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述类文本阅读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05148650 上传时间:2022-09-06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1.9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述类文本阅读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论述类文本阅读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论述类文本阅读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论述类文本阅读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论述类文本阅读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论述类文本阅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述类文本阅读(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论述类文本阅读十大常设误区及解题技巧筛选并整合文中重要的信息,对考生来说,重要的信息就是指题目选项中涉及到的。命题 者在拟题时往往不是直接采纳原文的言语,而是改头换面,有所转换,考生如果能熟悉命题 者在命题时常会有意设置的误区,解题时就会得心应手,获得高分。设题误区一:范围不清。主要指空间错位,即以局部替代整体,以局部替代全局;或者 以全局替代局部,以一般替代个别,从而使考生作出错误的推断。高考例题原文:生态道德教育作为一种新型的道德教育活动,其实质就是要求广阔受 教育者以伦理道德理念去自觉爱护环境,维持生态平衡和不再生资源的可延续利用。202X 年X卷选项:生态道德教育是用人类特有的道德自觉

2、精神,教育人们认识和领悟人类道德伦理 观念的天然合理性,从而成为具有更高人类品性的新人。真题第5题C项解析:选项将“生态道德范畴扩大为“道德。解题技巧提示:阅读文章时,要特别注意关键名词、动词前边的修饰限制词,例如“一 些 “几乎“除之外“到为止“绝大多数“全都等,见到这些词,就用 横线画出来或者做特别标志。设题误区二:混淆时间。就是指命题者成心把原文中尚未确定或还未完成的事情说成既 成事实。高考例题原文:情绪异常是一种非常复杂的现象,长期以来,各个领域的学者从自己 的学科出发,对此现象纷纷做出各自的解释,但是始终未获解决。202X年全国I卷选项:与其他领域学者的研究不同,现在生物学家们另辟途

3、径,从生物学的角度来研究, 从而解决了情绪异常的防治问题。真题第5题C项解析:“了 字未然当已然理解。解题技巧提示:在阅读原文时,考生应把“可能“大概“也许 “将来“肯定 会等这些修饰限制词语作为关注点,否则就会造成时间上的混淆。设题误区三:张冠李戴。主要指命题人在解释概念,或转述文意时,成心弄错对象,误高考例题原文:真书写得萦连便是行书,再写得快一点就是草书。草书另一个X是从 汉朝的章草,就是用真书的笔法写草书,与用汉隶的笔法写章草不同,到东晋以后与真书变 来的草书合流。202X年新课标地区卷选项:真书写得萦连便是行书,行书再快一点就是草书,这是草书的一个X。草书的另 一个X是章草,是用汉隶

4、笔法写章草而形成的。真题第2题A项解析:提取原文主干,可以发觉“再快一点就是草书的是“真书而不是“行书; 草书的X是章草,是“用真书的笔法写草书,而不是“用汉隶笔法写章草而形成的。解题技巧提示:阅读原文时,要关注事物的对象,并用圈、点、画、批的方法标出。做 题时,应注意看选项中是否存在信息错误对接的现象,尤其看选项的主语、谓语与原文是否 一致。设题误区四:条件错误。设题方法有两种,或是条件不充分,或是将必要条件当成充分 条件。高考例题原文:生物多样性与其物理环境相结合而共同构成的人类赖以生存和开展的 生命支持系统,是社会经济开展的物质根底,对于维持自然界的生态平衡、美化和稳定生活 环境具有十分

5、重要的作用。202X年全国II卷选项:只有利用生物遗传变异特点,改造生物基因,才能为人类制造出适宜的生存环境 真题第7题A项解析:选项错误地把“利用生物遗传变异特点,改造生物基因理解成“为人类制造出 适宜生存环境的必要前提条件。解题技巧提示:在选项中见到诸如“只要就“只有才等条件性关 联词语的时候,要认真辨析。设题误区五:因果混乱。一般有两种情况:一是因果颠倒,就是把“因错断为“果,“果 错断为“因,颠倒了两者的关系;二是强加因果,就是把没有因果关系的说成是因果。高考例题原文:在现代化进程加速的时候,社会运行节奏加快,社会竞争状态加剧, 社会流动范围扩大,个体价值取向增强等,使得社会成员对于高

