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想象与现实同构语文教学之美(定稿)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04876071 上传时间:2023-06-08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6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和谐、想象与现实同构语文教学之美(定稿)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和谐、想象与现实同构语文教学之美(定稿)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和谐、想象与现实同构语文教学之美(定稿)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和谐、想象与现实同构语文教学之美(定稿)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和谐、想象与现实同构语文教学之美(定稿)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和谐、想象与现实同构语文教学之美(定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和谐、想象与现实同构语文教学之美(定稿)(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和谐、想象与现实同构语文教学之美 湖北省荆州中学 周守国和谐教学要求教师创造出一种和谐的学习环境,让学生能够在融洽宽松的氛围中自主学习。一般来说,它具有以下特点:首先是在“黄金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做到讲授在课堂、训练在课堂、评点也在课堂。教师激活学生主动学习,引领学生快乐学习,教会学生擅长学习,让学生的学习能力在课堂上生成。其次是把宝贵的“白银时间”交给学生。课内自习时间给学生以充分自主,让学生在教师的点拨下,消化、归纳、探索,从而提升想象力、思辨力和创新力。第三是不遗余力地拓宽“青铜时间”。把课外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个性和喜好发展,从而发挥出最大的潜能,使心智得到全面发展。和谐教

2、学的良性运作,想象力的创设培养,往往需要教师、学生双方的通力合作。基于以上特点,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应坚守以下原则:一、教师是教学的灵魂我们经常呼吁领导要深入教学,后勤要服务教学,家长要积极帮学,作为教师更要科学导学。老师应给学生导以兴趣、理想、意志、方法和规律。我教孙犁先生的荷花淀时,就很注意开启学生的多元思维。在学生对比阅读茹志娟的百合花之后,就引导他们思考“战争是什么”这一极为抽象的主题。其中有位学生是这样描述的:战争是残酷的,它摧毁美丽、消灭生命,百合花就很好地诠释了这一主题,那个腼腆单纯的小战士没有像水生嫂们一样幸运,躲过敌人的炮火,去和她们的男人们斗嘴调侃、分享胜利的果实,而是带着美好

3、的理想惨死在战火之中。孙犁先生把战争描写得太轻松浪漫了,不如茹志娟描写得真实。我以为有关战争题材的文学作品,可以用明丽流畅的笔调、秀雅隽永的风格来表现,但不能误导战争是温馨美妙、充满诗情画意的。前苏联作家瓦西里耶夫创作的小说这里的黎明静悄悄,对于如何描写战争题材的作品,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范本。同时,我还深深地感受到:教学的艺术,关键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有经验的老师总是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千万不可把学生活跃的思维强行纳入教师自己预设的轨道。记得有一位青年教师,花了很长时间制作了一个多媒体课件,在引导学生归纳祝福中的线索人物“我”的形象时,缺乏灵活性,武断地否决学生的说法,强拉学生向自己

4、设计好的答案靠拢。他连续三次否定了学生正确的观点(有新思想的知识分子;摆脱了封建道德观念禁锢的知识分子;有良知、有道德缺陷而又敢于自省的知识分子),随后就毫不犹豫地点击出一个预设好的答案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其实他抛出的这个答案与学生的答案相得益彰、互为补充。这种机械呆板的教学模式受到了专家们的一致声讨,于是又有教师改头换面,学生所有的回答无论对错一律都说“很好”。这种既不否定学生说法、又不点评学生观点、更不采纳学生意见的教法,只会阉割学生的思想,把学生越教越笨。科学导学的原则一般是“活而不乱,实而不死”。老的教学方法是教师背着学生走,新的教学方法是教师指路、然后看着学生自己走,由于我们的课改刚

5、刚起步,能不能来个折衷,由老师牵着学生走。当然,这种教学模式既不能信马由缰,也不可照本宣科。一节课只有45分钟,教师调控得热热闹闹,又是听、又是读、又是讲、又是看、又是练、又是评,真可谓全员参与、全面参与、全程参与。其实,我认为这节课就是花拳绣腿、哗众取宠,学生不会有什么收获。还有的故弄玄虚,以猜谜来迎合学生的口味,什么“太阳怀孕了都是月亮惹的祸”,还有人别出心裁竟把离骚的“骚”字支解成这样的谜语:“一个大,一个小;一个会跑,一个会跳;一个吃草,一个吃肉;一个要赶,一个要找”,弄得学生一头雾水,简直找不着北。我们应当刹住这种恶劣的教学风气,理性地回归朴实的语文课堂,尽量远离甚嚣尘上的多媒体教学

