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说新语读书笔记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05276106 上传时间:2024-02-10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2.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世说新语读书笔记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世说新语读书笔记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世说新语读书笔记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世说新语读书笔记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世说新语读书笔记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世说新语读书笔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世说新语读书笔记(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世说新语读书笔记世说新语读书笔记 1 古文,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宝 库,而世说新语则是这个宝库中一颗灿烂美丽的明珠。世说新语是南朝的刘义庆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全 书用文言写成,分为言语、德行、政事、文学等三十六门, 其中的故事既有很强的哲理性,又不乏趣味性,篇篇短小精 悍,有的甚至只是几句话,但就在这些记录人物言行举止的 文句中,我们却可以体会到魏晋时代浓郁的政治氛围和人物 特色。前几天,我读了世说新语中的一到三十页,其中的 一则小故事令我印象深刻: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有一人 欲依附,歆辄难之。朗曰:“幸尚宽,何为不可 ?” 后贼追 至,王欲舍所携人。歆曰:“本所以疑,正为此耳。既已纳 其

2、自托,宁可以急相弃邪 ?”遂携拯如初。世以此定华、王 之优劣。这则故事的意思是这样的:华歆和王朗一起坐船避难, 有一人想搭他们的船,但却遭到华歆当即表示为难,王朗说 “正好船还宽敞,为什么不可以 ?”后来追兵即将追上,王 朗想抛弃那个人。华歆说:“之前我犹豫不决,原因就在于 此。既然已经答应了他的请求,怎么可以因为情况紧急抛弃 他呢?”社会上从此便根据这件事判定华歆和王朗的德行优 劣这个故事中的华歆刚开始对于别人的请求犹豫不决,看 上去似乎品德不好,但尽管王朗答应了那个人的请求,但当 后来追兵到来情况紧急时,却想抛弃协助的那个人,所以, 华歆的品德是远在王朗之上的。我们在生活中有没有犯过像王朗

3、一样的错误呢 ?以这个 故事为例,在开始时如果华歆和王朗在开始时没有携带那个 人,那么那个人可能会有生存的希望。可要是华歆和王朗在 中途抛弃了那个人,那么那个人就没有一点生存下来的希望 了。生活中的事往往也是这样。如果我们答应了别人某件事 情,就一定要做到底。如果你拒绝他,他可能会受到损失。 但要是你在中途忽然停止,呢么他的损失会更大。当然,我们在生活中要尽量帮助别人。但如果的确无法 帮忙,我们也要当即拒绝,荣国答应了,就不能半途而废。 世说新语读书笔记 2 孝武在西堂会,伏滔预坐。还,下 车呼其儿,语之曰:“百人高会,临坐未得他语,先问伏 滔何在?在此不?此故未易得。为人作父如此,何如?”读

4、书笔记:古代的士大夫,被皇帝宠爱一回,都可以当 成炫耀的资本,真是皇恩浩荡啊。这种集权下的恩宠,今日 可以赐给你,明日也可以收回来。一切荣辱都系君主之好恶。 君主的一点小恩小惠,官僚们如沐天恩,为之赴死。君主的 一点小忿小怒,下面就人头落地。所谓:君叫臣死,臣不得 不死。伏滔以此向他的儿子炫耀,真是鼠目寸光啊,可以肯 定他不懂老庄之学的奥妙!世说新语读书笔记 3 从世说新语?俭啬卷中的四个 故事说起。世说新语?俭啬卷中有九个晋人俭啬的故事, 其中有四个是说王戎。一:王戎担任司徒时既贵且富,在京城的首善之地都数 一数二。王戎亲自掌管田契,经常与夫人在烛下计算财产。“旧时王谢堂前燕”说的是琅琊王氏

5、在东晋极盛之时。 在西晋琅琊王氏并不是一流的门阀,河东裴氏、颖川荀氏的 声望当时都比琅琊王氏要稍高一些。虽然,阀第的品评中, 主要是看指祖先的仕宦情况和爵位高低。但财富也是世家豪 门间社交的一个重要方面。儒家伦理统治中国的期间,提倡“仁、义、忠、孝”, 表面上很看不起钱,其实都是很虚伪的。自孔夫子起,儒生 就是一个个官迷,而在中国古今历史上,权、钱一直是相通 的。想作官和想发财就是一回事。以现在的观点来看,擅长理财,理所当然是一个极大的 优点。二:王戎家中有棵很好的李树,王戎卖李子时,怕别人 得到种子,就事先把李子的果核钻破。这类似于现在的“技术产权”的保护意识,何过之有啊? 王戎是一位超前于

