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系统疾病住院诊疗常规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04922886 上传时间:2023-12-09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34.8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消化系统疾病住院诊疗常规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消化系统疾病住院诊疗常规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消化系统疾病住院诊疗常规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消化系统疾病住院诊疗常规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消化系统疾病住院诊疗常规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消化系统疾病住院诊疗常规》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消化系统疾病住院诊疗常规(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消化系统疾病住院诊疗常规目录一、胃食管反流病二、急性胃肠炎三、慢性胃炎四、胃、十二指肠溃疡五、胃癌六、溃疡性结肠炎七、克罗恩病八、结直肠癌九、功能性消化不良 十、脂肪性肝病 十一、肝硬化 十二、原发性肝癌 十三、肝性脑病 十四、急性胰腺炎 十五、慢性胰腺炎 十六、消化道出血一、胃食管反流病【诊断标准】1、胸骨后或剑突下烧灼感,反酸、胃内容物反流;其他少见或不典型的相关 症状:因喉部不适、胸痛、吞咽痛、咳嗽、哮喘。2、上消化道内镜检查:(1)食管粘膜点状或条状发红、糜烂溃疡、食管狭 窄,(2)食管黏膜无明显病变:内镜下食管胃交界近端出现橘红色柱状上皮, 柱状上皮交界与食管胃交界分离,组织病理学检

2、査食管远段的鳞状上皮被柱状 上皮所取代。3、24小时食管pH监测:pH4总时间4.2%, pH4的反流次数50次,反流持 续25分钟次数23,最长反流持续时间9.2/分。4、食管阻抗监测:结合pH同步监测确定反流是酸反流(pH4),还是非酸反 流(pH 4)。非酸反流还可进一步分为弱酸反流(pH 4 7)和弱碱反流(pH7)。符合以上1+2(1)项诊断糜烂性食管炎(EE);1+2(2) +3或4项诊断非糜烂性反流病;或1+2 (3)项诊断Barrett食管。【入院指征】 符合以下情形之一时,可入院治疗:、1、严重烧心和反流、非心源性胸痛或吞咽困难症状。2、内镜检査食管重度糜烂、溃疡、狭窄、Ba

3、rrett食管、食管癌。3、食管出血。【住院检查】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血生化。2、X线钡透、上消化道内镜、食管粘膜病理活检。3、24小时胆汁反流监测、24小时食管pH监测、食管阻抗监测、食管动力。【住院治疗】1、抑酸药物治疗。2、促动力药治疗。3、手术治疗。【出院指征】 症状好转,生命体征平稳。【出院带药】1、抑酸药物。2、促胃肠动力药。二、急性胃肠炎【诊断标准】1、急性起病,多于夏秋季起病,起病前曾有或无不洁食物进食史。2、出现腹痛、腹泻、呕吐症状,可伴或不伴里急后重,粪便呈水样便、粘液 便、脓血便等。3、伴或不伴发热、畏寒、乏力等全身感染表现。4、査血常规提示白细胞总数增多或正常

4、;部分可表现为白细胞减少。5、大便常规发现白细胞,可见红细胞;大便培养培养出致病菌。【入院指征】 符合以下情形之一时,可入院治疗。1、年老、体弱者。2、存在糖尿病、较重心、肾功能不全基础疾病。3、先天性或获得性免疫缺陷患者。4、长期服用免疫抑制剂。5、腹痛、腹泻、便血等症状较重不能排除其他疾病如急腹症、炎症性肠病、 肠 结核等情况时。6、腹泻、呕吐明显引起严重脱水、明显电解质紊乱、酸碱失衡甚至休克。7、出现肠穿孔、中毒性巨结肠、败血症、感染性休克、溶血尿毒综合征、格 林 巴利综合征等并发症。8、门诊治疗效果差,病情持续不缓解甚至加重。【住院检查】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血生化,必要时病原

5、学、血培养、肥达氏试 验、PPD 皮试等。2、必要时腹部B超、胃镜、肠镜等。【住院治疗】1、补液治疗。2、对症治疗。3、抗菌治疗。4、抑酸与保护胃粘膜治疗。【出院指征】 症状缓解,生命体征平稳。【出院带药】对症支持药物。三、慢性胃炎【诊断标准】1、慢性上腹痛、饱胀、呃逆、恶心等消化不良症状。2、胃镜下出现胃粘膜充血、水肿、糜烂、出血、渗血、粗大粘膜皱襞、胆汁 反 流;或胃粘膜颗粒或结节粗糙不平、粘膜变薄、粘膜下血管透见。3、病理活检示胃粘膜炎症,有中性粒细胞浸润(活动性炎症);或固有腺体 萎缩、 肠上皮化生、腺体异型增生。以上1 3项中,第2 项和第3项同时具备,可诊断慢性胃炎。【入院指征】符

