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胶体分散系统和大分子溶液练习题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04886171 上传时间:2023-03-16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9.5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14章-胶体分散系统和大分子溶液练习题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第14章-胶体分散系统和大分子溶液练习题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第14章-胶体分散系统和大分子溶液练习题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第14章-胶体分散系统和大分子溶液练习题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第14章-胶体分散系统和大分子溶液练习题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14章-胶体分散系统和大分子溶液练习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4章-胶体分散系统和大分子溶液练习题(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判断题1、溶胶是均相系统,在热力学上是稳定的。()2、长时间渗析,有利于溶胶的净化与稳定。()3、有无丁达尔效应是溶胶和分子分散系统的主要区别之一。()4.丁达尔效应是溶胶粒子对入射光的折射作用引起的。5、在溶胶中加入电解质对电泳没有影响。()6、溶胶粒子因带有相同符号的电荷而相互排斥,因而在一定时间内能稳定存在。()7、同号离子对溶胶的聚沉起主要作用。()1-5: 6-7: 二、填空题1、溶胶(憎液溶胶)的三个主要特征是:_,_,_。高度分散的,热力学不稳定, 多相系统2、氢氧化铁溶胶显红色,由于胶体粒子吸附正电荷,当把直流电源的两极插入该溶胶时,在_极附近颜色逐渐变深,这是_现象的结果

2、。负,电泳3、电解质使溶胶发生聚沉时,起作用的是与胶体粒子带电符号相_的离子。离子价数越高,其聚沉能力越_,聚沉值越_,离子价数相同时,对于正离子,离子半径越小,聚沉值越_,负离子的情形,与正离子相_。(填“同”或“反”“小”或“大”)反,大,小,大,反4. 胶体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现象称为_;胶体粒子不动,而分散介质在电场中的运动现象称_。电泳电渗5. 胶体分散系统的粒子尺寸为_之间,属于胶体分散系统的有(1)_;(2)_;(3)_。11000 nm;溶胶(憎液胶体);大分子溶液(亲液胶体);缔合胶体(胶体电解质)。6. 大分子溶液(亲液胶体)的主要特征_。高度分散的,热力学稳定的均相系统7.

3、当入射光的波长_于胶体粒子的直径时,则可出现丁达尔现象。大于8.溶胶的四种电动现象为(1)_;(2)_;(3)_;(4)_。电泳、电渗、流动电势、沉降电势9.憎液溶胶能够稳定存在的三个主要原因是胶体粒子(1)_;(2)_;(3)_。带电、溶剂化、布朗运动10.使溶胶完全聚沉所需_电解质的量,称为电解质对溶胶的_最少聚沉值11、溶胶的动力性质包括:_、_、_。布朗运动、扩散、沉降及沉降平衡三、选择题1、下列分散系统中丁达尔效应最强的是: (),其次是: ()(1)空气(2)蔗糖水溶液(3)大分子溶液(4)硅胶溶胶(4), (3)2、向碘化银正溶胶中滴加过量的KI溶液,则所生成的新溶胶在外加直流电

4、场中的移动方向为: ()(1)向正极移动(2)向负极移动(3)不移动3、电动现象直接与: ()有关.(1)固体表面热力学电势(2)斯特恩电势(3)动电电势(4)表面电荷密度4、将12 cm3 0.02 moldm-3的NaCl溶液和100 cm3 0.005 moldm -3的AgNO3溶液混合以制备AgCl溶胶,胶粒所带电荷的符号为:(1)正;(2)负;(3)不带电。5、下面属于溶胶光学性质的是()。(1)唐南(Donnan)平衡;(2)丁铎尔(Tyndall)效应;(3)电泳。6、溶胶有三个最基本的特征,下列不属其中的是()。(1)高度分散性(2)多相性(3)动力学稳定性(4)热力学不稳定

5、性7、Tyndall 现象是发生了光的什么的结果()。(1)散射(2)反射(3)折射(4)透射8、外加直流电场于胶体溶液,向某一电极作定向运动的是()(1)胶核(2)胶粒(3)胶团(4)紧密层9、对于电动电位的描述,不正确的是:()。(1)电动电位表示了胶粒溶剂化界面到溶液本体内的电位差(2)电动电位的绝对值总是大于热力学电位(3)电动电位值极易为少量外加电解质而变化(4)当双电层被压缩到与溶剂化层(或紧密层)相合时,电动电位变为零10、对于有过量的KI 存在的AgI 溶胶,下列电解质中聚沉能力最强者是:(1)NaCl (2)K4Fe(CN)6(3)MgSO4(4)FeCl311、下列各电解质

6、对某溶胶的聚沉值分别为:KNO3= 50 ,KAc= 110 ,MgSO4 = 0.81 ,Al(NO3)3= 0.095 moldm-3,该胶粒的带电情况是:()。(1)带负电(2)带正电(3)不带电(4)不能确定12、按照爱因斯坦扩散定律,溶胶中胶粒的扩散速度:(1)与温度 T 成正比;(2)与温度 T 的平方根成正比;(3)与温度 T 的平方成反比(4)与温度 T 的三次方成正比13、下列性质中既不属于溶胶动力学性质又不属于电动性质的是:(1)沉降平衡 (2)布朗运动 (3)沉降电势(4)电导14、根据DLVO理论,溶胶相对稳定的主要因素是:(1) 胶粒表面存在双电层结构;(2) 胶粒和

