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荆州市公安县2017-2018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05097482 上传时间:2024-02-04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1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北省荆州市公安县2017-2018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湖北省荆州市公安县2017-2018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湖北省荆州市公安县2017-2018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湖北省荆州市公安县2017-2018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湖北省荆州市公安县2017-2018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湖北省荆州市公安县2017-2018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北省荆州市公安县2017-2018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7-2018学年度上学期(高二)期中考试语文试卷本试卷共10页。全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第卷 阅读题(7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9分,每小题3分)不可无“我”艺术活动,不管是创作也好,欣赏也好,总离不开一个“我”。在艺术活动中要是抽去了“我”,抽去了个人的思想感情,就不成其为一种艺术活动,也就不会有感染人、影响人的艺术效果了。当然,离不开“我”,并不是只有“我”。“我”,是时时处在“非我”的包围影响中的“我”。所谓“非我”,就是“我”以外的一切人以及包围着“我”的客观现实。文学艺术总应该是生活现实的反映,而不能只是作者的自我表现。但

2、文学艺术的反映,不同于其他形式的反映,它必须是具体的、形象的反映。不使自己化为张三李四,不感受体验着张三李四的思想感情,就写不出张三李四来;不使自己融入客观现实之中,不呼吸着客观现实的气息,不感受着客观现实的脉搏,就写不出生动的客观现实来。所以,创作者首先必须要有一个使“我”化为“非我”的过程。另一方面,文艺作品之所以要写出张三李四等人物来,要反映客观现实,又不是无所为的,不是为写张三李四而写张三李四,为反映客观现实而反映客观现实;它是有目的的,它是为感染人、打动人而写张三李四,为影响现实改造现实而反映现实的。所以,艺术家又不能使自己完全化为张三李四,完全没入客观现实之中,而一定仍要不失“我”

3、之所以为“我”,要能在对张三李四的描写中,在对客观现实的反映中,表现出“我”的鲜明的是非爱憎之感来。所谓要在“非我”之中表现“我”,无非就是要在作品中渗入作者自己的思想感情。而这,我认为正是创作的主要之点。创作者正是为了要表现他对周围人物、对客观现实的态度,表现他对社会的歌颂或抗争,才来进行创作的。所以,在创作活动中,决不可无“我”。表演艺术最能说明这种创作的辩证法。俗话说“装龙像龙,装虎像虎”。演员演岳飞就应该像岳飞,演秦桧就应该像秦桧。但只是像岳飞像秦桧,而不能也不应该使自己就变成岳飞变成秦桧,演员不应该完全丢掉自己。他仍应该让人透过他的表演,感知到他对他所演的角色的爱憎感情,而完成他的最

4、高任务。对于欣赏者来说,他所面对的是一件艺术品,是一个艺术世界,要能欣赏它,首先必须走进这个世界中去。不跑进去,而只站在外面,站在旁边,那是既不能领会作品中人物的思想感情,也不能领会作者创作的意图和甘苦的。但是叫你跑进去,并不就是叫你完全跟着作品中的人物跑,把作品中人物的思想感情当作你自己的思想感情。也不是叫你完全听任作者的摆布,对他所表现的是非爱憎态度表示绝对的顺从。而是应该走进这个世界,又不能迷失在这个世界之中,要发现这个艺术世界与现实世界的联系,要能在这个“非我”世界中,找回你的自我来,要对作品中人物的所作所为,对作者所灌注在作品中的是非爱憎之感,表示出你个人的独立的态度来,显示出你的鲜

5、明的个性“我”来。所以,在欣赏活动中,也不可无“我”。艺术活动不可无“我”这一特点,可以最鲜明地从无论是创作还是欣赏,都首先要有一个体验的过程上看出来。对于创作者来说,不但在他提笔之前,必须先有丰富的生活、真切的体验;就是在他提笔之后,他的思维过程、创作过程,也还同样是体验的过程。他必须有一种如同身临其境、亲见其人的感觉,才能进行创作。对于欣赏者来说,他要是不能首先体验创作者所灌注在这一作品中、灌注在他的人物身上的思想感情,他就不能领会欣赏这一作品。而他的领会欣赏的过程,同时也就是体验的过程,至少是同体验的过程不可分的。总之,要是没有真实的体验,缺乏一种“感同身受”的态度,不把“我”浸染于其间

