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与反思 -1.7 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教科版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05146061 上传时间:2023-11-07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与反思 -1.7 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教科版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与反思 -1.7 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教科版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与反思 -1.7 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教科版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与反思 -1.7 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教科版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与反思 -1.7 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教科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与反思 -1.7 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教科版(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 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是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沉和浮单元的第七课教学内容,本课由“马铃薯的沉浮”、“观察比较两种液体”、“调制一杯使马铃薯浮起来的液体”和“阅读资料”四个活动组成,是继“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之后从另一个角度探究影响物体沉浮因素的一课。学情分析: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已经知道了有些物体在水中下沉,有的物体在水中上浮,知道了能够改变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具备了必要的基础知识,因此,学生的思维难度不太大。一般情况下,学生们对物体沉浮的关注,只落到物体的本身,如大小、形状、轻重等,很少关注到液体的性质,液体对物体沉浮的影响对学生来说是个“意外”的

2、发现。本课从马铃薯在水中的沉浮魔术引入,用不同的现象冲击学生的思维,转变学生的思考角度,调动学生主动探究的兴趣,并及时更正学生的错误看法,密切关注学生的思维发展,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实验记录表2张演示实验:酒精灯一盏,马铃薯一块,打火机一个,铁片一个,清水(100ML)浓盐水(100ML)。小组实验:马铃薯一块,2杯清水(100ML),筷子一根,小勺一个,食盐半杯,糖/味精半杯,抹布。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一定浓度的液体才能改变物体的沉浮。 2、物体的沉浮与液体的性质有关。过程与方法:经历一个“观察发现推测验证”的科学探究活动过程。情感态度价值观:在活动中,体会

3、科学探究的乐趣,保持和发展探究周围事物的兴趣和好奇心。教学重难点:重点:经历一个“观察发现推测验证”的科学探究活动过程。难点:明白一定浓度的液体才能改变物体的沉浮,物体的沉浮还与液体的性质有关。教学过程:一、 创设情境,魔术导入1、 导入:今天老师来为大家变一个魔术(介绍道具:1号烧杯、2号烧杯、现场削一块马铃薯、镊子)2、 魔术后,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现象?3、 猜一猜:为什么马铃薯在1号杯沉,2号杯浮?二、 加热实验,验证猜想1、 提出猜测:如何验证2号杯中液体是何物?2、验证猜测:教师按正确的实验步骤,对学生进行“加热液滴”演示实验,引导学生观察铁片上留下的痕迹。3、揭晓谜底:2号杯中加

4、入的是食盐。三、 调制液体,自主探究1、 实验准备:大家也想来调制一杯使马铃薯浮起来的液体吗?这个实验需要哪些材料?PPT出示实验材料,学生讨论交流实验步骤,组长按次序上台领取材料后进行实验。2、 依据实验记录表学生交流实验现象,得出结论:一定浓度的液体才能改变物体的沉浮。四、再次实验、拓展延伸1、 选取现有材料(白糖、味精)请你们继续配制一杯让马铃薯浮起来的液体。思考:在实验过程中你有什么新的发现?请做好实验记录,实验步骤可以参考实验1。2、 实验完成后请每组根据实验报告单进行汇报:从这个实验现象你明白了什么?学生综合两次实验记录表,进行汇报并得出结论:物体的沉浮与液体的性质有关。3、 齐读

5、概念:一定浓度的液体才能改变物体的沉浮。物体的沉浮与物体的性质有关。4、学习小结:通过实验现象,我们知道了,一定浓度的液体才能改变物体的沉浮,物体的沉浮与液体的性质有关。五、阅读材料、学以致用 1、运用今天所学的知识,解释阅读材料中的死海不沉现象。 2、结合阅读材料,对学生进行夏季防溺水安全教育。 六、课后实践、深化探究课后实践作业:回家后试一试,马铃薯的大小是否能改变物体的沉浮?是不是只要在液体中加入一定量的物质,就能改变物体的沉浮。教学反思:整节课我努力为学生营造了一个宽松愉悦的学习环境,使不同水平的学生都有了各自的发现,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充分的张扬。整个教学活动过程中,学生的参与意识很强,

6、课堂气氛一直很活跃。课堂中能看到同学们取得成功时的欢愉、得到帮助时的感激。 但课堂中总有些许不完美之处。在本课教学后,我思考自己的教学行为时,想到了这样的一幕:一个小组完成了马铃薯在盐水中浮起来的实验后我就让他们汇报实验结果,可学生告诉我他们还没想好这是为什么?这时学生正尝试着用自己的思维去解决实验中碰到的现象,他们不再为活动而活动,真的像一个小科学家一样在探究,如果当时我让他们去认真思考了,甚至是和他们一起进行了探讨,那这样的探究经历在学生的科学学习中由于有了学生自己思维的参与,将真正内化为学生自己的需要,学生的思维才会真正的被激活。对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来说,是没有小事的,只有教师真正的做到以学生为本,充分考虑学生的需要,小处也能做出大文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