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上教案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04935393 上传时间:2024-03-06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7.9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上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上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上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上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上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上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上教案(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上教案 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上教案1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会使用停表和刻度尺正确地测量时间、距离,并求出平均速度。.加深对平均速度的理解。(2)过程与方法.掌握使用物理仪器停表和刻度尺的基本技能。.体会设计实验、实验操作、记录数据、分析实验结果的总过程。.逐步培养学生学会写简单的实验报告。(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科学态度和正确、实事求是记录测量数据的严谨作风。教学过程;师:在上课前我们先来做一个实验。(把铜丝作为斜面,让滑轮滑下来)滑轮在前半程滑的快,还是后半程滑的快?生答。师:前半程或后半程或一样快。要想知道哪一段滑的快,就得比

2、较平均速度。速度又怎么知道呀?用路程除以时间,路程用刻度尺来测,时间要用表来测,那具体应测哪些物理量呀?今天我们就要用实验的方法测出在斜坡上各路段的平均速度,从而来验证斜坡上自由滚下的物体在前半程快还是后半程快。板书课题:平均速度的测量。实验器材可从实验台上选取。要求同学们以组为单位,先自行设计实验方案,画出实验表格,进行分组实验,收集数据最后得出结论。请同学们拿出实验报告,分组讨论并完成实验报告上的第4、第5项内容,时间为5分钟。拿出一组同学的实验报告在展台上展示。师:很好,那么后半程的时间如何测量呢?生答。总结:可以用总时间减去前半程的时间。那秒表又如何使用呢?哪位同学知道呢?生答。总结:

3、很好,按一下开始计时,再按一下停止计时,再按一下回零。外面的长针走一圈是30秒,长针走两圈里面的短针走一格是一分钟。我们会使用秒表了,下面就开始进行实验并收集数据,把数据填在表格里。时间为10分钟。开始:实验结束把一组同学的报告展示出来。师:哪位同学发现他们的数据有什么问题没有?很好,长度测量的结果要有准确值和估计值,他们这一组同学没有写出估计值。长度测量写出估计值的同学请举手。你们的路程测得怎么不一样呢?生答。你们是怎么测量的呢(找学生演示他们是如何测量木板的长度的)?我们通过这个实验就验证了,物体从斜面上滚下来时,后半程比前半程的速度快。你们能比较出哪一组的小车滑的快吗?不能,有什么办法吗

4、?有同学说比速度,怎么比呢? 请同学们完善你们的实验方案,算出小车在斜面运动时全程的平均速度,时间为2分钟。再拿两组实验报告比较一下,哪一组小车滑的快。【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会了使用刻度尺和停表正确地测量路程、时间,并通过实验测出了前半程后半程和全程的平均速度。下面请同学们思考如何测出1路公共汽车从河师大到火车站的平均速度呢?【作业布置】用一根米尺和一块手表,怎样既方便又较正确地测出从你家门口到学校门口的路程?简要说出测量步骤。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上教案2(一)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知道有用功、额外功、总功(2) 理解机械效率,会计算机械效率2、过程与方法目标(1)根据生活事例认识物理

5、知识,并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2)探究:斜面的机械效率(3)学习根据实验数据分析、归纳简单的科学规律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使学生勇于探究日常用品或器件的物理原理,具有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社会初中的意识。(二)教学重难点1、 重点:(1) 理解机构效率(2) 探究斜面的机械效率2、难点:理解机械效率(三)教学准备长木板、木块、弹簧秤、刻度尺、细线(四)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小明家最近买了一处新楼房,三楼。想把洗手间、厨房装修一下,需把沙子运到三楼。请同学们根据需要,选择器械帮助小明家解决这个问题,看看哪个小组选的办法?二、进行新课假如用动滑轮提升沙子,请同学们观着提沙子的过程。对谁做的

6、功是我们需要的?(板书有用功:我们所需要的功。)哪部分功是我们不需要,但不得不做的?(板书额外功:工作时,对于额外负担所不得不做的功。)一共做的功等于什么?(板书总功:有用功与额外功之和。)假如我们用下面三种方法搬运沙子,你认为哪一种方法?为什么?讨论回答。(第三种方法,因为第三种方法做的额外功最少。)工作中,我们总是希望额外功越少越好;也就是有用功在总功中所占的比例越大越好。在物理学中,用机械效率表示有用功在总功中所占的比例。(板书机械效率:有用功在总功中所占的比例)表示机械效率;W有表示有用功;W总表示总功。那么,机械效率应该怎样表示?根据公式计算,上面斜面的机械效率是多少?(机械效率没有

7、单位,小于1,常用百分数表示。)师:同学们,刚才我们知道上面斜面的机械效率,任何斜面的机械效率都一样吗?请同学们再来观察用斜面推物体的情景。下面我们探究斜面的机械效率(板书探究:斜面的机械效率。)通过观察上面用斜面推物体的情景,对斜面的机械效率你能提出什么问题?提出问题。(斜面的机械效率与斜面的倾斜程度有什么关系?斜面的机械效率与斜面的粗糙程度有什么关系?)请同学们猜想上面提出的问题。根据提出的问题和做出的猜想,选择其中的一个问题进行实验,设计出实验的方案。小组讨论,设计实验的方案。小组实验,同时设计表格记录数据。分析实验数据,你能得出什么结论?(五)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1.

8、有用功、额外功、总功;2. 机械效率:定义、公式、计算;3.探究:斜面的机械效率。)(六)作业1、根据生活中你使用的机械,想想:怎样提高机械效率?结合自己的学习实际,如何提高学习效率?2、动手动脑学物理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上教案3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科学与艺术结合所带来的美感教学重、难点分析1.重点:速度的计算2.难点:速度单位以及单位换算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场面描述:我校的100米决赛正在进行,小明勇夺冠军,同学都羡慕地说,他跑得真快!而在5000米的长跑竞赛中,运动健将小马一举夺得冠军,同学们佩

9、服地说:小马跑得真快!引导学生从事例中提出问题:怎样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二)讲授新课1.速度组织学生讨论所提出的问题。学生从小明跑得真快的事例中讨论得出:运动员运动的路程相同,比较哪个运动员先到达终点就是哪个运动快。得出:“通过相等的路程,用的时间短的运动得快。”提问:小李步行,而妈妈骑自行车,大家同时从家里出发,怎么判断他们运动的快慢?学生讨论得出:谁在前边谁就运动得快。“在相等的时间内,走的路程多的运动得快”提问:怎样比较小明和小马谁运动得快呢?启发学生回答:可以计算出相同路程所用的时间短就是运动快或者计算出相同时间运动的路程长也是运动快的。表示运动快慢的物理量速度:大小等于运动物体在单

10、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v=s/t单位:m/s或者是km/h例题:书本23页指导学生学会单位换算练习:20m/s= 54km/h=例题:书本24页指导学生学会熟练掌握公式的变形。2.匀速直线运动指导学生观察图11.22。让他们提出不同之处。从而引出匀速直线运动的含义:物体沿着直线快慢不变的运动。变速运动:物体运动快慢是变化的运动。让学生列举一些生活中物体做变速运动的例子(汽车开动时,汽车刹车时,足球在草地滚动时等等)平均速度:v=s/t 这样算出的速度上该段路程的平均速度(三)课堂小结1.怎样表示运动的快慢?2.速度是怎样计算的?3.速度的单位怎样进行换算?4.什么是匀速直线运动,那么变速运动呢?(四)作业1.书本26页第一、四题2.完成相应的同步测试(五)教学后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