6、,那是艺术的门外汉,是既谈不上创作,也谈不上欣赏的。(选自钱谷融文论选,有删改)1下列说法中,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对文学艺术创作者来说,文学艺术作品既是以艺术形象反映客观现实,也是在艺术世界中表现“我”。B艺术活动中不可无“我”,从表演艺术上来说,就是“装龙像龙,装虎像虎”,甚至使自己变成龙变成虎。C在艺术创作中,要在“非我”中表现“我”,就是要体现出作者的爱憎感情与思想态度。D在艺术欣赏中,表示出你的独立思考和爱憎感情,就是从“非我”的世界中找回了“我”。2根据文意,下列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在琵琶行中,白居易叙写琵琶女的遭遇,感慨“同是天涯沦落人”,这是创作者在“

7、非我”中表现了“我”。B创作者必须要有一个使“我”化为“非我”的过程,演员演岳飞像岳飞,演秦桧像秦桧,就是从“我”进入“非我”。C清代一女子迷恋红楼梦中的林黛玉,最终抑郁成疾而死,这是她在欣赏活动中迷失了“我”。D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一千个人眼里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是欣赏者在“非我”中迷失了“我”。3下列对原文观点的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艺术活动中不可无“我”,无论是创作还是欣赏,首先都要有一个体验的过程,要是没有真实的体验,缺乏一种“感同身受”的态度,那是艺术的门外汉。B艺术活动中不可无“我”,因此对于创作者来说,必须有丰富的生活、真切的体验才能进行创作,要在作品中渗入作者自

8、己的思想感情。C艺术活动中不可无“我”,因此对于欣赏者而言,只要表现出个人的独立态度和鲜明个性,就一定能发现艺术世界与现实世界的联系。D艺术活动中不可无“我”,因此读书就是我阅读、我体会、我理解;吸收什么、摒弃什么,都有一个“我”。(二)阅读下面文章,完成4-6题。(14分)白 发 冯骥才人生入秋,便开始被友人指着脑袋说:呀,你怎么也有白发了?听罢偶尔笑答一句:因为头发里的色素都跑到稿纸上去了。就这样,嘻嘻哈哈、糊里糊涂地翻过了生命的山脊,开始渐渐下坡来。或者再努力,往上登一登。对镜看白发,有时也会认真起来:这白发中的第一根是何时出现的?为了什么?思绪往往会超越时空,一下子回到了少年时那次同母

9、亲聊天,母亲背窗而坐,窗子敞开着,微风无声地轻轻掀动母亲的头发。忽见母亲的一根头发被吹立起来,在夕照里竟然银亮银亮,是根白发!这根细细的白发在风里柔弱摇曳,却不肯倒下,好似对我召唤。我第一次看见母亲的白发,第一次强烈地感受到母亲也会老,这是多可怕的事啊!我禁不住过去扑在母亲怀里。母亲不知出了什么事,问我。她用力想托我起来,我却紧紧抱住母亲,好似生怕她离去。事后,我一直没有告诉母亲这究竟为了什么。最浓烈的感情难以表达出来,最脆弱的感情只能珍藏在自己心里。如今,母亲已是满头白发。但初见她白发的感受却深刻难忘。那种人生感叹,那种凄然,那种无可奈何,正像我们无法把地上的落叶抛回树枝上去。当妻子把一小酒

10、盅染发剂和一枝扁头油画笔拿到我面前,叫我帮她染发时,我心里一动,怎么,我们这一代生命的森林也开始落叶了?我瞥一眼她的头发,笑道:不过两三根白头发,也要这样小题大做?可是待我用手指撩开她的头发,我惊讶了,在这黑黑的头发里怎么会埋藏这么多的白发!我竟如此粗心大意,至今才发现才看到。也正是由于这样多的白发,才迫使她动用这遮掩青春衰退的颜色,可是她明明一头乌黑而清香的秀发呀,究竟怎样一根根悄悄变白的?是在我不停歇的忙忙碌碌,侃侃而谈中,还是在我不舍昼夜的埋头写作中?是那些年在大地震后寄人篱下的茹苦含辛的生活所致?还是为了我那次重病内心焦虑而催白的? 黑发如同绿草,白发犹如枯草;黑发像绿草那样散发着生命

11、诱人的气息,白发却像枯草那样晃动着刺目、凄凉的,枯竭的颜色。我怎样做才能还给她一如当年那一头美丽的黑发? 一次,我把剩下的染发剂交给她,请她也给我的头发染染。这一染,居然年轻许多!谁说时光难返,谁说青春难再。就这样我也加入了用染发剂追回岁月的行列。谁知染发是件愈来愈艰难的事情。开始时精心细染,不肯漏掉一根。但事情忙起来,没有闲暇染发,只好任由它花白,染又麻烦,不染难看,渐而成了负担。这日,邻家一位老者来访。这位老者阅历深、博学,又健朗,鹤发童颜,很有神采。他进屋,正坐在阳光里。一个画面令我震惊,他不单头发通白,连胡须眉毛也一概全白,在强光的照耀下,蓬松柔和,光亮透明,宛如银丝,真是美极了!我禁

