泊船瓜洲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04873515 上传时间:2023-11-26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泊船瓜洲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泊船瓜洲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泊船瓜洲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泊船瓜洲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泊船瓜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泊船瓜洲(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泊船瓜洲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默写。 2、理解诗歌大意,感受诗人思念家乡的真挚感情。 教学重点 理解诗句意思,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品味欣赏“绿”字在本诗中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整体把握,初步感知诗人思乡之情 1、今天我们学习第15课古诗二首中的第一首泊船瓜洲,这是北宋诗人王安石(板书)在旅途中写下的一首思念家乡的诗。 2、谁能把你收集到的有关王安石的生平简单介绍一下? 3、教师范读(注意听清楚每个字音) 4、出示课件,自由读诗,判断六个多音字和一个变音字在诗中的正确读音。 5、指名判断读音(课件出示正确读音)并齐读全诗。 6、

2、自由读诗,并从诗中找出能集中表达诗人想回家的一个字。(“还”字) 7、你知道诗人是在什么地方写下这首诗的吗?你是怎么知道的?(解题,板画) 过渡:诗人停船瓜洲,想念着离自己不远的家乡,于是写下了这首诗,诗人的家乡在哪里?诗人又是怎样通过短短的四句诗表达自己的思乡之情呢?下面我们就通过理解诗句来体会诗人表达的感情。 二、紧扣“还”字,披文入情,深入体会诗人思乡之情 1、自由读诗,根据注释,四人小组讨论诗句的意思并从中体会诗人所要表达的感情。 2、自由汇报:你学懂了什么? 3、根据学生的汇报,相机引导学习: 如(1):学生汇报一、二句的诗意,师引导生从这两句诗句中找出有关的地名,并弄清它们的位置关

3、系,指名一生上台在刚才板画的长江图上贴画,并看着图示再说说诗句的意思。 问:从这两句诗句中你还体会到什么?(可提示:从“一水间”“只”“数重山”等词去体会)(板书:靠家近很想还) 如(2):学生尝试解释第三句,引导学生从“又”字体会诗人的感情。(板书:离家久早想还) 师引导想象:假如你来到江边,望着仅仅一江之隔的对岸,而对岸的不远处就是你离开很久、思念很久的家乡,此时你有何感想?(生展开联想回答)诗人此时有何感想呢?生汇报学习第四句。 引导:谁能加上语气词(啊、呢)把第四句的诗意及作者强烈的思乡情表达出来呢? 问:谁能用三个字概括诗人此时这种强烈的思乡之情?(板书:思家切) 问:诗人思家切,可

4、他能还吗?你认为后面应该补上怎样的板书?(引导生板书:不能还) 4、课文学到这里,你有什么疑问吗?(生可能提出以下问题:诗人为什么不能还?) 讨论、升华诗情:既然诗人已经离家很近了,而且他又这么渴望回到家乡去,那他为什么不回去看看呢?(让生先猜测有几种可能,师再简介当时的时代背景:因为诗人是宋朝著名的政治家,他当时肩负着宰相重任,正在全国上下进行一系列的改革。为了改革大计,为了国家大事,他是虽到家门却不能回啊!因此从内心发出了“明月何时照我还”的感慨,表达了他强烈的思乡之情。) 5、有感情朗读全诗(自由练读、指名读、齐读) 6、同桌互说诗意。 三、品味“绿”字,咬文嚼字,体会诗人用词之精妙 1

5、、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吗?这首诗中有两句诗因某个字用得特别妙而成为千古绝句,有谁知道是哪两句诗、哪一个字吗?(-绿-。) 2、师:对,据说王安石为了这个“绿”字,推敲了很久,进行了十多次修改,最后才决定用“绿”字,请同学们想象一下,诗人可能用过哪些字?(到、过、入、满、)你能放到诗中读一读吗?为什么最后用了“绿”字呢?它好在哪里?(师生共同体会“绿”字的妙用:(1)春风有色,它染绿了江南,给人一种鲜明的形象感、色彩感和生机感;(2)“绿”字和“还”字有一种内在的联系,明媚的春光更引发诗人想回家看看的念头。) 3、教师总结:一个“绿”字,表达了眼前一片景,胸中无限情;一个“绿”字,使泊船瓜洲成了千古绝句;一个“绿”字,使王安石改字成了千古佳话。现在我们也来当一回王安石,推敲一下以下的句子该用什么字好。 四、选字练习,学习运用,体会“推敲”的妙处 1、选择最恰当的字填入括号内,并说说理由。 旺、 浓、 闹 红杏枝头春意( )。 起、 动、 翻、 皱、 拂 风乍起,吹( )一池春水。 2、自由填字: 春风吹( )了树梢,吹( )了小草, 吹( )了河水,吹( )了花苞。 五、总结全文。 附板书: 泊船瓜洲 王安石(宋) 京口瓜洲一水间, 钟山只隔数重山。-靠家近很想还 春风又绿江南岸,-离家久早想还 明月何时照我还。-思家切不能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