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肌劳损中医诊疗方案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05041258 上传时间:2024-02-0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腰肌劳损中医诊疗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腰肌劳损中医诊疗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腰肌劳损中医诊疗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腰肌劳损中医诊疗方案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腰肌劳损中医诊疗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腰肌劳损中医诊疗方案(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腰肌劳损中医诊疗方案一、诊断(二)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行业标准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ZY/T001.1-94)。(1)好发于有重体力侧劳动史的中老年者、急性腰部扭伤后未能及时合理治疗者,及久居潮湿阴冷之地者。有长期腰痛史。(2)一侧或两侧腰骶臀部酸痛不适,疼痛科牵及股内外侧及膝部,腰腿痛往往因久站、久坐、久卧后加重,腰部适度活动后缓解;过度劳累后加重,适当休息后减轻;或阴雨寒湿天气加重,晴暖干燥气候减轻。急性发作者,可有剧痛或腰部活动障碍。(3)一侧或两侧竖脊肌、臀中肌、臀大肌紧张,棘间韧带、竖脊肌、第三腰椎横突、髂腰韧带(髂腰角)、臀中肌与臀大肌前缘交界处等部位有较

2、为固定的压痛点,或局部可触及条竖样压痛点或疼痛激发点。(4)腰部活动不同程度受限,可出现脊柱侧凸。部分患者腰部皮肤可增厚,皮下组织与深筋膜紧密粘连而出现橘皮样改变。(5)病史较长者或腰部剧痛者,需摄腰椎正侧位X线摄片,以平排除骨性改变。必要时,加摄腰椎双斜位X线摄片。腰椎X线摄片可无异常发现或呈不同程度退变,部分病史较长患者,因腰椎退变加重,而临床症状与体征难以于不典型的腰椎间盘突出症鉴别,需做CT或检查。.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临床常见疾病诊疗规范(房宏林,杜光勇主编,陕西人民出版社,年)。()腰骶部有劳损史,或暴力损伤史。()自觉腰痛,时轻时重,反复发作。()骶骨或髂骨背部骶棘肌附着点处有疼痛或

3、压痛点。()线检查可见脊柱生理弧度的改变,或见第五腰椎骶化或第一腰椎腰化。(二)病类诊断急性发作期:腰痛急性发作者,伴有剧痛或腰部活动障碍。慢性缓解期:自觉腰部酸痛不适,反复发作;腰部活动不同程度受限。(三)证候诊断寒湿证:腰部冷痛重着,转侧不利,静卧不减,阴雨天加重。舌苔白腻、脉沉。.湿热证:痛而有热感,炎热或阴雨天气疼痛加重,活动后减轻。尿赤、舌苔白腻,脉濡数。.淤血证:腰痛如刺,痛有定处,轻则俯仰不便,重则因痛剧不能转侧,拒按,舌质紫暗,脉弦。4.肾虚证:腰部酸痛乏力,喜按喜揉,足膝无力,遇劳更甚,卧则减轻,常反复发作。偏阳虚者面色恍白,手足不温,少气懒言,腰腿发凉。舌质淡,脉沉细。偏阴

4、虚者心烦失眠,咽干口渴,面色潮红,倦怠乏力。舌红少苔,脉弦细数。二、治疗方法根据腰肌劳损疾病特点及病情发展规律,将该病分为急性发作期和慢性缓解期,采用分期治疗原则进行综合治疗。根据病情需要,每日或隔日治疗一次。(一) 手法治疗1. 急性发作期:此期可采用松解类手法,在痛点周围按揉1-2分钟,以酸胀为度,但时间不能过长,以免引起手法后反应。然后可在环跳、委中、承山等穴强刺激,以患者可忍受为度。2. 慢性缓解期(1) 松解手法:主要采用衮法、拇指弹拨法和擦法,关键刺激部位为腰椎棘突旁、横突外缘、髂嵴上缘、髂腰三角等竖脊肌附着区域,臀中肌、臀大肌、梨状肌、阔筋膜张肌、下肢足少阳胆经路线、足太阳膀胱经

5、路线。(2) 调整手法:可根据X片腰椎及骨盆位置改变,有针对性实施骨盆矫正法,结合腰椎微调手法和改良斜板法。(3) 辩证施治:寒湿证,腰骶部松解手法刺激可适度加强,操作时间延长,加横擦肾俞、命门、八髎;湿热证:配合点按阴陵泉、足三里、丰隆等穴;血瘀证:加强腰部及下肢部松解手法;肾虚证:慎用大幅度的腰椎扳法,配合点按肾俞、太溪等穴。(二) 功能训练1. 急性发作期:在疼痛症状初步消退后,宜尽早开始卧位腰背肌训练。可选作挺腰训练,训练时臀部不离开床面,维持3-5秒,还原,重复5-15次,避免腰椎过屈或或伸的动作,以不加重腰部疼痛为度,每日2-3次。2. 慢性缓解期:在此期间,功能训练分为腰背肌训练

