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二章182011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05080399 上传时间:2023-05-16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3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孟子二章182011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孟子二章182011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孟子二章18201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孟子二章18201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8、孟子二章【学习目标】1.能够结合语境准确说出课文中文言词语的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现象的意思并能结合语境辨别、说出词类活用的现象。 2.能够把文言句子准确翻译成现代汉语,并能辨析、总结课文涉及的判断句、倒装句这两种文言句式的特点。3.在熟读的基础上讨论,能辨析出作者的说理思路,并能判断出所使用的论证方法及作用。【学法指导】1.熟读课文,能够准确、流利的背诵。2.结合课下注释及工具书疏通文意。3.在此基础上,分组讨论课文内容,进一步孟子散文的特点及政治主张。【预习导学】孟子,名 (“孟子 是人们对他的敬称),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辩论家。是继孔子以后 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孔子合

2、称“ ”,并有“亚圣 之称。他主张“ 、 ”。孟子是 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也是先秦诸子散文中极有影响的著作。孟子一书记述了孟子的言行、政治主张、哲学主张及个人修养。孟子与 、 、 合称“四书”。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一、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七里之郭 城非不高也 池非不深也 委而去之域民 固国 威天下 亲戚畔之三里之城,七里之郭 环而攻之而不胜 委而去之 寡助之至以天下之所顺二、翻译下列重点句子,注意加点字的意思。(1)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2)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3)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4)寡助之至,亲戚畔之。(5)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三

3、、学习研讨1、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这篇短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中心论点提出后作者列举了哪两个例子进行论证?3、后来作者在谈治国时得出怎样的结论?4、应该怎样看待孟子的“人和”的主张?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给下列加点字注音。畎亩 ( ) 傅说 ( ) 胶鬲 ( ) 拂士 ( )二、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行拂乱其所为 曾益 人恒过 衡于虑 而后作 法家拂士 三、翻译下列重点句子,注意加点字的意思。(1)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2)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

4、声而后喻。(3)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4)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四、学习研讨1、第1段文字中,作者一共列举了几个人物?这几位人物有什么共同的特点?2、作者认为要成就人才必须经历哪些磨难?作者从哪几个方面进行阐述?3、本文主要阐述了作者的什么观点?4、本文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5、与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比较,两文在论证思路上有何异同?试作具体分析。 五、拓展延伸1、“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你还知道哪些与此意思相关的名句?有哪些事例可以证明这一道理?2、孟子认为人才是在艰苦环境中造就的,现在有人认为“顺境也能出人才 。对此,你同意哪种观点,举例谈谈你的看法。【聚焦中考】

5、一、阅读下面甲、乙两个语段,完成下列题。(共10分) (2006年河南中考)【甲】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 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 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节选自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乙】越王句践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曰:“女忘稽之耻邪? (终灭吴) (节选自史记) 注:句践:即勾践。春秋时越国国君,于公元前494年被吴王夫差大败于会稽,被俘,释放回国后,卧薪尝胆,发愤图强,于公元

6、前473年灭掉吴国。焦思:焦虑思考。胆:即胆囊,胆汁极苦。 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1)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作: (2)人恒过然后能改 恒: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注意加点词。(2分) 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 3、孟子认为,一个国家要想避免“亡” 的命运,必须具备哪些条件?(2分) 4、勾践灭吴的故事,印证了孟子的哪些说法?现在社会安定,经济繁荣,人民安居乐业,“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的说法是否还有现实意义?请简要谈谈你的认识。(4分) 二、比较阅读甲、乙两则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10分) 。(2010年四川南充)【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

7、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选自孟子告子下)【乙】吴既赦越,越王勾践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曰:“女忘会稽之耻邪?”身自耕作,夫人自织;食不加肉,衣不重采,折节下贤人,厚遇宾客;振贫吊死,与百姓同其劳。终灭吴。(选自史记) 1、用“”给下面句子划出朗读节奏。(1分) 舜发于畎亩之中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2分) 曾益其所不能( ) 人恒过然后能改( ) 吴既赦越 ( ) 与百姓同其劳( )3、翻译下列句子。(2分) 女忘会稽之耻邪? 翻译: 4、甲文首段列举古代六位贤士的事例,是为了说明 的道理,文中的中心论点是 。乙文故事可以用成语 来概括其主要内容。(3分)5、品读甲乙两文,谈谈忧患意识有怎样的现实意义?(2分)【教与学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