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至塞上说课稿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05024036 上传时间:2023-07-01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6.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使至塞上说课稿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使至塞上说课稿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使至塞上说课稿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使至塞上说课稿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使至塞上说课稿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使至塞上说课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使至塞上说课稿(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使至塞上说课稿各位领导 、教师们: 你们好!我是10号张旭,今天我要进行说课的内容是五言律诗使至塞上。一方面,我对本节内容进行分析:一、说教材 使至塞上是一首边塞诗,在人教版教材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这首诗是中考必考篇目之一,放在八年级学习,但愿八年级的学生能以中考的心态来面对学习。掌握中考题型,掌握学习措施。此外,本单元的内容是描绘自然山水的优美诗文,要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整体感知内容大意。但愿学生在反复诵读中,进入文中情景交融的境界,并对作品的语言特色有所体会。二、说课标 语文课程原则对古诗词教学提出这样的规定:“诵读古代诗词,故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

2、解读上述规定,可以看出对古代诗词的学习应达到如下目的:诵读。规定精确、有感情地诵读。常用的考察方式是划分朗读停止。 积累。规定在理解的基本上积累。常用的考察方式是默写。 感悟。理解诗词的写作手法,理解诗词的中所抒发的感情。常用的考察方式是简答题、赏析题。运用。能在现实的语言实践中恰本地运用。常用的考察方式是结合显示创设具体的语言环境,让考生恰当运用古诗句。 欣赏、审美 鉴赏诗词意境、语言、情感方面美之所在。常用的考察方式是品析题。总结上述所说,对古诗词的考察重要有两方面内容:一是默写,一是赏析。三、说学生 八年级的学生,有很强的好奇心,喜欢被表扬,学习的热情比较高。但是,对古诗的学习有一定的难

3、度。特别是句子理解不到位,就不用谈内容理解和对句子赏析了。针对这种状况应有侧重点的进行教学四、说目的根据以上的分析,我把学习目的定为:1、 知识与技能目的:整体感知这首诗,理解本诗的写作背景,作者生平、思想,律诗的某些常识;2、 过程与措施目的:通过反复读诗,让学生在吟咏之中加深理解,熟读成诵,品味诗歌语言;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的:体会诗的意境,领略诗所体现的深刻思想情感。教学重点:熟读成诵,理解作者所体现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理解诗句所蕴涵的内涵,体会诗歌意境。五、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直接导入(2分钟)二、预习检测:作者和写作背景,教师合适补充。(5分钟)三、出示学习目的(1分钟)四、

4、知识拓展(1分钟)1、朗读三步走 教师范读,学生听读,听清节奏和字音。学生朗读,把握节奏读准字音。学生展示读,看谁读的好。、翻译句子,小组结合,借助工具是翻译,小组代表展示。教师补充、点评、纠正。指引翻译的措施。五、能力提高(1分钟)名句赏析:教师给出措施,学生从不同角度赏析,其她小组点评,补充。教师补充。 六、当堂检测(5分钟)1、出示中考链接题加以巩固 2、背诵全诗七、课堂小结(2分钟)六、 板书设计 情 叙事:首联 出使边塞 景 由 抒情:颔联 内心抑郁 由 事 绘景:颈联塞外风光 事 发 叙事:尾联 战事繁忙 终 设计意图: 首联交代诗作缘由及写作的地点。 颔联紧承上联,转入对塞上景物

5、的描写。一句“征蓬”,借助这无力、无助、无奈的物事来抒发自己的命运飘零之感,到这里那愁苦、感伤的风格已经很明显了。此句诗人把自己比作飘飞不定的蓬草,体现了自己被排挤出朝廷的伤感和怨愤。可诗人的笔法还没完。接着一句“归雁入胡天”又与断蓬枯草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写法上以“征蓬”与“归雁”为对;“征蓬”喻诗人,是正比。而“归雁”喻诗人则是反衬。“出汉塞”与“入胡天”为对,一“征”一“归”,一“出”一“入”,对比强烈,于凄凉中具有悲壮。颈联描绘出一幅苍凉壮观的塞外风光图。描绘了沙漠景象且把诗人孤寂的情绪融入在广阔的景象中。尾联以事作结,顺其自然。各位领导、教师们,本节课我根据初二年级学生的心理特性及其认知规律,采用直观教学和活动探究的教学措施,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师的“导”立足于学生的“学”,以学法为重心,放手让学生自主摸索的学习,积极地参与到知识形成的整个思维过程,力求使学生在积极、快乐的课堂氛围中提高自己的结识水平,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我的说课完毕,谢谢人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