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课时作业第6课及答案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04874078 上传时间:2022-11-27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5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课时作业第6课及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最新]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课时作业第6课及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最新]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课时作业第6课及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最新]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课时作业第6课及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最新]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课时作业第6课及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最新]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课时作业第6课及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课时作业第6课及答案(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品精品资料精品精品资料一、基础巩固1找出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虽有槁暴,不复挺者B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C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D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解析】A项,“有”同“又”,“暴”同“曝”;B项,“生”同“性”; C项,“知”同“智”。【答案】D2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古今词义相同的一项是()A学不可以已B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C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D用心一也【解析】A项,可以:古今义相同。B项,古义:爪子和牙齿/今义:比喻坏人的党羽(贬义)。C项,古义:藏身/今义:托付。D项,古义:两个词,因为,心思/今义:集中注意力,多用心力;怀着的某种念头。【答案】A3

2、下列句中“而”字的意义与用法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项是()A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B吾尝终日而思矣C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D吾尝跂而望矣【解析】C项,而:连词,表转折。A、B、D三项均为连词,表修饰。【答案】C4从词类活用角度选出加点词属于名词作状语的一项是()【解析】日:名词作状语,天天,每天。:同“煣”, 动词使动用法,以火烘木,使其弯曲。下:名词作状语,向下。疾:形容词,快,速,这里引申为“洪亮”。【答案】B5在我国古代,知名学者都重视读书学习,不少人通过自己的文章勉励人们读书学习。下面是散见于古代的文章典籍中的几条劝学名言,请将横线上的空缺部分补全。(1)玉不琢,不成器;_,_。(礼记学记)(

3、2)_,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3)_,非志无以成学。(诸葛亮诫子书)(4)黑发不知勤学早,_。(颜真卿劝学)【答案】(1)人不学 不知道(2)少壮不努力(3)非学无以广才(4)白首方悔读书迟二、课内阅读阅读下面文段,完成610题。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

4、,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6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假舆马者,非利足也利:对有利B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无以:没有用来的(办法)C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水:游水,游泳D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一:专一【解析】“利”,形容词的被动用法,“使快”。【答案】A7下列句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B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虽有槁暴,不复挺者,使之然也C知明而行无过矣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D积土成山

5、,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解析】A项,于:介词,引出动作的对象,不译/介词,比。B项,者:指示代词,的人/语气助词,表停顿,可不译。C项,而:连词,表并列/连词,表顺承,相当于“就”、“于是”。D项,两个“焉”都是兼词,相当于“于此”,可译为“从这里”、“在这里”。【答案】D8.(对应本课“重难突破”第4题)找出与“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的句式相同的一项是()A微斯人,吾谁与归B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C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D我孰与城北徐公美【解析】“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是定语后置句,C项与之相同。A项,宾语前置句。B项,状语后置句。D项,属于固定句式,“孰与”译作“与相比,更怎么

6、样?”【答案】C9下面对文段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选文启发我们,说理并不排除生动性,方法之一就是运用比喻论证。B从所选的文段可以看出,荀子所讲的“学”,不仅指学习各种文化知识,还包括加强思想品德修养。C从所选文段还可以看出,荀子认为,对“学”来讲,人的先天条件是决定因素,同样需要后天的努力。D所选文段说理的突出特点是以喻代议,寓议于喻。【解析】C项,分析有误。“人的先天条件是决定因素”错。【答案】C10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译文:_(2)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译文:_【答案】(1)顺着风向呼喊,声音并没有变得洪亮,

7、但听的人却听得特别清楚。(2)螃蟹有六只脚和两只钳夹,除了蛇洞和鳝洞就没有藏身的地方,这是因为心思浮躁。三、课外阅读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回答1116题。 (一)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平公曰:“善哉!”(刘向说苑)(二)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

8、守穷庐,将复何及!(诸葛亮诫子书)(三)孟子之少也,既学而归,孟母方绩,问曰,“学何所至矣?”孟子曰:“自若也。”孟母以刀断其织。孟子惧而问其故。孟母曰:“子之废学,若吾断斯织也。夫君子学以立名,问则广知,是以居则安宁,动则远害。今而废之,是不免于斯役,而无以离于祸患也。何以异于织绩而食,中道废而不为,宁能衣其夫子而长不乏粮食哉?女则废其所食,男则堕于修德。不为窃盗,则为虏役矣。”孟子惧,旦夕勤学不息,师事子思,遂成天下之名儒。君子谓孟母知为人母之道矣。(刘向列女传)11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孰与昧行乎昧:暗,昏暗B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庐:坟墓C男则堕于修德 堕:通“惰”,懈