6、,少些脱离文本不接地气的表演课,站在大语文观的制高点上,挖掘教材的广度和深度,开启学生的发散、求异、创新思维,推广启发式教学模式。教师根据教学任务和学习的客观规律,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采用多种方式方法,拓展学生的思维,调动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引领他们快乐地学习,让学生沉醉其间,或侃侃而谈,或挥毫泼墨,以丰富的情怀、健全的人格、高超的技艺来展示语文的博大精深、典雅厚重、诙谐风趣。这一点,我们应当好好向古人学习,据说有一天,苏轼陪高句丽(现朝鲜)使者出游,一路上欢声笑语,苏东坡很自豪地说大宋国男妇老少都能对对子。不一会儿,朝鲜使者叫住在路旁行走的一老头,指着远处一宝塔,脱口吟出上联:“独塔巍巍七级

7、四面八方。”老头听后连连摆手而去。使者以为东坡先生言过其实,笑问该作何解释。苏东坡见机点拨说,老者已经用哑谜回答了你,使者这才恍然大悟:“只手摆摆五指三长两短。”看来启发式教学不难操作,就是教师传授学生新知后,学生通过反复思考还难以弄懂,此时教师进行恰当的点拨,学生就会顿开茅塞,领悟要旨,掌握规律。我曾经教学生利用对偶知识作趣味对联,如果学生的思维拓展不开,我给予暗示后,学生会豁然开朗。下面略举几个经典例子:云长先死翼德又亡刘备安徒生哉,凤雏已死卧龙又殒仲达陈独秀矣(借义联)曹孟德兵败赤壁刘欢孙悦,关云长败走麦城孙策曹操。 (借义联)滕王阁阁飞鸽鸽飞阁不飞,橘子洲洲傍舟舟行洲不行。 (谐音联)

8、闭门推出窗前月,投石冲开水底天。 (趣巧联)春夏秋冬四季风景“清一色”,东西南北八方来客“喜相逢”。 (嵌字联)上海自来水来自海上,黄山落叶松叶落山黄。 (回文联)此木为柴山山出,因火生烟夕夕多。 (拆字联)琴瑟琵琶八大王王王在上,魑魅魍魉四小鬼鬼鬼犯边。 (叠字联)海水朝朝朝朝朝朝朝落,浮云长长长长长长长消。 (多音联)我们知道“微笑吹灯双得意,含羞解带两痴情”,是抒写才女苏小妹与才子秦少游喜结连理时的一幅对联,他们的爱情故事浪漫动人、世人传唱。话说宴席完毕,秦少游送走客人,方欲进房,只见门已紧闭,院中桌上放着文房四宝,三个信封装着三个题目,如果全答对了,就用玉杯喝美酒进洞房,前两个题都迎刃

9、而解,只剩下最后一题“闭门推出窗前月”,要求对出下联,秦少游是冥思苦想,来回踱步,还不断地做推窗之势,苏轼见状想必是小妹在为难新郎倌,于是捡起一块小石子,投向院子里的大水缸,水珠刚好溅到他的脸上,水中天光月影顿时纷乱,秦观深受启发,提笔写出“投石冲开水底天。”终于涉险过关。看来我们在尝试启发式教学时应注意两点:一是不能一提启发式,就只看举手发言的人数多少,不能单以提问多少来鉴别是否进行了启发式教学。二是不能进行简单的提问:这篇文章有几个自然段?这个自然段里有没有中心句?有没有疑问句?有没有关联词?有没有修辞句?这样问得越多,反而成为填鸭式教学的变种,根本不能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二、学生是教学的

10、主体要想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作为教师首先应当培养学生对学业的一颗热爱之心。因为热爱,学生才能对自己的学业专心致志;因为热爱,学生的思维才能积极活跃;因为热爱,学生的创造力才能被激活。那么作为学习的主体,学生应当怎样做呢?从微观来说,就是课前预习找难点、上课听讲抓关键、课后复习摸规律、课本知识能迁移。从宏观来说,就是要转变态度(变“要我学习”为“我要学习”)、调整心态(变“悲观苦学”为“自信乐学”)、改进方法(由“学会”到“会学”),从而提高学习的效率。学生应抓紧学习的每一分钟,而不是抓紧每一分钟的学习,也就是说要提高单位时间效率,真正做到学就学得踏实,玩就玩得愉快。有的学生很善于把基础知识连成

