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化学经典题型专题练习之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的探究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04831589 上传时间:2022-12-30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化学经典题型专题练习之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的探究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中考化学经典题型专题练习之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的探究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中考化学经典题型专题练习之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的探究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中考化学经典题型专题练习之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的探究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中考化学经典题型专题练习之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的探究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考化学经典题型专题练习之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的探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化学经典题型专题练习之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的探究(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的探究题一: 我们每时每刻都生活在空气的“海洋里。科学家很早就开场了对空气的研究。图 I图 II(1)空气主要由_和氧气组成,它们的体积比约为_。(2)实验室中可用图 I 所示的装置粗略研究空气的组成。反响的文字表达式是_,红磷燃烧的主要现象为_。(3)实验完毕后此同学发现自己测定的氧气体积分数偏低,你认为造成该误差的可能原因是:(写出两条即可) _。_。(4)不能用木炭代替红磷进展上述实验的原因是_。(5)200 年前,拉瓦锡用图 II 所示的装置研究了空气的组成。他把少量汞放在密闭的容器中连续加热,得到了红色的氧化汞粉末,同时钟罩的汞液面上升。该化学反响的文字表达式是_

2、。汞液面上升的原因是_。(6)空气在标准状况下的密度是 1.29 g/L,以下四种气体中只能用排空气法收集的是_,既能用排水法收集,又能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的是_。气体ABC标准状况下密11.40度(g/L).99729.771在水中的溶解可不易性溶易溶溶D0.717难溶1.题二: 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的再认识。【经典赏析】教材中介绍了拉瓦锡用定量的方法研究了空气的成分(实验装置如图 1)。(1)该实验中选择使用汞的优点有_。A. 实验过程中没有污染B. 在汞槽中起到液封的作用C. 生成的化合物加热分解又能得到汞和氧气 D 能将密闭装置空气中的氧气几乎耗尽(2)【实验回忆】实验室常用红磷燃烧的方法

3、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装置如图 2),写出红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其反响类型为_。兴趣小组用该方法测出的氧气含量常常远低于 21%。(3)【提出问题】用红磷燃烧的方法为什么不能准确地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进展猜想】_;_,装置氧气有剩余;(4)【实验与交流】在教师的指导下,小明分别用过量的红磷(着火点 240)和白磷(着火点 40)进展该实验,用测氧气浓度的传感器测得反响后装置氧气浓度分别为 8.85%和 3.21%。请从燃烧条件的角度答复产生上述结果的主要原因。_。(5)【实验探究 1】小明根据铁生锈的原理,探究用铁能否准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于是进展了实验(装置如图 3)。通过 7 天

4、测得的数据计算出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为 19.13%。【交流与反思】与用红磷燃烧的方法相比,用铁丝生锈的方法测定的主要优点。_(填字母)。a装置残留的氧气更少b反响更彻底,实验结果更准确c铁丝生锈比红磷燃烧反响更快(6)【实验探究 2】为了加快反响速率,小明通过查闻资料,利用铁粉、炭粉、氯化钠等物质又进展了实验(装置如图 4)。8 分钟后测得的数据如下表:实验前的体积实验后的体积集气瓶空气 烧杯蒸馏水 烧杯剩余蒸馏水131mL90.0mL 63.6mL请计算出空气中氧气含量_(计算结果保存一位小数)。(7)【结论与反思】通过上述实验探究,选择_(填字母)进展实验,可较为快速地完成实验并减小实验误差

5、。a红磷b白磷c铁粉、炭粉、氯化钠、蒸馏水1.(8)【拓展延伸】铜也能与空气中氧气、水、二氧化碳反响而锈蚀,生成铜绿铜绿主要成分为 Cu (OH) CO 。假设将图 3 装置中的粗铁丝换成足量的铜丝进展实验,请判断能否比较准确地测223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并说明理由。_、理由_(填字母)。a空气中 CO 含量只有约 0.03%,铜不能将装置的氧气几乎耗尽2b铜丝反响比铁丝快c反响更彻底题三: 在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中,小强采用了以下列图所示装置:在由注射器和具支试管组成的密闭系统中留有 25mL 空气,给装有铜粉的具支试管加热,同时缓慢推拉注射器活塞,待注射器活塞稳定后,观察密闭系统空气体

6、积变化。(1)在实验加热过程中,具支试管上的小气球作用是_ 。(2)写出该实验中反响的化学方程式_ 。(3)小强测得实验结果如下:反响前装置气体总体积 反响后装置气体总体积25mL22mL由此数据可以推算出他测定的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_ 21%(填“、“、 “)。造成该实验出现误差的原因可能是_ 。(填序号)没有推拉注射器活塞;读数时没有冷却至室温;参加铜丝量太少;参加铜丝量太多。(4)通过上面的实验,你学到的测量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方法是_ 。题四: 如图是*同学设计的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装置。在具支试管中铺上一层玻璃棉,用于保护反响管;注射器提前连接好,装入 100mL 水。实验时,将橡皮

