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一 生态环境保护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05179931 上传时间:2022-07-29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3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题一 生态环境保护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专题一 生态环境保护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专题一 生态环境保护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专题一 生态环境保护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专题一 生态环境保护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专题一 生态环境保护》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题一 生态环境保护(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项一 生态环保在调节中拓宽低碳经济发展之路秦光荣求是在科学发展观指引下,毫不动摇地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走低碳经济之路,既是贯彻贯彻胡锦涛同志在省部级重要领导干部专项研讨班上重要发言精神的集中体现,也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必然选择。云南作为国内西部欠发达省份,产业层次低,转型发展难度大,扩大就业的任务十分艰巨。但是我们力排困扰,充足发挥自身优势,把保增长、促就业与调构造紧密结合起来,走出了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 云南拥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和自然禀赋,这为发展低碳经济提供了必要的前提。一是生态环境多样,碳汇能力强。云南是国内四大林区之一,森林面积广阔,林业用地占全省土地面积的60.4,居全国第二位。森

2、林覆盖率达到0%以上。云南森林及其整个生态系统不仅发挥着巨大的经济效益,并且还对维护长江、珠江、澜沧江等大江大河流域的生态平衡、改善气候条件发挥着重要作用。二是能源资源多样,可再生能源开发运用前景广阔。云南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亿多千瓦,经济可开发装机容量0.98亿千瓦,居全国第二位;太阳能优势明显,每年接受的太阳辐射能量相称于0多亿吨原则煤;风能资源总储量为1亿多千瓦,可运用区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1.5%左右,资源储量283万千瓦。三是资源种类多样,以构造调节增进节能减排的空间较大。云南的生物资源、旅游资源、民族文化资源很丰富,发展以生物开发为主的轻工业和以旅游文化为主的现代服务业空间很大。特别是

3、近年来云南在节能减排方面积累了某些好经验,这为发展低碳经济提供了借鉴。一是部分行业和公司节能减排技术处在领先水平。虽然云南整体能耗水平相对较高,但部分行业和公司节能减排的技术在全国领先,甚至处在世界先进水平。全国电解铝能耗平均14万千瓦时/吨,云南平均仅为1.6万千瓦时/吨;电解铝产生二氧化硫的国标是不得高于850毫克/立方米,云南铝业仅为50毫克立方米。这些先进技术的推广应用,对全省节能减排发挥了重要作用。二是九大高原湖泊治理获得明显成效。滇池治理“十一五”规划的65个项目已竣工20项,在建4项,最为核心的环湖截污和外流域引水工程进展顺利,滇池水质开始向好的方面转变。全省其她8个重点高原湖泊

4、实行“一湖一策”,分别制定治理规划,不断加大投入,获得了明显实效。三是实行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林产业迅速发展,森林资源明显增长,全省活立木蓄积量超过17亿立方米。从开始实行滇西北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十一五”期间投入亿元,突出抓好生物物种多样性、生物遗传基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类型多样性保护。同步,进一步加强三江流域防护林建设,实行退耕还林、防护林工程等生态建设工程,开展水土流失治理和石漠化治理。这些措施都对扩大云南的环境容量产生了积极的作用。 通过大量的实践,我们清晰地结识到,发展低碳经济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既需要先进的科学技术作支撑,也需要人民群众形成共识,自觉变革老式的生产方式与消费方式。省

5、委、省政府要从实际出发,整合多种力量、多种要素,在构造调节中开拓节能减排工作的新局面。 第一,着力变化不合理的产业构造。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下,云南存在的产业构造问题充足暴露,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任务迫在眉睫。通过认真研究和分析,我们觉得调节工业不合理的构造是目前和此后一段时期云南产业构造调节的重中之重。为此,省委、省政府提出了“调优、调强、调轻”的发展目的。调优,就是优化工业内部构造,逐渐减少烟草产业和重化工业在工业增长值中所占的比重,哺育和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是发展生物医药、光电子、新材料、新能源、环保产业和先进制造业。调强,就是要依托自主创新提高公司的赚钱能力和核心竞争力,提高产品的技

