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XX手工艺推广项目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04924621 上传时间:2024-02-15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80.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XXXX手工艺推广项目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XXXX手工艺推广项目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XXXX手工艺推广项目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XXXX手工艺推广项目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XXXX手工艺推广项目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XXXX手工艺推广项目》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XXXX手工艺推广项目(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0-2011农村妇女手工艺培训推广项目2010年9月,国仁城乡(北京)科技发展中心(原晏阳初乡村建设学院)、全球和平妇女中国办事处,向中国滋根乡村教育与发展促进会申请了支持安徽阜南县柴集镇王老兴粮食专业合作社妇女手工艺小组,开展农村妇女传统手工艺培训及推广的项目。一年多来,通过系统的项目策划、需求评估、调研访谈、参观交流、市场体验、座谈反馈、总结讨论等活动,我们提升了当地农村妇女生存技能和社会参与能力,增强了合作社的生命力。通过不断在相关NGO和城市消费者群体中推广他们独特的手工布鞋,我们发现了一些支持农村手工艺发展的志愿者和团体,增进了城乡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沟通了解。同时,我们发现当

2、地手工布鞋还有许多待改进的地方,传统手工业文化在现代消费市场中仍然面临挑战和机遇。下面我们将详细地总结评估本项目的完成情况,分析探讨各种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案。一、背景回顾本项目开始以前,我们的工作者和志愿者通过8年的乡村建设工作和安徽当地村民已有长期的互动,先后推动他们建立了文艺演出队、老人协会以及合作社。通过“全球千名妇女争评2005年诺贝尔和平奖”活动,我们提名当地妇女带头人王殿敏,将她和她的组织纳入到全球和平妇女的交流支持网络中,鼓励和协助她根据当地实际情况持续地开展新的乡村建设实践。王殿敏从2009年开始就设想带领妇女们做手工艺项目,但苦于没有启动资金,缺乏市场销售渠道。2010年5

3、月,我们鼓励她们把当地传统的手工布鞋做出来,利用6月香港的和平妇女展览机会进行义卖。当时只有她和几位年龄很大的老人愿意辛苦的做鞋,而且她们对布鞋未来的销路仍有些忐忑。我们还了解到中国农村的和平妇女中,不少人保存了传统手工艺的技能,但极少有推向市场的成功经验。如果我们能够从安徽王殿敏的手工布鞋入手,摸索出传统手工艺产品的改进方法和城乡互动的推广模式,将来还可以帮助更多地区的农村妇女和组织。我们推广的布鞋等手工产品作为一种传统文化和生活方式的载体,今天仍然面对着主流消费群体和市场的功利主义矛盾。我们所提倡的一针一线的手工技能、小农参与合作的生产方式、农村妇女们继承传统优秀文化的精神,正是机械化、工

4、业化大生产中所忽视的。在这样的大时代背景下,此项目遇到的困难和阻力是相当大的,手工布鞋所蕴含的精神文化价值更大于经济效益我们正是坚信这样的理念才能在市场前景尚不乐观的状况下开始了大胆的行动。通过近两年国仁小毛驴市民农园在社区支持农业上的开拓,我们也找到了一批先知先觉的消费者和支持传统手工文化的团体。我们以此项目的形式帮助王殿敏及当地妇女参与各种交流培训活动,正是要并结合国仁的消费群体优势进行城乡之间的良性互动。二、工作任务的实现情况我们通过一年的具体工作,基本完成了之前设定的工作任务。但由于一年时间很有限,我们在“继承和发展农村传统文化,建立信的过的农村手工艺品牌效应”的目标上还未完全实现,还

5、需要下一年更大力度的推动。虽然项目的执行过程曲折坎坷,但我们的坚持也带来了不少柳暗花明的惊喜。回顾这一年,我们更相信“过程重于结果,坚持就是胜利”。“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2010年10月的需求评估对于了解当地妇女和整个项目的需求、困难以及进展中的问题非常重要。我们正好赶在重阳节到了王老村,与当地村民建立了很好的互动关系,主动帮王殿敏干农活和家务,组织座谈与个别访谈。王殿敏则积极组织制作布鞋的妇女配合调研,还组织了老人协会、合作社成员丰富多彩的文艺节目让大家深刻地感受到王老村村民的热情与活力。调研结束后,我们搜集了大量基础性的资料和图片,完成了安徽阜阳王老村手工业合作社前期调研总结发展状况、困

