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老师教育随笔《幼儿打架之后》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04827797 上传时间:2023-01-29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0.0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班老师教育随笔《幼儿打架之后》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中班老师教育随笔《幼儿打架之后》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中班老师教育随笔《幼儿打架之后》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中班老师教育随笔《幼儿打架之后》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班老师教育随笔《幼儿打架之后》》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班老师教育随笔《幼儿打架之后》(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班老师教育随笔幼儿打架之后幼儿入园后,同伴交往成为幼儿社会化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幼儿在交往过程中,有时会发生争执或打架现象。如何处理幼儿的打架行为呢让我们一起来看两位生活在不同国家、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教师是如何用不同的方法处理幼儿的打架行为的。案例一三个中班小朋友在玩开汽车的游戏。聪聪开着汽车把乐乐的汽车撞翻了。乐乐立刻大声对聪聪说:不准撞我的汽车!聪聪没有反应,他再次发动袭击。这时,乐乐对聪聪嚷道:不准撞我的汽车!我要生气了!聪聪还是不说话,他笑眯眯地招呼壮壮一起去撞。壮壮犹豫了一会儿,接受了聪聪的邀请。于是,聪聪和壮壮一起去撞乐乐的汽车。乐乐看到心爱的汽车被撞翻在地,气愤地拽过壮壮的胳膊,

2、闭着眼睛就咬。这时老师恰巧过来,看到这一情景,便大声阻止道:乐乐,你在干什么乐乐听见后就松开壮壮,低下了头。老师生气地指着壮壮胳膊上的小牙印,训斥乐乐:你看看,你看看你把人家咬的!几秒钟的沉默后,老师接着说:你怎么能咬人呢此时壮壮一言不发。老师又问:怎么回事你们说说,到底是怎么回事乐乐和壮壮都低着头,一声不吭。过了一会儿,老师又指着壮壮的伤痕对乐乐说:你看看,你都把壮壮咬出血了。他爸爸妈妈看见了多心疼啊!你想想,要是你被别的小朋友咬成这样,你爸爸妈妈是不是很心疼啊乐乐低着头嗫嚅着说:是。老师说:这就对了。快对壮壮说lsquo;对不起rsquo;。乐乐绞着手,不说话。老师又要求说:快向壮壮道歉,

3、说lsquo;对不起rsquo;!乐乐停顿了几分钟后才抬起头对壮壮说:对不起。壮壮回答说:没关系。老师看到自己的要求被执行了,就温和地对乐乐说:以后再也不许咬人了,听见了吗乐乐点点头。好了,去玩吧!案例二迈克想建造一座城堡,斯图想为玩具卡车修条路。贝利觉得这两个想法都不错。最后,迈克和贝利开始建城堡,斯图准备修一条长长的路。迈克对贝利说:给我一块长积木。贝利从地毯上拿起一块积木递给迈克。斯图叫道:那块积木是我用来修路的。说完,从迈克手里夺回了积木。于是,迈克用脚踢翻斯图搭建的道路,还要打斯图。这时,老师介入了:这儿发生什么事了斯图说:迈克弄坏了我的lsquo;路rsquo;,他教贝利拿我的积木

4、。迈克辩道:那不是你的积木。斯图说:我先拿到的。迈克抓住积木不肯放,坚定地说:可我需要它。老师把这两个男孩分开,说:迈克,你能用语言告斯图你想要什么,而不是用争夺的方式吗迈克回答:我告诉他我想要这块积木。老师又问:那他说什么了他告诉过你为什么他不给你吗斯图马上说:因为今天我是第一个拿到这块积木的。老师又对斯图说:当迈克把积木从你身边拿走时,你感觉如何你告诉过他那样做使你生气了吗斯图说:我要发疯了。老师表示理解:是啊,要发疯了。当你感到愤怒时,除了抢夺积木,是否还能用其他的方式告诉我,你可以怎样做7斯图委屈地说:我确实已经和他讲过了。迈克有些激动:没有,你没有!你只是抢它斯图申辩道:我没有。此时

5、老师插话了:等一会儿。一个一个地说,否则我不明白你们在说什么。迈克,当斯图拿走积木时,你是不是想打他当你生气的时候,你应该用语言而不是用打架的方式来解决问题。况且,你们俩还是好朋友,好朋友是不能打架的。你们俩为什么不相互说声lsquo;对不起rsquo;,然后,你们就可以一起建造一座有道路环绕的城堡了。看,像这样。斯图,你可以把两块稍短一点的积木连在一起。是的,就是这样。在这两个案例中,两位教师都及时有效地阻止了幼儿的打架行为,而且都是通过提问介入的,但两位教师的教育方式有所不同。前面那位中国教师调解时的问话是指向攻击幼儿,围绕被攻击幼儿的受伤程度进行的。方法是通过移情,使攻击的幼儿认识到打人

6、是错误的,然后让他通过道歉来弥补过错,取得对方的谅解。事情到此为止,没有再深入下去。后面那位美国教师调解的问话则指向双方幼儿,一步一步地引导幼儿说出自己的感受,加深彼此的理解。在这一过程中,幼儿明白了打架是不对的,解决问题的方式有很多种。最后,教师引导幼儿相互体谅,并且启发他们用合作的方法建造一座有道路环绕的城堡,还提示幼儿采用把两块稍短一点的积木连在一起的变通方式来解决问题,继续游戏。不难发现,两位教师的教育方式反映了不同的教育观念:案例一中的教师关注的是被攻击幼儿的伤势以及教给攻击的幼儿打人不对的道德观念,但没有教给他们体现这种道德观念的合适的途径。案例二中的教师关注的是孩子解决问题的过程

7、,意在引导幼儿掌握合适的表达情感、解决冲突的方式,体现了她尊重儿童个性、力求公正的观念。其实,幼儿打架不一定全是坏事情,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如果幼儿只懂得进攻或只懂得退缩,对其个性发展都是不利的。打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使攻击者和被攻击者学会调节自己的行为,获得有益的经验。攻击者遭到同伴抵制和老师的批评,认识到自己不被同伴接受时,就会反思、调整自己的行为,与同伴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被攻击者通过反击,成功地阻止了别人的进攻,当再有人侵犯他时,他就不会退缩。如果教师在调解过程中注意教给幼儿运用合适的方式与他人交流,指导幼儿面对冲突时用正确合理的方法加以解决,幼儿一旦面临类似情况就会运用已有经验进行处理,否则便有可能重蹈覆辙,也无法获得相应的解决问题的经验和技能。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