6、术水平和附加值。调轻,有两个目的:一种是延长重化工业的产业链,增进重化工产品向精细化、新型化方向发展;另一种是大力发展与最后消费市场相衔接的日用轻工产品。为实现这一调节目的,我们采用了三个措施:一是加快哺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孕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二是运用先进合用技术和高新技术改造老式产业,增强老式产业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三是严格市场准入和产业政策,加大力度裁减落后产能,减少污染和排放,为新兴产业腾出发展空间。 第二,着力变化不合理的资源运用方式。云南虽然资源丰富,但资源转化效率低于全国平均值个百分点,磷矿资源开采中的损失每年达0多万吨;能源运用效率也仅为3%左右,比国内先进水平低20个百

7、分点,其中水资源开发运用率只有全国平均水平的17。与此相相应的是:云南工业固体废弃物排放量居全国第5位,是全国万元GDP固体废弃物排放平均水平的3.6倍;全省高新技术产品仅占工业产品总量的%,远低于全国7%的水平。变化这一状况的核心是尽快理顺资源价格形成机制。为此,云南摸索在明晰资源产权的基本上,建立起能反映资源稀缺限度和环境成本的价格形成机制,同步减少废弃物再生运用成本,使得初始资源和不利于环保的产品变得昂贵,以增进公司从“减量化、再运用、资源化”中谋求多种资源使用的最佳替代效应。 第三,着力变化不合理的能源构造。发展水电清洁能源是云南实现节能减排的有效途径之一。,云南水电新增装机12525

8、万千瓦,年约新增水电发电量29亿千瓦时,替代化石燃料1044万吨原则煤,折合减排二氧化碳约2600万吨,减排作用十分明显。要继续推动水电开发,不断优化能源构造,有两个问题需要认真研究:一是云南水电、火电上网价格问题。目前,云南火电燃煤脱硫机组标杆上网电价为每千瓦时.3元,水电的平均上网电价还不到每千瓦时0.2元。要实行水电火电同网同价,鼓励和引导公司运用清洁能源。二是“西电东送”电价问题。虽然自1月份以来,国家已持续四次调高了云南“西电东送”电价,每千瓦时合计提高6.1分,但总体上仍然偏低。要争取继续合适调高“西电东送”的电价,保证地方政府和广大移民的利益。在省域内,我们实行差别电价政策,扶持

9、新兴优势产业发展、裁减落后产业,更大限度地增强电价在产业构造调节中的引导作用。此外,考虑到云南能源构造调节的需要,有必要尽快着手有关核电建设的研究论证及规划工作,争取“十二五”前期启动有关项目。通过核电项目建设,构建以水电为主,火电为辅,核电加快发展的多元化电力格局,奠定和巩固云南清洁能源大省的地位,并为改善能源构造,推动节能减排作出应有奉献。 第四,着力变化不合理的生态补偿机制。建立生态环境补偿机制是推动生态环保和节能减排的强大动力。云南是全国重点林区、矿产资源富集区和重要生态屏障。长期以来,云南等资源型省区为国家建设提供了大量的资源,并为保证重要江河流域生态安全作出了重要奉献。要体目前减排

10、方面“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实现重点生态功能区“不开发的发展”,就必须加大对这些地区补偿和支持的力度。为此,我们将积极推动两方面的工作:一是争取国家有关部门建立更加积极、公平的生态利益共享及有关责任分担机制,大幅度增长对西部省区生物多样性保护地区、严禁和限制开发地区以及金沙江、怒江、澜沧江、珠江等重点流域的财政转移支付和环保投入力度。从云南自身来看,也要从财政、税收、特色产业发展等多种方面,建立相应的增进和鼓励机制,并加大对生态保护重点区域的投入,体现多抓生态环保多受益的原则,最大限度地调动各地推动节能减排的积极性。二是积极开展碳汇交易试点工作。森林固碳具有间接减排效应,并且相比工业减排,具有

