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解度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05050460 上传时间:2022-12-2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57.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溶解度教学设计(第二课时)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溶解度教学设计(第二课时)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溶解度教学设计(第二课时)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溶解度教学设计(第二课时)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溶解度教学设计(第二课时)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溶解度教学设计(第二课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溶解度教学设计(第二课时)(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九单元课题2溶解度(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乐昌市第二中学 郑传彬二、教材分析:1.课程标准要求。属于化学课程标准一级主题“身边的化学物质”二级主题“水与常见的溶液”。课程标准如此阐述,了解饱和溶液和溶解度的含义以及在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意义;能利用溶解性表或溶解度曲线,查阅有关物质的溶解性或溶解度;能依据给定的数据绘制溶解度曲线。2.教材地位。本课题在教材中起到了纽带的作用,既是上节饱和溶液的延续,又为接下来学习“酸、碱、盐”相关知识做铺垫。上一课题从定性的角度研究了溶液,本课题将从定量的角度来研究物质在一定量的溶剂中溶解的限度问题,为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打基础。同时饱和溶液和溶解度的知

2、识是构成学生化学素养的基本要素,是学生进行终身学习和将来适应社会生活所必需的基础知识。3.教学目标知识技能(1)了解固体溶解度的表示方法和四个要素及其影响因素。了解物质在常温状态下的溶解性。(2)会利用溶解性表或溶解度曲线,查阅相关物质的溶解性或溶解度,能依据给定的数据绘制溶解度曲线。(3)了解气体溶解度的表示方法 ,知道影响气体溶解度的一些因素。会利用有关气体溶解度的知识解释身边的一些现象。过程与方法(1)了解溶解度的两种表示方法,并能通过表格初步学会绘制溶解度曲线图。(2)能够结合溶解度曲线图获取物质的相关溶解信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进一步了解溶液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产生学习化学的兴

3、趣。(2)通过观察和绘制曲线图,进一步了解数与形的相互应用,并在操作过程中锻炼自己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4.教学重点(1)掌握溶解度的涵义(2)会利用溶解性表或溶解度曲线,查阅相关物质的溶解性或溶解度。5.教学难点(1)掌握溶解度的概念,明确溶解度与温度之间的关系(2)能够结合溶解度曲线图获取物质的相关溶解信息三、教学设计思路本节课要求学生利用溶解性表或溶解度曲线,依据给定的数据绘制溶解度曲线,并利用溶解度曲线获得有关信息。同时注重让学生学会利用已取得的信息,运用比较、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认识定量研究对于化学科学发展的重大作用,形成严谨、求真的科学态度,为将来学习打下厚实基础

4、。整节课的技能训练尤其溶解度曲线的数据分析,主要目的就是引导我们的教学要关注学生为适应未来学习所必需的基础知识。四、学情分析(1)教学对象与认知特点。初三学生思维活跃,观察和总结能力较强,对事物与实际生活感兴趣。(2)学生知识储备。学生已学了溶液的形成,虽然对于定性的角度认识溶液的组成和基本特征,并掌握了饱和溶液的相关知识比较熟悉,但是从定量的角度去认识物质的溶解性却很少思考。对生活中的现象虽熟悉却不一定会解释。五、教学法设计(1)教学方法。情景教学法:设置情景“比较食盐和硝酸钾溶解在水中的能力大小的方案是否可行?”,从而提出假设“如果要比较物质的溶解能力,应该控制哪些条件?”。从而引出溶解度

5、的定义以及四要素。设置另外一个情景“未打开的可乐用手压,打开后,喝下去后生理反应”一气呵成突破气体溶解度与压强、温度的关系。活动探究法:设置探究活动,让学生在坐标纸上绘制几种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再根据学生亲自画出的溶解度曲线,详细而且全面的从“点”、“线”、“面”三个方面阐述溶解度曲线的信息、意义。(2)学习方法。合作探究法:学生通过实验设计探究环节培养学生有意识地改变某种变量,控制其他变量,探寻改变变量和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从而建立固体溶解度的概念。学生通过溶解度曲线描绘以及对溶解度曲线的合作探究,掌握溶解度曲线的画法以及能够很好的把握溶解度曲线的相关意义。讨论法:学生通过对如何比较

6、蔗糖和食盐溶解能力讨论,对溶解度曲线点、线、面意义以及应用的讨论,加强了对知识的理解和学习新知过程的体验,从而有学习新知的体验。六、教学过程环节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回顾旧知情境引入概念定义的确定习题巩固来找茬溶解度与溶解性关系制约固体溶解度的因素溶解度的表示方法练一练气体溶解度课堂检测小结1.什么叫饱和溶液?一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可以采用什么方式让其变成饱和溶液?2.同种溶质在不同种溶剂里的溶解能力 ,不同种溶质在同种溶剂中溶解能力 。动画展示三组比较氯化钠和硝酸钾溶解能力的图片。板书: 温度、溶剂、饱和状态。设置问题:用上以上几个关键词,理解溶解度的概念。20度氯化钠的溶解度是36克

