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屋顶文化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04970948 上传时间:2023-04-13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岭南屋顶文化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岭南屋顶文化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岭南屋顶文化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岭南屋顶文化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岭南屋顶文化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岭南屋顶文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岭南屋顶文化(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独特的地理与文化环境,造就了珠江三角洲古建筑特有屋顶构造。一、岭南珠三角地区古建筑屋顶特点古建筑屋顶的式样非常丰富,常见有硬山顶、悬山顶、歇山顶、庑殿顶、攒尖顶。在珠三角地区的古建筑中,这五种屋顶均有实例。攒尖顶主要用于亭,较为常见。而悬山顶、歇山顶、庑殿顶,这三种只有较少的几处实例。在珠三角地区绝大多数的古建筑均为硬山式屋顶,它与北方的硬山屋顶有很大的不同。主要表现在山墙的式样,屋面的构造这种不同除了有风俗文化差异的原因外,很大程度上O是由于气候的差异而导致建筑屋顶构造的不同。中国传统屋顶庑殿顶二、屋顶的构造与地理环境的关系独特的地理与文化环境,造就了岭南古建筑特有屋顶构造。1、屋顶山墙的构

2、造现存的大多数岭南地区古建筑是清朝时期建造的,为硬山式屋顶,与北方古建筑的硬山屋顶不同的是其两侧山墙高出正脊和屋面许多,形状也较为多样。其中比较常见的有两种:人字山墙和锅耳山墙人字山墙呈三角形的形状,从前檐口处直线至正脊上方,然后又直线下至后檐口。因象直写的“人”字,所以称为人字山墙。两侧山墙显得o非常高大,而且这种构造在珠三角地区的古建筑中是较为普遍。主要使用在祠堂,书院等大式的建筑中,在民居建筑中也会经常见到,使用并无一定的限制锅耳山墙呈曲线的形状,因形状有此类似炒菜锅的锅耳,因此称为锅耳山墙。以正脊为中线,山墙的前后基本对称。,比人字山墙要高的多。而且锅耳山墙的面积要比人字山墙的面积要大

3、,锅耳山墙多见于民居建筑中,祠堂等大式建筑中也有使用,但仅为少数。而且民居群的密度越高,锅耳山墙的面积越大。在一些密度较低的民居群中也有使用人字山墙的。祠堂建筑由于其与周围的建筑相距都较远,常使用人字山墙。笔者认为,民居建筑本身的经济实用性是占首位的,在民居建筑中使用面积更大且造价更高的锅耳山墙。其除了防止台风的原因处,更得要的是防止火灾。珠三角地区气候炎热,在民居群中一旦发生火灾,火势极易蔓延。因此使用面积更大的锅耳山墙可有效的防止火势的蔓延岭南地处五岭以南,属亚热带气候。地势平坦,南濒南海,又无高山阻挡。直接承受自南海吹来的季候风,这些季候风同时带来大量的雨水。夏秋常有台风袭击,出现大风、

4、暴雨。珠三角地区气候炎热因此岭南珠三角地区的气候最显著的特点是炎热、潮湿、多雨、台风。这种高大的山墙其主要的作用是为了防止台风吹袭建筑的屋面。2、屋面的构造屋面的前后坡长度通常是不相等的。但到底是前坡长,还是后坡长,这与建筑在整体布局中所处的位置有关。以祠堂建筑为例,祠堂建筑是四合院式布局,廊庑连接,廊庑与主体建筑围成院子,较小的。所有建筑,包括廊庑,其向院子的屋面坡长度通常较短,而向外一侧的屋面坡长度较长,这种设计方式是因应岭南多雨的天气,使雨水尽可能的流到院子外面,不会因雨势较大,排水不及,而造成院子积水。有时遇到排水不畅,会使积水浸入室内。这种设计与北方少雨天气情况下的屋面设计刚好相反,北方的建筑通常向院子内的屋面坡长度较长,有的房屋甚至是单坡屋面,仅向内一侧有屋面。使雨水尽可能的流向院子内,并戏称这种做法为“肥水不流外人田”,而在岭南多雨的天气下却是“肥水要流外人田”。珠三角地区古建筑的屋面通常坡度较缓。脊檩至檐檩呈一条直线,各步举架均为五举。原本珠三角地区多雨水,将屋面设计的较为陡峭,更利于排泄雨水。但为了防止台风对屋面的吹袭,减少屋面的受风面积,因此将屋面设计的较为平缓,以保护屋面。以上是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古建筑屋面与气候相关的一些构造。它是古代的匠师们因地制宜,创造出适应当地气候环境的建筑构造方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