6、难和需求评估,整理了部分人妇女生产者个案,还配合后续活动制作了布鞋展示的PPT。通过需求评估,我们更清晰地了解到王老村的社会、经济和文化状况,妇女们有很好的手工技能,但迫于经济和家庭事务的压力,在市场不甚明晰的情况下妇女的参与度不高。由于缺乏年轻一些的妇女参与,年老的妇女眼神都不好,她们做的第一批女鞋都是采用机绣图案的鞋面。我们讨论决定下一步工作的重点,要尽一切可能寻找城市里的市场渠道,以市场带动生产积极性。我们尝试把布鞋拿到小毛驴市民农园丰收节的市集上义卖,又推荐给回龙观的妈妈团。虽然卖出去的不多,但感兴趣的消费者不少,有的还对式样提出了一些改进的建议。我们及时电话沟通王殿敏,反馈销售情况,

7、请她们做一些适当的改进。王殿敏在村里更加苦口婆心地动员年轻一些的妇女加入,她们尝试做了两双手工绣花的棉鞋。需求评估后一个月,正逢人民大学乡村建设中心及国仁要组织“城乡互动与可持续生活第二届全国社区支持农业(CSA)经验交流会”,众多农村合作社和有理念的城市消费者将要参与。我们便调整提前了项目计划的时间安排,利用这次难得的机会邀请王殿敏及年轻的骨干周连侠到北京和山西交流和参观。她们在CSA大会的有机市集上成功地义卖了布鞋,获得了很多消费者的支持和中肯的建议。会议间歇,我们带她们参观了北京布鞋百年老店“内联升”,看到手工布鞋潜在的提升价值。她们还作为和平妇女代表参加了由中国妇女报、农家女杂志社、北

8、京农家女文化发展中心主办的 “第三届百位全国女村官论坛”的交流。北京交流一结束,我们就带她们去山西永济和平妇女郑冰发起的寨子村红娘手工艺合作社学习。红娘手工艺合作社已经发展了十多年,有丰富的生产管理和产品推广经验,对于王殿敏她们来说很有借鉴意义。这个合作社还是中国第一个正式注册的综合农民协会的一部分她们在村庄的参观考察中深刻地感受到农村发展的潜力。我们详细记录了这次山西参观的过程,撰写了报告农村手工艺发展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作用以山西永济寨子村红娘手工艺合作社为例,协助王殿敏口述整理了王老兴粮食专业合作社简介及2010年工作汇总。王殿敏和周连侠把北京和山西交流学习的收获带回到自己的村庄,当

9、地妇女们都很受鼓舞,参与做鞋的人逐渐开始多起来。王殿敏和妇女们开始制定和改善生产管理机制绣花、纳鞋底、做鞋帮、打接板、上鞋、整理,各道工序尝试由不同妇女分工合作,并按工序给予报酬。年轻一些的妇女眼神好,负责绣花;年老一些的耐心好,可以纳底。妇女们各自发挥特长,做自己最拿手的,能够很大程度上提高生产效率。冬天农闲,她们做出了一批质量更好,绣花图样更精致的手工棉鞋。她们还积极地把布鞋推广给其他到村庄调研的志愿者和组织。从11月底开始,我们与北京有机农夫市集的发起人取得了联系,带着手工布鞋参加他们定期组织的市集。由于市集每次都在消费较高的不同地区举行,我们先后到了西城区方家胡同46号艺术区、平谷的“

10、沱沱工社”有机农场、人民大学体育馆、凤凰岭脚下的“凤凰公社”、马甸玫瑰园、三元桥凤凰城、国贸远洋光华国际、大栅栏大外廊营胡同8号院、望京NOVO“达人食堂”等地。我们在市集上不仅义卖产品,还接受预定,更重要的是跟消费者、公益团体、志愿者们交流布鞋的工艺、制作人信息、我们的项目以及和平妇女的理念市集已经成为我们的一个固定销售推广平台。我们在2011年8月的市集上认识了上海乐创意公平贸易发展中心的总干事陈乐丛,为王殿敏她们申请到参加“第三届公平贸易产品展暨手工艺人代表交流会”的机会由此可以将布鞋推向更大的公平贸易网络。2011年6月,我们的项目进入总结评估阶段,先后组织了王老村的实地评估和北京的交

11、流总结。在村里,我们组织座谈会收集了妇女参与者们对做鞋的意见,反馈北京的各种信息,和妇女们共同探讨销售渠道;继续访谈了一些妇女的生产工艺和个案故事,鼓励她们的成绩,增强她们的信心;同时,我们仍不忘帮辛苦的王殿敏干一点农活。实地评估后,工作者和王殿敏、刘重雪、常国芳、张田芳几位妇女骨干一起到北京进行总结。在北京,我们邀请到热心的青年画家毕鑫、画廊工作者牟微姣和北京服装学院的胥婧,与她们共同交流探讨布鞋式样的设计和未来推广的合作方向;带她们考察了北京的布艺市场,再次到“内联升”观摩学习;除王殿敏以外几位妇女都是第一次到北京,我们顺路带她们到了天安门和毛主席纪念堂参观;最后她们到滋根的北京办公室参观