11、线、穿成串、结成网、形成体。记得我在教高三时要求学生搜集有关虚写的名句或者故事,学生一下子就说出了两个名句“深山藏古寺”和“踏花归来马蹄香”,有的同学还联想到了红楼梦中林黛玉临终时对不在身边的宝玉遗言“宝玉,宝玉,你好”的留白句,并对林黛玉为情所困,因梦碎心碎而呼叫出来的字作出了大胆的猜想,很可能是“狠”和“傻”字。但有的同学提出最好是省略,此时无声胜有声,千万别狗尾续貂,像有些人弄出给女神维纳斯续臂穿衣的闹剧。有的同学还讲起了故事:“中世纪欧洲有一个国王,左眼失明、右腿残疾,一个画家因为画得太逼真而被杀,另一个画家因为画得太完美又被砍头,只有一个画家很聪明,他让国王的残腿踏在石墩上,双手托起

12、长筒望远镜,闭上失明的左眼,用右眼瞭望前方,由于采用了虚写的手法,恰到好处地展示了 “真实”“完美”的国王肖像,从而得到了国王的重赏”。令我印象最深的是有位学生讲他在幼儿园画画的故事,老师给了他们每人一张16开的纸,看谁画的山羊最多,他只画了一座大山,在山的两端只画了一个羊头和羊尾,让人想象山背面有无穷无尽的山羊,由于他采用了虚写的手法从而获得了唯一的一等奖。看来,学生们是很会把零散的知识系统化,系统知识规律化,枯燥知识趣味化的。记得我教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学生们分析第8自然段最后一句“那雪正下得紧”时,思维异常活跃,纷纷指出“紧”字形象地刻画了雪下得大,也渲染了当时的氛围,暗示了情节的发展。但

13、我总觉得学生们的分析过于抽象笼统,在我的启发下,学生进一步说出“紧”字的妙处,不仅写出了当时的雪势,而且比“大雪纷飞”的描写更有神韵。可我仍然以为赏析得不够全面,提示还应从人物入手,这时有一个学生悟出了更深的含义,这个“紧”描摹了林冲当时的心理状态,一场阴谋正悄悄地向他袭来,可他却浑然不知,还准备到古庙烧纸钱,祈求“神明庇祐”,使得我们不得不随着雪下得紧而感到异常担忧,替林冲捏了几把汗。这一环境描写也为后面的草屋倒塌、沽酒御寒,偷听对话、了解真相,手刃仇敌、投奔梁山的情节做了铺垫。在整个文本探究过程中,我始终坚持生本理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绝不越俎代庖。我给基础年级的学生布置暑假作业时,

14、都是要求看四大古典名著,并要求写心得体会、札记随笔。原来学生阅读后也能高屋建瓴、深入浅出、穿越时空,对四大名著作出诙谐的评述。什么“三国演的是心计,水浒讲的是义气,红楼谈的是感情,西游玩的是浪漫。”什么“三国写了一次历史的变革,水浒写了一次情感的冲动,红楼写了一场纠结的恋爱,西游写了一次艰难的旅行。”还有学生点评得精妙无比、入木三分:上演皇家大戏的三国提倡以“仁”治天下,集中体现在刘备身上,“仁”是他的招牌,是他的旗帜,是他号令天下之武器,也是他落难逃荒的护身符。他以仁义感召天下,还真的唬弄了很多人,弃新野,走樊城,败当阳,奔夏口,有那么多百姓跟随,这仁义成了他的虎皮,成了他失败的理由,也成了

15、他们欺骗天下的精神鸦片。江湖小品水浒,重义。那一帮虎狼之徒,在义的旗帜下聚啸山林,有酒大家喝,有肉大家吃,有财大家发,有债大家讨,团结得一个人似的,出生入死,甘苦与共,患难相交,荣辱相守。倒是西游主张科技兴国,以“技能”治天下。西游中各种妖魔,全是仗了新式法宝,而悟空战胜妖魔,也是依靠从西方的菩萨、如来等处进口的先进武器。西游把先进技术作为制胜对手的最有力手段,无疑是有前瞻性的。而红楼梦呢,可以说是一部情的颂歌,四大家族因宦情结为一体,贾氏宗族因亲情而聚居一所,大观园中众兄妹因友情而乐在一处,宝黛钗因爱情纠缠于一起。就是那些丫环奴仆与主子之间,除了经济利益外,也还有一种主仆之情缠绕其中,如焦大,敢骂主子也是情之所致;还有晴雯,也因与宝玉有特别的感情而勇于撕扇作千金一笑。真可谓字字珠玑,风趣精准的解读,读来令人神清气爽,如饮甘醇。看来要是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的潜能就会被发挥到极致。三、想象是教学的核心教师的作用不单是讲授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思考,教会学生创造思维。有了思维想象的能力,学生不仅可以学会教师讲授的知识,还可以在自己的思维实践中学到老师没有讲授的知识,甚至创造出新知识,这样的学生才能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无论多么优秀的教师,不可能把学生一生所需要的知识都教给学生。教知识总是有限的,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