7、的含义:1.l00g水中最多溶解38g氯化钠,所以氯化钠在水中的溶解度是38g。( )2.在10时,烧杯内水中最多溶有140g硝酸铵,所以硝酸铵在水中的溶解度是140g。( )3.在60,100g水中溶有75g硝酸钾,所以6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75g。( )4.60,100g水中最多溶解124g硝酸钾,所以硝酸钾在这温度下的溶解度是124。( )指导:资料卡片固体溶解度的大小与那些因素有关呢?(1)决定因素 和 本身的性质 (2)外界因素: 。一般 越高,固体物质的溶解度越设置问题:1. 溶解度的表示方法有哪些?2.用纵坐标表示溶解度,横坐标表示温度,根据表9-1的数据在书本P36图9-11上

8、绘制硝酸钾的溶解度曲线。3. 从溶解度曲线上,你能获得哪些信息?点评补充。投影:如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a与c的溶解度曲线相交于P点据图回答:(1)t2时,a物质的溶解度是_g(2)t2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按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是_(填写物质序号)投影:(1)打开汽水瓶盖时,汽水会喷出。这说明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与什么有关?(2)喝了汽水后,常常会打嗝,这说明气体的溶解度还与什么有关?1.与固体溶解度无关的因素是A溶质和溶剂的质量 B溶液的温度 C溶质的性质 D溶剂的性质2当温度升高时,其溶解度降低的物质是A硝酸钾 B氯化钠 C氢氧化钙 D氧气3打开汽水瓶盖,会有大量气泡从液

9、体中冒出,此时溶解度变小是因为A温度升高 B温度降低 C压强增大 D压强减小4在40时,200g水中溶解80g氯化钾溶液达到饱和,则40时氯化钾的溶解度是_ _。40 时将40g氯化钾加入50g水中,充分溶解后,形成了氯化钾的_(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g 。 5. 右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据图回答: (1)P点表示 的溶解度相等。(2)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的物质是 。(3)t2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4)t1时A的溶解度 t2时A的溶解度;(填“大于”、“小于”或“等于”,下同)问题: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回忆旧知,表述答案。讨论对比方案的可行性。学生描

10、述。学生汇报结果。学生回答。学生快速阅读,竞相回答学生读书。学生讨论回答。学生自主阅读教材:表9-1和图9-12和图9-13探究讨论完成问题。汇报讨论结果学生回答:讨论回答得出气体溶解的度的含义及影响因素5分钟后汇报答案1、 固体溶解度和气体溶解度的定义,影响因素。2、 固体溶解度的四要素。3、溶解度曲线巩固旧知引入课题引入课题,找出比较溶解能力要注意的四个要素。顺利得出固体溶解度的概念。巩固定义进一步巩固理解溶解度的四个要素。区分溶解度和溶解性的关系。让学生从根本上了解溶解度的含义,引出下一问题。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搜集信息的能力。加深对溶解度曲线的理解。通过生活中喝汽水的例子,展开讨论,学生

11、自然而然的掌握影响气体溶解度的两个因素:压强、温度。检测一节课学习效果。进一步明确课堂内容和目标。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设计重视了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学思路清晰。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活动,培养了学生的理解、分析、绘图等能力,同时也体现了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讲练结合”学习新知后及时通过练习进行反馈,有利于学生巩固新知和教师及时发现问题。对学生充分分肯定和鼓励,有助于增强学生关注生活、学好化学的信心。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还存在很多不足:(1)在溶解度的概念时,本来是设计通过探讨得出四个要素之后,让学生自己组织语言理解定义。但课堂上只让一个学生表述完后,老师就把正确的定义投影

12、了,如此一来很好的探究活动没有给足学生时间,最后还是由老师牵着鼻子走。(2)再将溶解度和溶解性的关系时,仅给学生一分钟查看资料卡片,就草草了事。如果在此让学生用数轴的方式表示出来,效果会更好。(3)溶解度曲线这个点上,应该给学生足够的时间绘制硝酸钾和氯化钠的溶解度曲线,然后学生展学,就在学生自己画的图上归纳自己获得的信息,这样的探究活动应该会效果明显一些。(4)课堂容量太大,应该将气体溶解度这个知识点留到下节课。有待完善的地方:(1)知识点讲述的精准性。(2)应注重探究活动的实效和问题设计的有效性。(3)时间把控进一步加强,充分合理科学的利用课堂时间,进行高效教学。(4)把课堂还给学生,给他们充分的空间,充分调动其积极性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