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月考试题(附答案)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05233442 上传时间:2023-07-06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7.0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语文月考试题(附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八年级语文月考试题(附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八年级语文月考试题(附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八年级语文月考试题(附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八年级语文月考试题(附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八年级语文月考试题(附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语文月考试题(附答案)(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八年级语文月考试题 (满分120分,时间120分)一、积累运用(24分)1.下列黑体字注音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A. 尴尬(gn) 追溯(s) 差遣(chi) 藩篱(fn)B. 归咎(ji) 丘壑(hu) 遗骸(hi) 僦赁(ln)C. 溃退 ( ku) 伧俗 ( cng) 胚胎 (p) 毳衣(cu)D. 迥然(jing) 篆章(zhun) 吊唁 (yn) 鳏寡孤独(jn)2.下列词语无错别字的一项是( ) (2分)A.谚语 狼藉 陨石 天衣无缝 B.过滤 斑斓 克隆 物竟天择C.噩耗 技俩 荒谬 根深蒂固 D.繁延 瑰宝 纳凉 缚手无策3.下列句子加点词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2分)

2、A.仅在美国,每年由“生物入侵者”造成的经济损失就高达两千多亿美元,面对这样的天文数字,人们岂能无动于衷?B.终于有妇女来给信客说悄悄话:“关照他,往后带东西几次并一次,不要鸡零狗碎的。”C.语言水平的高低不在于生动华丽的辞藻,得体最为关键。D.他的正楷字远近闻名,但是篆书对于他来讲,则是败笔。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含义相同的一项是( )(2分)A.自康乐以来 自非亭午夜分B.屋舍俨然 便舍船,从口入C.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神情与苏黄不属D.夜久语声绝 哀转久绝5.默写.填空(16分)(1)荡胸生曾云,决眦如归鸟。_,_。(杜甫望岳(2)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_,_。 (陶渊明归园田居)(

3、3)三随平野尽,_。_,云生结海楼。(李白渡荆门送别)(4)自古逢秋悲寂寥,_ 。_ ,便引诗情到碧霄。(刘禹锡秋词)(5)_ ,_ ,潇潇暮雨子规啼。(苏轼 浣溪沙)(6)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与中庭。_ ,_ 。盖竹柏影也。(苏轼 记承天寺夜游)(7)_,_。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刘禹锡 陋室铭)(8)王维在 使至塞上诗中描绘大漠落日壮观景象的句子是: _。 (9)从 桃花源记 哪句话可以看出桃源中人并不想结束这与世隔绝的生活?(用原文句子回答) _二.阅读理解(56分)(一)(甲)至于夏水襄陵,延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

4、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溯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乙)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盛。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极雄豪。杨诚斋诗云“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者是也。 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军,艨艟数百,分列两岸;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如履平地。倏尔黄烟四起,人物略不相睹,水爆轰震,声如崩山。烟消波静,则一舸无迹,仅有“敌船”为火所焚,随波而逝。6.

5、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文言词语。(3分)(1) 或王命急宣 (2) 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盛(3) 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7.下列各项加点词语的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A.哀转久绝 来此绝境 B.属引凄异 神情与苏.黄不属C.随波而逝 濯清涟而不妖D.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 相与步于中庭8.下面两个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1) 其间千二百里,虽成奔御风,不以疾也_(2) 倏尔黄烟四起,人物略不相睹,水爆轰震,声如崩山。_9.甲文前面刚说“延溯阻绝”,接着说“朝发白帝,暮到江陵”,这是否矛盾?谈谈你的理解。(3分)_10. 乙文“敌船”为什么加引号?(2分)_11. 结合文意说

6、说引用的句子在甲乙两文中的表达作用。(4分) 甲:_。 乙:_。12. 同是写水,甲文主要突出了三峡的 _ ,乙文则着力表现钱塘潮的_。 (2分)(二)“屏”,我们一般都称“屏风”,这是很富有诗意的名词。记得童年与家人在庭院纳凉,母亲总要背诵唐人“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莹”的诗句,其情境真够令人销魂的了。后来每次读到诗词中咏屏的佳句,见到古画中的屏,便不禁心生向往之情。因为研究古代建筑,接触到这种似隔非隔在空间中起着神秘作用的东西,便觉得它实在微妙。我们的先人,擅长在屏上做这种功能与美感相结合的文章,关键是在一个“巧”字上。怪不得直到今日,外国日还都齐声称道。 屏可以分隔室内室外。过去的

7、院子或天井中,为避免从门外直接望见厅室,必置一屏,上面有书有画,既起分隔作用,又是艺术点缀,而且可以挡风。而空间上还是流通的,如今称为“流动空间”。小时候厅上来了客人,就躲在屏后望一下。旧社会男女有别,双方不能见面,只能借助屏风了。古代的画中常见室内置屏,它与帷幕起着同一作用。在古代皇家的宫廷中,屏就用得更普遍了。 屏也有大小之分。从宫殿厅堂院子天井,直到书斋闺房,皆可置之,因为场合不同,自然因地制宜,大小由人了。近来我也注意到,屏在许多餐厅宾馆中用得很普遍,可是总勾不起我的诗意,原因似乎是造型不够轻巧,色彩有又觉伧促,绘画尚少诗意。这是因为制作者和使用者没认识到屏在建筑美中应起的作用,仅仅把

8、它当作活动门板来用的缘故。其实,屏的设置,在与整体的相称安放的位置与作用曲屏的折度视线的远近诸方面,均要做到得体才是。 屏是真够吸引人的,“闲倚画屏”“抱膝看屏山”,也够得一些闲滋味,未始不能起一点文化休憩的作用。聪明的建筑师家具师们,以你们的智慧,必能有超越前人的创作,诚如是,则我写的这篇小文章,也就不为徒劳了。13.解释下列词语在文中的含义。(2分) (1)销魂: _ (2)诚如是:_14.第一段文字讲:“我们的先人,擅长在屏上做这种功能与美感相结合的文章”。从下文来看,“功能”和“美感”分别指什么?(2分)_15.作者认为怎样才能达到“屏”应有的效果?(2分)_16.第二段举了哪几个关于

9、“屏”的例子?有什么表现作用?(4分)_17.关于第一段最后一句“怪不得直至今日,外国人还都齐声称道”,有人认为写的好,它说明了屏不仅是中国传统的好东西,也深受外国人喜欢;也有人说这句话不好,外国人称道的就一定是好的吗?请谈谈你对这一问题的见解。(60字左右)(3分)_ (三)名人笔下的读书三境界张翠萍 读书我止境,但读书有境界。近代著名学者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写到:“古今成大事的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这是早为广大读书人所熟悉的读书三大境界。 徐宗文先生在谈到学习的目的时,把“为知为己为人”称为读书的三大境界,其含义是:为知,指读书是为了积累知识,增长学问见识和智慧。读书人应该把读书当成一种永不疲倦的事来对待。博学从而多才,这是“为知”的需要,也是读书人最基本的要求和目的。为己,就是古人所说的修身正己,培养自己的人格道德和情操。“独善其身”,练好“内功”,提高自身素质和修养,从而有益于身心,这是古今读书人共同追求的目标。读书固然要博览,但所读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