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的讲座(二)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05289566 上传时间:2023-10-1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的讲座(二)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关于《-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的讲座(二)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关于《-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的讲座(二)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关于《-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的讲座(二)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关于《-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的讲座(二)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关于《-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的讲座(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的讲座(二)(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關於小學科學課程標準的講座 (二)作者:郝京華第二部分是目標,分總目標和分目標。總目標是:通過小學科學課程的學習,知道與周圍常見的事物有關的淺顯的科學知識,並能應用於日常生活,逐漸養成科學的行為習慣和生活習慣。瞭解科學探究的過程和方法,嘗試應用於科學探究活動,逐步學會科學地看問題,想問題,保持和發展對周圍世界的好奇心與求知欲,形成大膽想像,尊重證據,敢於創新科學態度和愛科學、愛家鄉、愛祖國的情感。親近自然,欣賞自然,珍愛生命,積極參與資源和環境的保護,關心科技的發展。這是總目標,然後分解成三部分,一個是科學探究方面,一個是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方面,還有一個是科學知識方面。科學探究方面有兩塊,一塊是

2、關於科學探究的理解,知道科學探究涉及提出問題,解答問題,將自己的結果與已有的科學結論作比較,瞭解不同的問題要用不同的探究方法。一塊是關於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保持與發展小學生想要瞭解世界,喜歡嘗試新的經驗,樂於探究和發現周圍事物奧秘的欲望,珍愛並善待周圍環境中的自然事物,逐步形成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意識。科學不迷信權威,形成用科學提高綜合素質的意識,樂於參與和科學有關的社會問題的討論與活動。在科學學習中間,能夠注重實事,克服困難,善始善終,尊重他人意見,敢於提出不同意見,樂於合作與交流。意識到科學技術對人類社會的發展既有促進作用,也有消極影響。科學知識方面分為三個大的版塊,一個版塊是生命世界,一個版

3、塊是物質世界,還有一個版塊是地球和宇宙。第三大部分是內容標準,也是整個標準中的主體。核心部分,它是總目標進一步的具體化。內容標準劃分為五個方面:科學探究、情感態度價值觀、生命世界、物質世界、地球和宇宙。這一次標準有一個很大的變化,不再詳細地規定各年級的孩子應該學什麼的,我們把36年級的科學課程作為一個相對完整的階段,內容標準上所表述的基本上是小學畢業後絕大多數學生應該達到的程度。另外考慮到科學探究和科學情感態度的培養是長期的,而且是伴隨著科學知識的教育進行的,所以在標準內容展開的時候,既分又合。科學探究是一個獨立的版塊,科學態度價值觀也是一個獨立的版塊,但是到了下面三個知識版塊的時候,又把方法

4、態度價值結合在一起。其實,內容標準上的一個點,並不代表一個課時或者一個課題,也不佔用一個課時。一個好的教學活動是可以達到多個目標,特別像探究態度和價值觀的這些目標,完全可以結合在某一個教學活動中間同時完成。而在一個組織得比較好的教學單元裏面,恐怕更多的內容都可以同時完成。比如說,像土壤這樣的單元,如果像過去關注的是知識點的話,那麼你就會把土壤僅僅作為組成地球的物質,單獨會講土壤、砂、岩石。但是如果你把土壤視為一個單元的話,那麼在這個單元中間可以把土壤視為組成地球的物質,還可以學習土壤的性質,土壤和動植物生長的關係,另外養成保護土壤資源的意識,還有相關的探究方法,在土壤這個單元都可以學會。 下面

5、我把整個標準一部分一部分地具體化。拿科學探究來說,我們用了很多這樣的框圖,分上下兩部分,下面是認識科學探究,上面以過程與方法。對認識科學探究來說,指的是科學探究包含哪些東西,為什麼要有科學探究,認識科學探究,這是兩個層次,帶陰影的部分,中間是橢圓形的,是一個方面,這個方面又分兩個次級的版塊,叫認識科學探究和過程與方法,過程與方法從提出問題開始,猜想、假設預測,制定計劃,搜集整理資訊,思考與結論,表達與交流。通過一個案例來介紹什麼叫提出問題,什麼叫猜想、假設、預測,什麼叫制定計劃、什麼叫整理收集資訊,什麼叫思考與結論,以及什麼叫表達與交流。然後是認識科學探究,原來我們過於強調了探究的方式、方法,