7、塞取下,取一定量的白磷放入具支试管底部的玻璃棉上,塞紧橡皮塞(并用拇指压住),在试管底部稍微加热,白磷燃烧。答复以下问题:(1)待反响完毕,装置完全冷却后,注射器的水进入具支试管的体积约为试管容积的_ 。假设进水量偏小,可能的原因是_ 。(2)整个实验过程中,活塞的运动方向为_ 。(3)你认为该实验设计的优点是_。题五:进为了探究*脱氧剂的成分(由两种单质组成)及利用该脱氧剂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兴趣小组展 了 如 下 实 验 :1.探究脱氧剂成分(1)【实验观察】脱氧剂为灰黑色粉末,假设在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有红棕色固体生成。【实验猜想】根据颜色变化,猜想该脱氧剂中含有_(填化学式)。(2)【

8、验证猜想】方法为:_。【实验探究】新取一定量的脱氧剂,将已验证的成分别离。取剩余固体与少量 CuO 混合,置于图 1 所示装置中加热。一会儿观察到黑色固体变红色,同时澄清石灰水变浑浊。(3)【实验结论】该脱氧剂中还含有_(填化学式)。写出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化学方程式:_。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使用图 2 装置进展实验。实验前应先进展的操作是_。(4)【实验过程】步骤 1:在注射器中放入足量脱氧剂粉末(体积为 2mL),封闭。步骤 2:翻开弹簧夹,将活塞向右拉至一定距离,关闭弹簧夹。步骤 3:不断轻轻晃动注射器,至活塞位置不再发生变化。【数据处理】实验中需要记录的数据是_。上述实验测定过程至少需要重

9、复两次,其目的是_。计算得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_。(5)【实验比照】实验室常通过燃烧红磷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装置如图 3)。步骤如下:用弹簧夹夹紧橡皮管;点燃燃烧匙的红磷,立即伸入瓶中并塞紧瓶塞。_。观察并记录水面的变化情况。屡次实验发现,集气瓶上升的水面始终小于瓶原有空气体积的。(6)【拓展研究】查阅资料得知,当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降至约为 7%以下时,红磷不再燃烧。由此可知,燃烧红磷法测定结果不够准确的原因的是_。【实验评价】与燃烧红磷法相比,脱氧剂法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优点是_。题六: 注射器是一种普通的医疗器械,但它在化学实验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化学兴趣小组为了测定空气中氧气的

10、含量,进展了如下探究活动: 查阅资料白磷的温度到达 40就可以在空气中燃烧,而红磷的要到达 240才可以在空气中燃烧,两种物质的燃烧产物五氧化二磷是固体,会刺激人体呼吸道,能与空气中的水蒸气反响,生成有毒的偏磷酸设计实验设计了如图的装置进展探究活动。步骤与现象测量试管的容积为 50mL;检查装置的气密性良好;装药品,将注射器活塞调整到适宜位置,连接好仪器;用弹簧夹夹紧胶皮管,加热粗铜丝,观察现象;燃烧完毕,试管冷却到室温后翻1.开弹簧夹,观察注射器活塞的移动情况。反思与交流(1)实验中利用了铜丝的_性。(2)兴趣小组同学测量试管容积的方法可能是_。(3)步骤中注射器活塞至少应调到_ mL 处(

11、填整数)。(4)白磷在空气中燃烧的表达式_,步骤中观察到的颜色变化是:红色变_色;(5)小华同学认为步骤在保证活塞自由移动的前提下,观察活塞位置时,最好将试管和注射器整体横放,小华同学的理由是_。参考答案题一: (1)氮气;4:1;(2)磷+氧气五氧化二磷;剧烈燃烧,放出大量热,产生大量白烟;(3)装置未冷却就翻开止水夹(或塞子没塞紧、装置漏气);红磷量缺乏;(4)木炭与氧气反响生成的二氧化碳为气体,不会造成压力差而红磷与氧气反响生成的产物是固体,会造成压力差;(5)汞+氧气氧化汞;氧气与汞发生反响导致钟罩气压降低;(6)AC;D解析:(1)空气主要由氮气和氧气组成,它们的体积比约为 4:1。

12、(2)实验室中用图 I 所示的装置粗略研究空气的组成。反响的文字表达式是磷+氧气五氧化二磷,红磷燃烧的主要现象为剧烈燃烧,放出大量热,产生大量白烟。(3)实验完毕后发现自己测定的氧气体积分数偏低,造成该误差的可能原因是(写出两条即可):红磷量缺乏装置未冷却就翻开止水夹(或塞子没塞紧、装置漏气)。(4)不能用木炭代替红磷进展上述实验的原因是红磷与氧气反响生成的产物是固体,会造成压力差;木炭与氧气反响生成的二氧化碳为气体,不会造成压力差。(5)200 年前,拉瓦锡用图 II 所示的装置研究了空气的组成。他把少量汞放在密闭的容器中连续加热,得到了红色的氧化汞粉末,同时钟罩的汞液面上升。该化学反响的文字表达式是:汞+氧气氧化汞。汞液面上升的原因是氧气与汞发生反响导致钟罩气压降低。(6)易溶于水的气体只能用排空气法收集,AC 气体都能溶于水,只能用排空气法收集;D 气体难溶于水,密度小于空气,既能用排水法收集,又能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