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文地质实习报告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05050462 上传时间:2023-10-01 格式:DOCX 页数:42 大小:12.0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水文地质实习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水文地质实习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水文地质实习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水文地质实习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水文地质实习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水文地质实习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水文地质实习报告(4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河 南 城 建学 院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实习报告实 习 类 别: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实习学 院: 土木与交通工程学院 专 业: 都市地下空间工程 班 级 学 号: 学 生 姓 名: 杨青润 指 导教 师: 罗从双 张亚鹏 韩杨完 成 时 间: .06.0 指引教师评语指引教师签字 综合成绩目录一、实习目的与要求- 1 -二、实习时间及地点- 1 -三、主要实习内容- 1 -四、实习内容- 3 -4.1香山寺路线- 3 -4.1.1石英砂岩的认识与鉴定- 3 -4.1.2平原区河流- 4 -4.1.3黄土- 4 -4.1.4洪积物- 9 -4.2白龟湖路线- 10 -4.2.1铁质页岩- 10 -4

2、.3观看视频资料- 12 -4.3.1滑坡- 12 -4.3.2泥石流- 15 -4.3.3崩塌- 17 -4.4参观实验室- 19 -4.4.1云母- 19 -4.4.2长石- 20 -4.5玉皇庙路线- 21 -4.5.1岩层产状- 21 -4.6地质博物馆- 23 -4.6.1嵩阳运动- 23 -4.6.2中岳运动- 25 -4.6.3少林运动- 26 -4.7嵩山之行- 27 -4.7.1嵩山- 27 -4.7.2断层- 29 -4.7.3褶皱- 31 -4.8太子沟隧道- 33 -4.8.1明挖法- 33 -五、实习总结与体会- 37 -一、实习目的与规定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是一门实践

3、性很强且直接面向大自然的学科。要改造和运用自然,一方面必须理解和结识自然。实习的目的就是巩固和深化课堂上的理论知识,使之尽量达到理论和实践的有机结合。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工程地质问题的综合能力。本次实习是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课程的野外结识实习。该次实习规定学生能将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灵活地运用于野外工作之中,对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的常规工作措施、环节,野外工作的基本技能,常用的工程地质问题等,有一种较全面、系统的理解。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实习的目的在于通过实习使学生具有分析、解决在实际工程中浮现的简朴条件下的地质问题的能力。二、实习时间及地点本学期第十四、十五周进行野外实习,时间两周。月2日-6月2

4、日。实习地点为河南省平顶山、登封及其周边区域。三、重要实习内容1.常用岩石类型、岩体构造类型及工程地质特性。岩石类型的鉴别:一方面根据野外岩石的产状判断岩石属于的大类(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然后再从岩石的颜色、矿物成分、含量等具体拟定岩石的具体名称,注意使用某些辅助工具来协助鉴别岩石,如:放大镜、小刀、稀盐酸等。岩石的构造类型辨认:注意观测岩体中构造面(裂隙面、断层面、岩层层面等)发育的状况,涉及发育方位、密度、延伸状况、充填。由此拟定岩体是属于如下哪一类型: a 整体块状构造 b层状构造 c碎裂构造 d 散体构造2.常用堆积物类型及其工程地质特点一方面观测堆积物所处的位置特性,然后结合堆

5、积物的构成,颗粒大小、颗粒表面特性、和下伏基岩的关系等判断是属于那种堆积物(残积物、洪积物、冲积物、坡积物等)3.常用地质构造类型(断层、裂隙、褶皱)(1)结合地形地质图,注意观测岩层的产状,会运用罗盘测量地层的产状三要素。(2)会运用罗盘,皮尺等工具研究裂隙发育状况,可以绘制节理玫瑰花图,并分析节理的发育状况(限度、方向)(3)根据指引教师的指引,观测断层两侧地层产状的变化,地层移动方向,断层面的特性,并由此判断断层的性质(张性、压性、扭性)(4)结合地形地质图,观测地层弯曲变化状况、核部地层、两翼地层、枢纽产状,轴面产状。据此判断褶皱的类型:水平褶皱、倾伏褶皱,直立褶皱、歪斜褶皱、倒转褶皱

