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品收藏之明清石雕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05107642 上传时间:2023-10-10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8.1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艺术品收藏之明清石雕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艺术品收藏之明清石雕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艺术品收藏之明清石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艺术品收藏之明清石雕(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明清时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由动乱、复苏、繁荣又走向崩溃的最后 一轮循环的周期,当时的建筑艺术,还是沿着古典艺术析传统向前发 展,从而形成了中国古代建筑艺术史上的最后一座高峰。艺粹网介绍 明代的宫苑、陵邑的规模都十分宏大,附丽其中的建筑石刻艺术也取 得了不少创新的成就。清肛的离宫园林,更是在规模质量上超过了明 代。石刻华表古已有之,但明代天安门的白石华表却自有其时代的特 点和艺术成就。艺粹网认为,它是以多种雕刻手法塑造的空前建筑装 饰,华表柱身的主体龙纹,以压地隐起的浅浮雕刻画出蟠曲而上的龙 形,间夹以云纹华饰,使得华表瑰丽而庄严,其柱头上满饰异彩纷呈 的透雕云朵,莲瓣石盘上饰以圆雕的雄狮。其下还有

2、华丽的八角座, 围以雕刻精致的龙纹栏板和雕刻有狮子的望柱。综观华表的总体造 型,它是在传统形式基础上的升华,同时我们也看到,华表本质上也 是中西文化合璧的完美象征。事实上,故宫主殿的台基、阶梯栏杆、 走道、中庭、石桥,皆为各种石雕艺术形式有机组合。这些石雕是乾隆二十五年下令凿去原有的明代纹饰后重新雕刻 而成的。不过,从现有的石栏杆边饰花纹,我们仍可看出明清故宫石 雕还是承袭了宋元以来的装饰纹样和技法。据艺粹网综观明清的皇宫 园林,其建筑石刻运用的广泛,可说是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它们雄 辩地反映了一个事实,那就是世界上最优秀最伟大的建筑都离不开石 雕装饰构件。在清代的皇家园林中,圆明园是被称为“

3、万园之园”的伟大园林。如今我们从园中废墟残存的石雕建筑遗迹,仍可窥视到这 座绝冠古今的园林建筑艺术的一些风貌。明清建筑广泛运用石刻艺术 形式的例子,可说是不胜枚举。如众所周知的北京天坛,那是明清两朝皇帝祭天与祈祷丰年的场 所,其主体建筑之下的基座、白石圆坛、石构件上都雕刻有十分精丽 的装饰。它们都是在朝廷官府的控制之下,为适应封建统治以及奢侈 豪华的生活等各种需要创作的,这在陵墓建筑上也反映得十分突出。明清石雕的宗教色彩。元明清王朝的石刻艺术成就辉煌灿烂,细 审之,我们察觉到其中仍具有十分浓厚的宗教色彩。绝大多数的佛教造像,自唐代以后就日趋中国化了,作品中的衣 饰、背景、用具皆与云冈造像为代表的早期风格样式相去甚远。明清 时期,各地佛教、道教塑像盛行泥塑,石刻造像就相对衰落了。西藏 地区逐渐成了佛教的胜地,佛教艺术包括雕塑也蔚成大观。但后者取 材庞杂,佛教石雕较少,且受到印度古佛教艺术的较多影响,因而其 雕刻艺术具有区别于最高统治者的尊崇。明清时期,作为案头摆设的小型装饰性石雕更为常见,题材以观 音菩萨、罗汉、达摩、寿星、八仙之类为主,已经从神坛走向了千家 万户,成为人们喜闻乐见的民间艺术形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