6、时代意识的伟大理财家。中国古今一些知识分子的酸气要不得,思想中有仇富意 识,歧视种种勤劳致富、合法谋利的行为。潜意识里,这是 种忌妒,因为自身理财无能,不能合理合法的占有财富,于 是整天怨天尤人。三:王戎之女嫁给河东裴頠时,向王戎借了数万钱,很 久没有归还。女儿回来省亲时,王戎神色不悦,直到把钱还 清才高兴起来。这是一种最合理的亲人之间的借贷关系。亲父子、亲兄 弟明算帐,何错之有?有错也是欠债不还的裴頠的错。世说新语读书笔记 4 “妾闻死生有命,富贵在天。修善 尚不蒙福,为邪欲以何望?若鬼神”合上世说新语 却发现对我而言,最有感触的还数“贤媛”篇。论语中有“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其轻视之心,

7、 经变本加厉,发为“女子无才便是德”之言。而自古以来, 不也有“巾帼不让须眉”之说吗?因此,“贤缓”着重写出 了当时妇女的时代特点和新的面貌,以及为争取与男子平等 命运时所作的努力与智慧。而我想讲的是第 6,7,8 篇关于许允之妻的故事。三篇 如同现存的电视连续剧,形象地描述了许允之妻从初作新妇 到丈夫被杀,教育两个年轻儿子许奇、许猛,机智地避免了 重蹈父亲的覆辙,数十年间的智慧闪光轨迹。虽然许允之妻“奇丑”,但她以深思熟虑的回答,引诱 丈夫入其毂中,最终不能不推服认输。其逻辑推理之力,已 超过以文才智慧闻世的新郎,所以令人叹服。其夫妻之和谐 幸福,是在矛盾中形成,是许允之妻依靠自己的智慧主动

8、争 取而获得的。而她虽在深闺,却关心国家大事,对于帝国的嗜好及其 心理了如指掌。其研究之精细,似乎超越了作为朝官的丈夫。 丈夫被捕时相当突然,新妇甚至来不及穿鞋袜而“跣出”告 诫丈夫:“明主可以理夺,难以情求。”正是针对明帝防范臣 下的苛案之心而发,可说是一语中的,救了丈夫的性命,并 保住其前途。史称许允被贬为镇北将军时,曾喜谓其妻,有“吾知免 矣”之言,以为已逃过劫难。而妻却让丈夫在路上作好必要 的防范。许允之妻如同当代女诸葛,料事如神。谁说女子不如男?巾帼不让须眉! 世说新语读书笔记 5 这些天,我阅读了一本名叫世说 新语的书,其中的一节片段让我受益匪浅。故事发生在战国时期,那是有个人名叫

9、荀巨伯。有一天, 他得知自己的友人病重在床,便即可千里迢迢赶去探望。当 他赶到时,城外的胡兵却已经攻进城池。友人劝荀巨伯:“我 命不久矣,您快逃吧!”荀巨伯却答:“我赶来探望你,怎能 在危险时刻弃你不顾呢?”这时,胡兵已闯入宅门,见荀巨 伯一人舍生护友,问道:“城里的人都走了,你是何等英勇!” 得知来龙去脉后,胡人首领仰天长叹:“我们不讲道义的人 攻入了讲道义的国家!”随后便带兵撤退了。看完故事后我暗想:友情的力量多么伟大啊!荀巨伯在 生死关头没有抛弃友人,独自一人对抗上百敌寇,并且还感 化了敌人,救了一座城。现在,我们生活在幸福和平的年代, 没有了战争,但是生活中的点滴小事,也流露着朋友间的

10、关 心和帮助:题目太难做不出,朋友会不厌其烦帮你讲解;遇 到挫折,朋友会鼓励你不要气馁;下了场大雨,与朋友公用 一把伞;你快乐,有朋友陪着;你悲伤,有朋友安慰你想想身边,回头看看,友情的故事也同样温暖我心。一 次,有位同学过生日,父母出差不再身边,无人陪伴,无人 祝福,她伤心的哭了起来。这时,是同学们安慰她,陪伴她, 让她露出了甜美的微笑。那天,大家也纷纷送上了生日礼物: 花色淡雅的作业袋、攒下零花钱买的文具、精心手绘的生日 贺卡礼物虽然并不贵重,但是承载着大家浓浓的友谊, 生日歌唱的并不整齐,但在我看来,这是世上最甜美的声音, 蕴含着我们深深的祝福。作为朋友,虽做不到为朋友两肋插刀,但只要彼

11、此相互 信任、相互珍惜,友谊就像天边的彩虹,那么美好,那么纯 洁。世说新语读书笔记 6 我喜欢看书,喜欢以书知人,看过 了书再去考究这本书的历史地位,作者身世等等。大概和现 在好多人正好反过来。读世说新语这本故事集也是这样, 以前学过的看过的都是选段,真的全面的看一下这本大概是 中国最出名的故事书这还是第一次,下面我就记录下我读书 的内容,就从它的德行篇说起吧。说到魏晋人士的德行可能只能用两个字来形容,那就是 清高,他们的价值观全都放在与权贵世俗的反方向这也许就 是他们的性情。世说新语一开始就给我们讲了陈蕃礼贤 的故事,陈蕃赴任不先去府衙,却要去拜访徐孺子,后来据 说还在舍下只设一榻,徐孺子来

