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去来兮辞教案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04826267 上传时间:2023-04-2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5.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归去来兮辞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归去来兮辞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归去来兮辞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归去来兮辞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归去来兮辞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归去来兮辞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归去来兮辞教案(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归去来兮辞 教案【教学目标】1、感受陶潜的隐士情怀,感悟作者返朴归真的人生志趣与人生境界。2、掌握文言实词虚词的用法以及一些文言句式。3、朗读并背诵全文,在朗读与背诵中体悟作者情感,了解辞赋的特点。【重点】1、把握全文的结构以及思想内容2、解读陶潜隐逸诗人的形象【难点】归纳实词、虚词的用法,掌握词类活用现象以及一些文言固定格式。【课时安排】 2 课时【学生活动设计】 一、课前预习,包括: 1诵读全文,可进行配乐朗读准备。 2标出课文不理解的地方。 3初步鉴赏。 二、课内采用以诵读带动分析理解。教师讲析与讨论结合。【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教学要点:了解作者及其作品;诵读课文;归纳实词、虚词的用法

2、,掌握词类活用现象以及一些文言固定格式。一、作家作品陶渊明(365427),名潜,字渊明,一字元亮,东晋大诗人、辞赋家、散文家。曾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卒后朋友私谥“靖节”,故后人称“靖节先生”。东晋开国元勋官至大司马的陶侃,据说就是他的曾祖,祖父陶茂做过武昌太守,父亲陶逸做过安城太守。渊明八岁的时候,父亲去世,家境逐渐衰落,但还是给他留下了不少田园产业。陶渊明出身于贵族世家,受儒、道思想影响很深。年轻时曾怀有“大济于苍生”的壮志,又因家境贫寒,二十九岁时走上仕途,历任江州祭酒、镇军参军、彭泽令等下级官职,每次时间都很短。几度出仕,使他逐渐认清了当时官场的污浊与黑暗,四十一岁还家归隐,过起了自由

3、闲适的田园生活。此后二十三年,虽忧愤常积于心,生活困窘多难,再无出仕之念,后在贫病交迫中去世,卒年六十二岁。 陶渊明今存诗歌125首,其中四言诗9首,五言诗116首。他的五言诗可大略分为两类:一类是继承汉魏以来抒情言志传统而加以发展的咏怀诗;一类是前人很少创作的田园诗。后代批评家常用质朴、平淡、自然评价陶诗的风格,称其为“田园诗人”。陶渊明现存文12篇,其中辞赋3篇,韵文5篇,散文4篇,篇数不多,影响却很大。散文首推桃花源记,本文则是辞中名篇,在艺术上平淡、朴素,充满了诗意,全无半点斧凿痕迹,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二、写作背景 陶渊明四十一岁那年(公元405年)最后一次出仕,做了八十五天的彭泽令

4、。据宋书?陶潜传和萧统陶渊明传云,陶潜归隐是出于对腐朽现实的不满。当时郡里一位督邮来鼓泽巡视,要他束带迎接,以示敬意,他气愤地说:“我怎么能为五斗米而向这乡里小人低三下四!”即日解绶去职,赋归去来兮辞。这篇文章前面有序,叙述他家贫出仕和弃官归田的经过。正文则抒写了归田的决心、归田时的愉快心情和归田后的乐趣。通过对田园生活的赞美和劳动生活的歌颂,表明他对当时现实政治,尤其是仕宦生活的不满和否定,反映了他蔑视功名利禄的高尚情操,也流露出委运乘化、乐天安命的消极思想。 三、辞赋辞,是介于散文与诗歌之间的一种文体。因起源于战国时期的楚国,又称楚辞、楚辞体。又因屈原所作离骚为这种文体的代表作,故又称骚体

5、。到了汉代常把辞和赋统称为辞赋,后人一般也将辞赋并称。这种文体,富有抒情的浪漫气息,很像诗,但押韵和句式都较诗自由,比散文整齐,且篇幅、字句较长,句中多以“兮”字来帮助和谐语气,表情达意。辞和赋还是有区别的,一般说来,辞重言情,而赋重铺陈。 四、诵读课文 教师范读自由朗读提名朗读集体朗读自由朗读 1、一读正字音。一字一词地读,凭借注释,读准字音,了解词义。2、二读断句读。 本文以四字句、六字句为主,四字句以2、2顿读,如“乃瞻/横宇,载欣/载奔。僮仆/欢迎,稚子/候门”。六字句以1、2、1、2顿读,如“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少量的七字

