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改教师评价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05293023 上传时间:2022-07-25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9.0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改教师评价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课改教师评价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课改教师评价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课改教师评价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课改教师评价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课改教师评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改教师评价(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建立与高中课改相匹配的教师评价体系青岛志成实验中学是一所改制完中,高中三个级部共 12 个班级。现将学校 如何建立与高中课改相匹配的教师评价体系,以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和教学行为 的根本转变小结如下: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强调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分析与反思,建立 以教师自评为主,校长、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使教师从多种 渠道获得信息,不断提高教学水平。教师评价不再是简单地判定谁是优秀的教师、 谁合格或达标,而是和教师一起分析自己工作中的成就、不足,提出改进计划, 促进教师的成长和发展。促进教师不断发展的评价体系应包括以下四个工作环节。一、明确评价内容和评价标准本次课程改革对教师

2、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教师的角色发生了根本性的 转变。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教师不仅是传统的教 育者,还是新型教学关系中的学习者和研究者;教师不仅是课程实施的组织者、 执行者,也是课程的开发者和创造者。新课程对教师提出了全方位的要求,教师 的工作也因此变得更加富有创造性,教师的个性和个人价值、伦理价值和专业发 展得到了高度的重视。因此,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不再以学生的学业 成绩作为评价教师水平的惟一标准,而是从新课程对教师自身素养和专业水平发 展的要求,提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多元的、促进教师不断提高,尤其是创新 能力发展的评价体系。具体而言,包括:(1)职业

3、道德。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积极上进,具有奉献精神;公正、 诚恳,具有健康心态和团队合作的团队精神;(2)了解学生,尊重学生。能全面了解、研究、评价学生;尊重学生、关注 个体差异,鼓励全体学生充分参与学习;进行积极的师生互动,赢得学生的尊敬;(3)教学设计与实施。能确定教学目标,设计教学方案,使之适合于学生 的经验、兴趣、知识水平、理解力和其他能力发展的现状与需求;与学生共同创 设学习环境,为学生提供讨论、质疑、探究、合作、交流的机会;积极利用现代 教育技术,选择利用校内外学习资源;(4)交流与反思。积极与学生、家长、校长、同事交流和沟通,能对自己 的教育观念、教育教学行为进行反思,并制定改

4、进计划。对教师教学的评价内容和评价标准(初中科学课程)评价内容教学目标:教师要把全班学生培养 成推理缜密、思想方法 与行为方式以及社会价 值观念都促进学习发展 的学习者。教学设计:评价标准1、对所有学生各种不同的见解、技能和 经验都表现出尊重2、给予学生在教什么和提供什么学习环 境等方面的发言权3、在学生中间培养协作精神4、培养学生技能的同时,关注学生思想 方法、行为方式和价值观念的发展1、为学生制定一个包含年度目标和短期教师要为学生制定 合理的教学方案管理学习环境:教师要营造和管理好学 习环境,为学生的学习 提供必要的时间、 空间和资源。促进教学:教师要学会引导学习, 会将学习活动化难为 易

5、。对学习的评价:教师要参与不断的对教 学及学生学习所进行的 评价。目标的计划2、针对学习内容,创造性地修改与设计 课程,使之适合于学生的经历、兴趣、 知识水平、理解力和其他能力3、选择教学和评价方案,以提高学生对 知识的理解,把学校和课堂变成学生积 极参与学习的场所1、安排好可以利用的时间,使学生们有 机会参加扩展性研究2、创造一种灵活的、有助于学生学习的 环境3、确保学习环境的安全性4、使可以利用的设备、学习教材、视听 媒体能够为学生所利用5、能鉴别和利用校外的学习资源6、使学生参与学习环境的设计1、组织好在学生围绕学习问题进行讨论2、设法使学生认识到并担负起他们在学 习中应担负起的那份责任

6、3、能认识到学生之间存在着的巨大差 异,并能采取相应的做法和措施,鼓励 全体学生人人都充分参与到学习之中4、要利用学生的数据,有关人对教学工 作的评议,以及与同事间进行的交流, 总结和改进教学1、使用多种方法,系统地收集关于学生 的理解与其它能力发展的数据2、分析评价数据,促进教学改进3、指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4、向学生、教师、家长、决策人员、以 及广大公众报告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 效果对教师素质的评价标准评价内容评价标准1、爱心2、正直诚实职业道德3、公正4、上进5、奉献/职业热情6、健康心态学科知识1、正确掌握本学科的有关概念教学能力文化素养参与和共事能 力反省与计划性2、灵活应用本学科的基

7、本方法3、了解本学科的动态与发展4、熟悉本学科的基本体例5、善于学科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1、有所教学科的良好知识,并且能将这些知识通过精 心计划的、有趣而又有效的教学方式教给学生。2、能够通过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持续而有效地掌 握学生的进步情况,并且采用有效的和革新的措施来巩 固评价的成果。3、拥有出色的学生管理技能,形成良好的纪律,建立 积极的师生交往,体验积极的情感,赢得学生的尊敬, 能够激励他们超越自己。1、热爱学习,有良好的阅读习惯和获取新知识的意愿, 能够主动地从生活实践中不断总结、学习新知2、具备基本的百科常识和生活常识,能够较为自如地 应付日常生活的需要,并可灵活地在各知识点间

8、建立联 系3、对祖国文化的了解和热爱,熟练掌握祖国文字4、具备较高的文明礼仪水平1、要参与学校发展规划的设计,并能提出可行性意见2、要参与确定时间和其他资源在教学课程中的分配等 教学规划3、要参与设计本学科、所在教学组的发展规划,并提 出可行性建议4、要充分参与制订和实施同事们的专业进修计划5、能与学生、家长、同事建立良好的关系,在同事中 有好朋友1、制定并有效实施个人发展计划,并具随环境变化的 调整能力2、制定并有效实施工作计划,分月、学期、学年计划 为主3、计划制定中考虑多方面的影响因素,如年龄、性别、 学生班级特点等;并有意识听取有关人员的意见和建 议,如同事、领导或学生等4、建立反省习