6、感情的向往和对于集体生活 的需求表现得日益突出。202X年X卷选项:社会成员在当前特定社会背景下对强竞争和高感情将更为向往。真题第14题D项 解析:原文中“强竞争是原因,“对高感情的向往是结果,但是在选项中,“强竞 争和“对高感情的向往都成了结果。解题技巧提示:在遇到涉及有因果关系的选项时,要在原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认真分 析有无因果关系,或者是否因果倒置。设题误区六:遗漏信息。在保存原文根本内容的前提下,看似不经意地漏掉原文中的 某个词语,实际上是“暗藏杀机。高考例题原文:艺术活动,不管是制造也好,观赏也好,总离不开一个“我当 然,离不开“我,并不是只有“我 202X年X卷选项:艺术活动中决

7、不可无“我,所以艺术只是作者的自我表现。真题第12题A项 解析:“艺术只是作者的自我表现错,遗漏了原文中“并不是只有我这一信息。 解题技巧提示:遗漏信息是最常见的错项设计方法,认真阅读,把握精确信息是解题的 关键所在。设题误区七:无中生有。在拼凑原文某些词语时,命题者常常有意参加自己的“私货, 从而造成干扰。高考例题原文:生态伦理思想要求“协调人与自然关系和人与自然关系背后的人与人 之间的利益关系,爱护自然环境,维护生态环境的动态平衡,促进人、社会、环境的协调与 可延续开展 202X年X卷选项:生态伦理思想要求人们在处理现实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伦理关系时,回归自然, 不搞繁琐而无必要的礼节。真题

8、第6题B项解析:“不搞繁琐而无必要的礼节属于无中生有。解题技巧提示:所给选项中所说的 内容在原材料中未涉及,也不能从原文中推断出来,则是凭空臆造的,属于无中生有。设题误区八:指代不明。就是指代词的指代内容模糊、不明确,甚至是指代错误。 高考例题这样不仅能够随时了解战略的实际进程,也能够不断改正战略实施过程中 所出现的偏差。202X年X卷选项:研究居民健康状况,能够随时了解“健康国家开展战略的实际进程,不断改正 战略实施过程中出现的偏差。真题第6题B项解析:“这样指代的是“它不仅建立了具体而明确的指标体系,而且具有比拟精确可 信的实证数据支持,并有与之配套的完整的评价与监督指标体系,用“研究居民

9、健康状况 解释“这样不合文意。解题指导:解答此类真题,要留心文中的“这些“那些“这个 “那个“其等 词语,必须联系上下文,弄清指代性词语所指代的具体内容,再进行推断。设题误区九:逻辑错误。指命题者在设置依据原文内容进行合理的推断和想象题的选项 时,从逻辑推理角度设置陷阱。高考例题原文:上至皇帝、元老院议员,下至身无分文的城市贫民,都热衷于观看人 兽搏斗、集体处决和角斗士对决等节目202X年X卷选项:竞技庆典由人兽搏斗、集体处决和角斗士对决三项血腥表演构成。真题第6 题C项解题技巧提示:进行推断应该依据原文而又不拘限于原文,应以原文提供的信息为根底 进行合理的引申或推断,依据各选项所涉及的内容,

10、先回到原文中找到相关信息,然后进行 符合逻辑的推理,看能否得到选项中的某个结论。设题误区十:曲解原意。指对词句的理解与原文意思发生了偏离,曲解了作者所要阐述 的观点或所要表达的意思。高考例题原文:一个人假设是缺少文化修养,言辞拙朴,不讲礼仪,便如同草野之 人;相反,假设是过分地文饰言辞,讲究繁文缛礼,就如同那些掌管文辞礼仪的史官了。 这里不存在本末内外的关系。202X年X卷选项:“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这里“文和“质是就一个人的文化修养等而 言的,“野和“史也没有本末内外的关系。真题第2题A项解析:从原文可以看出,“文是重在文化修养,而“质是人内在的道德品质,所以 选项说“这里文和质是就一个