6、句也按三拍读,如:既自/以心/为形役。个别的五字句也同样,如: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还有一些三字句四字句则都当整句来读,末字适当地延长时间。3、三读 明白音乐美读出语调升调、降调;本文有不少感叹句、疑问句,应读出语气,同时注意语调。读出语气疑问、反问、感叹和陈述语气;读出语速快、中、慢;朗朗上口的音乐美,主要源自于骈偶的运用。A、找出各个自然段中的韵脚B、找出对偶对比句(可以涉及整句、骈体文),引导学生初步背诵这些零散句子。C、找出本文双声词、叠韵词、叠字,双声词如“ 惆怅”、“崎岖” ,叠韵词如“盘桓”、“窈窕”,叠字如“遥遥”、“飘飘”、“欣欣”、“涓涓”。(对比荷塘月色)五、文

7、言实词虚词及文言句式 通假字与古今字 乃瞻衡宇,载欣载奔 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 词类的活用 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 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 或命巾车,或棹孤舟 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 文言固定格式 乃瞻衡宇,载欣载奔 宾语前置 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 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需要掌握的文言实词 谏,追,宇,就,扶老,矫,暇,畴,善,委,期,耘,舒,啸六、布置作业 课后熟读本文。 第二课时教学要点:分析课文结构及内容;感悟作者返朴归真的人生志趣与人生境界,能对作者的思想进行简单辨析;背诵课文。一、详析课文读悟第1段: 指名朗读本段。第一段,申述

8、“归去来兮”的缘由。开头一句,开门见山地喊出久郁心中之志。“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反问,表明其志已决,不容持疑、犹豫。接下来,说明归隐的两个原因:一是田园荒芜,二是心为形役(真正原因)。 提问:陶潜辞官归田的原因是什么? 明确:“田园将芜”“心为形役”“已往不谏,来者可追”“迷途未远,今是昨非”。 提问:从陶潜辞官归田的原因中可看出他当时的心境如何? 明确:自责(“田园将芜”),自悔(“已往不谏,来者可追”),自觉、自醒(“迷途未远,今是昨非”)。 这里的“心为形役”中的“心”和“役”,显然不能单纯理解为“心意”和“形体”,应该深入理解为“心”是“志趣人格”,“形”是作者“出仕为官”的这

9、种行为。 读悟第2段: 齐读本段。 第二段,想象归家路途的轻快与归家后的情状。 讨论:归家途中的迫切体现在哪里? 抵家时的欣喜有体现在哪些语句当中? 到家后衣食住行的闲适有从何看出? 明确: “舟遥遥”“问征夫”“恨晨光”,尤其一个“恨”字,迫切之情,溢于言表。 “载欣载奔”“童仆欢迎,稚子候门”,可感悟出主仆俱迎,妻子皆乐的情景,好一幅天伦之乐图! “引壶觞以自酌抚孤松而盘桓”,既有室中之乐,也有园中之乐,这是真正的隐士之乐,和刘禹锡陋室铭中的“斯是陋室,唯吾德馨”异曲同工。 提问:从此段中又可以看出陶潜又有什么样的隐士情怀?明确:表达了淡泊明志,闲适自在的隐士情怀。 读悟第3段 : 指定小

10、组朗读此段。 第三段,想象定居下来后农村生活的乐趣。第一句与文章首句呼应。再表要与世相忘,谢绝交游主要是与世俗官场的人谢绝交往,点出与官场格格不入是归隐的原因。然后补充上段再写自由自在的生活。最后两句由物及人,自然生出人生暂短的感伤,由春来万物复苏,感到大自然的生生不息,同时想到人生的短暂与匆促。 思考:本段中,陶潜隐居乡村的生活乐趣,从哪些方面可以看出? 明确:促膝而谈的家庭之乐悦亲戚之情话; 弹琴消忧的本色生活乐琴书以消忧; 与乡邻交往之乐告余春及,有事西畴; 巾车孤舟出游之乐窈窕寻壑,崎岖经丘。 中国士大夫写劳动,都是倡导别人去劳动,自己是旁观者,而陶潜是中国士大夫中第一个劳动实践者,此

11、乃其躬耕田园,诗酒琴书的隐士情怀之四。 读悟第4段: 齐读本段。第四段,抒发对人生宇宙的的感想。文章最后是上升到哲理高度,卒章显志。 讨论:如何正确理解结尾处两句话“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明确:陶潜顺应自然,乐夫天命超生死,有别于“立德”“立功”留名于世的儒学家,也有别于炼丹学道求长生的道学家,这里边有他遗世独立、超脱生死的旷达乐观精神,也流露出他无可奈何、听天由命的思想情绪,这是他欲冲破黑暗而不能的保身之计,也是他人性减弱的一种表现。二、本文叙事思路: 决意辞归归途抵家室内涉园外出纵情山水安度余生。 三、本文的情感思路: (一)归心似箭,自责自悔:辞官 (二)天伦之乐,自安自乐:归途 抵家 (三)田园之乐,隐居之乐:家园之乐田野之乐 劳作之乐 出游之乐 (四)综述情志,乐天安命:如何度过余生 四、作业 1、翻译下列句子: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 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 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乃瞻衡宇,载欣载奔。 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 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 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 2、背诵课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