12、不住说,将来我也修炼出您这一头漂亮潇洒的白发就好了,现在的我,染和不染,成了两难。老者听了,朗声大笑,然后对我说:小老弟,你挺明白的人,怎么在白发面前糊涂了?孩童有稚嫩的美,青年有健旺的美,你有中年成熟的美,我有老来恬淡自如的美。这就像大自然的四季,春天葱茏,夏天繁盛,秋天斑斓,冬天纯净。各有各的美感,谁也不必羡慕谁,更不能模仿谁,模仿必累,勉强更累。人的事,生而尽其动,死而尽其静,听其自然。 我听罢,顿觉地阔天宽,心情快活。摆一摆脑袋,头上花发来回一晃,宛如摇动一片秋光中的芦花。 (有删改)4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 文章写我第一次看见母亲

13、的白发的情景,主要运用细节描写,虽寥寥数语, 却有摄人心魄的力量,表达了我对母亲的情感。B 人生入秋,“我”也有白发了。 由此,“我”联想到了母亲的白发,感慨于妻子的白发,启发于老者的白发。C 作者起初将白发比作“落叶”、“枯草”, 文末却比作“芦花”, 采用了欲扬先抑的表现手法。D 本文语言含蓄, 却富有诗情画意和哲理, 文雅又不失诙谐幽默, 高超的语言技巧增强了文章的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5 文章以“白发”为题,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说明。(5分)6 文章写到了母亲的白发,妻子的白发,老者的白发,分别反映了作者怎样的心情,给你怎样的生命感悟?请结合作品进行概括。(6分)(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

14、成7-9题。(12分) 材料一:街头随机问一句,王者荣耀是什么,想必多半人都知道这是一款多人在线战术竞技游戏(即MOBA)。游戏中,五路、三路或一路英雄在地图上施展技能、提升等级、互相厮杀,并以率先摧毁敌方基地的水晶塔为最终目标。时常看到在餐厅、电影院门前,三五个年轻人聚在一起低着头拨弄着手机,那十有八九是一起“开黑”(组队开始游戏)了,并且不时能听到“我一个技能一千血”之类的游戏台词。根据2017年4月腾讯互动娱乐年度发布会上公布的数据,王者荣耀累计注册用户超过2亿,成为全球用户数最多的MOBA手游,根据腾讯方面的数据,其日活跃用户达5000万。厦门海沧延奎小学六年级班主任谢美兰在班上做过一

15、个小调查,发现全班41名同学里,有一半孩子在玩这款游戏。一些家长质疑说,大量中小学生沉迷于这款游戏,甚至有媒体报道称,该款游戏过半用户是中小学生。腾讯方面对“过半用户是中小学生”的质疑予以了否认。市场研究机构极光大数据发布的王者荣耀研究报告显示,14岁以下用户占3.57;15岁19岁的占22.2。对于记者采访时提出的该游戏18岁以下用户数据信息,腾讯方面未予回复,并表示从未发布过此类官方数据。(摘自新华社:“王者荣耀”还是“王者农药”:健康游戏不止于防沉迷)材料二:“荆轲就是女的!”谈及历史人物荆轲,在天津市蓟州区上小学三年级的王龙(化名)言之凿凿,言语间都快跟记者急眼了。王龙对荆轲的了解,基于手机游戏王者荣耀。王者荣耀作为即时对战类游戏,其中的游戏角色多为历史人物,如荆轲、诸葛亮、武则天等。在使用这些历史人物的同时,这款游戏还给这些历史人物设定了一些新的职位与身份。在这款游戏中,英雄分为坦克、战士、法师、刺客、射手、辅助六类。不同的历史人物有不同的分类,游戏中可以查看各种英雄角色的介绍。比如,游戏中有名为“李白”的英雄角色,这个角色是这样定义的:李白,青莲剑仙,定位:刺客战士,擅长:突进收割。不仅仅是李白,许多历史人物都被重新赋予了新的定位,还有如诸葛亮、扁鹊变成了法师,虞姬、李元芳变成了射手。王者荣耀中的英雄角色还有各种造型,如刘备的造型是使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