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成考(专升本)-大学语文(专升本)考试全真模拟卷45(附答案带详解)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05140600 上传时间:2023-09-20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5.8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成考(专升本)-大学语文(专升本)考试全真模拟卷45(附答案带详解)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22成考(专升本)-大学语文(专升本)考试全真模拟卷45(附答案带详解)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22成考(专升本)-大学语文(专升本)考试全真模拟卷45(附答案带详解)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22成考(专升本)-大学语文(专升本)考试全真模拟卷45(附答案带详解)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22成考(专升本)-大学语文(专升本)考试全真模拟卷45(附答案带详解)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成考(专升本)-大学语文(专升本)考试全真模拟卷45(附答案带详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成考(专升本)-大学语文(专升本)考试全真模拟卷45(附答案带详解)(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2成考(专升本)-大学语文(专升本)考试全真模拟卷(附答案带详解)1. 问答题:(三)阅读司马迁垓下之围中的一段文字,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项王则夜起,饮帐中。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1.请说明文中四个“之”各自的含义。之:_之:_之:_之:_2.项王的诗反映出他怎样的复杂心态?3.从这段文字中可以引申出哪个成语?答案: 本题解析:1.

2、之:指代项王的军队。之: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之:指代骏观骓。之:指代项王的歌。2.豪气冲天的自负、时运不济的绝望、无力回天的悲怆、儿女情长的留恋。3.四面楚歌。2. 问答题:(二)阅读礼记的礼运篇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2426小题。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闲,是谓大同。1.“大同”对待财力的态度是什么?带来的结果又是什么?2.这段文字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3.“大同”是指什么?答

3、案: 本题解析:1.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外户不闭。2.排比、对偶。3.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3. 问答题:阅读李将军列传中的一段文字,回答问题:太史公曰:传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其李将军之谓也 余睹李将军,悛悛如鄙人,口不能道辞。及死之日,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衷。彼其忠实心诚信于士大夫也。谚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此言虽小,可以谕大也。(1)这段选文中,作者概括了李广哪些性格特点(2)这段选文对李广的刻画中哪些属于侧面描写(3)“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的原意和在本文中的含义分别是什么答案: 本题解析:(1)其身正,忠实,悛悛如鄙人

4、,口不能道辞。 (2)及死之日,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哀。桃李不言,下自成蹊。(3)“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的原意是:桃树、李树虽然不会讲话,但是由于它们果实的存在,人们自然会来到这里,下面自然而然会形成一条小路。在本文中的含义是:用来比喻李广人格的伟大和战功的卓著。李广虽然口不能道辞,自首不得封侯,但他一生转战疆场,智勇双全,战功卓著,体恤部下,效忠国家,以实际行动获得了大家的称赞与敬佩。?4. 问答题:阅读前赤壁赋全文后回答:(1)怎样理解这篇赋主客对话、抑客伸主(贬抑客人的主张,伸张主人的主张)的特征(2)本文的写作背景是什么(3)本文反映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掌握感情发展线索,据此划分段落

5、,并概述每段大意。(4)分析本文主客对话所反映出来的作者的思想矛盾。答案: 本题解析:(1)主客问答是汉大赋中经常采用的一种方式,其中往往是客人说出一套,有理有据,显得很雄辩,而主人则后发制人,说出一套更玄妙的道理。这种主客对话,互相补充,互相生发,妙趣横生。本文也采用这一方式,设主客问答。其中客人所说的代表了作者思想的一面,而主人所说的代表了其思想的另一面。其中主人说服了客人,客人对主人的议论表示心悦诚服地接受,表明其思想上的矛盾达到了统一。 (2)这篇赋作于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七月。三年前,作者因作诗讽刺新法,被捕入狱,虽免一死,却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生活窘迫,没有自由。他在政治失意