6、合以下情形之一时,可入院治疗:1、病史较长、门诊药物治疗效果差,需要住院观察,特别是对心理-精神因素 等作详细评估时。2、胃镜检查胃粘膜糜烂病变较重,伴出血或出现明显的隆起型糜烂(痘疹样 糜 烂),需要内镜治疗干预时。3、病理活检提示有明显的异型增生需要内镜或外科处理时。4、消化道症状较重,影响生活者。5、严重贫血、消瘦或近期体重快速下降者。6、消化道肿瘤家族史同时治疗效果变差、出血表现、消瘦等患者。7、肿瘤标志物CEA、CA19-9进行性升高患者。【住院检查】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血生化。2、心电图、胸部X线、B超、胃镜、病理活检、幽门螺杆菌检测。 【住院治疗】1、去除病因。2、根除

7、幽门螺杆菌。3、对症治疗。4、中医中药。5、特殊治疗。【出院指征】 症状明显改善,并对疾病已作出明确评估。【出院带药】 根除幽门螺杆菌疗程未完可予以完成疗程为限的治疗药物。四、胃、十二指肠溃疡【诊断标准】1、根据病史:慢性、周期性、节律性中上腹痛伴反酸,可作出初步诊断。2、胃镜检査提示存在溃疡或 X 线钡餐检査提示龛影,是确诊手段。 【入院指征】符合以下情形之一时,可入院治疗:1、老年人,评估患有影响溃疡愈合慢性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病等)的患 者。2、出现溃疡并发症(消化道出血,幽门梗阻、胃癌等)的患者。3、已规范口服治疗消化性溃疡药物,但溃疡未愈合的难治性溃疡患者。4、存在基础疾病不能停用

8、NSAIDs、肾上腺皮质激素等药物而溃疡较大、活动 期或有活动性出血患者。5、怀疑恶性溃疡患者。 【住院检查】1、血常规、血型、尿常规、大便常规+潜血、血生化等。2、心电图、胸部X线、幽门螺旋杆菌检测,必要时胃镜等。 【住院治疗】1、药物治疗。2、内镜下治疗。3、处理并发症。【出院指征】1、活动性岀血巳止,大便隐血阴性。2、已经开始进食,一般情况良好。【出院带药】1、质子泵抑制剂、胃粘膜保护剂、胃动力药物等。2、根除幽门螺杆菌疗程未足者,以疗程为限继续口服根除幽门螺杆菌抗生 素。五、胃 癌【诊断标准】1、临床表现:(1) 早期:无规律性上腹胀、隐痛,餐后加重或服制酸剂无效。食欲不 振,消瘦、疲

9、乏。恶心、呕吐或吞咽困难、食物反流。部分病例以呕血、 黑便为始发症状。其他症状:暧气、反酸、胃灼热、全身不适等。(2) 晚期:恶病质。腹部肿块。转移症状:左锁骨上淋巴结肿大,血 性 胸、腹水,进行性肝肿大或肝区持续同。2、实验室检査:低血色素型贫血,红细胞沉降率增快,大便隐血试验持续阳 性、胃液分析低血或无酸。3、X 线钡餐透视、内镜与病理可确定诊断。【入院指征】 符合以下情形之一时,可入院治疗:1、首诊胃癌患者。2、既往诊断胃癌但未正规治疗者或正规治疗后按治疗方案返院治疗者。3、胃癌患者出现严重症状,门诊治疗效果不佳。4、发生出血、穿孔、梗阻及其他严重并发症时。【住院检查】1、血常规、血型、

10、尿常规、大便常规+潜血、血生化、凝血功能、肝炎病毒血 清学、梅毒血清学、HIV、消化道肿瘤标志物等。2、心电图、胸部X线、胃镜、钥餐、CT或MR等。【住院治疗】 、1、手术治疗。2、放疗。3、化疗。4、对症支持治疗。【出院指征】 生命体征平稳,切口愈口良好【岀院带药】对症支持药物。六、溃疡性结肠炎【诊断标准】1、临床表现为持续或反复发作的腹泻、黏液脓血便伴腹痛、里急后重和不同 程 度全身症状。2、钡剂灌肠检查所见的主要改变为:黏膜粗乱和(或)颗粒样改变;肠管 边缘呈毛刺样锯齿状,肠壁有多发性小充盈缺损;肠管短缩,袋囊消失呈铅 管样。3、结肠镜下病变多从直肠开始,呈连续性、弥漫性分布,表现为:黏

