马谈是一个渊博的学者,对于天文、历史、哲学都深有研 究,所著论六家要旨一文,对先秦各家主要学说作了简要而具有 独特眼光的评论。这对司马迁的早期教育无疑有重要意义。将近十岁 时,司马迁随就任太史令的父亲迁居长安,以后曾师从董仲舒学习 春秋,师从孔安国学习古文尚书,这一切都奠定了他的学问 的基础,二十岁那年,他开始广泛的漫游。据史记太史公自序, 这一次游历到达今天的湖南、江西、浙江、江苏、山东、河南等地, 寻访了传

8、说中大禹的遗迹和屈原、韩信、孔子等历史人物活动的旧址。 漫游回来以后,仕为郎中,又奉使到过四川、云南一带。以后因侍从 武帝巡狩封禅而游历了更多的地方。他的几次漫游,足迹几乎遍及全 国各地。漫游开拓了他的胸襟和眼界,使他接触到各个阶层各种人物 的生活,并且搜集到许多历史人物的资料和传说。这一切,对他后来 写作史记起了很大作用。汉武帝元封元年(前 110),司马谈去世。临终前,把著述历史 的未竟之业作为一项遗愿嘱托给司马迁。元封三年(前 108),司马 迁继任太史令。此后,他孜孜不倦地阅读国家藏书,研究各种史料, 潜心于著史,并参与了太初历的制定工作。就在这过程中,发生了一场巨大的灾难。天汉二年(

9、前 99),李 陵抗击匈奴,力战之后,兵败投降。消息传来,武帝大为震怒,朝臣 也纷纷附随斥骂李陵。司马迁愤怒于安享富贵的朝臣对冒死涉险的将 领如此毫无同情心,便陈说李陵投降乃出于无奈,以后必将伺机报答 汉朝。李陵兵败,实由武帝任用无能的外戚李广利为主帅所致,司马 迁的辩护,也就触怒了武帝。他因此受到 腐刑的惩罚。对于司马迁 来说,这是人生的奇耻大辱,远比死刑更为痛苦。在这一场事件中, 他对专制君主无可理喻的权力、对人生在根本上为外力所压迫的处境, 有了新的认识。他一度想到自杀,但他不愿宝贵的生命在毫无价值的 情况下结束,于是隐忍苟活,在著述历史中求得生命的最高实现。 这也正是一位学者对君主的淫

10、威和残酷的命运所能采取的反抗形式。 终于在太始四年(前写于这一年的报任安书中)司马迁对于自己 的际遇和心情作了一个完整的交待,此后其事迹不清,大概卒于武帝 末年。创作背景本篇是汲黯和郑当时的合传。汲黯是武帝朝中名闻遐迩的第一流 人物。他为人倨傲严正,忠直敢谏,从不屈从权贵,逢迎主上,以此 令朝中上下皆感敬畏。比如人家谒见傲慢的丞相田蚡,都是卑躬屈膝 俯首下拜,而他偏只拱手作揖,见大将军卫青时亦行平等之礼;两次 奉旨出使,他都中途变卦,或半路而返,或自作主张发放官粮赈济灾 民;批评别人的过失,他从来耳提面命不留情面,即使对至尊的君主 及其宠幸的权要人物也敢当面谏诤指责,无所顾忌。传中写他四次犯

11、颜武帝,三次斥骂丞相公孙弘和御史大夫张汤,言辞都极为尖锐无情。 难怪群臣为之震恐、责怨;公孙弘、张汤对他恨之入骨;而武帝虽在 背后骂他甚至起过杀心,但又不得不承认他是“社稷臣”而宽容几分。 司马迁怀着极其钦敬的心情为汲黯树碑立传,不多叙政绩,而倾全力 表彰他秉正嫉恶、忠直敢谏的杰出品格。环绕这个中心,本文运用辐 凑之法将众多的零散材料交织在一起,从多方面的人际关系中反复刻 画人物个性,尤其是一再描写汲黯同最高统治者武帝和公孙弘、张汤 之间的对立与冲突,就使他那汉廷第一直臣的光辉形象被异常鲜明地 表现了出来。其中,汲黯那些一针见血、极具个性的言语被大量实录, 其辞之犀利精粹,其情之激切义愤,皆力

