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危险源控制措施和方案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05098471 上传时间:2023-01-13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5.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重大危险源控制措施和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重大危险源控制措施和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重大危险源控制措施和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重大危险源控制措施和方案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重大危险源控制措施和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重大危险源控制措施和方案(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重大危险源控制措施和方案 为避免工程安全事故的发生,最大限度的减少损失和消除影响,根据公司所承担的工程任务特点,以及对施工现场危险因素识别,针对宝湖湾工程危险性较大的深基础土方工程、脚手架、塔式起重机、消防安全等分部分项工程制定本控制措施。 1、深基础土方工程控制措施 深基础土方工程是指挖掘深度超过1.5m的沟槽和深度超过5m(含5m)的土方工程。 为了减少基坑荷载,基坑周边应严禁搭设施工临时用房,不得堆放建筑材料和弃土,不得停放大型施工机具和车辆。施工机具不得反向挖土,不得向基坑周边倾倒生活及生产用水。 (2)对基坑发生整体或局部土体滑塌失稳的控制。应在有可能条件下降低坡顶卸载,加强未滑塌区

2、段的监测和保护,严防事故继续扩大。 (3) 对回填土、杂土部位地面开裂塌陷的控制。针对土质情况放大开挖边坡或加支护锚喷,对有地下水的部位采取明排水或打降水井。 2、脚手架控制措施 因地基沉降引起的脚手架局部变形。在双排架横向截面上架设八字戗或剪刀撑,隔一排立杆架设一组。八字戗或剪刀撑下脚必须设在坚实、可靠的地基上。 脚手架赖以生根的悬挑钢梁挠度变形超过规定值。应对悬挑钢梁后锚固点进行加固,钢梁上面用钢支撑加U形托旋紧后顶住屋顶。预埋钢筋环与钢梁之间有空隙,须用马楔备紧。吊挂钢梁外端的钢丝绳逐根检查,全部紧固,保证均匀受力。 脚手架卸荷、拉接体系局部产生破坏。要立即按原方案制定的卸荷、拉接方法将

3、其恢复,并对已经产生变形的部位及杆件进行纠正。如纠正脚手架向外张的变形,先按每个开间设一个5t倒链,与结构绷紧,松开刚性拉接点,各点同时向内收紧倒链,至变形被纠正,做好刚性拉接,并将各卸荷点钢丝绳收紧,使其受力均匀,最后放开倒链。 3、塔式起重机控制措施 塔式起重机是指在施工现场使用的,符合国家标准的自购或者租用的塔式起重机。 塔吊出轨与基础下沉、倾斜: 应立即停止作业,并将回转机构锁住,限制其转动。 根据情况设置地锚,控制塔吊的倾斜。 用两个100t千斤顶在行走部分将塔吊顶起(两个千斤顶要同步),如是出轨,则接一根临时钢轨, 将千斤顶落下,使出轨部分行走机构落在临时道上开至安全地带。如是一侧

4、基础下沉,将下沉部位基础填实,调整至符合规定的轨道高度落下千斤顶。 塔吊平衡臂、起重臂折臂: 塔吊不能做任何动作。 按照抢险方案,根据情况采用焊接等手段,将塔吊结构加固,或用连接方法将塔吊结构与其它物体联接,防止塔吊倾翻和在拆除过程中发生意外。 按抢险方案规定的顺序,将起重臂或平衡臂连接件中变形的连接件取下,用气焊割开,用起重机将臂杆取下。 按正常的拆塔程序将塔吊拆除,遇变形结构用汽焊割开。 塔吊倾翻: 采取焊接、连接方法,在不破坏失稳受力情况下增加平衡力矩,控制险情发展。 选用适量吨位起重机按照抢险方案将塔吊拆除,变形部件用气焊割开或调整。 锚固系统险情: 将塔式平衡臂对应到建筑物,转臂过程

5、要平稳并锁住。 将塔吊锚固系统加固。 如需更换锚固系统部件,先将塔机降至规定高度后,再行更换部件。 塔身结构变形: 将塔式平衡臂对应到变形部位,转臂过程要平稳并锁住。 根据情况采用焊接等手段,将塔吊结构变形或断裂、开焊部位加固。 落塔更换损坏结构。 4、消防安全控制措施 对易燃易爆物品的消防安全控制措施。 项目经理部应根据工程的具体情况制定消防保卫方案,建立健全各项消防安全制度和安全施工的各种操作规程; 油漆、稀料等易燃易爆物品要单独存放; 不得在仓库存放任何其他的易燃易爆材料; 工程内严禁吸烟,使用各种明火作业应得到消防保卫部门的批准;要配备充足消防器材。 对临时线路的消防安全控制措施 低压线路的铺设要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施工,由正式的电工安装临时用电线路和临时用电灯泡,其他任何施工人员不得随意在线路上私拉乱接照明灯泡,临时用电的闸箱非正式电工不得随意拆改箱内的线路。 临时线路的架设高度应符合要求。 各工种的机械设备的线路不得有破损,线路的接头应符合要求,不得使用损坏的插头。 施工期间电工操作人员要每天对线路和闸箱进行巡视、检查。 对氧气瓶、乙炔瓶消防安全控制措施氧气瓶、乙炔瓶不得靠近热源和电器设备,施工作业时要与明火点保持10 m的距离。氧气瓶与乙炔瓶的距离应保持在5 m以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