9、怠D旦夕勤学不息,师事子思 师:从师学习【解析】B项,庐:简陋的房子。【答案】B12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A.B.C.D.【解析】D项,均为连词,表修饰。A项,之:助词,的/结构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B项,以:连词,表目的,用来/介词,因为,由于。C项,于:介词,跟,同/介词,比。【答案】D13下列句子分为四组,都与“劝学”有关的一项是()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夫君子学以立名,问则广知师事子思,遂成天下之名儒A BC D【解析】是晋平公的话,与“劝学”无关。是说“静”、“俭”的重要性。是

10、说“劝学”的结果。【答案】C14下列对上述三段文意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一)段文字,通过晋平公与师旷的对话,阐述师旷对学习的见解,告诫人们学无止境,这正迎合了劝学中所说的“学不可以已”。B第(二)段文字,诸葛亮就学习和做人两个方面进行了论述,强调的是一个“静”字:修身需要静,学习需要静,获得成就也取决于静。C第(三)段文字,孟母教诲孟子的主要道理是学习要取得成就,必须要有恒心,坚持不懈。D在表达方式上,第(一)段运用比喻说理,第(二)段运用对比说理,第(三)段用的也是比喻说理的论证方法。【解析】D项,第(三)段是类比说理,拿“学习知识”和“纺线织布”进行类比。【答案】D15翻译文中画

11、线句子。(1)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译文:_(2)今而废之,是不免于斯役,而无以离于祸患也。译文:_【答案】(1)少年的时候好学,就如同日出时的阳光;壮年的时候好学,就如同太阳在中午时的光明;老年的时候好学,就如同点亮蜡烛的光亮。点亮了蜡烛的光亮,和黑暗中行走哪个更好呢?(2)如果现在荒废了学业,就不免于做下贱的劳役,而且难于避免祸患。16用“/”给下面这段话断句。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答案】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

12、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参考译文】(一)晋国的平公(国王),问师旷(人名)道:“我年纪七十岁了,想学习,恐怕已经老了吧!”师旷说:“干吗不点燃蜡烛呢?”平公说:“哪有做臣子的戏弄他的君王的呢!”师旷说:“瞎眼的臣子(我)怎么敢戏弄我的君王啊!我听说,少年的时候好学,就如同日出时的阳光;壮年的时候好学,就如同太阳在中午时的光明;老年的时候好学,就如同点亮蜡烛的光亮。点亮了蜡烛的光亮,和黑暗中行走哪个更好呢?”平公说:“对啊!”(二)君子的品行,依靠安静提高自己的修养,依靠节俭培养自己的品德。不恬淡寡欲就不能显现出自己的志向,不宁静安稳就不能达到远大的目标。学习必

13、须静下心来,必须学习才能增长才干。不学习就不能有广博的才智,没有志向就不能成就学业。纵欲放荡消极怠慢便不能振奋精神,冒险急躁便不能治理品性。年华随时间流逝,意志随岁月消磨,于是变成像枝枯叶落那样,大多不能对社会有所作为,等到悲凉地守着贫穷的小屋时,后悔又怎么来得及呢!(三)孟子小的时候,有一次放学回家,他的母亲正在织布,(见他回来)便问道:“学习怎么样了?”孟子(漫不经心地)回答说:“跟过去一样。”孟母(见他无所谓的样子,十分恼火,)就用剪刀把织好的布剪断。孟子见状害怕地问他母亲原因。孟母说:“你荒废学业,如同我剪断这布一样。有德行、有学问的人勤学以树立名声,好问以增加学识,因此平素居家才可以

14、安宁稳妥,外出才可以不招致祸患。如果现在荒废了学业,就不免于做下贱的劳役,而且难于避免祸患。(中途废弃而不做,)这和依靠织布而生存有什么不一样的呢?假如中途废弃而不做,哪能使她的丈夫和儿子有衣服穿并且长期不缺乏粮食呢?女子若失去她赖以生存的技艺,男子若对修养德行懈怠,那么不是去做小偷,就是被俘虏、被奴役。”孟子听后吓了一跳,自此,从早到晚勤学不止,把子思当做老师,终于成了天下有名的大儒。有德行的人认为孟母懂得做母亲的法则。四、语言表达17下面是甲、乙两位同学关于“自主学习”的问答。请仿照乙同学对“能学”所作解释的句子的形式,在横线上填入恰当的解释文字。 甲同学:你能告诉我“自主学习”有哪些要点吗?乙同学:好的。我认为自主学习有四个要点,就是能学、想学、会学、坚持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