6、、思想苦闷的情况下,寄情诗酒,放浪山水,作赋以表现其对人生的达观看法。(3)这篇赋形象地表现了他的思想矛盾、对人生的思考以及由悲到喜的感情转化过程。作者以庄子的齐物思想(主要是相对主义)来解释人生,表现出随遇而安的旷达的人生态度。全文共五个自然段,以作者感情由乐到悲,再由悲到乐的变化为线索,可分为三个层次:一段为第一个层次,写作者因泛舟江上而产生的自由快乐之感,仿佛“遗世独立”,“羽化登仙”。第二段、第三段为第二个层次,写作者因客人听到洞箫的呜咽之声而引出客人关于人生无常的议论。表现了作者对人生态度悲观的一面。第四段、第五段是对前一种态度的否定,引入庄子齐物的思想,阐述“变”与“不变”的道理,

7、主张应采用一种委运自然、尽量享受大自然的生活态度。(4)本文设了主客问答,反映了作者内心矛盾的两个方面。客人的观点,表现了作者内心的悲观的一面,而主人的观点反映了作者思想乐观的一面。客人说的是他内心的烦恼,而主人所说的是对这种烦恼的超越。最后客人欣然接受了主人的观点,说明了他内心的矛盾得到了统一,有了完美的答案。5. 问答题:阅读小说片段,回答问题:现在的七斤,是七斤嫂和村人又都早给他相当的尊敬,相当的待遇了。到夏天,他们仍旧在自家门口的土场上吃饭;大家见了,都笑嘻嘻的招呼。九斤老太早已做过八十大寿,仍然不平而且康健。六斤的双丫角,已经变成一支大辫子了;伊虽然新近裹脚,却还能帮同七斤嫂做事,捧

8、着十八个铜钉的饭碗,在土场上一瘸一拐的往来。(1)在小说的结尾的场面描写中,作者用了什么样的描写方法(2)这种描写方法对于深化小说的主题起到了什么作用(3)这段文字中,“九斤老太康健”“六斤新近裹脚”“十八个铜钉的饭碗”具有何种象征意义答案: 本题解析:(1)细节描写、场面描写。 (2)这段文字是小说的结尾,它写的是辫子风波过后,一切又恢复了原样的场面。作者用细节描写和场面描写主要暗示中国农村在辛亥革命后没有发生根本的变革。这种状况若不改变,封建复辟势力还会卷土重来,类似于辫子风波的事件还会不断上演,从而深化了作品要唤醒民众和揭示旧思想仍钳制着人们灵魂的启蒙与批判的主题。(3)“九斤老太康健”

9、象征农村的旧貌没有什么变化。“六斤裹脚”象征着农村年轻的一代在走前辈走过的老路。“十八铜钉的饭碗”象征着人们仍在贫穷落后之中,修补几千年来的传统旧习,沿袭传统。?6. 问答题:阅读下面一段课文,回答下列问题:杜陵叟,杜陵居,岁种薄田一顷余。三月无雨旱风起,麦苗不秀多黄死。九月降霜秋早寒,禾穗未熟皆青干。长吏明知不申破,急敛暴征求考课。典桑卖地纳官租,明年衣食将如何 剥我身上帛,夺我口中粟,虐人害物即豺狼,何必钩爪锯牙食人肉!不知何人奏皇帝,帝心恻隐知人弊。白麻纸上书德音,京畿尽放今年税。昨日里胥方到门,手持尺牒榜乡村。十家租税九家毕,虚受吾君蠲免恩!(1)解释这段文字中画横线字的含义。秀:申破

10、:考课:放:尺牒:榜:(2)试分析诗中人称转换有何作用(3)阅读全诗,分析诗的层次。(4)概括这首诗的主题思想。(5)举例说明诗中所用的修辞方法。答案: 本题解析:(1)秀:吐穗开花。申破:向上级申报,道破真情。考课:考核地方官吏的政绩以定升降。放:免。尺牒:传达皇帝敕令的公文。榜:张贴。 (2)这首诗开头是以第三人称叙述杜陵的一位老翁种地而受到灾害,可是随着叙述的深入,当讲到没有收成却依旧纳税,造成衣食无着后,感情渐趋激烈,直接变成了杜陵叟的愤怒控诉,“剥我身上帛,夺我口中粟,虐人害物即豺狼,何必钩爪锯牙食人肉!”这一从第三人称到第一人称的转变,是感情发展的必然,给人以更加切实的感受,是作者