6、。4常用地貌类型及场地工程地质特性根据指引教师的指引,观测地貌类型(河流地貌、山岭地貌、岩溶地貌等);根据场地平整状况,岩石的分布以及工程性质,土的类型以及分布状况,场地周边地形复杂限度等初步判断场地的工程地质复杂限度。5常用不良工程地质现象(1)河流的侧蚀作用 注意观测侧蚀方向和建筑物位置的关系。(2)倒塌 注意观测山坡上危岩的发育状况,山脚处岩堆的分布范畴。(3)岩溶 注意观测和描述岩溶的形态特性,岩溶发育和岩性、地质构造、地形、气候的关系;岩溶发育和土木工程的关系。(4)对多种类型堆积物(残积物、冲积物、洪积物、坡积物等)的描述重要注意如下几种方面: 观测堆积物所处的位置和形态特性;b

7、观测堆积物的物质构成,颗粒均匀性,颗粒表面特性;给出堆积物成因类型;d 初步对所观测堆积物的工程性质给出评价。四、实习内容.1香山寺路线4.1.1石英砂岩的结识与鉴定石英砂岩:沉积岩中沉积碎屑岩中的砂岩引,硅石(石英砂岩、石英岩、石英砂、脉石英)中一种。矿石化学成分:二氧化硅730一97.3%,氧化铝09104%,氧化铁0.6267,氧化钙0.0340.043%,五氧化二磷0.003%。吸水率1.01255%,耐火度17161723。铁质胶结石英砂岩见图。 图1 铁质胶结石英砂岩鉴定根据:砂粒岩石的50%;石英砂砂粒的9%。氧化铁胶结成因:浅海砂质沉积物在氧化条件下被高铁氧化物矿物胶结成岩。构

8、造:纹层状构造。构造:中砂状构造。重要成分:石英砂粒,氧化铁胶结物。所属岩类:沉积岩陆源碎屑岩砂岩。4.1.2平原区河流平原区河流:平原地区的水源是地下水和季节性的雨水,水流缓,水面宽,水不深,多河漫滩。平原河流水位和流量变化小,持续时间长,河床多由细沙构成。平原区河流见图2。图2 平原区河流4.1.3黄土黄土,不成层的壤土沉积物,其颗粒大小介于粘土与细砂之间,呈浅黄色或黄褐色,广泛分布于北美、欧洲和亚洲,目前一般觉得重要是由风沉积的,常为钙质并往往含贝壳、骨骼和哺乳动物的牙齿以及碳酸钙结核,有时也含氧化铁结核而形成可大量贮水的优质土壤。黄土指的是在干燥气候条件下形成的多孔性具有柱状节理的黄色

9、粉性土,湿陷性黄土受水浸湿后会产生较大的沉陷。第四纪形成的陆相黄色粉砂质土状堆积物。黄土的粒径从.005毫米0.0毫米,其粒度成分比例在不同地区和不同步代有所不同。它广泛分布于北半球中纬度干旱和半干旱地区。(1) 矿质成分黄土的矿物成分有碎屑矿物、粘土矿物及自生矿物3类。碎屑矿物重要是石英、长石和云母,占碎屑矿物的0,另一方面有辉石、角闪石、绿帘石、绿泥石、磁铁矿等;此外,黄土中碳酸盐矿物含量较多,重要是方解石。粘土矿物重要是伊利石、蒙脱石、高岭石、针铁矿、含水赤铁矿等。黄土的化学成分以SiO2占优势,另一方面为A2O3 、a,再次为e2O3、MgO、O 、Na、Fe、iO2和MnO等。(2)

10、 概况黄土的物理性质体现为疏松、多孔隙,垂直节理发育,极易渗水,且有许多可溶性物质,很容易被流水侵蚀形成沟谷,也易导致沉陷和倒塌。黄土颗粒之间结合不紧,孔隙度一般在40%50%。黄土是指原生黄土,即重要由风力作用形成的均一土体;黄土状沉积是指通过流水改造的次生黄土。中国北方新生代晚期土状堆积物中常用有古土壤分布,尤以黄土高原地区黄土中最为普遍。在黄土古土壤层下部的白色钙质淀积层常以结核形式体现出来。钙结核的形状有长柱状、不规则树枝状及圆球状等,一般长1525厘米,宽50厘米。黄土在北半球各大陆均有分布,以中国北方的黄土最为典型,在黄河中游构成了出名的黄土高原。中国黄土的分布区介于北纬3445之