6、我覺得現在對於小學生來說更重要的是他應該理解什麼是科學探究。接下來每一部分的內容標準,就是按照這樣的框架展開的,就是給教師既見樹木又見森林的感覺,整個科學探究包括兩個大的版塊,然後每個部分它的次級內容又是什麼,每一部分認識科學探究,包含哪些東西,然後提出問題,最上面這個大的方格子,就是按照剛才每一個小格而展開的,你看認識科學探究這個版塊中間,包括了一共有八個方面的標準:第一個是知道科學探究,設計提出問題解答問題,將自己的結果與已有的科學結論作比較;第二個是知道不同的問題要用不同的探究的方法;第三個是體驗使用工具比感官更有效;第四個是體驗科學探究中證據的重要性;第五個是瞭解科學探究的結果應該是可

7、以同時驗證的;第六個是指導對其他探究結果提出質疑是科學探究的一部分;第七個是瞭解合理懷疑是科學進步的動力,懂得交流與討論可以引發新的想法;第八個是知道科學探究可以為進一步研究提供新的經驗,新的現象,新的方法,新的技術。情感態度價值觀這個領域又分為四個次一級的內容:一個是對待科學學習的態度,然後是對待科學,再是對待自然,最後是對待科學技術和社會的關係。在對待科學學習方面,提出來要培養的品質是堅持性,重證據;想知道,愛提問;大膽想像;願意合作與交流。對待科學的情感態度價值觀,我們提了兩條:一個科學不迷信權威,一個是科學是不斷發展的,!對待自然方面,我們提出三個方面的內容:一個是熱愛生命;一個是要與

8、自然和諧相處,還有一個叫做欣賞自然美。要求學生熱愛大自然,不是僅僅停留在口號上面,所以我就在設計教材這個方面,設計了這樣一首小詩,是;你見過風嗎?你沒見過,我也沒見過,但我知道當樹枝搖晃的時候,風正從那裏經過。接下來,還有一段格式基本上和上面是一樣價你見過風嗎?你沒見過,我也沒見過。但我知道當湖面泛起波紋的時候,風正從那裏經過。然後讓孩子們接著往下寫,為什麼會這樣做的呢?這樣做的目的就是想把文學的東西,科學美文和科學詩也結合到這個內容中間來,我覺得只有這樣,才可以培養孩子們熱愛大自然的情感,才能引導學生欣賞大自然的美。對待科學技術和社會包括三個方面:一個方面叫做用科學改善生活,這就是針對我們長

9、期以來科學知識跟生活品質沒關係。另一方面是關注與科學有關的社會問題,就是說學生學習科學以後,他能對一些科學有關的社會問題感興趣。第三個是科學對社會的雙重作用,意思是科學既可以給我們人類的生產、生活帶來很多便利,但是也會給我們人類帶來各種始料不及的問題,資源問題、人口問題、污染問題呀,這都是科學技術的雙重性的問題,所以整個情感態度價值觀分為四個版塊。生命世界分成了四個版塊:一個是多樣的生物,一個是生命的共同特徵,然後是生物與環境,最後是健康生活。後面一個版塊是針對分類的框架方面來講,好像它跟大樣的生物、生命的共同特徵、生物與環境不是在同一個層次上,但我們特別給他一個版塊,就是想特別強調學了這些生

10、物知識以後,更重要的是怎麼認識自己,怎麼去改善提高自己的生活水準,所以叫做健康生活。它有一個小圈圈就是常見的植物、常見的動物、 常見的其他生物。生命的共同特徵包括動植物的一生、生物的繁殖、生物的結構和功能、生物的基本需求,原來想用能量代謝這個詞,但是又怕抽象了,所以用生物的基本需求、然後是遺傳現象,就是把過去的那樣分別級的形態學的整個生物體系打破了,用生命的共同特徵來闡述這個問題。生物與環境這個裏面包括進化現象、生物對環境的適應。健康生活包括個體的生理與健康,就是人的生理與健康、生長與發育、良好生活習慣,每個部分都有詳細的論述。物質世界這一塊分成三個方面,一個是物體與物質,運動與力,然後是能量