11、投资少、代价低、综合效益高等长处。云南作为一种碳汇大省,要尽快组织开展研究,提出增进碳汇林业发展、开展碳汇交易试点的方案,争取在增长碳汇和开展碳汇交易方面迈出实质性步伐,使全省林业资源优势转化为将来加快发展的资本,既为国家减排作出更大奉献,也为云南将来的发展开拓更广的空间。第五,着力变化不合理的物流运送构造。云南物流运送以公路为主,占全省货品运送总量的916%,占旅客运送量的92.5%。这种交通运送构造带来两个突出问题:一是物流成本高。发达国家的物流成本一般占GDP的1%如下,国内为,云南则高达24。二是单位能耗大。公路的单位能耗是铁路的18倍、水路的22倍。云南既有的物流运送构造既制约了经济

12、发展,也增长了节能减排的压力。为此,必须大力发展综合交通运送体系,大幅度增长铁路营运里程和提高铁路运送量占全省运送总量的比重。同步,大力推动都市轨道交通和城际高速铁路,最大限度地改善运送构造及综合运送效益。 第六,着力变化不合理的生活方式。低碳既是一种经济发展方式,也是一种生活方式。在农村,要大力推广沼气使用和节柴改灶。目前,云南农村沼气顾客合计达247万户。一口立方米的沼气池,在云南平均每年可产气0立方米以上,折合85.6公斤以上标煤,可替代薪柴公斤以上。全省近5年新建沼气125万户,就相称于节省薪柴约25万吨,折合37万多吨标煤。除沼气使用外,近年来全省农村节柴改灶达到600万户,太阳能热

13、水器推广17多万平方米,太阳能光伏运用、秸秆优质化能源运用等稳步推动,也对改善农村能源构造,减少化石能源和薪柴消费作出了重要奉献。在城乡,要以履行节省型生活方式为重点,从细节上培养良好生活习惯。例如,电器设备在待机状态下耗电一般为其开机状态下耗电量的1%左右;在同等条件下节能灯的发光效率大概是一般白炽灯的3.54倍,可以节省80的能源;“一次性消费品”加剧了耗能和污染,全国每年仅塑料袋就用掉万多亿个,如果全国减少0%的塑料袋,可节省约1.2万吨标煤,减排3万吨二氧化碳;汽车的一台发动机每燃烧1升燃料将向大气层释放二氧化碳2.5公斤。这些数据充足表白通过变化既有生活方式所带来的巨大节能潜力。因此

14、,我们要采用有效的宣传推广手段,在全省城乡倡导低碳生活方式,养成文明、节俭的绿色生活方式和习惯。 (作者:云南省人民政府省长)生态文明理念和发展方略曲格平中国环境报此文原载于1月人民论坛总第27期。本报转载时,作者有改动。 编者按 在人类文明的历史长河中,从农业文明进入工业文明无疑是一种巨大的进步。工业文明在走向辉煌的同步,同农业文明同样,被扬弃也是其必然的“归宿”。由于工业文明在为人类带来巨大物质财富的同步,随着而来的能源危机、环境污染、生态破坏、气候变暖等一系列问题,危及到了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破解这些难题,需要人类确立新的生态文明观,构建新的生态文明理念和发展方略。 ,党的十七大明确将“生

15、态文明”写入中央政治报告,生态文明建设的地位被提高到了国家战略的高度。报告提出:“要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省能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构造、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循环经济形成较大规模,可再生能源比重明显上升。重要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那么,我们应当怎么理解生态文明?怎么样去构建生态文明理念?怎么走生态文明之路?这些问题是建设生态文明的主线,需要我们不断探寻。 一、生态文明是一场关乎人类存亡的变革 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理念、道路和模式的重大进步。生态文明的兴起波及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的多方面变革,是人类社会的全新选择。从广义角度来看,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继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后的新型文明形态。它以人与自然协调发展为基本准则,建立新型的生态、技术、经济、社会、法制和文化制度机制,实现经济、社会、自然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强调从技术、经济、社会、法制和文化各个方面对老式工业文明和整个社会进行调节和变革;从狭义角度来看,生态文明是与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并列的文明形式之一,着重强调人类在解决与自然关系时所要遵循的基本行为准则以及所达到的文明限度。不管广义还是狭义角度,生态文明都离不开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不管什么样的文明形态,都由三个层面的“同心圆”构成:物质技术层面、制度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