12、了就放下利用,他一走就挂 起来不让别人用,这就是“徐孺下陈蕃之榻”的故事。礼贤 下士是不错,可陈蕃的做法有点太清高了,就对一个徐孺子 好,不知道别的贤士看了会作何感想。李膺为人高标于世外,清高的习气可以说是标榜到世人 景仰的地步,已经达到了后进之士到李元礼门庭都有跃龙门 之感。李元礼还是有学问的,后学们到他的门下如沐春风, 如跃龙门,算是无可厚非。现代的人往往却是相反,腹内没 装着一分一毫,却自以为是,硬要把自己的门庭装扮成龙门, 殊不知龙门只是一个象征,真人才是关键。清高有时候还真是有用,荀巨伯去探望病友,正遇见贼 人攻城,友人劝其逃命,其大义凛然,贼人到了询问,如实 回答。贼人不由得慨叹:

13、“吾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 于是退兵。看来古时候的贼寇也都是有义之人,否则见到有 义之人也不会退去。当下看来,你越是所谓的有义,就越发 得傻,越发的叫人欺负。而无义的人往往还以有义气自居, 其实不过是一个以利益,纵乐相伴的俗士罢了。有学识的人从来不对自己的子女有什么偏见,陈纪(元 方)的儿子陈群(长文)与陈谌(季方)的儿子陈忠(孝先) 都夸自己的老子厉害,争执不下到了爷爷陈太丘(陈实)处, 陈实说:“元方难为兄,季方难为弟”。对于自己的孩子,自 己的学生一碗水端平这应该是现在人最难办到的。对于中小 学的教师只为了升学率,往往看到的是那些学生的学习成绩 于一点妄下断言,实在是误人子弟。阮裕

14、置办了一辆十分华美的车子,人们纷纷来借,有个 人家有丧事想借但又不敢说。阮裕知道了就把车子烧了。真 是厉害,现在人很难理解了,喜欢把东西弄好借出去与人同 乐,真是德行所在。想必大家小时候就知道管宁割席这个故事,人们由此往 往看轻了华歆,其实华歆大概只是不和管宁的性格一样而已 从后面的事迹来看,华歆的清高比起管宁的略显做作的清高 仿似更适合社会。王朗也算是读过圣贤书的,他和华歆一起 逃难,有人要结伴渡江,华歆不答应,王朗倒是通人情,可 船行到中央,贼兵追至,王朗这时候怕船重,想要抛下来人。 华歆说,曾经我不同意就是想到此,而今既然事已至此就不 能抛下人家。华王优劣由此观之可见一斑。至于王朗学习华

15、 歆在秋天招来子侄宴饮,大概正是如张华所说:“王之学华, 皆是形骸之外,去之所以更远。”阮籍为人十分谨慎,从来不臧否人物。阮籍如此也是有 原因的。据说一次一个人把自己的母亲杀了,阮籍说,杀了 父亲也就罢了,怎么还杀母呢?!司马昭听到了大怒问其原 因。阮籍战战兢兢的说,杀父亲是禽兽,杀了母亲不就是禽 兽不如么。虽然巧妙的回答了晋文帝的问题,但是自己却知 道了祸从口出。我们今天很多时候都祸从口出,没有阮籍的 聪明却还以为自己圆滑世故,被人害了都不知道,真是可悲知恩图报的故事有很多,大都统一模式,其中顾荣施炙 就是一个,顾荣把烤肉给厨师吃,于是后来有难厨子舍命相 随,真是感人至深。受人点水恩,必当涌

16、泉报,正是如此。那个时候的人都讲孝悌,于是标榜出所谓的二十四孝。 王祥卧冰就是其一,世说新语中又有了一则叫做王祥泣 李。只不过把卧冰的主动改为替后母看守李树,母害之不得 以自己赤诚改变了后母之心。现在的后母,养子们不知道看 没看过古人的故事,看过了可能也只是讥笑而已。说到孝道,除了父母尚在的时候“事之以礼”,还有就 是“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了。王戎、和峤均近亲亡故 “王鸡骨支床,和哭泣备礼。”魏武帝曹操就担心和峤了, 担心他原因是“哀苦过礼,使人忧之”。刘仲雄却不以为然, 和峤虽然备礼但是还是有意识的,是生孝,而王戎的却是死 孝,以自己的性命为抵押的哭泣。(仲雄曰 :“和峤虽备礼, 神气不损;王戎虽不备礼,而哀毁骨立。臣以和峤生孝,王 戎死孝。陛下不应忧峤,而应忧戎。”)现在的人父母死了倒 是很愿意用“礼”的,父母为你做了一辈子,最后死后还真 的能给你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