11、膜崛 纹理模糊、紊乱或消失、黏膜充血水肿、质脆、自发或接触出血和脓性分泌物 附着,并常见黏膜粗糙,呈细颗粒状;病变明显处见弥漫性糜烂、多发性糜 烂或溃疡; 可见结肠袋往往变浅、变钝或消失以及假息肉、桥状黏膜等。4、组织学可见以下主要改变。(1)活动期:固有膜内弥漫性急慢性炎症细胞浸润,包括中性粒细胞、淋 巴细胞、浆细胞和嗜酸粒细胞等,尤其是上皮细胞间中性粒细胞浸润及隐窝 炎,乃至形成隐窝脓肿;隐窝结构改变:隐窝大小、形态不规则,排列紊 乱,杯状细胞减少等可见黏膜表面糜烂、浅溃疡形成和肉芽组织增生。(2)缓解期:黏膜糜烂或溃疡愈合;固有膜内中性粒细胞浸润减少或消 失慢性炎症细胞浸润减少;隐窝结构

12、改变:隐窝结构改变可加重,如隐窝 减少、萎缩;可见潘氏细胞化生。【入院指征】符合以下情形之一时,可入院治疗:1、症状体征明显。2、合并出血、穿孔、梗阻者。【住院检查】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大便病原学、血生化、红细胞沉降率、c-反 应 蛋白、巨细胞病毒抗体IgM及IgG、巨细胞病毒DNA、血清外周型抗中性粒 细胞胞浆抗体和抗酿酒酵母抗体。2、心电图、胸部X线、结肠镜及病理。【住院治疗】 1、药物治疗:根据病情选用水杨酸类制剂、糖皮质激素等。对症支持治疗。手术治疗。【出院指征】消化系统症状好转。【出院带药】水杨酸类制剂、糖皮质激素等药物。七、克罗恩病【诊断标准】1、临床表现:腹泻、腹痛常见

13、、可有血便,可伴有全身表现,如发热、贫 血、体重下降;肠外表现,如口腔溃疡、关节痛、皮疹;并发症,如瘘管、腹腔脓 肿、腔狭窄和梗阻、肛周病变常见。2、内镜检查:包括结肠镜、小肠镜、胶囊内镜、胃镜。镜下见节段性、非对 称 性的各种黏膜炎症,其中最具特征性的为非连续性病变、纵行溃疡和卵石样 外观。3、影像学检査:CTE/MRE可显示肠峰炎症改变,如肠黏膜强化伴肠壁分层改 变、黏膜内环和浆膜外环明显强化呈“靶征”或“双晕征”;肠腔狭窄、梗 阻;肠腔外并发症,如痿管、腹腔脓肿或蜂窝织炎;肠系膜血管增多、扩张、 扭曲呈“木梳征”;相应系膜脂肪密度增髙、模糊;肠系膜淋巴结肿大等。钡 剂灌肠及小肠钡剂造影可

14、显示裂隙状溃疡、卵石样改变、假息肉、肠腔狭窄、 僵硬、痿管。腹部超声或超声内镜等检査可较好显示痿管、脓肿、炎性包块。4、黏膜活检:固有膜炎症细胞呈局灶性不连续浸润;裂隙状溃疡;阿弗他溃 疡; 隐窝结构异常、腺体增生、隐窝脓肿、可见幽门腺化生或潘氏细胞化 生;非干酪样坏死性肉芽肿;以淋巴细胞和浆细胞为主的慢性炎症细胞浸润, 以固有膜底部和黏膜下层为重,常见淋巴滤泡形成;黏膜下淋巴管扩张;神经 节细胞增生和/或神经节周围炎。5、手术切除标本:大体可见节段性或局灶性病变,为融合的线性溃疡、卵石 样 外观、痿管形成、肠系膜脂肪包绕病灶、肠壁增厚和肠腔狭窄等。显微镜 下除活检标本中所见改变外尚可见节段性

15、、透壁性炎症;活动期有深入肠壁的 裂隙状溃疡,周围重活动性炎甚至穿孔;透壁性散在分布淋巴样细胞增生和淋 巴滤泡形成;黏膜下层水肿和淋巴管扩张,晚期黏膜下层增宽或出现黏膜与肌 层融合;非干酪样坏死性肉芽肿见于黏膜内、黏膜下、肌层甚至肠系膜淋巴 结;肌间神经节细胞和神经纤维增生和神经节周围炎。同时具备上述结肠镜或小肠镜特征以及影像学特征者可临床拟诊;如再加 上活检提示的特征性改变且能排除肠结核,可作出临床诊断;如有手术切除标 本,可根据标准作出病理确诊;对无病理确诊的初诊病例,随访612 个月以 上,根据对治疗的反应及病情变化判断,符合克罗恩病自然病程者,可作出临 床确诊。如与肠结核难以鉴别但倾向于肠结核者,应按肠结核进行诊断性治疗 812 周再行鉴别。【入院指征】 符合以下情形之一时,尤其是两种或以上时,可入院治疗:1、合并严重的基础病变,包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