12、和交流,详细听取了滋根的建议,也了解到滋根支持的其他手工艺项目经验,希望能建立彼此的沟通交流和相互学习。经过我们与妇女骨干、设计志愿者以及资助方滋根的交流,大家都更深地感受到这个项目的意义和继续做下去的必要性。此后,我们继续总结整理这一年的经验教训,多次召集新的参与者开会讨论下一年的项目设计和具体计划。三、项目管理及团队我们的项目是在很多人的共同努力下,克服了各种困难和阻力完成的。首先,项目的背景分析和大方向是在我们的顾问温铁军老师和刘健芝老师的启发下确定的,在整个项目操作中他们也不断地给予我们支持和鼓励。由于全球和平妇女中国办事处挂靠在国仁的公益事业与社会发展部,我们项目的申请机构是国仁,具

13、体负责人是和平妇女总干事赵玲,主要工作的参与者有:安徽的和平妇女王殿敏,和平妇女干事林子敏、实习生刘晓华、兼职会计游丽金,小毛驴市民农园社区服务部的吴晓卫、王天洋,国仁的会计兼设计志愿者陈晨,中华女子学院志愿者郑玉、刘立群、钱思薇,新加坡摄影师志愿者雷智雄。所有参与者都是以志愿者的身份不从项目里领取任何劳务补贴,根据各自的特长和分工,逐步形成了一个松散的志愿工作团队。也由于团队成员都有自己的本职事务,有的人只能参与半年或某阶段的项目工作,但每一个人都非常认真尽职地去完成自己的任务,并积极主动地寻找更多外部资源和支持力量。每一次执行具体任务前后,我们都多次开会讨论和沟通,做好充分的准备和后期的总

14、结,保持工作的延续性。王殿敏作为王老村当地负责人,做了难度最大的组织发动工作。项目开始之初市场前景不明晰,她冒着风险发动要好的老人来做鞋,即使没有回报她也带领大家坚持做着。她一个人同时负责老人协会和合作社的工作,农忙时要干自家一大片地里的农活,每天还得照顾两个小孙子,所承担的压力非常大。她已把这次的手工艺项目当成了自己生命的一部分,并且作为带领当地妇女和老人们致富的一条出路,义无反顾地投入了进来。她对自己要求很严格,对志愿者们非常热情、宽容,心存感激。在她的精神感染下,我们都不能不尽最大努力去帮助她们。吴晓卫由于工作的变动后来离开了北京,但他在项目前期多方联系志愿者、消费者和探索销售渠道,做了

15、大量铺垫性的工作,并帮助其他志愿者与当地建立起良好的信任关系。刘立群作为项目组中最年轻的一位,做了大量的调研考察和文字工作,工作中显得非常成熟。林子敏和刘晓华去王老村总结评估时恰逢大雨连连,蚊虫肆虐,她俩为了完成评估都被咬了上百个疙瘩。新加坡的摄影师雷智雄克服了很多文化和生活上的差异,深入艰苦的农村生活,为我们留下了大量的高质量的图片。十余次的小市集,王天洋每次都带上布鞋去义卖,不遗余力地推广介绍并搜集消费者的意见,同时还在微博和网站上做宣传大家的辛苦工作和再接再厉,终于换来前景和方向的逐渐明朗,也吸引了更多设计专业的志愿者加入到之后的工作中。青年艺术家毕鑫和牟微姣在两年前就跟我初步探讨过如何

16、将他们的艺术创作与和平妇女的公益事业结合,也提到过手工布鞋的结合可能。但由于当时的布鞋制作不成规模,很难做艺术上的设计和创作。现在他们通过亲自与妇女们的交流,看到我们项目的成绩和潜在发展可能,水到渠成地把布鞋文化内涵的发掘和整体艺术策划的方向提了出来。在他们的帮助下,我们能联系到一大批有热情和理想的专业设计师他们很希望深入乡村工作,和农村妇女们互动,共同创造出传统与流行融合的手工艺品。四、经验反思及未来发展建议经过一年的实践与摸索,我们不断地积累和反思各种经验教训。现就一年的项目作出了以下的评估及持续发展的建议,期待在下一年的工作中进一步实现。1.整体艺术策划彰显地方文化特色我们经过多次在市集中展示及义卖手工布鞋,发现消费者群体以年龄界乎三十五岁至四十五岁的女性及二十五岁至四十岁的男性为主,受教育的程度和支持公平贸易程度较高。在各种交流的过程中,我们工作者、生产者与消费者就布鞋的样式及材质的选取都有不同层面上的讨论,在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