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04887161 上传时间:2023-03-20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常凤杰 枣阳市杨垱镇徐寨小学 441223摘要:创新是一种民族发展的动力,在实施素质教育的改革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因此,我在数学教学中不断探究新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主要从五个方面入手:一、激发创新动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二、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三、挖掘智力因素,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四、加强创新技能训练,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五、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学习数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关键词:创新动机、想象力、智力因素、技能训练、生活中学习数学。创新是一种民族发展的动力,在实施素质教育的改革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小学数学

2、蕴含着丰富的有利于开发学生创新潜质的因素,是培养和激发创新能力最合适的学科之一。因此,我在数学教学中不断探究新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具体做法如下:一、激发创新动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创新动机是激励和推动学生从事创造活动的内在驱动力,创新动机可以来自学生的内在动机,也可以来自学生的外在动机,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可以互相转化。而对于小学生来说外在动机有更加直接的激励作用。所以,我在教学中总善于激发学生的各种创新动机,启发他们的创新精神。比如:我在教学铺一铺这一节课时,在学生明确了哪些图形可以密铺后。我让学生用课前准备的方格纸选择一些可以密铺的图形(三角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等),自己设计一个

3、图案,然后我们进行评比。这样学生兴趣很浓,根据自己的爱好设计出了新颖、美观的密铺图案。这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创新动机和创造热情。二、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想象是创新的孪生兄弟,想象力丰富的人创新能力也强。心里学家对于不同年龄的人做了一次创新能力的调查,发现儿童的创新能力高于成年人,这与儿童有丰富的想象力有关。我在教二年级数学时,遇到这样一道题:有一个图形是由几个小木块堆积成的,让生找一找一共有几块?我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图形中包含几个小木块,大部分学生说五块,但也有一部分学生说四块。这时我并没做评价,而是让学生拿出学具摆这个图形,说四块的学生通过操作醒悟自己想象中的思维缺陷,即对“躲”

4、起来的一块是想象中的空白。此时我又出示原图形的视觉转移图,让学生在思维中留下“躲”起来的一块在立体图上表示的清晰图形。又如在教学长方体的体积后,“做一做”中出现了这样一题:一根长方体木料,长5米,横截面的面积是0.06平方米,这根木料的体积是多少?这一题用横截面面积乘以长,而不用底面积乘以高,为什么?我让学生通过对学具的摆弄和观察,通过讨论回答说,把长方形竖起来可用底面积乘以高,如果横着放就是横截面乘以长。这样的回答是学生富有一定的想象才能得出的,学生也在想象中体现创新的内涵。三、挖掘智力因素,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教师在数学教学中不仅仅要抓好基础知识的落实和基本技能的训练,还应挖掘教材中内在的智

5、力因素,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教师要告诉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多样的,遇到问题要多问几个为什么,问题解决的途径能否有更简便、更快捷的,答案是不是唯一的等。如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时,练习中有这样一道题:“一根细铁丝恰好可以围成一个边长为9厘米的正方形,若改围成一个宽是5厘米的长方形,长方形的长应是多少厘米?”如果按一般方法做题,学生做的答案是(94-52)2=13(厘米)。这种方法无疑是正确的。但是不是还有更巧妙更好的办法来解决此问题呢?这时我给足学生的思考时间,挖掘学生智力因素,让学生去寻找其他方法。经过学生的思考、讨论,得到的另外三种解法分别是(1)942-5=13(厘米);(2)92-

6、5=13(厘米);(3)9+(9-5)=13(厘米)。因此,在教学中,教师一定要给学生创设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不要限制学生思考问题的思路,应引导学生灵活地运用所学的知识,多方位地去思考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法,使学生的创新求异能力得到提高。四、加强创新技能训练,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创新技能是反映创新主体行为技巧的动作能力,是在创新智能的控制和约束下形成的。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必须加强以基本技能为中心的创新能力和科学方法的训练,积极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观察、比较、思考、设计、制作等方面的实践活动。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推导”时,我设计了如下的步骤:第一步根据开课问题的讨论提出假设:是

7、否可以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一个长方形来计算出它的面积?第二步组织学生动手实验,要求每个学生用课前准备的一个平行四边形和一把剪刀,自己进行剪拼。第三步小组讨论观察拼出的长方形和原来的平行四边形你发现的问题。第四步根据长方形的面积公式自己类推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因为长方形的面积公式=长宽所以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用字母表示:S=ah在这一环节中,我并没有把现成的知识硬塞给学生,而是让学生自己去观察、去操作、去试验、去思考、去讨论,最终“创造”新知,创造技能,不断得到充分的培养,从而逐渐形成创新的能力。五、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学习数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主阵地在课堂,但这并不

8、是唯一的途径。新课程要求我们数学的教学也应该树立大数学观,让学生在生活中去学数学,去发现数学问题,让数学教学走出书本走向生活,这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如:我在教学生认识体积单位“升和毫升”时,在学生的脑海中没有具体的概念,特别是独生子女,他们与实物接触的少,无法确定这些体积单位。因此我要求学生利用课外时间逛逛超市和药店,认真观察哪些物品用毫升作单位,哪些物品用升作单位,并让学生说说你是用什么方法记住、辨别的。学生通过有目的地观察,在课堂上再通过分析比较,学生很好的掌握了这一知识点。这样,课堂中难以接受的问题在生活中解决了,而且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同时,积累了好的、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创新能力也得到了有效的培养。总之,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不仅要在教学中创设一种民主、宽松、和谐的教学坏境和教学气氛,还要有意识的激发学生的创新动机,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挖掘智力因素,加强创新技能训练,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去发现、学习数学知识。参考文献:1、李荣珍浅析数学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妙用J教育教学论坛2011年22期;2、数学课程标准;3、范艳丽浅谈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相结合J科教新报(教育科研)2010年09期。作者简介:姓名:常凤杰 性别:女 年龄:36岁 职务:小学数学教研组长 职称:中小学一级教师 工作单位:枣阳市杨当镇徐寨小学 邮编:441223 电话:13797567478 电子邮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