7、分散介质运动时产生电位;(3) 布朗运动使胶粒很难聚结;(4) 离子氛重叠时产生的电性斥力占优势15、电解质对溶液稳定性影响很大,主要是影响 电位,如图所示,哪一种情况下,溶胶最不稳定:(1) 曲线1 ;(2) 曲线2 ;(3) 曲线3 ;(4) 曲线4 。16、在Fe(OH)3、As2S3、Al(OH)3和AgI(含过量AgNO3)四种溶胶中,有一种不能与其它溶胶混合,否则会引起聚沉。该种溶胶是:( ) AFe(OH)3;BAs2S3;CAl(OH)3;DAgI(含过量AgNO3)。17、下列电解质对某溶胶的聚沉值分别为c(NaNO3)=300,c(Na2SO4)=295,c(MgCl2)=

8、25,c(AlCl3)=0.5(moldm-3),可确定该溶液中粒子带电情况为:( ) A不带电;B带正电;C带负电;D不能确定。18、用NH4VO3和浓盐酸作用,可制得棕色V2O5溶液,其胶团结构是:(V2O5)mnVO3-(n-x)NH4+x-xNH4+,下面各电解质对此溶胶的聚沉能力次序是:( ) AMgSO4AlCl3K3Fe(CN)6;BK3Fe(CN)6MgSO4AlCl3;CK3Fe(CN)6AlCl3MgSO4;DAlCl3MgSO4K3Fe(CN)6。19、对胶团结构为(Au)mnAuO2-(n-x)Na+x-xNa+的金溶胶,除稳定剂以外,无其它电解质存在时,其电动电势的大

9、小:( ) A取决于m的大小;B取决于n的大小;C取决于x的大小;D不取决于m、n、x中的任何一个20、恒定温度与相同时间内,KNO3、NaCl、Na2SO4、K3Fe(CN)6对Al(OH)3溶胶的凝结能力是:( ) ANa2SO4K3Fe(CN)6KNO3NaCl;BK3Fe(CN)6Na2SO4NaClKNO3;CK3Fe(CN)6Na2SO4NaCl=KNO3;DK3Fe(CN)6KNO3Na2SO4NaCl。四、简答题1 、等体积的0.1moldm -3的KI(aq)和0.05 moldm -3的 AgNO3(aq)混合所得AgI溶胶,写出其胶团结构式,并注明胶核、胶粒、胶团、紧密层

10、及扩散层2、等体积的0.07moldm -3的KI(aq)和0.1moldm -3的AgNO3(aq)混合所得AgI溶胶,写出其胶团结构式,并注明胶核、胶粒、胶团、紧密层及扩散层3、如何理解溶胶是动力学上稳定而热力学上不稳定的系统?4、为什么晴天的天空呈蓝色,晚霞呈红色?5、憎液溶胶是热力学上的不稳定系统,为什么它能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存在?6、为什么在新生成的Fe(OH)3沉淀中加入少量的稀FeCl3溶液,沉淀会溶解?如再加入一定量的硫酸盐溶液,又会析出沉淀?3、由于溶胶的布朗运动以及扩散作用,更由于胶粒表面的双电层结构及粒子溶剂化膜造成溶胶的动力学稳定性。但由于溶胶是高度分散的非均相体系,具有

11、很大的表面自由能,因此有自发聚沉以降低体系能量的趋势,因此是热力学的不稳定体系。4、分散在空气中的尘埃和雾滴等粒子,半径在10-910-6m之间,构成胶体分散系统。分散相粒子对光产生散射作用,根据瑞利公式,散射光的强度与入射光波长的四次方成反比,因此入射光的波长越短,则散射越强。如果入射光为白光,则大气中波长较短的蓝色和紫色光散射作用最强,而波长较长的红色光散射较弱,主要产生透射,所以晴朗的天空呈现蓝色,是离子对太阳光散射的结果,而晚霞呈现红色则是透射光的颜色。5、溶胶能稳定存在的原因有三:()胶体粒子较小,有较强的布朗运动,能阻止其在重力作用下的沉降,即具有动力稳定性;()胶粒表面具有双电层

12、结构,当胶粒相互接近时,同性电荷的静电斥力及离子氛的重叠区由于过剩离子产生的渗透压,阻碍胶粒的凝结,即具有凝结稳定性;()由于带电离子都是溶剂化的,在胶粒表面形成一层溶剂化膜,溶剂化膜有一定的弹性,其中的溶剂有较高的浓度,使之成为胶粒相互接近时的机械障碍,聚结稳定性是溶胶能稳定存在的最重要因素。6、在新生的Fe(OH)3沉淀中加入少量的三氯化铁溶液中,Fe(OH)固体表面优先吸附溶液中的Fe3+而形成双电层的胶粒,使沉淀溶解为溶胶。此现象称为胶溶作用,加入的三氯化铁是稳定剂。当再加入一定量的硫酸盐时,有较多的与固体表面电荷相反的离子SO进入紧密层或溶剂化层,双电层的厚度变薄,电势值下降,致使溶胶失去稳定性而聚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