11、人的文化修养等而言的,明显曲解了原意。解题技巧提示:阅读中我们要从整体上感知,精确寻觅出原文中与选项对应的语句,找 出语句含有的意义,提取与答案相关的信息。高考论述类文本阅读解题技巧一、设题形式命题方法常是单项选择,4选1。命题人在编写选项肢时,文字表述不可能与原文完全相同;有时也不可能完全集中,也有前后勾连的情况,这就简单造成选项模糊。选 项模糊的主要类型有五种:(1) 范围上的混淆,以偏概全,以“全代“点。选项在概念的外延上做文章,或者是外延过小,以偏概全;或者是外延过大,推断过宽,以“面代“点。阅读时要特别 留心材料和选项中的“凡“一切“全“都等修饰词语。(2) 指代上的混淆,颠倒主客,

12、偷换概念。选项偷换概念,用形同义异词或形近义异词来迷惑考生。解答时,要注意选项是否混淆了概念的所指对象,是否颠倒了陈述主体与修 饰语,是否忽略了一些关键的修饰词,是否犯了偷换概念的错误。(3)现实和设想的混淆,未已不分,或必不清。选项在概念、推断上时间超前或滞后。 把已经成功的现实和没有成功为现实的设想或可能性混为一谈。阅读中特别留意“如果“一 旦“将要等词语,从而做出精确推断。(4)肯定和否认、主要和次要关系上的混淆,无中生有,牵强附会。把肯定说成否认, 或把否认说成肯定,有些混淆主要和次要关系,有些属于无中生有、牵强附会的选项设置。 解答时,肯定要在原文中找到依据,忌主观臆断,望文生义。(

13、5)条件和结果、原因和结果的关系上的混淆、颠倒。有些选项在设置时,将条件说 成结果,或把结果说成原因,或强加条件及因果关系。要重点区分,找准答案。二、宏观把脉答题时感觉模糊,原因就在于我们不能透彻理解和精确把握真题选项肢的表述,进而理解和把握文中的原理、事理。1. 阅读自科文 首先要明确,说明的对象是什么,什么新发觉,或者介绍了一种什么新 理论、新技术、新成果,有什么特点,有什么价值,有什么作用,对社会有什么意义等等。2. 阅读社科文 应从议论说理的角度入手,弄清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有无分论点,作 者的观点与倾向怎样,用什么材料来证明观点,认证结构有什么特点,言语有什么特色等等。3. 阅读文

14、学作品 首先要弄清作品的体裁特点,然后弄清作品写了什么人、事、景、物、 理等,有什么特点,表达了什么感情,如何评价这些人(或事)等等。三、微察病理论述类文本阅读常有以下常见负向设置选项,知己知彼百战不殆。(1)无中生有。把文章里没有的内容加进答案中去。(特别提示:关注未然与已然、原因与结果、先与后、夸大与缩小、局部与全体的区别)(2) 主次颠倒。把次要的说成主要的。(3) 以偏概全、张冠李戴。即偷换概念,明明是那件事,答案里却说成是这件事。(4) 因果颠倒。或者把因说成果,或者把果说成因,这一点最具有干扰性,望同学们认真甄别。四、案例分析(202X XX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唐诗现在又开

15、始让人感觉真切和亲切了,这是经历了和传统文化分别的痛苦之后才有的内心 感觉。经历了千年,唐诗还留下那么多,可以想象当时的创作盛况。那么多唐诗显然不可能都是 为了功名而写作的。它是一种流行的东西,是社交场合的一种交流方法,更多时候就像现在的歌 词。王之涣和高适、王昌龄几个去歌台舞榭,听歌女唱他们的诗。几轮下来,独独听不到王之涣的诗。王之涣指着歌女中最美的一个,对在座的人说,如果她 唱的不是他的诗,从此自己就不写诗了。那个最美的歌女出场唱的果然是王之涣的凉州词“黄 河远上那一首。这说明我们所景仰的唐诗,在当时很可能多是传唱的歌词。当时写诗的人太多 了,即使是李白,也可能就是在盛唐被唱歌了一些年,到晚唐大概就唱不过小李杜和温庭筠吧? 杜甫的诗,可能文本些,难以流行;杜甫的崇高地位,在他死去数十年后才建立,应该和唐诗本 真的歌词性质有关。从这个意义上说,三十年来中国流行歌词的长盛不衰是值得欣喜的。人在这个世界上生活着, 悲欢冷暖,酸甜苦辣,都会感激在心,用心去唱歌。唱歌的内容就是人的现实和梦想,譬如生命、 爱情、母亲、故土、离别、重逢、游历和参军等等。这些在唐诗里也都写遍了。李谷一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