9、惯,可以分 为天、周、月、学期等不同形式进行;在反省结果和下 一期计划之间应有建立联系二、设计评价工具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主要倡导教师自评的评价方式,在教师的教 育教学反思中,促进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和专业素质的发展。对于教师自评,可根据教师教学和教师素质的评价内容和评价标准,设计相关的评价工具来收集教 师全面发展的证据,如结构性的调查问卷、自查量表,教学日记、周期性的工作 总结和自我分析表等,包括教师对自我发展优势与不足的自我评价。下一例为教 师周期性的自查量表:教学方 面教学目标教学设计 管理学习环境 促进教学对学习的评价 职业道德学科知识教学能力文化素养参与与共事能力反省与计划性优

10、势不足素质方 面学生和家长参与教师评价的方法,可以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方式进行,也可以 通过家长开放日、公开课的方式来收集学生、家长对教师日常教育教学的评价意 见。学校或管理者对教师进行评价还可通过检查教师的各种教学资料和文件、观 察教师课堂教学等方式进行。总之,这些意见和信息通常应与教师自评的结果一 起作为全面分析教师状况的依据。三、收集和分析反映教师教学和素质发展的资料和证据这些资料和证据包括教师发展的优势和不足两个方面。收集有关教师在教学 和素质发展优势方面的资料非常重要,可以帮助教师获得校方的认可,并提供证 据证实;同样,收集教师在教学和素质发展不足方面的有关资料也很重要,它能 帮助教

11、师确定发展基线,进而考查教师在下一段努力后是否取得进展。在收集各 种类型资料的时候,可以采用观察、访谈、检查教师的各种教学资料和文件等多 种方法。在掌握了大量关于教师发展优势与不足的资料和证据后,应对教师教学 和素质的发展状况进行分析,找出教师发展的优势与不足,并做出客观的概括性 描述。四、明确促进教师发展的改进要点,制定改进计划评价是为了促进教师的提高,因此对于分析的结果,不能停留在简单奖惩或 评优的处理上,而应帮助教师以开放、坦荡的胸怀勇于面对评价的结果,和教师 一起讨论并确定教师改进要点,制定改进计划。通常改进计划中应包括:(1)用清楚、简练、可测量的目标术语来描述教师改进的要点;(2)

12、确定改进教师教学和教师素质的指标;(3)描述评价教师向改进目标努力的具体方法。此外,在改进计划的制定中,应考虑发挥教师发展的优势,利用迁移的原理, 或者激励的方式,改善其不足。这就需要制定改进计划时,认真分析教师的个人 特点,同样遵循因材施教和指导的原则,在尊重教师个性和个人价值的前提下, 和教师一起分析其未来的发展方向和目标,了解教师的个人发展需求,共同制定 教师的个人发展目标,并向教师提供日后培训或自我发展的机会,以提高教师履 行工作职责的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和个人素养的整体发展。因此,促进教师不断 提高的评价体系是面向未来的评价体系,重在信任和激发教师追求不断提高的内 在需要和动机,倡导全

13、体教师的积极参与,在民主、开放、上进和支持的评价氛 围中,通过教师之间的同事评价和教师自评的方式,促进教师不断改进和提高。新课程改革教师评价方案教育评价改革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但现行的评价与当前实施素质教育,推动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还存在一定的距离,甚至于形成阻力。为贯彻国务院关于基 础教育改革发展的决定,扎实推进素质教育,对评价的改革已成为十分紧迫的 任务。现根据我校实际情况,制定课程改革教师评价方案如下:一、指导思想:评价制度的改革坚持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和各科课程标准为依据, 重视过程评价,建立发展性的评价制度,切实促进教师的教育观念和行为的改变, 提高课堂教学,促进学校特色的发展,尝

14、试建立以自评为主,学校、家庭、社会、 教师、学生共同参与的评价方式,体现科学、简便、易行,重实效的特点,将评 价贯穿于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二、新课程所倡导的教育评价 - 发展性评价1 、基本理念:以人为本,促进个体发展。必须体现对人的价值的重视,促进个体价值的实现;必须关注人的主观能动 性,开发人的主体精神。2 、核心特点:过程性评价。评价主体互动化,强调评价进行中主体间的双向选择,沟通和协商;评价结 果效益化,重视评价结果的科学化反馈及使用,以使评价对象最大程度地接受; 评价方式动态化,给予多次评价机会,强调评价对象的转变和发展;评价内容多 元化;评价模式质性化,关注评

15、价对象的差异性并对其发展进行质性分析;重评 价实效;评价侧重行动化,不能只停留在对概念或认识层面考查。3 、评价功能:记录成长,促进发展。在继承原有评价的检查,选拔功能的基础上,新的教育评价体系更为突出其 反馈调节的积极功能,从而促进评价对象的发展,事实上,如果想真正将新的教 育评价体系倡导的积极功能发挥出来,关键在于评价结果的使用问题。评价的积 极功能:反馈调节、展示激励、反思总结、检查筛选、导向。当评价的功能发生 改变时,对于评价者来说,最有效的是,一改以往“执法者”的身份,更多地成 为评价活动的代表者、协调者,学生、教师发展的扶持者和参与者。三、建立评价制度:1 、评价体系包括( 1 )明确评价内容和评价标准( 2 )设计、确立评价工具( 3 )收集 和分析数据与证据 ( 4 )明确改进要点并制定改进计划。2 、建立促进教师提高的评价体系( 1 )一般性发展目标A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