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学生是一本书》感想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05145598 上传时间:2022-07-10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7.4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读《学生是一本书》感想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读《学生是一本书》感想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读《学生是一本书》感想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读《学生是一本书》感想》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读《学生是一本书》感想(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读学生是一本书感想读了庄华涛的 学生是一本书 中的文章, 我不禁思绪连篇:其实,学生何尝不也是一本书?当学生进入你的班级, 意味着你成了他的人生引路人,使其长知识、明道理、育情感,最终健康成长、和谐发展。首先,我觉得观察是单边的收集信息, 比较分析,其有效性在于教师能否收集全面、 有效的信息, 能否对信息进行客观的比较分析,推理其言行的理由。 在观察环节中, 有时会出现误读学生的情况, 教师往往视“学生为学习中的人”, 热衷收集学生学习的信息, 而忽视学生作为“生活中的人”的生活信息, 这样的老师读到的学生是不完整的、也是不真实的;或者凭主观臆断,不谨慎地考虑思想的隐蔽性, 根据言行直接给学生

2、下结论。 我想光“听其言而观其行”也许还不能真正认识学生“听其言观其行而察其心”似乎更合理。 交流是双边活动, 相对于观察, 交流是更有效地解读学生的方法, 但也许是更困难的一种方法。 因为心灵是一方私密的圣地,每一个人都有一种潜在的心理防范意 识,这是个体安全需要的体现。 如果教师不首先敞开真诚、 尊重的心灵, 就不能给学生心理安全的感觉, 那么他只能止步于学生的心门之外了。 而且面对学生的心灵, 你还不能完全以“爱”的名义进行交流,“我爱你,你就要和我交流。”、“我爱你,我就可以这样跟你交流。”这些逻辑在心灵交往中是不合理的,“己所勿欲”当然“勿施于人”, 同样“己所欲”而“施于人”也不见

3、得就被接纳。 徐卫老师说: “学生的尊严是用玻璃做的”。闫学老师说:“世上最娇嫩、最脆弱的东西,那就是孩子的心灵。”只有本着真诚、尊重、爱心,借助一定的心理辅导的知识和技能,以慎重谨慎的态度, 面对学生,才有可能读识并懂得学生。其次,教师是学生成长的引路人, 在学生成长的每一个阶段,教师对其的影响都是潜移默化、 痕迹深远。就像庄老师书中写的,他做过家访、开过班会、个别交流等等,通过自己的教育方式,全心全意地帮助自己的学生, 让自己的“琐碎教育”带给学生更多的温暖、自信、阳光、信任?,显然,教师教育水平优劣、责任意识强弱都将严重影响学生这本“书”质量高低。 高明的教师,其学生相对聪慧;负责的教师,其学生相对谨慎;大气的教师,其学生相对豪放;大爱的教师,其学生相对灵媚 ?是呀,每个学生都是活生生的独特生命体, 他们的情感、态度、 价值观的发展关系在教师身上,教师的担子不轻呀!因此,我们老师要用真心、 耐心、恒心去读每一个学生的这一本书,尽可能的看清学生的内心世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营销创新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