11、内心感情的真实流露,表现了作者强烈的是非观念。(3)本诗共分四个层次。开头至“禾穗未熟皆青干”,写农夫遇到春旱秋冻,没有收成。 第二层从“长吏明知不申破”至“明年衣食将何如”,揭露地方官为了自己的政绩考核,依旧横征暴敛,百姓只好破产,典树卖地完成租税,一下子陷入了衣食无着的困境。“剥我身上帛”至“何必钩爪锯牙食人肉”,为第三层,直接指斥压榨百姓的官吏就是吃人的豺狼。最后八句为第四层,写皇帝下诏免税,可等到命令发到百姓手中,绝大部分的百姓已经破产,只得了一个接受皇恩的虚名。(4)这首诗的主题思想是借杜陵叟的遭遇,反映当时官吏在灾年仍然上瞒下欺、勒索租税的黑暗现象,讽刺皇帝的仁慈只是使百姓虚受其恩

12、。(5)“虐人害物即豺狼,何必钩爪锯牙食人肉!”白居易把那些只管自己升官不顾百姓死活的贪官污吏比喻成“钩爪锯牙食人肉”的“豺狼”,对他们进行严厉痛斥;同时运用反问的语气,使得激愤之情跃然纸上。7. 问答题:(二)阅读陌上桑中的首段,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罗敷喜蚕桑,采桑城南隅。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1.这段文字是从哪两个角度来突显罗敷美貌的?2.这首诗为什么要在开篇极力渲染罗敷的美貌?3.这首诗属于哪种诗体?答案: 本题解析

13、:1.正面描写罗敷的服饰,侧面描写观者的反应。2.一方面突出了罗敷形象的美好,另一方面也为下文情节的发展作了铺垫。3.乐府诗。8. 问答题:阅读下面一段课文,回答下列问题:远虽材若不及巡者,开门纳巡,位本在巡上,授之柄而处其下,无所疑忌,竟与巡俱守死,成功名,城陷而虏,与巡死先后异耳。两家子弟材智下,不能通知二父志,以为巡死而远就虏,疑畏死而辞服于贼。远诚畏死,何苦守尺寸之地,食其所爱之肉,以与贼抗而不降乎 当其围守时,外无蚍蜉蚁子之援,所欲忠者,国与主耳,而贼语以国亡主灭。远见救援不至,而贼来益众,必以其言为信,外无待而犹死守,人相食且尽,虽愚人亦能数日而知死处矣。远之不畏死亦明矣!(1)解

14、释这段文字中画横线字的含义。通知:辞:(2)将“城陷而虏,与巡死先后异耳”译成现代汉语。(3)将“远之不畏死亦明矣”译成现代汉语。(4)这一段为许远辩诬采用了什么写法答案: 本题解析:(1)通知:通晓。辞:说了的话。 (2)“城陷被俘,只是与张巡死的先后不一样。”(3)“许远不怕死也就很明确了。”(4)叙议结合。9. 问答题:阅读下面一段课文,回答下列问题: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 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1)解释这段文字中画横线字的含义。结庐:喧:尔:(2)分析这首诗融写景、抒情、说理为一体的特色。(3)分析这首诗写景句子所表现出来的思想感情。(4)这首诗的主题是什么(5)如何理解这首诗平淡淳美的风格答案: 本题解析:(1)结庐:建造住宅。喧:喧闹。尔:做到这样。 (2)这首诗虽然只有十句,但其中却有说理,有写景,有抒情,恰当地表现了诗人非常细微的内心感受。诗的开头四句和末尾二句说理,中间四句写景。但说理中也有景物描写,如“心远地自偏”,虽是说理却给人以很强的形象感。说理中也有抒情,如“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就洋溢着诗人喜悦的心情。同时,中间的四句虽然写的是天气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