12、透纸背,震撼人心,对展示 主人公思想品格起到了至为重要的作用。汲黯信仰黄老学说,崇尚无为清静之治,这和武帝崇尚儒学,重 用酷吏,好大喜功,扰乱民生的“多欲”政治适相抵触。故本传表彰 汲黯亢直犯上的言行,实质上是肯定了他在一系列现行方针政策上同 当权者的斗争。因此这篇传记的思想意蕴是复杂而深刻的,它具有很 强的现实意义,而且寓托了作者深切的爱憎之情,诚如古人所云: “汲黯乃太史公最得意人,故特出色写之。当其时,势焰横赫如田蚡, 阿谀固宠怀诈饰智如公孙弘、张汤等,皆太史公所深嫉痛恶而不忍见 者,故于灌夫骂坐,汲黯面诋弘、汤之事,皆津津道之,如不容口, 此太史公胸中垒块借此一发者也”(牛运震史记评注

13、卷十一,转 引自历代名家评史记)。可以说,汲黯便是太史公批评现实政治 的代言人,本篇的“发愤”之意是非常鲜明而强烈的。艺术特色赵孟頫是元代初期很有影响的书法家。元史本传讲,“孟俯 篆籀分隶真行草无不冠绝古今,遂以书名天下”。赞誉很高。据明人 宋濂讲,赵氏书法早岁学“妙悟八法,留神古雅”的思陵 (即宋高宗赵 构)书,中年学“钟繇及羲献诸家”,晚年师法李北海。此外,他还临 抚过元魏的定鼎碑及唐虞世南、褚遂良等人,集前代诸家之大成。诚 如文嘉所说:“魏公于古人书法之佳者,无不仿学”。所以,赵氏能 在书法上获得如此成就,是和他善于吸取别人的长处分不开的。尤为 可贵的是宋元时代的书法家多数只擅长行、草体

14、,而赵孟頫却能精究 各体。他的文章冠绝时流,又旁通佛老之学。作品简介汲黯传,宋淡黄藏经纸本,小楷册页,共 10 页,每页纵 17.6cm,横17.4cm,乌丝栏界,每页12行,行字数16至18不等, 凡119行,计1946字,第6页12行197字,为文征明补书。先后 经袁褧、项元汴、项晦甫父子、李宗礼、卞永誉( 1645-1712)、安 岐、钱维乔(1739-1806)、唐作梅、鲍桂生、孙毓汶( 1833-1899) 孙孟延父子、裴景福( 1854-1936)递藏。卷后有文征明嘉靖二十年 (1541)跋,时年 72 岁,项元汴万历三年(1575)跋,编为宗字号, 笪重光康熙二十六年(1687)

15、跋,冯誉骥同治十二年(1873)跋,鲍 源深(1812-1884)同治十二年跋,孙孟延光绪二十五年(1899)跋。汲黯传墨迹现藏日本东京细川家永青文库。1941 年日本国 华杂志第 51 编第 10 册第 317-325 页有泷拙庵的短文评介,1974 年中田勇次郎编辑书道艺术张即之赵孟頫卷(中央公论社出版) 第 200 页有外山军治文,并汲黯传全篇与放大版一页,此外未见 日本学者的更深入研究。创作过程 赵孟頫具备两个条件,而改变了书籍的命运。一是他的鉴赏眼光, 一是他的书法家实践,他不仅欣赏书籍,而且还以书籍为样板,书写 了我们至今还能见到的汲黯传,为他的书风又增添了一种样式。 当然,最重要的条件还是赵孟頫是个大文人,书籍能像绘画一样助吟 兴,也只能由他这样身份的人来宣布,也只能产生在像他这样身份的 书斋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