6、法、腹肌训练法、腰腹肌协同训练法,增强肌力的同时以求脊柱前后肌力平衡,具体应根据腰椎曲度大小及腰背肌、腹肌肌力比值大小而有所偏重。(1) 腰背肌训练法:“桥式”和“飞燕式”训练为主,动作到位后维持5-10秒,20次/组,2-3组一日。(2) 腹肌训练法:“仰卧抬腿”训练为主,动作到位后维持5-10秒,20次/组,2-3组一日。(3) 腹肌协同训练法:“卧虎扑食式”、“青龙探爪式”、“打躬势”等,10-20次/组,2-3组一日。(三) 物理因子治疗1. 急性发作期(1) 短波或微波:并置法于痛区,无热量或微热量,每次8-10分钟。(2) 干扰电治疗:并置法于痛区,温热量,20分钟。(3) 短波或

7、微波:采用中频电治疗仪,交叉并置安放两对电极板贴片,强度感觉阀,20分钟。(四) 其他治疗1. 针灸治疗(1) 急性发作期:取腰痛、后溪穴强刺激,另取双侧气海穴、大肠腧、关元俞、秩边及委中等穴,得气后留针20分钟。(2) 慢性缓解期:重点针刺穴位为肾俞、大肠腧、次髎、华佗夹脊、环跳、委中等穴,得气后留针20分钟。(3) 辩证施治寒湿证:针刺用泻法,配腰阳关;可用温针灸或隔姜灸肾俞,1-3壮为宜;也可拔罐治疗,重点部位为腰骶关节、第三腰椎横突等处,留罐10-15分钟,或走罐3-5次。湿热证:针刺用泻法,配小肠俞。瘀血证:针刺用泻法,配膈腧、昆仑;可配刺络拔罐,痛点处用三棱针点刺放血后拔罐,留罐1

8、0-15分钟,肾虚证:针刺用补法,肾阴虚配志室,肾阳虚配命门;可用温针灸或隔附子饼灸肾俞,1-3壮为宜。2. 辩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寒湿证治法:温阳散寒,温经化湿。、推荐方药:羌活胜湿汤加减。羌活、独活、藁本、防风、川芎、甘草、蔓荆子等。湿热证治法:清利湿热,通脉止痛。推荐方药:三妙汤合四物汤加减。苍术、黄柏、牛膝、白芍、当归、熟地黄、川芎等。瘀血证治法:活血化瘀,通络止痛。推荐方药:身痛逐瘀汤加减。当归、川芎、桃仁、红花、没药、五灵脂、地龙、香附、牛膝等。肾虚证治法:补益肝肾,濡养筋脉。推荐方药:偏阴虚者左归饮加减。熟地黄山药、枸杞子、山茱萸、菟丝子、茯苓、牡丹皮、桑寄生、龟板、牛膝、泽泻等。

9、偏阳虚者右归饮加减。熟地黄、山药、枸杞子、山茱萸、菟丝子、茯苓、桑寄生、牛膝、熟附子、杜仲、肉桂、淫羊藿等。3. 针刀治疗患者取适当体位,使腰背臀部充分暴露并平稳以利于操作。在病变部位触按需找,取紧张点、粘连点,及周围附着肌肉的条索、硬结、压痛处取4-6点作为进针点,用龙胆紫做标记。术野按外科手术要求常规消毒,术者带无菌手套,铺无菌巾。局部麻醉,用3号或4号小针刀于上述治疗点,按针刀闭合性手术的四部进针规程,刀口线与神经、血管、肌纤维方向平行,针刀垂直于皮肤进针,用针刀闭合松解,手法以横行摆动、纵向切割为主。操作要求轻巧、准确,中病即止,以免引起患者灯不亮反应;注意控制针刀刺入的深度,以免误伤

10、。术毕按压后贴创可贴,再施以斜板手法。7天治疗1次。4. 中药熏蒸辩证选用温经化湿、清利湿热、活血化瘀、补益肝肾中药进行熏蒸治疗,20分钟。(五) 健康指导1. 生活起居:急性发作期宜卧硬板床,上铺以适当厚度的软垫。起床活动是需佩戴腰围。慢性缓解期宜增强腰腹肌功能训练,并纠正日常工作和生活中不良用腰姿势,以防止疾病复发和恶化,保持大便通畅。2. 饮食调理: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忌生冷油腻。3. 情志调摄:保持心情舒畅,避免急躁、悲观等不良情绪。三、 疗效评价(一) 评价标准疾病疗效评价标准参照JOA腰椎功能评定系统对疗效进行评判,根据患者治疗前后的评分值计算改善率作为疗效评判依据。JOA评分满分

11、29分,治疗改善率=(治疗后评分-治疗前评分)(29-治疗前评分)100%。治愈:腰痛症状消失,腰部活动正常,改善率大于等于75%;显效:腰痛症状基本消失,腰部活动基本正常,改善率50%且75%;有效:腰痛症状减轻,腰部活动改善,改善率25%且50%;无效:腰痛症状与腰部活动无明显改善,改善率25%。(二) 评价方法1. 分别于首次治疗、治疗完成10次、治疗结束时,选用疼痛评定(VAS)、痛强度、手指指地距离、腰椎功能评定表(JOA)进行评价。2. 疾病病情评价方法(1) 通过疼痛(VAS)、痛强度评定评价腰部疼痛的程度。(2) 通过手指指地距离评价腰椎的关节活动度。(3) 通过腰椎功能评定表(JOA)评价腰椎的总体功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