11、间,呈东西向带状分布,位于北半球中纬度沙漠-黄土带东南部。黄土分布还与东西向山脉的走向大体一致,昆仑山、秦岭、泰山一线以北黄土分布广泛。中国黄土的总面积为 3080平方千米,黄土状沉积的总面积为2440平方千米。其中黄河流域黄土面积为1760平方千米。黄土的厚度各地不一,陕西泾河与洛河流域的中下游地区,最大厚度可达1800米。中国黄土物质重要来自里海以东北纬345的内陆沙漠盆地地区。沙漠盆地中的上升气流将粉尘颗粒输送至高空,进入西风环流系统,随着西风带的高空气流自西向东 、东南飘移,至东经100以东的地区发生大规模沉降。堆积起来的粉尘颗粒,由于生物化学风化作用,发生次生碳酸盐化形成黄土。黄土是

12、优质的土壤。它不仅具有土壤腐殖层、淋溶层、淀积层三层的分层特性,尚有其她土壤所不具有的独特品质。黄土是一种很肥沃的土层,对农业生产极为重要。但植被稀少,水土流失,给农业生产和工程建设都导致严重的危害,需要科学治理。黄土是距今约200万年的第四纪时期形成的土状堆积物。典型的黄土为黄色或棕黄色的尘土和粉沙细粒构成,质地均一,含多量钙质或黄土结核,多孔隙,有明显的垂直节理,无层理,在干燥时较坚硬,被流水浸湿后,一般容易剥落和遭受侵蚀,甚至发生坍陷。黄土重要分布于世界大陆比较干燥的中纬度地带。全世界黄土分布的总面积大概有130万平方公里。国内的黄土的分布,西起甘肃祁连山脉的东端,东至山西、河南、河北交

13、接处的太行山脉,南抵陕西秦岭,北到长城,涉及陕西、山西、宁夏、甘肃、青海等五个省区的20多种县市,面积达54万平方公里,占全国土地面积的百分之六。国内西北的黄土高原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黄土高原,华北的黄土平原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黄土平原。平原区黄土见图3。图 平原区黄土(3) 特性黄土是最新的地质时期(距今约200万年左右的第四纪时期)形成的土状堆积物,因此其性质比较疏松、特殊。典型的黄土为黄灰色或棕黄色的尘土和粉沙细粒构成,质地均一,以手搓之易成粉末,含多量钙质或黄土结核,多孔隙,有明显的垂直节理,无层理,在干燥时较坚硬,易被流水浸湿,一般容易剥落和遭受侵蚀,甚至发生坍陷。因此在黄土地区进行多种

14、工程建设时,如果对黄土的特性不理解,往往会给工程带来严重的损失和破坏。因此,黄土的特性很早就引起了科学工作者和工程技术人员的注意,并在长期的实践和研究中,已经把黄土的重要特性归结为个方面。多孔性由于黄土重要是由极小的粉状颗粒所构成,而在干燥、半干燥的气候条件下,它们互相之间结合得很不紧密,一般只要用肉眼就可以看到颗粒间具有多种大小不同和形状不同的孔隙和孔洞,因此一般有人将黄土称为大孔土。一般觉得黄土的多孔性与成岩作用、植物根系腐烂和水对黄土的作用等有关,更重要的是与特殊的气候条件有关。典型的黄土孔隙度较高,而黄土状岩石的孔隙度较低。垂直节理发育当深厚的黄土层沿垂直节理劈开后,所形成的陡峻而壮观

15、的黄土崖壁是黄土地区特有的景观。垂直节理发育,就是典型黄土和黄土状岩石所具有的普遍而特殊的性质。有关黄土垂直节理的成因,曾引起许多学者的爱好。目前较多的人觉得,垂直节理的形成重要是由于黄土在堆积加厚的过程中受重力的影响,土粒间的上下间距变得愈来愈紧密,而土粒间的左右间距却保持原状不变。这样水和空气即沿着抵御力最小的上下方向移动,也就是说沿着黄土的垂直管状孔隙不断地作升降运动并反复进行,这就导致了黄土垂直节理发育的倾向。层理不明显但凡沉积岩一般都应当具有层理,由于任何成因的沉积岩的形成都必须通过沉积物逐渐堆积的过程。黄土既然也属于沉积岩的范畴,为什么层理却不明显或不清晰呢?诸多学者把黄土无层理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