11、的表現形式。物體與物質從物體的特徵、材料的性質與用途、物質的變化、物質的利用這樣幾個方面從宏觀的,有形的,逐步涉及到抽象的物體這個概念,從物體的特徵到材料的性質與用途然後再往下面更抽象,物質的變化然後是物質的利用,這一塊跟以往相比,可能有很大的不同,增加了材料這個版塊。然後運動和力有三個小的版塊,位置與運動、常見的力還有簡單的機械。把過去的聲光電熱磁仍然保留,但是增加了一個能量的轉換。那麼接下來下面每一個具體內容的標準就是按照每一個小方格展開的。 地球和宇宙分為三個版塊,一個版塊地球的概貌與地球的物質,然後是地球的運動與所引起的變化,然後是天空中的星體,前面兩個版塊主要講地球的,後面一個是講太

12、陽、月亮還有其他星球的。 地球的概貌與地球的物質就是兩個版塊,然後地球的運動與所引起的變化包括晝夜的變化、天氣的變化、地表的變化和四季的變化。天空中的星體有太陽和月亮、太陽、銀河系以及宇宙空間,然後還有一個探索宇宙的歷史。整個地球和宇宙就是小學階段孩子們所要掌握的,這是我要強調的一點。我們所強調的東西不是要掌握這些概念,更多的是一些現象。這是整個第三個大部分,它內容挺多的,就是按這五個方面,一個一個標準,一個一個框架繼續展開的,每一個前面還有一個帽子。每一個框圖前面都有一段話,這段話是講這一部分內容在整個內容中間它處於一個什麼地位,它所包含的內容有哪些,它的學習方式,我們要求每一個撰寫者盡可能

13、用優美的文字來寫這一段。所以這樣一來,我們就把原來的這樣一個體系框架徹底打破了,採用了現在國際上通用的這樣三大領域,用這樣的方式重新整合原來的知識點,而且知識點跟過去相比削減了2030。第四部分整個叫做實施建議。實施建議又分成教學建議,評價建議,課程資源的開發和利用,教材的編寫建議。關於課程目標方面,為了使科學課程的目標不再是口號,教師要把科學課程的總目標落實到每一節課,使每一節課成為聚沙成塔的沙,滴水穿石的水。所以在設計科學課的教學目標的時候就應該注意,我們提出來的口號就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用教材教是通過這個知識的方式去培養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還有有關的探究科學的方法,這就要求教師在設計

14、教學目標時,既看到這個知識本身的價值,更應該看到這個知識中間所攜刻的人類的認識能力方面的價值。培養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方面的價值,我們把這些東西叫做課程的潛能。通過這些學習材料,教師可能給學生們更多的東西,這就是所謂的課程潛能,有這種意識的人,他不會盯著那個知識點去教。然後標準希望老師用不同行為化動詞來表述不同類型的教學目標。比如說如果是知識方面的目標,你可以用知道的教學策略。舉個例子,知道天氣可以用一些可測量的量來描述,這是知識方面的目標!要是作為技能方面的天標,你就要換一種表述了,作為技能方面的目標就變成:會用溫度計,簡易風向議,雨量器,收集有關的資料,這就是技能方面的目標,體會長或的測量和

15、紀錄天氣的資料是非常有用的,剛才老師們講到了這是一條有關價值觀方面的目標。要學會用不同的行為動詞來表述不同類型的教學目標。當你有了這種意識的時候,你才可以意識到培養要達到不同的目標應該用不同的方法。比如說,關於知識的目標,你用什麼樣的策略;關於技能方面的目標,你用什麼樣的策略;關於價值觀方面的目標,你用什麼樣的教學策略,一個老師如果想培養學生有關怎樣保護珍稀動物,老師上課的時候,他意識到了保護珍稀動物是一個價值觀方面的目標,是一個態度方面的目標,那麼態度不能夠告訴,態度的培養很大程度上需要體驗。那麼這樣一來,他就會想到設計什麼樣的教學情境給學生以體驗的機會。比如有個老師在上課的時候,他就帶了北京珍稀動物基地的錄影帶。在講動物的時候,把錄影帶一放,告訴孩子們這些動物是已經滅絕了,放這樣的一段錄影,我想老師創設了一個情境給學生以體驗的機會,再告訴孩子們這些動物每天以什麼樣的頻率在迅速地死亡,我想比它單純地去講,效果要好得多。所以當老師們意識到知識有知識的教法,技能有技能的教法,態度有態度的教法,意識到這些問題的時候,他會採取不同的教學策略。首先應該在目標上盡可能用表現性的目標來表達需要長期積累才可能實現的目標。就教師在寫教學目標的時候,對於有些情感方面或者一種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